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从《那些年》到《当男人恋爱时》,台偶电影打动你的有几部?

2021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吃台湾爱情片这一套?

《当男人恋爱时》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当男人恋爱时》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毒眸,作者丨李清莉,编辑丨张友发

刚刚过去的端午档没能再延续“档期神话”,催化出爆款电影。但回望整个六月,依旧有电影在其中略胜一筹。

中国台湾的爱情片《当男人恋爱时》,上映11天时票房破亿。截至发稿,累计票房突破1.7亿,成为目前六月上映的电影中成绩最好的一部。口碑方面,豆瓣开分7.0分,目前降至6.7分,成绩算中规中矩。
《当男人恋爱时》目前在豆瓣评分为6.7

《当男人恋爱时》目前在豆瓣评分为6.7

《当男人恋爱时》翻拍自2012年上映的同名韩国电影,讲的是一个以讨债为生的混混,在讨债过程中爱上了债主女儿的故事。众所周知,韩国影视作品有三宝:车祸、癌症加失忆。翻拍版本中没有改动原有的故事框架和走向,男主最终依旧因癌症去世,这也是电影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时代在改变,但台湾爱情的老套桥段仍旧适用,加之翻拍版本的本土化做得很好,台湾90年代的时代风貌展现到位,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而主角邱泽和许钧甯的表演,也为电影加分不少。

作为一部小成本爱情片,《当男人恋爱时》今年4月在台湾上映时,收获了超4亿台币票房,是2021年目前的年度冠军,成功进入中国台湾影史票房第六名,也是近五年来台湾爱情电影获得的最好成绩。

反观近些年火爆的台湾爱情片,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到《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不仅在台湾本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在内地、香港、日本等地都得到了认可。

台湾爱情片为什么总能打动观众的心?

台式爱情变奏曲:从琼瑶到小清新

台湾爱情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最早的“民间故事”和“歌仔戏”取材,比如《六才子西厢记》《薛平贵与王宝钗》这样红极一时的台语片;到70年代琼瑶电影盛行,爱情片充满了不切实的浪漫幻想,例如大众熟知的《燃烧吧火鸟》《问斜阳》《烟雨蒙蒙》等,传递的是“爱情就是一切”的观念。

到80年代新电影运动开始,爱情片逐渐走向现实主义,拒绝浪漫,《光阴的故事》《台北爱情故事》《爱你爱我》等都是该时期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地爱情片不再是单纯讲述爱情,主人公的爱情大多牺牲在传统观念与教条之下。
电影《光阴的故事》

电影《光阴的故事》

经历了长期低迷,进入新世纪后,台湾电影开始复苏。一批新晋导演以青春爱情片作为电影主题,以此打开了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发展之路。

杨德昌曾经说过:“台湾只有青春片和非青春片。”可见该类电影在台湾的重要性。

新世纪以来,受到日本文化影响,“小清新”风格的爱情电影开始盛行。2002年的《蓝色大门》成为台湾小清新青春片的经典,之后2007年《不能说的秘密》,2009年《夏天协奏曲》,以及将此类影片推向高潮,被内地观众熟知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下称《那些年》),讲述的都是中学到大学时光中发生的纯爱故事。
台湾小清新青春片的经典《蓝色大门》

台湾小清新青春片的经典《蓝色大门》

蓬勃发展的台湾爱情电影,主题通常“浅显”,主创放弃宏大叙事,把目光转向个人。在爱情电影中,放下民族、历史的包袱,“摆脱”现实物质的压力,纯粹地把目光锁定个人情感、自我成长的过程上,以及在情感或成长中遇到的尴尬或者困惑等等。

例如《蓝色大门》主要表现的就是,孟克柔对个人情感的探程以及自我成长,故事情节均围绕女主角对自己情感取向的迷茫、探索展开的,重点表现的是青春时期少女的隐秘心事和恋爱。其中,不涉及任何社会历史因素,也无关家庭教育、社会观念等等。

《那些年》和《我的少女时代》则是以成年人的视角回望青春,展现的是所有人都曾经历过的学生时代。《那些年》中柯景腾和沈佳宜的故事,取材于导演的母校精诚中学,从而最真实的还原了台湾80后学生时代的故事。

坐在前后排的好学生沈佳宜和坏学生柯景腾,由互相看不顺眼到相互了解、相互吸引,情感不断升温。但两人都没有向对方表白心意,感情最终无疾而终,但是美好的学生时代以及单纯的校园情感还是留在了各自的心中。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我的少女时代》中的林真心和徐太宇,则将画面对准了普通高中女生和学生混混,影片中两人一起学习,一起对抗教导主任,一起出游等种种情节,是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曾经历过的。两人一起走过青春岁月,最终变得成熟。

这两部影片中的青春和爱情都散发着明媚的忧伤,家庭因素一带而过,时代背景则只体现在当时的流行歌曲,以及喜欢的明星身上,几乎看不到来自于时代的压力,或成人之后走向社会所面对的斗争。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

当然,新世纪以后的台湾爱情电影,没有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残酷的现实压力,也并非是主创团队刻意为之。

谱写新世纪爱情故事的导演,通常出生于7、80年代,刚好处在台湾的转型期,没有经历过动荡,自然对历史没有过分的敏感。加上,他们被描绘得爱情多发迹于校园,规避了成人世界的现实问题,所以看起来更加清新、简单。

情节清淡,叙事简单,加上这一时期的台湾电影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总呈现出一种日本青春电影的调性,其中以岩井俊二的作品为重,《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都能在其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岩井俊二作品《情书》

岩井俊二作品《情书》

没有时代压力和社会竞争的爱情电影,原本就会减少影片的冲突,而新世纪的台湾爱情电影,又继承了新电影时期散文化的叙事结构和方式,使得影片在逻辑通顺的情况下,不刻意追求矛盾冲突。所以,这些电影倾向于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性,善用长镜头刻画主角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情感,节奏相对舒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催化出一批将纯爱主题影视作品作为发展方向的创作者,柴智屏、陈玉珊、陈慧翎、林孝谦等等。这些人共同将台湾小清新风格的爱情电影推向了新的高潮,该类电影也成为了台湾电影类型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有趣的是,这些爱情片也为台湾的导演和演员们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跳板。导演陈正道在拍摄《盛夏光年》后,来到内地执导了《催眠大师》和《重返18岁》等作品。而《我的少女时代》上映后,主演王大陆也成为内地电影和综艺中的熟客。

关于爱情的两种青春物语

2012年《那些年》在内地爆红,打破了台湾电影的票房纪录后,内地也掀起了一股青春爱情片风潮。《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等爱情片应运而生。

因为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种种因素,使得内地爱情片与台湾爱情片体现出诸多差异化。

相比而言,内地这几十年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更加明显。大时代的变化中,个人的爱情与成长,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在内地的爱情片中,很少看到纯爱元素,纯情的爱恋被各种各样失为事物裹挟淹没,很难在其中体验纯粹、美好的青春爱情。

内地青春爱情片中,经常会在加入很多“时代符号”,体现出时空跨度和每个人身上所背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同桌的你》中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非典事件,以及《匆匆那年》中申奥成功事件,通过这些元素将观众带回那个年代。
电影《同桌的你》

电影《同桌的你》

内地的爱情片大多表达的是——青春是残酷的,爱情是不完美的。影片大多以主人公成年后为主观视点,回望过去,表现出对过去的遗憾和眷恋,主题内容上都相对悲观。不同于台湾爱情电影中同样是对青春、感情的怀念,但总体上是体现在迷茫、痛苦后,还能看到希望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这类影片也少不了劈腿、车祸、堕胎等强刺激性的桥段。例如《匆匆那年》中方茴在陈寻劈腿后,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幸怀孕,只好堕胎。最终她带着痛苦和怨恨,远走他乡。除《匆匆那年》外,《致青春》《山楂树之恋》《同桌的你》都有类似情节,同质化的青春爱情片缺乏新意和内涵,难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匆匆那年》

电影《匆匆那年》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台湾爱情片更加平和,纯爱元素更高,重点刻画平凡人细腻的青春与爱情,青春往往和成人世界实现和解。而内地的爱情片,小人物的命运会和大环境纠缠,青春期的爱情往往被成人世界的残酷所击碎。

劳拉·穆维尔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电影作为良性差异的社会结构的自然延伸,女人作为被构建的景观,而男人始终承担着观看的角色。”但在内地的爱情片中,这样的观点被打破。

近年来的内地爱情片都显示出女性主导的特征,除去主创是女性外,也出于女性观众群体的市场考量。通常体现为,女性在爱情中的主导作用。

《致青春》中的郑薇,《左耳》中的小耳朵,《万物生长》中的柳青都是在情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男性的人设,多为“高大帅气但是渣”的脸谱化人设,懦弱、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类似于这样的人物设置,在去年大火的影剧中依然沿用。
《致青春》中的郑薇

《致青春》中的郑薇

而台湾爱情片,更倾向于以男女平等的视角展现人物。虽然最终分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并未极力打压某一方。

多种原因叠加之后,肉眼可见的内地爱情片质量一部不如一部。在过去的文章中,毒眸(ID:DomoreDumou)曾说过,过去电影圈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不知道投什么,就投爱情片。”因为爱情片通常成本低、回报高,似乎只要将情绪渲染到位,让观众在电影院“哭出来”,就能得到不错的票房。最近成功的例子就是《你的婚礼》,在激烈的五一档厮杀中收获7.89亿票房。
电影《你的婚礼》

电影《你的婚礼》

其实,在爱情片没有泛滥之前,口碑和票房基本还是成正比的。国内爱情片分水岭大约是从《致青春》开始,在此之前《非诚勿扰》《失恋三十三天》《致青春》除了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外,在豆瓣也得到了6.5以上的评分,至少是及格的。

但在此之后,同质化的爱情片泛滥,爱而不得的故事越讲越多,人设也是清一色的“痴女怨男”,《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摆渡人》《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几乎没有口碑票房双收的。不仅如此,其中一些不过关的表演片段,甚至至今还是观众的笑料。

兜兜转转,大家的青春和爱情好像在电影中也走向一致。爱情是不完美的,青春也是有遗憾的。但创作者应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如果一味地讲相同的故事,设置相同的人设,再好用的“哭点”,早晚有一天也会让观众“脱敏”。

参考文献:

新世纪以来大陆与台湾青春片叙事风格的比较研究,李欢 

论新世纪台湾浪漫爱情片的新动向,张放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