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牛商业,作者 | 黄彩霞,编辑丨牛爷
不久之前,大家还追捧着80后互联网新贵企业家,甚至90后小鲜肉创业者。
如今画风一转,新能源、造车当道,一回首发现硬科技舞台中央站的是两位60后大叔。
戴着眼镜,抿着嘴,小圆脸这位,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他的公司布局完整的造车产业链,从电池研发生产、代工,到整车制造,汽车品牌和销售,一应俱全,如今市值8000多亿人民币(2021年8月底)。
而大眼睛,大脑门,宽脸的这位,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
他的公司是全球最领先的电池企业之一,一直在新能源创新的前沿,前不久还发布了全球首发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此前宁德时代的电池被特斯拉等新能源车巨头大量采购,市值1.1万亿。(2021年8月底)
他们两位都是生于60年代的企业家。经历过改革开放,国企改制的大江大河,白手起家,技术员出身,在基层工作多年……如今是可能改变人类能源格局企业的总舵手。
但他们又是如此的不同,这甚至塑造了他们创办企业的风格。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谨慎周密,比亚迪成功是渐进式的。
比亚迪几乎什么都做,2003年就成为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是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重要电池合作伙伴。
而后,比亚迪凭借电池技术优势,进军新能源车领域,不但做新能源车电池,还打造完整的新能源车生产链条,如今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商之一,上个月销售1.6万台车。比亚迪甚至自己造电轨车,疫情期间还去生产口罩,成为国内最大口罩生产商。
有投资人对和牛商业说,就算明天没有造车产业链企业和比亚迪合作了,对他们不会有任何影响,他们甚至还能把生产的口罩附送给买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消费者。
当然,也有人质疑王传福不够专注,甚至吐槽他不够酷。
同为闽商的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去拜访曾毓群,看到曾的办公室里了一幅字,“赌性更坚强”。王兴调侃道: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呢?
曾毓群答: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曾毓群酷爱打麻将,同时,他的新能源商业布局就像一个德州高手的操作——敢于抓好牌,敢于放弃不好的牌,敢于在关键时刻下狠手。
宁德时代不惜血本突破电池领域的研发,曾毓群在上月底曾说:“我们有超过5000名的研发人员聚精会神地在搞科研.....”,同样的电池,据调研机构说容量已经是一般企业的2~3倍,领先1~2代。
在曾毓群的看法里,既然上牌桌了,那很简单,把所有筹码All in核心技术,做到第一,赢家通吃,赢大面。
如今的宁德时代市值在新能源战至中场,已超比亚迪2000多亿市值,成为特斯拉第一电池供应商。
曾毓群曾说:“日本人发明了锂电池、韩国人把它做大,中国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没有存在的价值”。
(和牛商业注:其实锂电池不是日本人发明,是日本人偷偷抢注了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发明,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后面的故事,不展开了)
依靠这股赌性,曾毓群在创业早期曾自己跑到美国贝尔实验室去研究技术。曾毓群进入电池领域较晚,也长期不是领军企业,但是他们却靠押注前沿技术超车,甚至在上个月发布了领先全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两个性格迥异大佬的背面,是不同的成长史。
01 王传福的谨慎周密,曾毓群的敢赌会赢
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一个贫苦小山村,家里有兄弟姐妹八个,在清贫拮据的生活里,王传福逐渐养成了早熟稳重又腼腆的性格,他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也没人能够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他喜欢上看书,喜欢摆弄他的小收音机,拆开再装上,拆开再装上,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
初中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只能依靠兄嫂的支持完成学业,他尝尽人生冷暖,深知一切都得来不易,他拼尽全力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
1987年,王传福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毕业,后又保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并留校任教。
1992年,26岁被提拔为院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在当时,王传福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了,但他自己却开始谋划更远的方向。
同时,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朝气蓬勃的东莞,“技术工人”曾毓群已经在新科磁电厂任职了三年。
没人能预料,多年后,他们的命运将交织在一起,成为商业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展开一场场激烈的对决。
1968年曾毓群出生,比王传福小两岁,属猴。有人说,戊申猴性格睿智,聪颖,处事极端,风风火火,善交际,自身能力极强,事业心上佳,敏锐观察力让其步步抢占先机,心思细腻,善应对突发事件。这在某些方面概括了曾毓群的性格。
不同于王传福一直在电池领域,在新科磁电厂工作之前,曾毓群的经历并不与电池相关。
曾毓群出生于福建宁德岚口村。福建沿海,商贸发达,自古有闽商文化,曾毓群从小就耳濡目染,相信长辈们教导的“爱拼才会赢”。曾毓群同家族一家人住在祖屋里,曾毓群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深得长辈们宠爱。
1985年,17岁时的曾毓群成功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录取。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福州的一家国有企业,其他人都觉得国企是铁饭碗的年代,不安分的曾毓群在这里呆了几个月就离开了,到了中外合资的新科磁电厂。
在新科磁电厂期间,曾毓群得到了伯乐陈棠华的赏识,十年里,一路从基层走到管理层,又被送到国外深造,学习电池的生产技术。
1999年,31岁的曾毓群就成为了厂里最年轻的技术总监。
曾毓群在的是外资企业,出入住星级酒店,会议还要讲英文,西装得体,在那个年代很洋气时髦。但曾毓群的性格就是喜欢折腾,外资企业优越的环境的待遇也留不住他。
中国环境时机正好,政府鼓励自主民办企业。陈棠华和同事梁少康找到他,说服曾毓群加入他们一起创业,骨子里拥有“爱拼才会赢”基因的曾毓群,最终还是参与了。
曾毓群觉得外国人做得,自己为什么做不得?
此时移动电话逐渐普及,使得电池行业很少有人涉足,基本上都是外购电芯做组装,锂电池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曾毓群与小伙们的新能源科技公司(ATL)成立了。
为了进一步学习,2001年,曾毓群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5年后,又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最初的发展也是麻烦不断,有一次,他们在前往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后,发现电池经过反复充电会鼓包,无奈之下,曾毓群将自己关在研发室,用了几个星期终于解决了问题。
ATL的实力增强,外界认可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甚至进入苹果供应链。
但此时行业里“电池大王”王传福的名声已经如雷贯耳,成为了他们难以逾越的一座山。
原来,在最初看到电池行业机遇的一波人里,曾毓群他们不算早,早在1995年,王传福就已经开始涉足手机电池,创办了比亚迪。
刚开始的时候,王传福招了十几个人,开了间小公司,从镍镉电池起家,只用了半年时间,公司就扩大到了300人的规模。
1997年,比亚迪就开始做锂电池,随后业务又有了新的提升,2002年,比亚迪更是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著名手机品牌的电池供应商,并且在这一年顺利上市。
此时的王传福感觉到:“手机电池行业门槛低,而且我们已经在镍镉电池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锂电池世界第二,已经快到天花板了,我们需要找一个有更大空间的行业去做,但是我们又希望那是一个和电池相关的行业。”
王传福的商业嗅觉是敏锐的,在当时手机电池模仿、低价的行业乱象里,不少企业利润降低,都在各寻出路,举步维艰的ATL也是其中之一,2005年,ATL最终卖给老东家新科的母公司——日本TDK株式会社。
02 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王传福被巴菲特强行开光
此刻的王传福也顶着巨大的压力,他在努力证明他选择汽车行业的正确性。
2003年,王传福观察到了电动汽车,在他看来,当时电动汽车发展不下去,就是因为电池的问题,但是如果要拿自己的电池技术和车厂合作,那是划不来的。所以王传福决定直接进军汽车行业。
接着就出了当时的大新闻,比亚迪以2.7亿的价格收购秦川,这个价格远超常规的价格底线。
公司的员工议论纷纷,由于公司基本上是王传福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内部也没人敢说什么。
另一边香港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三天之内,比亚迪的市值蒸发了30多亿。当时公司的人都很恐慌,但王传福没有退路。
王传福一步步规划,在上海建立研究中心,与其他造车厂商不同,比亚迪汽车的开始是从拆解研究起步的。
从国产车到进口高档车,王传福买了几十辆,全新,这些车摆在工程师们面前傻眼了,几个人围着转,愣是不忍心下手,王传福见状,拿着车钥匙在车身上划了几道,“动手吧。”
比起从零开始,王传福更愿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除了拆解研究,王传福的另一个经营策略在于对人工的运用。
一排排工人坐在操作台前,就像默片《摩登时代》里的流水线工人卓别林一样,依靠简单的机器加双手就包装出了成千上万的电池。
看似落后的生产方式,实际上却与当时的国情相符,人工劳力不值钱,善于把控成本的王传福也是精打细算过的。
而当时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也招来不少讥讽声,与外包比例大的主流汽车企业,比亚迪除了轮胎、玻璃和少数标准件,一辆整车的几乎所有配套产品,都选择部分或者全部由自己生产。
几番不同寻常的操作后,比亚迪实现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而几年后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才让人们真正开始认识比亚迪。
2008年,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巴菲特在一次访谈的时候说,“我想投资一家中国公司,那家公司还不同意。”而王传福不同意的原因就在于巴菲特占的股份很大,一来二去,最终巴菲特占股10%。
巴菲特夸赞王传福是韦尔奇和爱迪生的结合体,这是对他在管理和技术的肯定。但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其实更看重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直至现在他也没有卖出比亚迪的股份。
但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能掩盖比亚迪的不足。2011年11月,王传福首次公开露面,为的是道歉。
经销网络的野蛮增长、与媒体的疏离、汽车品质问题让比亚迪陷入一系列风波,除了道歉,王传福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他在下“新能源”这盘大棋。
03 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曾毓群身价飙升
相比于处境尴尬的王传福,此时的曾毓群正开启人生另一重要阶段——创立宁德时代。
时间回到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拉开帷幕,国家补贴政策发布,大量新能源汽车企业闻风而动。曾毓群看到了动力电池的机会,但由于TDK是外资企业,所以在其动力电池股比受到限制。
2008年,曾毓群应宁德地方官员邀请,回到家乡开办公司。当时的宁德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落后封闭,经过一番挣扎,曾毓群选择了回去。
为了让公司团队一起,曾毓群甚至以辞职为要挟,“Robin(曾毓群)的乡土情结非常强烈。”公司员工评价说。
宁德时代正式成立后,得益于此前ATL的行业地位和过硬的锂电池技术,宁德时代也受到广泛关注。
2012年,宝马找到了曾毓群,双方达成了合作。有了宝马这个大客户,宁德时代拿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
直到2016年,曾毓群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还需要向大家介绍宁德时代的来历,是做什么的,以及解释ATL和CATL的关系。
而让宁德时代一举超越比亚迪成为动力电池榜首,是在2017年。
此时,国家出台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的在于戳破新能源汽车下动力电池行业的泡沫。2009年,国家当时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大力扶持。而作为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的电池系统却泡沫横飞。
一时间,突然多出来了1500多家锂电公司,抄袭模仿,粗制滥造、虚报产能……乱象横生,最终导致了低端产能过剩,国产电池质量堪忧。
但这却给了以LG化学和三星SDI为主的韩国产商机会,狠狠地在中国捞了一笔。
2017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痛批,国产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伴随一系列文件出台,LG化学、三星SDI被列入白名单,同时,提高了对研发和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
于是,一批优质的国产电池企业得到扶植,宁德时代是其中之一。
于是,这一年宁德时代反超比亚迪,并占据全球电池领先地位,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所占市场份额为29%,而比亚迪所占市场份额为16%。
眼前的成绩让曾毓群不敢懈怠,面对公司内部的洋洋得意,他立马敲响警钟,在内部信《猪真的会飞吗?当台风走了,猪的下场是什么?》中写到:“当我们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的时候,竞争对手正在面临生死关头玩命的干,一进一退期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国家会保护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吗?答案不言自明。”
果然,2019年,工信部正式取消了“白名单”,宁德时代3年的政策保护期结束,三星SDI、LG化学和SKI等外资电池企业再次进入。
但这三年里,宁德时代已经成长得足够强大。
2020年特斯拉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此消息一出股民狂欢。宁德时代市值一度高达7500亿元,成为中国创业板史上首只市值突破7000亿元的公司,曾毓群跃升为福建首富。
2021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曾毓群身价再次飙升至445亿美元,一举超越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
曾毓群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言,人们对他留下的更多印象是“赌性坚强”,事实上,在他锐利的决策下,支撑他的或许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内在力量。
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分析称,曾毓群是一个想要建立能源帝国的管理者,比较强势,其管理团队以其同事和同学为班底组建,管理层圈子比较国际化。
04 比亚迪vs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下半场开始
回过头来细想,比亚迪是怎么被宁德时代反超的?
比亚迪比宁德时代早两年开始做锂电池,实际上是有先发优势的,之所以后来被反超,第一个原因要从2016年王传福决策上的失误说起。
对于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王传福显然是保守了,2016年9月,他宣布:“比亚迪的电池暂不会对外出售,我们要保持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站在比亚迪自身的角度,把供应链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整车制造成本可控;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这一举措也无可厚非,但这场比拼要带来的风险是,给竞争对手让出位置。
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加大,对动力电池需求也日益旺盛,比亚迪又不对外供货,自然给了其他动力电池供应商机会。
2017年,王传福终于意识到固步自封带来的严重性,于是他宣布:“比亚迪的零部件要走市场化方向,一方面做自己的生意,一方面要做别人的生意,做到国外顶级车企的生意,这才叫本事”。
第二个原因在于,比亚迪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固执。
动力电池市场上一直存在技术路线之争,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是争议的焦点。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材料结构稳定、安全性更高,但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功率以及体积上相对较差;而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相对应的成本高昂,在安全性上也有所欠缺,容易引发自燃。
而宁德时代却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并行,所以应对市场变化更加灵活。
于是,从2017年开始,比亚迪就在其乘用车业务上开始使用三元锂电池,并逐渐扩展到其他车型。
2020年,比亚迪更是高调发布了江湖传闻已久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还做了“针刺实验”直击三元锂电自燃隐患痛点。
针刺试验是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最严苛的测试方式,但同时也证明着电池的稳定性。王传福宣称:“比亚迪依靠刀片电池一己之力扭转了结构,拉回行业的振荡。”
王传福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虽慢了一步,但能够涉及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零部件和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制造,比亚迪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当然,宁德时代也不是好惹的主。
相比于王传福到处“打补丁”,曾毓群显得更具前瞻性。
近年来宁德时代一直在完善自己的生态体系,通过谋求上下游产业链投资以巩固地位。
去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191亿元投资上下游优质上市公司,先后入股先导智能、加拿大锂矿等产业链公司。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赢彻科技,在汽车芯片领域投资地平线。今年4月发布财报之际,宁德时代再次宣布动用不超过190亿元对境内外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分析,宁德时代可以上游在卡住货款,下游收预付款,所以其现金流非常充裕,足以支撑上下游投资。这一动作对于宁德时代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今年7月宁德时代以超50%的市场份额,占据7月份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宁德时代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7月29日,宁德时代举办了一场被业内称之为“简短而重磅”的线上发布会。会上,宁德时代宣布推出第1代纳离子电池,据介绍,该电池在能量密度、快充效率、低温性能以及结构创新等方面均有着明显优势。
在锂电子电池广泛应用的今天,宁德时代却推出钠离子电池,实际上更有其必然性。
此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使得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占比逐渐增加,宁德时代只有推出更具杀伤力的技术才能不被抛下。
另外,钠离子电池成本也具有巨大优势,不含钴与锂的钠离子电池成本比锂电池低30%到40%。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锂电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远远没到终局,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未来路线之争难有定论。
在这近20年里,王传福、曾毓群两代“电池大王”的故事轮番上演,为中国动力电池上半场画上句号。在王传福身上,有着很拼的韧劲,企图抓住一切机会实现价值;而曾毓群身上表现出来更多的赌性,对准一个方向重拳出击。
无数场漫长的战役在等着他们,中国动力电池下半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