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C生态到移动生态,再到多终端下的万物互联生态,半导体厂商格局变化的同时,x86、ARM、RISC-V三大CPU芯片架构之间的竞争,因科技巨头的不断加码而变得愈演愈烈。
今年6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英特尔提出以超过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明星RISC-V创企SiFive。尽管消息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英特尔宣布基于SiFive最新推出的Performance P550内核打造自己的RISC-V开发平台“Horse Creek”,预计到2022年左右首发7nm RISC-V芯片。
除英特尔外,“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入局则更引人关注。9月3日外媒报道,作为Arm公司早期的投资人兼重要客户,日前苹果公司却公开招聘RISC-V架构的高级研发工程师,要求除了精通RISC-V外,还需要掌握适用于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的NEON微架构知识。这意味着,苹果正式拥抱RISC-V这一全新开源处理器指令集架构。
“苹果公司进入RISC-V赛道,其实比我想象的还要早一些。如果之后他能在主流产品需求中应用RISC-V的话,对于RISC-V架构也好,产品也罢,是一个真正的认可。”RISC-V国际基金会董事、RIOS图灵奖实验室联合主任、睿思芯科(RiVAI)创始人兼CEO谭章熹在接受钛媒体App专访时表示。
睿思芯科2018年创立于深圳,是一家提供RISC-V高端核心处理器解决方案的公司,主要开发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IP核、SoC以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穿戴、边缘计算、传感器融合和AI加速等领域。
今年9月8日,睿思芯科宣布完成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持续加码自主可控的高端CPU研发。本次融资由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领投,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等跟投,北极光创投、百度风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义柏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谭章熹向钛媒体App透露,目前睿思芯科正与多家国际芯片巨头企业达成合作,并成为大客户主流产品核心供应商。该公司正全面发力高端RISC-V微架构芯片,未来打造的芯片解决方案,将应用于智能穿戴、音视频等诸多场景,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高于业界现有基于Arm的DSP/AI解决方案,并有望在近期大规模量产。
谭章熹预测,随着半导体行业巨头开始拥抱RISC-V开源架构,RISC-V这一赛道将到2024、2025年左右全面爆发,再往后会有更大的变化。
缘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发力高端RISC-V芯片
创办睿思芯科的谭章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也分别就读于清华电子工程系和清华计算机系,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EECS博士,与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的缘分便始于此。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期间,谭章熹师从2017年图灵奖得主、知名计算机体系结构宗师、RISC-V奠基人David Patterson教授,是RISC-V原创项目组成员。
可以说,谭章熹是接触RISC-V最早、且距离最近的中国人。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谭章熹先在美国创办了一家激光雷达芯片公司OURS,到2018年又选择回国创业,在深圳成立主攻RISC-V架构芯片研发的睿思芯科。今年年初,OURS被美国自动驾驶企业Aurora以1亿美元价格收购。
同样在2018年,RISC-V中国联盟正式成立,睿思芯科、阿里平头哥、芯来科技、晶心科技、中天微等一大批国内多家芯片公司开始公开布局这一领域。尤其在国内,RISC-V被视作中国半导体企业未来在CPU领域弯道超车的一大机遇。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Semic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全球市场的RISC-V CPU核心数将达到624亿颗,2018-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6.2%,而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空间。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Tractica则预测,RISC-V的IP和软件工具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7亿美元。
不同于存在授权限制的x86和ARM架构,RISC-V具有精简、开源、中立、反应速度快等特性,可开发更适应特定需求的独特芯片,而且不会受到美国管制的影响,并打破了x86、ARM架构高价授权费、定制化困难的惯例。这同时也让高通、英特尔、Arm公司的商业模式迎来危机。
以iPhone手机搭载的A系列处理器为例,从第一代A4开始到最新的A14,以及如今M1处理器,都是基于ARM架构产品。所以在苹果入局RISC-V后,有外媒媒体评论称,苹果公司不愿受制于ARM,并规避英伟达收购Arm公司后可能的商业风险,因此拥抱RISC-V这一完全开源的新晋明星,苹果希望以此打造“备胎”。
在谭章熹看来,RISC-V具有ARM架构不可比拟的优势,绝非ARM的廉价替代,尤其在一些高端垂直领域,由于架构自身灵活性、定制化、模块化等特性带来的强大产品优化和创新能力,RISC-V很可能全面替代ARM架构,能够在能效比、性价比方面实现超越。
具体到睿思芯科上,现阶段该公司正与一家国际芯片巨头企业联合打造未来高端智能可穿戴芯片,从定义指令集出发,提供了基于RISC-V的超低功耗AI处理器IP核、高能效64位多核异构AI处理器等先进微架构芯片解决方案,并配以完善的端到端开发工具平台,方便用户快速部署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半导体行业专家、中国集成ARM CPU第一人梁松海博士目前在睿思芯科担任首席科学家。
在应用领域上,谭章熹认为,高端RISC-V产品与其他一样拥有计算、通讯和存储能力,可应用于消费电子音视频领域和通讯领域,未来有望在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等领域释放更大的技术能力。
“我认为有三个市场是未来高端RISC-V的机会:
一是智能手机市场,但由于安卓和iOS生态,立即迁移到RISC-V架构的几率很低,因此我认为10年内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二是数据中心市场,如今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对于x86影响很大,而在国内服务器市场,目前面临出口管制风险,所以RISC-V架构有望覆盖掉数据中心这一应用场景,再通过3D封装等先进技术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是智能驾驶电动车赛道,比如在车网联同、需要微芯片架构的车上软件等。”谭章熹对钛媒体App表示。
谭章熹强调,RISC-V是中国实现国产高端CPU自主可控的唯一路径。
RISC-V芯片发展潮起,但人才依旧缺乏
40年前,英特尔的一颗16位微处理器8086开启了x86架构的辉煌时代,微软+英特尔通过Wintel定义了PC时代,Arm公司和Android系统定义了智能手机时代。如今,RISC-V被认为更适合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但业界正努力完善市场和生态,将其应用在PC、服务器和超算领域。
RISC-V芯片行业发展潮起,但人才稀缺依旧是国内RISC-V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谭章熹指出,中国半导体的人才储备与创新程度远远不够。由于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很强,过去产业并没有重视发展起来,导致真正能够做到底层核心架构技术研发、做出差异化产品的研究团队和企业屈指可数。而解决国内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现在芯片行业人才贵到离谱,招人也的确很难。整个大环境驱使,导致很多员工来到芯片企业,并非是想和公司一起共成长、奋斗,而是care公司到底融了多少钱,发展究竟如何,能不能上市,能否获得高收入回报等。当然,这没有什么错,但对于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基础科研过于浮躁的话,行业发展就可能减缓。”谭章熹认为,国内产、学、研模式需要改变,也需要和全球半导体产业接轨。
目前,背靠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Berkeley)的睿思芯科,拥有从RISC-V国际基金会、国内外名校到半导体及科技巨头公司等深厚的产学界资源。同时,它也与清华-伯克利RIOS实验室(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的紧密合作,联合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
“我觉得,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学、研模式,应该是企业有一个类似项目,学生应该毕业实习,获得一份酬佣,积累三到五年的产品交互、研发等行业经验,有着清晰的个人发展定位;另外,整个关系并非是老板与下属之间关系,只为了完成KPI等,而是要有一种自由,人得需要有创造力,发挥身上无限潜能,才能将技术成功落地实现。”
谭章熹表示,不管是学院老师,还是CEO这一个角色,他的核心定位还是输出工程师文化,解决相关问题,并从中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
对于行业发展问题,谭章熹认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健康发展,并非是“弯道超车”的问题,而是企业要利用技术能力、利用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从而持续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例如英伟达、苹果公司等芯片巨头,将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起来,真正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好。
谭章熹强调,“整个行业能不能真的把车开起来,然后再超过去了,这才是重点。”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