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钛媒体集团、CryptoC发起主办的第一届“赛博北京·数字艺术节”于8月7日至8月10日在线上举办,会上,靠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浙工大设计集团总建筑师马迪 、国建管理员会议主席Nova和M2Meta联合创始人,跨现实艺术家,虚拟空间建筑师胡胡,在 CryptoC发起人、加密艺术画廊“风潮”创始人唐晗的主持下展开了主题为“走向虚拟:建筑的未来?”的圆桌讨论。
马迪在讨论中表示,元宇宙和虚拟建筑在生活里的比重、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比重越来越大,将来对生活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会越来越高。
Nova认为,虚拟世界没有现实世界中建筑行业的条条框框,可以让建筑走向更纯粹的艺术。
胡胡认为,绝对的虚拟世界在教育方面非常有价值,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助力建筑师开拓新时代领域的技术。
以下为讨论实录,经链得得编辑:
唐晗:我是CryptoC的负责人唐晗,今天我们要聊一些虚拟建筑和实体建筑的问题,马迪老师是靠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浙工大设计集团总建筑师,现在我们这个加密艺术所处的折叠公园以及杭州的游戏小镇也是马老师的作品,Nova是国建管理员会议主席,国建团队是这次链上折叠公园搭建团队,胡胡也是虚拟的建筑师,前两天也刚刚结束了新闻数字设计的论坛。
先来进行第一个问题,因为疫情的原因,我觉得可能以后越来越多的一些展甚至是一些活动都会发生在元宇宙里,各位嘉宾如何看待实体建筑与虚拟建筑的关系?
马迪:这个题目比较大,先抛个砖。我个人理解,虚拟建筑很久以前就存在,至少从我这个专业来说,建筑设计行业来说。其实我们以前最早一波设计做图是画图,那个就是虚拟建筑,空间扫图就是虚拟建筑,慢慢的结合了电脑的软件技术,后来到了CAD和3DMax等等,其实我们过程中已经频繁的使用虚拟建筑概念,但是虚拟建筑肯定不是唐晗老师说的虚拟建筑,因为这个虚拟建筑是一个单向的或者说是一个单人的无法跟别人形成互动的,只是自己推敲的虚拟建筑模式。慢慢的进入简单互动,慢慢进入游戏环节,我们玩很多的游戏,比如低验证游戏和角色游戏,其实它都是虚拟建筑,慢慢的形成一个互动,在里面不只是我单机的人在操作使用,很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在里面互动。
我想现在元宇宙或者说是唐晗老师所指的虚拟世界,可能真的是跟生活相关,它的外延又扩大了,不像游戏只是一个单一物体,大家玩游戏,这是一个背景,现在虚拟建筑可能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的功能都被植入进去。
再往未来,我想可能就难以描述了,现在离开了虚拟建筑可能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将来它在生活里的比重,在世界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文化比重越来越大,将来它对生活的必要性或者它的不可替代性会越来越高,所以是这样的一个理解。
Nova:其实我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事情的,刚才说从建筑学一开始产生或者说建筑这个行业一开始产生的年代开始,建筑一直以来应该服务于人的的定社会活动,无论是居住,包括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还有一些社交活动和政治活动,甚至是军事活动,建筑实际上是服务于这些活动的一个场所的设计,但是现在我们如果说在这个阶段要讨论虚拟建筑和实体建筑之间的差别,根本点可能不会变,不论是实体建筑还是虚拟建筑一定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类活动,人类社会事务的场所。所以在这个前提下讨论虚拟建筑,就避不开我们到底有一些什么虚拟活动,或者我们到底有一些什么只能在线上或者在链上做得虚拟活动。可能NFT的加密艺术展算是一块,毕竟加密艺术这种东西要真的在线下展,也只能是摆一堆大电视,但是无法在线下展出,让你的虚拟角色沉浸进去的NFT的加密艺术的展,这个在线下做不到。我们就只能是挪到线上,现在我们已经总结出了第一个必须在线上才能做得活动。
因此,我们就可以为这个活动做一些虚拟建筑,比如大量的虚拟展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除此之外如果说我们要继续的讨论接下来会做怎样的虚拟建筑,包括虚拟建筑如果有行业,如果要有学术发展,要往哪个方向走,要探讨这个虚拟世界到底可以承载怎样的人类特殊活动。
胡胡:我其实还想说去提出一些新的理解方式,这几天我也频繁的跟Nova在这方面从事建模或者施工的朋友聊。因为我本身是学建筑出身的,我自己研究过一段时间虚拟空间,你在现实世界可以称一个建筑为房子,或者叫做建筑,或者叫空间。
你在虚拟世界里,很多的时候不太愿意称某些简单的空间为建筑,想称为模型,我觉得像Nova所说的,我们要去学术的研究一些虚拟的事情。有些东西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提出的必要,是不是有一些我自己可能太过简单或者比较低质量的空间称为模型,比较有艺术感或者跟功能结合的比较密切,真正称为建筑的东西才是虚拟建筑,不是说有些东西低质量,只是真的要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一些东西,我们要分类,可能一百年以后会有人写一本书,虚拟建筑史,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建立这样的一些学术概念,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用虚拟的语言叫做模型,确实就是一个模型。但是有一些明显感觉到,它超越了简单的电子模型的虚拟建筑,可以把这种学术研究聚焦到某些非常成功的建筑上,有一些模型就简单的只是模型。
Nova:说模型有点低情商,高情商叫做纪念碑,我想引用一下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在他的美学理论里,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有用的东西,包括他在自己的政治思想里,会要求民众去远离艺术,因为他觉得艺术会激发人那种低劣的欲望,他在这里的低劣并不是指道德判断或者价值判断上的低劣,而是说他觉得艺术引发的那种情绪上的波动以及情感上的欲望,是更接近人本性,动物性方向的一个事情。
我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如果说我们要划分一些东西,叫做纪念碑,一些东西叫做建筑,我们不如这个角度去理解,一个物产做出来了以后,它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不是为了激发你的情感,激发你的审美思想或者审美的体验,如果是,我们可以多少往纪念碑划一划,是一个更偏向艺术品,更偏向雕像的一个东西。
但是如果说它实际上是在服务于一些偏理性的人类活动,它服务于你的理性的生活,你的理性的社会治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多少可以把它向公共空间更进一步的建筑方向划一划。
胡胡:刚才说的功能,产品有需求,才会做一样东西,有些艺术家抒发自己设计概念的时候,觉得不需要有需求,就觉得这是个人的表达,它不是一个产品,是一个纪念碑,不会有人说画廊是纪念碑,其实我觉得蛮好玩,因为在建筑史上,情绪是服务于功能的,其实很像现在的状况。
唐晗:没错,而且我觉得虚拟建筑或者虚拟里程碑也属于野蛮生长刚刚开始的阶段,我们可以越来越通过各种理论学术去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看它以后会往什么方向走。
第二个问题,三位都是有建筑背景的,可以谈一谈虚拟世界的建筑的兴起对于各位建筑师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意味着什么?
马迪:现在还不知道虚拟建筑将来发展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想明白虚拟建筑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个事儿就不好玩了,好玩就在于不可预见性。虚拟建筑对建筑师来说,因为其实在现实中我们要做得建筑设计是一件特别综合的事情,像刚才所说的那样,建筑师不要把自己当艺术家,他做创作的时候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没有过多的考虑周边,比如他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个月一个月,做一个作品出来,他自己喜欢就可以了,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别人看不看他不关心,或者别人看了,他觉得自己失败了,这是艺术家。
建筑师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我想盖什么就盖什么,动不动就是几千万几亿的造价。第二方面,一定是有需求,比如我要做一个办公楼,有什么样的功能需求,在解决功能的过程赋予它形式,但是真正做完了以后,其实是要对很多人负责,首先你对这个场地负责,这个地球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上面的地皮就是独一无二的地皮,你在上面做建筑,艺术家可能做出来放那不管,或者不喜欢砸掉重来,但是一个建筑完成以后,就要存在七十年,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在影响无数的人,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所以说作为建筑师,至少我个人对建筑师这个事情抱有一种敬畏之心的,不希望自己是艺术主义式的做一个建筑设计,还是希望更多考虑建筑初心,沉淀几十年的时间看到底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除了满足功能外,它的形式和它的呈现方式,对整个城市和环境以及生活,或者对历史形态和生活形态带来怎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事儿。
另一方面,首先是业主的资金链,别做了一半就黄了,还有设计想法,要满足各种各样烦琐复杂的规范,消防规范和建筑相应的设计规范,或者其他部门的审批,绿化部门,规划部门,交通部门的各种审批,最后还希望施工方是一个很有操守责任心的,他们把你的设计给相对完整的实现出来,所以建筑师很大一部分还是靠运气,碰到有品位的好的甲方,碰到有操守责任的施工方,所有的规范都可以满足。
但是相对来说在虚拟世界里,如果虚拟世界真的是一个发展趋势,我觉得可能对建筑师来说,是解脱,至少他的想法不用受结构力学和自然物理规律的限制,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也不用考虑节能和是不是防水,不用考虑其他的工艺构造,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实现出来,而且是近乎完美的,我觉得可能会打开一扇大门,在虚拟世界里。
我们很多建筑师讨论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可能会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关注另一个新的层面的一些因素,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会有新的规则,呈现新的状态。
Nova:其实马迪老师最后说的,确实建筑师朋友也不少,有的时候晚上喝酒,就会骂甲方,吐槽一下审批过不去,还有地的形状太奇怪了,做不好,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在现实中做建筑确实是麻烦事儿太多了,真就是巧立名目,还得跪着要饭。
在虚拟世界里,原本的限制都不在了,甚至有一些虚拟世界的人,人跟人的模型是可以穿插的,也就是说你原本可能建筑的走廊,至少得容纳五大六个人并排行走,现在不需要,现在因为人跟人之间能穿插,你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很多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有一些新的问题涌现出来,我们人活在现实世界里是有衣食住行需求的,但是这四大需求在虚拟世界一个都不存在,反倒是我们要思考这个人进了虚拟世界以后,他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至少这一年下来,我观察下来,我的感觉在虚拟空间里们可能更需要一个主题加一个场合,他们聚集起来,进行社交行为,建立社交关系,这是一个有点类似于在吃饭一样的事情,我在线上的时间不然是怎样被填充起来的。由此得出,可能对建筑的设计包括内部空间的划分,包括建筑本身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呈现形式,都会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甚至说线上社交和线下的谈话社交形式上的差别,都可能会对你的建筑设计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然后从这点去书法,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我现在国建内部还在建筑领域做事的设计师,他们可能会面临之前没有遇到的全新的问题,在这个环境里,变化的规则也不少,很多的路是需要重新趟的。
唐晗:讲一下虚拟世界的建筑,对于建筑师出身的小伙伴以及越多的建筑专业的毕业生意味着什么?
胡胡:刚才他提出一个主题,主题公园就是类似的思路,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有一个点特别有意思,可以跟马迪老师对话的,因为我本身还是在游戏公司里做建筑,是真的游戏公司的建筑师,这点非常有意思,我大概总统了四年以后,我觉得建筑师一开始会以为虚拟世界是没有限制的,像没有消防,但其实限制非常大,而且这个非常大是完全想象不到的,你正常的建筑都可以走进去,只要体验的话,就完全没有任何门槛,有门槛就跨过。在虚拟世界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拿什么设备进去了,建筑师要考虑的东西其实是变成另一种东西,怎么让别人很完整的体验到我们的设计空间,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什么设备工程师的事情,反而是建筑师的事情,这个就很像建筑师本来的知识体系的东西,你在现实世界里会思考建筑材料节点和结构等等,但是虚拟世界里,节点就变成你怎么要把材料降到一定的质量才可以完整流畅的体验。
绝对的虚拟世界是未来一个非常强大的助力建筑师开拓新时代领域的分支,毋庸置疑,而且非常多的人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说这里面对建筑学提出的新要求,反而会在技能和教育上,范围扩展出去,尤其是教育这个事情,有一些学校的老师会去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新设置一些专业,围绕一些虚拟空间的体系,整个思考新的架构,确实是这样,时代变了,其实不只是对建筑师,对所有的设计师都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现在仿佛你不会敲几个代码,就不能在艺术家里面了,就会被归为传统艺术,想象一下学校建立了新的虚拟建筑一级学科,大家去报,再过十年,输出来一批新的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左边能敲代码,右边能盖楼,就非常恐怖了,等到那个时候有不会有人问虚拟建筑学的意义,就会有人问天花板到底在哪,这些建筑师什么不能干?这感觉是一个转折点。
唐晗:第三个问题,刚刚马迪老师也提到了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去做一些建筑,不是一些限制的,是需要做一些人文的规划的,可以由请马迪老师详细的说一说真实世界里,大型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马迪: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还是很复杂综合,从宏观到微观,提到的规划,现实世界中从一个城市的总规开始,五到十年做一个整体规划,会考虑很多,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生活,考虑在百公顷范围内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比如要布置哪些和生活相关的必要设施,归根到底还是整个生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工作各种事情,都得满足,所以比如在一个大规划里,哪里是住宅区,哪里是办公区,哪里是交通综合体,高铁站,学校,这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很多新的事物或者新的生活需求,都凸现出来,包括现在防疫疫情情况,大量的方舱医院越来越多,隔离期三天等等,这是一个动态的而且很庞大的复杂的情形,可以说很多的规划都不只是建筑师了,很多的规划师和学者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到了建筑,前面也提到了各种规范,除了建筑专业以外,其实我们前端说建筑设计,相关的还有结构、暖通、电器、智能化,甚至还有一些节能设计,绿建,有十几个专业在一起,非常复杂,在一个同样复杂的规范里,所以很多人说你在约束下去表达你的一些想法或者比较有趣的方式解决一些需求,满足一些需求,解决一些问题,寻找一些答案。包括还有朝向,日照多少小时,不能有遮挡,包括你可能还得考虑很多的交通压力,包括市政的供水,要符合水压,我们考一级建筑注册师相当复杂。
当然回到虚拟世界,当然我会说完全没有束缚,它其实会有新的约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进去以后完全是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所以我觉得有意思就在于大家对建筑比较信任,或者说至少是一个开端,虚拟建筑世界的游戏规则可以慢慢的建立起来,大家不断的磨合碰壁,取得一些有可能是大的跨越,也有可能是很小的一步,一个小的进步,迈出一小步,所以我觉得可以经历这个过程,慢慢的大家在里面一起建立新的规则,包括它的一些诉求,包括到底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给我们生活带来多大的进步,是比较期待这个事儿的。
唐晗:你们觉得现有的元宇宙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没有改进的地方,未来的改进方向会是怎样的?
Nova:做到了基本是0,基本没有规划,其实刚才从马迪老师说的那些东西,应该知道这个东西是非常专业非常复杂的事情,且不说现在继承的规范,已经定好的规范有多少,我们且不说零七八碎的规范有哪些,法学有一门最基本的必修课叫做法理,一切的规则背后一定有它服务的主旨,建筑规则一定也是这样的,其实刚才说到的规划,它说是可能规划学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可能偏向社会治理的事儿,实际上它是在协调每一个地上人或者每一个地上物业之间的利益,包括整个社会将怎样的高效的从所有的地上物产中取得一个利益的增长,这是非常复杂系统性的工程,就不说几千年,至少近代以来几百年是有的。
给我的感觉,目前现在这些元宇宙产品,它的产品经理们,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可能也没有想到那么多,因为包括我自己做游戏,经常会有一个眼界的问题,夏虫不可以语冰,当你长期生活的社区就只有四座房子,你不用深入理解这个空间为什么这么设计的,因为你根本没有见过更大空间,体量再大的时候你没有面临这种问题,你当然不知道你面临庞大的空间,随意构建会造成多大的弊端,没有经验也没有预知,当 我们不能强求这些目前的产品设计会有多少科学的规划或者怎样。
再其次,刚才也说了,无论如何,现实中的这些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不一定可以全部套用到虚拟世界中的规划,我们也不可能期望现在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东西指导我们做好虚拟空间的规划,但是在这一点上,既然刚才说到改善,我最近也在想办法去搞一搞,我们还有很多至少明白规划应该服务于什么,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已经在线下做过相关建筑的人才,这些人才只要转化一下自己的思维,重新考量一下线上社区的需求是怎样的,它的社区中的人在做什么样的活动,我应该面向什么这的活动进行怎样的规划,实际上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一部分,他们有的其实是方法论,这个时候突然来一个编写虚拟世界的程序员或者产品经理,他们不会有这个方法论的,至少他们没有经受过系统性的方法论训练,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一些更加专业的人来进入到这个领域,去提供他们的意见和他们的咨询服务,去帮助这些项目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他们的产品改进的更好,也可以让项目方中的地主们,物业的持有人,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手中获得的利益,我觉得这可能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好事儿,应该有人推一推。
唐晗:希望更多更专业的人进来,把虚拟里面的一些社会上的秩序原则或者治理的一些原则一起搭建起来。
胡胡:这个问题有点偏,有一本书《虚拟城市发展史》,比如在河流边上开始盖房子,一开始也不存在规划,规划一开始就像神一样,主要是精神上的方向感的建筑。后来城镇变成城市,城市变成超大城市,开始出现一个系统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就像Nova说的,现在还是是比较平的状态,暂时不存在,但是后面万一CV平面不扩张了,怎么不出规划呢,至少到底用传统的,还是不用传统的,还是飞机和车,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只是说我个人有一点小小的质疑,因为虚拟世界里移动方式是可以被设计的,不像现实世界只有两个腿四个轮子,虚拟世界是传送的,像超链接,点一个东西跑到另一个地方,意味着虚拟世界整个城市组织系统不是像现实世界里,是可以被更精巧或者更创造性的设计,所以会稍微有点觉得现实世界的规划是不是有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状态,现实世界的建筑师在虚拟世界也会水土不服。
唐晗:没错,就是现实中还是会受到肉体以及一些很物理现实的东西的制约,在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飞,可以跑,可以直接沉到海底,所以说肯定完全照办这种规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行的,肯定是大家要一起按照原来已有的规则做一些演化进化,去找到一个真正的属于Crypto的规则,这是大家所能接受的。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以后会不会诞生基于元宇宙世界的万科中建这种龙头的建筑企业,以及说你们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空间里,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
马迪:我还是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像中建等这些角色的出现,也找不到逻辑证明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出现,但是很多的事儿就是很有意思,比如汽车可以无人驾驶,前两天在聊这个事情,三四年前听到无人驾驶觉得是天方夜谭,觉得只是大家的自娱自乐,钱多的没有地方花,搞一个噱头,现在已经成熟的不得了了。同样的,像虚拟协议上的各种事情都有可能,现在可能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觉得没有可能性,但是过个两三年,指数级的发展,一切都有可能,甚至会出现一些新的角色。介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还是相辅相成的,现实世界离不开,毕竟肉体在现实世界,当然也有可能人死了以后保留在虚拟世界里,或者肉体不需要了,大家可以选择,是一个很前沿的话题,一切皆有可能,只不过是有没有需求和存在的必要性。可能相互结合吧,首先虚拟世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受空间的限制,现在我们要办一个事情,还要打车或者开车,跑到点对点的物理世界里,可能虚拟世界里,瞬间移动就可以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有意思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实我们已经呈现出很多的可能性,我觉得现在还是有空间的。
Nova:我用一些推测,肯定不会有确实的逻辑,我们至少目前看,乐观的话,疫情可能不会长期的存在,但是我们仍然看到目前有一些人类活动需求只能是在线上能做,如果没有疫情,咱们是可以在北京做这个事儿,但是更多的像虚拟现实的艺术展,这个确实是我们在线下做不了的事情,如果我们假设一种可能性,这种活动未来变得越来越多,是否意味着因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建筑使用需求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多,再进一步推导,可能说建筑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虚拟建筑市场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从资本的本性角度出发,万科这种企业必然是会出现的,毕竟在一开始生长阶段,把很多的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种相对垄断的格局,做这个事情,确实可以让资本的利用效率变得更高,这个逻辑来看,如果最开始的那个虚拟活动增加的前提是成立的,那万科最终应该会出现,没有问题。
至于说未来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上半年我在跟人讨论Metaverse的时候,包括跟之前游戏行业里面很多的同事讨论的时候,游戏行业同事总汇觉得Metaverse实际上只是一个游戏的进化品,但是我后来想一想,那样就太没有意思了,就还是一个游戏而已,没有区别。其实提出了一个小想法,有没有可能我今天在我家附近的便利店,用微信支付买了一个什么东西以后,在我的线上身份里,就突然产生了一些变化,然后在我的线上身份上进行了一些事情以后,也在一定的程度回馈到影响线下,也许第二天起床发现门口就直接信箱里放了几个优惠券,因为前一天我参加了线上活动,直接快递过来,如果说这种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各种各样的交互多起来了以后,我们把这个边界真的模糊起来,更多的串联起来,是不是一个更好的Metaverse形态,而不单纯需要是个游戏。
胡胡:我觉得前面两位关于虚拟系列,已经说了很多,我愿意提供另一个角度。其实我觉得我个人还是不太希望看到的,但是Nova说的,这个东西不可能避免,肯定会有这样的开发商出来,其实已经有了。
唐晗:以后未来人类的生活空间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胡胡:上一个论坛也讨论了,这也是一种方向,就是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和现实世界的东西放在一起,一种设计手段,但其实这也跟VR、AR最后到MR、XR是一样的道理,这两个东西是必然合在一起的,是我们眼睛不会区分两个世界,去年我们人的生物体是在一个世界里,我觉得合在一起,才是未来的方向。
马迪:虚拟世界现在就已经存在了,像现在我们做得通过数据做虚拟世界,这个东西比较有意思,我们虚拟的建筑世界,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现实空间很多的东西不能被取代,比如说阳光,所有的房子都有朝向,都要晒太阳,感受阳光,甚至阳光塑造的空间,建筑师都提出这样的观念,但是虚拟世界里这个是怎么体现的,而且包括做设计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建立模型,建立3D的数字模型,电脑模型,但是只要允许我们都会做具体模型,电脑模型说到底还是模拟出来的空间,而不是真实的三维空间,包括我们的建筑,很大一部分除了它的功能,还有很多体验,而且是真实的体验,你能触到材质的质感,感受到阳光和空气,很舒适,甚至是真实的自然界的鸟语花香,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就像做梦一样,我发现做梦的时候自己还是有痛感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有虚拟空间世界的,当然这可能涉及到背后的一些技术层面甚至是伦理层面,很复杂,有的人迷恋虚拟世界,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都有可能。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大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