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对话祥峰中国夏志进:AI技术不会出现革命性突破,更关注深入产业降本增效

“企业不停的追风口是一个劳而无功的事情,总跟着别人后面,很难有更大的新成就”

(图片来源:Unsplash)

(图片来源:Unsplash)

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生产,重塑传统行业模式、引领未来的价值已经凸显,并为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同时,AI投资机遇也持续释放。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1》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AI技术相关企业已达2205家、投资者3741个,2020年中国AI投融资金额达1748亿元。数据还显示,中国AI企业数量已达全球第二,融资规模全球最大,过去十年来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

可以说,AI产业正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AI技术已迎来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在“国产替代”趋势下,中国AI技术在语音识别、文本识别、视频识别等感知领域取得了突破,规模和技术能力逐渐比肩或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正成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技术的引领者。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AI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那么,超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前景下,未来AI技术与产业该如何投资?行业究竟处于一个什么阶段?AI技术真的只是一个配角吗?

针对这些问题,在即将(7月8日-10日)召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之前,祥峰中国执行合伙人夏志进接受了钛媒体App的独家采访,详细阐述了其对于AI技术行业的看法,以及他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布局策略。

祥峰投资(Vertex Ventures)成立于1988年,是亚洲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亦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成员机构,祥峰投资中国基金(简称“祥峰中国”)于2008年在华开展早期风险投资业务,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2010年,夏志进加入祥峰投资,重点关注AI、先进制造的创业项目。在此之前,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曾在泰山国际投资公司担任分析师。在祥峰期间的投资案例包括地平线、极智嘉、云英谷、移芯科技、中科原动力、晓多科技、深度视觉等。

夏志进对钛媒体App表示,如今AI技术行业进入了稳定期、冷静期,AI技术不再神秘,懂的人也越来越多,各个产业领域里面已经实现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家都已不再盲目去投资AI赛道。未来,他也认为AI技术不会出现革命性的突破。

对于AI芯片发展方向,夏志进认为,AI芯片在云端计算领域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AI技术在终端应用会越来越多,终端或边缘侧的AI计算芯片他也十分看好。

对于被投企业发力出海,夏志进对钛媒体App表示,中国新一代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视野观比之前更加开拓,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市场需求。他认为,“内销转出口”可能是一波非常有意思的创业机会。

对于企业转换赛道,在夏志进看来,企业不停的追风口是一个劳而无功的事情,总跟着别人后面,很难有更大的新成就。他强调,企业需要不断聚焦行业当中。

对于AI领域的投资策略,夏志进表示,祥峰中国主要关注早期项目,一直以来,我们以中长期结合的稳健投资策略为主。他们在AI领域投资的公司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AI技术的应用,在某一领域AI与自动化/机器人/软件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第二类是AI的赋能技术,即更强大的计算芯片、数据处理平台以及更底层的AI算法创新等。 并且,汽车AI芯片将是祥峰中国接下来会关注的投资赛道之一。

夏志进指出,相对于前几年来说,如今他投资一些AI公司,更加关注这些企业是否能对客户带来真正的应用价值,持续帮助客户降本增效,从而掌握持续的盈利能力。

“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无论企业使用的算法是什么,只要有效果,只要有实际应用,我就愿意去投。”夏志进对钛媒体App表示,AI是一种底层技术,机会在于与各领域的深度结合。

他强调,AI技术赛道未来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品牌效应,更多的资金会聚集其中,到时候可能只有两三家会脱颖而出。他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祥峰中国会抓住这一机遇。
祥峰中国执行合伙人夏志进

祥峰中国执行合伙人夏志进

以下是钛媒体与夏志进的对话实录:

钛媒体:目前AI技术行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夏志进:AI技术行业经过了五六年的发展,我觉得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下面我从技术、人才和产业三方面具体来阐述。

从技术方面来说,2012年时,整个AI技术才逐渐兴起,大家都在讲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然后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包括增强学习等概念与算法技术等很多新的东西加入进来;最近两三年,AI技术在基础理论方面有了很多新的突破,比如GPT-3、AlphaFold 2、算法框架、开源等。但如今,AI技术已经变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框架,相对于几年前来说,AI技术并不会有特别重大的改变。当然,我也不排除将来AI技术有新的突破,比如在自动驾驶与人脸识别应用领域的技术进展、小样本量的无监督学习等,但我觉得,这些并不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更多还是基于算法上的多重认知。

从人才角度来看,AI技术所属的计算机行业在过去几年积累了大量人才。如今大家对AI技术的基本理论、编程,以及现有的开源框架等非常熟悉,都不再认为AI技术很神秘,懂的人也越来越多,各个领域里面实现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从产业角度来看,包括深度学习框架在内的AI技术如今已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新的现象,比如非常火热的自动驾驶领域。事实上,五六年前的时候,那一波自动驾驶赛道的企业非常受追捧,后来大家对自动驾驶的看法从非常乐观、过于乐观,转变到非常的冷静,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实现的东西。最近一年,外界又重新看待AI技术的实际应用,大家对AI技术看法有了一些改变,自动驾驶则被重新看好。

我觉得,虽然AI技术发展是一个相对来说长期才能实现的目标,但企业走这条路是十分正确的,大的方向把握得都还比较好。当然,医疗影像AI这块的进展是远远低于预期的。一开始大家把AI技术想的过于简单了,认为可以取代医生,但如今,我觉得取代医生这个目标比自动驾驶还要遥远一点。

钛媒体:AI技术真的只是一个配角吗?

夏志进:我并不这样认为。由于AI技术在整个方案所占的比重可能不太一样。你不能要求一个技术出来,就颠覆所有行业,AI并没有取代所有的事情。所以,AI是不是一个配角,需要到实际情况中具体来分析。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AI肯定是一个主角,不管是从算法设计的提升,还是计算能力的提升,它都是主角;但在制造业领域,利用机器视觉使得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这其中AI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加成,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

钛媒体:祥峰中国如何在AI创新技术领域进行布局与投资?

夏志进:我们在AI领域投资的公司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AI技术的应用,在某一领域AI与自动化/机器人/软件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第二类是AI的赋能技术,即更强大的计算芯片、数据处理平台以及更底层的AI算法创新等。

祥峰中国主要关注早期项目,一直以来,我们以中长期结合的稳健投资策略为主。早期技术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有些技术本身还在不断发展、迭代过程中,应用的场景不尽明朗,很难预测在3~5年内形成多大的规模,所以,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潜力,在一个领域的某个阶段里面是否值得去投资。例如,在看好光子计算技术的前提下,去年7月,祥峰中国就投资了光子AI芯片企业曦智科技。

我寻找这些早期企业的秘诀就是,一个是我们要对企业所用的技术、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要比别人要做的更多,了解的更早;其次,我们通过校友等行业圈层,或者通过自身关系网找到企业,能给让我们在早期接触到这些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两点会帮助祥峰中国能够抓到一些早期的项目。

最近两年,我们更多去看AI技术的应用,包括AI的计算机视觉(CV)技术与机器人相结合,AI与农业相结合等。最近,祥峰中国也投资了农机无人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科原动力”。

另外,汽车AI芯片将是祥峰中国接下来会关注的投资赛道之一。除了已经投过的企业外,我们非常愿意去了解传感器芯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但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没到“腾飞期”,距离全面量产、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钛媒体:最近几年,有许多AI技术型企业开始出海到国外,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夏志进:我认为,如今中国新一代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视野观,比之前更加开拓,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市场需求。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包括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都有客户,而且也达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不止是服务于企业端的公司,包括消费端的公司,也有出海的发展动力。例如这两年特别火的扫地机器人,超七成都是中国公司生产,并且在海外有便捷的电商渠道,能给顺利在全球落地销售。中国在技术上面有些创新速度也会很快,创新速度再叠加上传统的供应链优势,把好东西做到更有性价比。

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波非常有意思的机会,甚至会给中国的创业思路带来很大的促进,在全球的舞台上企业展开竞争。这就叫“内销再出口。”

钛媒体:你认为AI芯片未来该如何发展?

夏志进:实际上,AI芯片在云端计算领域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是训练、推理型AI芯片,还是通用型GPU、DPU、IPU等概念形式的芯片。我认为,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云端计算芯片,而非依赖于美国公司。我不期望于投资的所有芯片企业都会成功,但只要有一两家能给跑出来,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方面,终端或边缘侧的AI计算芯片我也十分看好。因为AI技术在终端应用会越来越多,未来各种各样的设备可能都需要AI芯片的支撑来提高算力水平。当然,我们现在还不确定最终的搭载形式,到底是集成化,还是单片型AI芯片。我觉得边缘计算领域很复杂,每个终端都有不同的算力需求。

钛媒体:最近芯片热、造车热,有些AI公司转换赛道至火热的风口行业,你认为企业需要“向风而走”吗?

夏志进:我认为企业不停的追风口是一个劳而无功的事情,你总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很难有更大的新成就。当然,有些AI技术型初创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有自己的资源,希望重新聚集到新的行业、赛道,但在这其中肯定会流失一部分客户,丢掉以前的强项,大家也不喜欢。企业如何把自身业务往前推进,进行前瞻性布局,然后找准一两个点深入到产业当中去,则应该是企业的发展重点。

钛媒体:AI公司难以顺利上市的原因是什么?

夏志进:我觉得目前这几家(提交招股书)的AI公司,大家可能诟病最多的是其业务模式,或者是盈利能力,担心是否会持续向好发展。其实背后是由于AI技术越来越普遍,门槛也越来越低,很难靠企业所谓非常厉害的人脸识别技术,去撬动整个项目。

当然,最后这些企业会不会变成拼技术以外的一些能力,我觉得这非常有可能。所以,这些AI技术企业的上市要重新估所在的赛道,而市值也会随之降低,低于预期,很难与一级市场的融资估值相匹配。最后造成,这些企业一旦进入科创板,大家就要看你的干货,你的赚钱能力,能不能讲一个更大的故事,实现不到千亿美元的市值规模。我认为这的确有点难。

钛媒体:相对于前几年投资这些AI公司来说,如今是不是找项目更难了?

夏志进:是的。之前听到说企业做AI技术,VC都投了,没那么纠结。但最近这两年,我们都会看得更仔细一些。一方面,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些企业是否能对客户带来真正的、持续的价值。帮助客户降本增效;第二个就是看这个市场空间是否是持续的,够大的。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看这家公司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投资判断会更稳妥一些。

现在,我们是把AI这个技术概念放在一个更大的应用框架下面,就是看这些企业能否帮助传统行业降本增效。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无论企业使用的算法是什么,只要有效果,只要有实际应用,我就愿意去投。

我认为,未来AI技术赛道头部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品牌效应,更多的资金会聚集其中,到时候可能只有两三家会脱颖而出。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祥峰中国会抓住这一机遇。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