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话题本身而言,电信联通是否应该跟进移动,推出自主品牌的终端,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选择应该与否的决策。
运营商做自主品牌的终端,国外早已有之,贴着国外运营商品牌的水货机子在国内市场也早已流通。之所以在国内还是新鲜的事情,或者说是令很多人感到不爽的事情,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大部分的终端厂商在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上还处于低层次的竞争水平,并主要依赖运营商的渠道。于是难免会担心运营商推出自主品牌之后会对非婚生子另眼相待。
其实,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应该思考的是,如果连电信运营商这样体态臃肿、反应迟钝的动物,都能做自主品牌的终端产品,那依靠终端吃饭的终端厂商们是不是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产品创新能力了呢?
当老虎开始吃草的时候,兔子们如果还没有危机感,而是抱怨人心不古,结局很难想象。
话说回来,当移动开始做自主品牌的终端,终端厂商面临心理上压力的时候,电信和联通是不是也会面临压力?
答案是肯定的,电信联通不可能会没有压力,毕竟用户会做直观的比较:为何没有电信联通牌的手机?如果这种心理的比较会影响到用户的选择,形成所谓的市场压力。
但是,有压力,并不代表电信和联通移动一定会跟进自主品牌,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电信联通才会跟进?让我们来试着看看几个条件:
条件一:移动牌的低端手机,在用户的心中树立了新的产品质量标准。
说实话,在低端机市场,很多赠送用户的终端质量惨不忍睹,有的用户宁愿把机器折现退给运营商,自己另外买终端,也不愿意自己用。
如果,移动能从维护自己品牌的角度,重新定义低端机的质量,那么电信联通如继续维持采购厂商低端机的操作模式,就有可能面临劣势。
条件二:移动能够通过自主品牌的终端运作,显著降低终端补贴的成本。
如果中移动利用更懂用户、更懂产业、更懂产品的基础,以及更好的终端产业链运营经验,降低了补贴成本,那么对于更缺钱的电信和联通来说,自然没有道理不跟进。
条件三:移动的自有品牌终端渠道,能够成为中小终端厂商最直接、最有利可图的渠道。
成为中国移动品牌的代工厂,并非什么不可见人的事情,如果移动通过自主品牌,在终端领域中国移动能够虹吸大部分的产业资源,电信联通自然面临压力。
当然,以上三个假设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能够发生,其成功可能性,要取决于移动在自主品牌终端上的实际进展。
可以说,在自主品牌终端这件事上,移动就是先吃螃蟹的,如果被蟹钳了,其他两家自然会拍掌称快,但如果移动赚到便宜,其他两家也必然会快速跟进。
事实上,在过去的很多创新业务上,比如建立业务基地等,电信联通都采取了类似的先观望后跟进策略。这样的做法胜在稳妥,但也容易先去先机。
所以,电信联通是否跟进,与电信联通无关,只与移动有关。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