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一年一度互联网公益日,一则涉及违规套捐的消息在网上被公开,引发广泛关注。
9月5日,网传截图显示,当日15时49分,一名昵称为“明明”的微信用户发布朋友圈,表示“有笔款需要不同微信捐出去,每个微信号最多捐1000”,并提出“大家捐了的发截图给我,统一建群报销”。随后,该用户晒出支付记录和捐赠证书作为证实,并继续发圈表示“已筹集994万,冲刺1000万”。
该截图中的筹款链接显示,相关公益项目为“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正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
而据腾讯公益平台信息,该项目的发起方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收款机构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机构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项目自2016年11月2日至2021年9月6日已筹资金1010.52万元,目前处于募款结束,项目执行中状态。
9月6日,持续关注公益领域的微信公众账号“粥与当铺”对事件进行了解读,并对该项目“一起捐”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里面的捐赠人都是直接进行单笔1000元捐赠,或者是两笔凑成1000元的捐赠”,认为“符合上述截图中的内容:你捐1000元,来找我报销”。
据南方周末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益从业者透露,“一般捐赠者进行公益捐赠,几块钱到十几块钱是比较常见的,千百块的捐赠有,但并不常见。”并认为“大量千百块的公益捐赠出现,尤其是在99公益日期间,其目的就不大健康了。”
此前,腾讯公益发布《2021年99公益日规则》,腾讯基金会投入总额4亿元资金,用于在9月7日到9日三天为公益慈善项目和机构进行配捐。活动期间,用户每次不低于1元的捐赠,将会随机获得腾讯公益的配捐。用户进行捐赠后,还可邀请好友参与。
该项规则,可简单理解为,用户捐钱,腾讯公益将配合一起捐,用户捐得越多,腾讯配捐也越多。
基于此,随着事件发酵,有传言称“公益组织或基金会提前准备,甚至还有动用公款,抽出资金来假装捐款,来骗取腾讯配捐”,部分网友开始揣测“这个项目准备的钱哪里来的?”“有没有公款挪用做捐款?”“是不是公益款项被挪用?”“腾讯公益平台为什么没监管到?”
对此,9月6日15:50,腾讯公益在官微发布通报,称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根据投诉信息,“不要烫伤我的童年”项目涉嫌违反平台于7月5日发布的《2021年99公益日规则》。现暂停该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筹款,并冻结其在“99公益日”期间获得的由腾讯基金会提供的配捐和激励。
与此同时,腾讯公益已通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对涉事项目进行核查,尽快公示核查结果。并且,平台已将投诉信息、最新核实信息报备给相关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后续调查求证工作。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平台将依据《2021年99公益日规则》采取对应的处罚措施,绝不姑息。
截至当日16:45,腾讯公益平台已无法检索到“不要烫伤我的童年”项目链接。
作为项目公募支持方,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于6日晚公布调查声明,称据初步调查,网络所质疑的捐赠人“明明”(网名),根据自己对慈善募捐的理解,发布以“捐后为捐赠人报销费用”的言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从未发生过动用资金套取平台配捐的行为,已对涉嫌违规项目开展全面调查,对“报销费用”言论坚决不认可,对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表示,尊重腾讯公益相关处理措施,并在事实查明前,暂停“不要烫伤我的童年”公益项目在99公益日期间的互联网筹款活动;该项目已募资金(公募筹款部分),由本会财务账户封存暂管,待事实查明后依法依规处理;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及腾讯公益的调查,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据公益时报报道,网传当事人“明明”证实,5日下午看到朋友圈到处在分享腾讯公益的筹款活动,自己也想捐款助力。一开始,她捐了1000元,将项目分享到朋友圈和多个群,却发现应者寥寥,于是发布多条朋友圈,即网传图片提及的,表示朋友可以加入捐钱,自己给他们报销,预算是5万元内。没曾想,最后有人怀疑自己诈捐、套取公司公款报销。
“明明”表示,“我名下的公司在2016年已全部注销,没想到热心做公益花了几万元还出事。”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综合自证券时报、南方周末、公益时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腾讯也被噶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