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人,从拿到妈妈这个角色的那刻起,都面临更多的人生抉择。
选择亲喂还是母乳?选择把老公踢出卧室还是轮流值夜班?选择回归家庭还是坚守职场?选择把娃扔给老人还是自己承担?
选择更多的玩具还是更多的陪伴?选择拒掉所有的聚会还是带着娃一起嗨?
选择去妈妈群里吐槽抱怨还是把养娃踩“坑”都当成历练?(职场妈妈)选择告诉老板“我当妈了请多理解和包涵”还是“放心工作不耽误、我搞的定”?选择再要一个娃还是“别提二胎、提就跟你急”?
......
以及最重大的一个选择:选择把全部交给娃的人生,还是继续拥有自己?
如果你是妈妈,你一定懂。
对我而言,多年后回看,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中,大多成了自己经历过的小事儿,而这最后一个问题则是伴随了我七年多的一种人生体验——你也可以说,也是很多女性对“成为妈妈”这件事依然望而却步的疑问:
成为妈妈,会不会失去了我自己?
这也是纪录片导演扔给我们 6 位妈妈的问题。
单身妈妈、画家妈妈、创业妈妈、美容师妈妈、主编妈妈,6位女性朋友,因为妈妈的身份而同台,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们的故事不尽相同,但对于“有没有自我”这个选择题,都投了正方票。
她们在巨量引擎携手君乐宝奶粉打造的直播间里,玩起了游戏《谁是卧底》,3个小时的游戏和拍摄,对于忙碌的妈妈而言,是暂时忘掉孩子的3个小时,更是 6 位妈妈真正把“自己”交给镜头的3个小时。
是的,成为母亲,帮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如果穿越回到2014年的春天,验孕棒提醒我“你中奖了”的那一瞬间,我会选择对当时的自己说:感谢你做了这个决定,成为母亲。
在成为母亲的路上,有泪水和苦恼,有绝望和崩溃,更有一个女性的人生技能晋级,和对自己内在更深入的了解。
成为妈妈,让我把越来越多的buff 装在身上——
比如,我曾经性子很急,因为要开始照顾他人,像照镜子一样意识到了“急”这件事严重时会伤人也伤到自己,我学会了观察和等待,心态也稳下来;
比如,调整生活习惯,陪孩子和长辈一起吃素食和粗粮,让我拥有了比年轻时更好的胃,也让孩子们拥有了健康体魄;
与儿子们相处,我不得不磨练心性,一点点放大了自己温柔而包容的一面,从而与队友从“互怼”到“互补”,学会了如何在家庭中达成合作;
神奇的是,我拥有了孩子长到几岁、我就能变成几岁的心态与ta对话的能力......
更没想到是,这些磨练让我在职场环境中也受益了。你看,先后两个新的生命,激发了我身为女人更美好的部分。还有什么比安顿好自己更要紧的事呢?
在Aha视频纪录片的录制现场,我的开场白中,除了介绍“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更打动制片人的是“我无数次的意识到,还要再成长一下”。感谢编导选择了这一句话来代表我。
与我同台的另外5位妈妈,都不只是“谁谁谁的妈妈”,更是他们自己。
80后的俏俏和我一样,也是两个娃的妈。在这场袒露性格的游戏中,她的气场冷静、果断,让我印象深刻。俏俏的故事,就是她对于女性成长本质的理解。
成为二胎妈妈之后,俏俏面临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启动,曾经是互联网企业高管的她,曾经多次被家人劝告“回归家庭吧”,也因此“反抗”了多年,坚守在职场——直到生了二宝,她开始慢慢的松动了。
要不要按下暂停键,回归一个妈妈的角色去带二宝?
“本来想,暂时回归陪伴二宝3年,3年后就上幼儿园了我再去考虑是不是要再出去工作。结果恰在纠结的时候,赶上了2020年新冠疫情——等于是我经历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情况)——我是真正没有工作了,我没有公司再养我了;我本是一个社交型的人,不太能在家里待得住的,所以,全职在家待了2个月我就不行了......我一定是要给自己找点什么事儿,能让我感觉到我自己的价值。”
俏俏认为,女性独立性最关键的指征,是一种“可选择的能力”,尤其在成为妻子、母亲、女儿、事业伙伴、创业者等等多重身份以后,这样的能力难能可贵。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往往,这样的能力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俏俏在访谈中说,曾经家人都觉得她不需要赚钱了,回家带娃最好,“我感觉前面几年一直在反抗(家人的意愿)。”
当妈妈的难,真的不在于多了一个小崽需要来霸占你的人生,难不是外在的,而是你是否能直面自我的挑战:你要如何成为自己?
俏俏的“反抗”,其实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然而,更多的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后,依然不够了解自己。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是什么?有时,这可能是比“孩子想要什么”更重要的问题。
一位妈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才能最终引导她的人(ma)生(sheng)走向何方。
如果说俏俏的故事打动人是因为她的坚持,那么,那些更为广泛的放弃职场的妈妈群体,会经历怎样的人生和“妈生”?
我身边,也有女朋友在“全职妈妈”的身份中,遇到了同样的自我价值的困惑。我想起了小毓姑娘的故事。
曾在一堂传统文化课上,遇到一位楚楚动人的姑娘小毓,刚刚成为新手妈妈一年多的她,在困惑之中选择来学习传统文化。
受过多年高等教育,毕业后顺利在国际学校工作......小毓是典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双优的女性。但和纪录片中的俏俏不同,在即将做妈妈时,小毓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离开职场,做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后,她经历了身份转变的压力、家人的抱怨和不满,以及日常琐碎带来的烦恼和失落,由此陷入了对自身价值认同的自我怀疑。当时她说了最触动我的一句话:
“我这双天生是要弹钢琴的手,难道就整天用来干这些(家务)吗?”
她讲完故事后,我忍不住走过去和她认识,“真的只想抱抱你”,并真的抱了抱她。
因为这就代表了众多中国年轻妈妈们面临的困境:我要怎样的婚姻和家庭?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要如何找回自己?
不论你如何选择,生娃 or 不生娃,全职妈妈 or 职场妈妈,都一样会面临成长的困惑。这一道坎,只能靠自己迈过去。
我和片中另一位妈妈布兔,共鸣特别多。
布兔和丈夫养育了一个男孩,全家曾一度面临孩子发育迟缓的挑战。她经历的艰难没人可以想象,但她是母亲,用爱全然的接纳了孩子,并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努力。目前9岁的男孩温暖坚定,状态特别好。
“孩子是加入这个家的队友。” 意识到这一点,布兔花了不少时间,也走了不少弯路。她曾经希望自己“是个超人”,一切做到尽善尽美,让孩子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而正是在这种愿望下,布兔忽略了自己。
她曾经执着的希望改变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男孩,和别人一样。她带着孩子一起玩玩具,但孩子不想,不断做古怪的表情喊“妈妈”,以此表示自己的拒绝。
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她被“好妈妈”的框架束缚住了。
“我太患得患失了,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却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在,也忘了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布兔在纪录片中说。
后来的她,不仅接纳了孩子,更接纳了自己。把“完美”的枷锁打开之后,布兔才发现这世上存在着各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开始重新梳理自己,找到了和孩子相处的、属于他们的方式,每个家人都变得沉着、安定。
这个家庭,简直是太暖了。
“爱上成长的快乐,爱上更好的选择。” 纪录片的片尾曲《爱上优萃》歌词,完美诠释了妈妈们的动人故事和人生观。
还是我的这句话:不论做不做妈妈,你都要经历成长。记得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曾说过的,“中国的女性,大部分都会在某个时刻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新时代女性,正通过做妈妈完成自己的使命,探寻内在的力量。做妈妈,不会失去自己,只是帮助你成为你自己的一扇门。(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慢养以后”;感谢Aha视频提供访谈素材)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可否认,生育对女性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
成为妈妈,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
孩子从来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人生的助推剂。还有什么比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更有意义?
生育权,就是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孩子。然而,现实的社会要复杂和残酷的多,生育又不仅仅是生育,一个孩子会带来喜悦,也能牵扯出许多问题。人的见解、经验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妈妈们真的太难了。
每个妈妈在成为母亲之前首先是她自己
人的一生,要知道母亲这个身份只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对母亲形象的重新想象。
成为母亲之前要先成为自己
母亲不是克制、奉献的代名词,一个母亲可以做自己,而且要做自己。
“养育一个孩子意味着你有机会带着成年人的全部经验再一次体验童年,你好像有了正当的理由再爬一次树,再坐一次过山车,再堆个雪人,再捉一只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