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钛媒体总编辑杨瑨:公众“向求内”,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疗愈经济

决定行业能不能发展,根本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怎么样用良性而健康的资本,去解决人才的问题、理论支持系统问题。

钛媒体内容合伙人、总编辑 杨瑨

钛媒体内容合伙人、总编辑 杨瑨

9月9日,壹心理主办的9.9行业之问,第五届“十年心理 变与不变”心理行业峰会在线上举行,钛媒体内容合伙人、总编辑杨瑨分享了他对互联网、科技发展浪潮下的公众心理趋势的观察。从近期心理健康诞生的最大单笔融资来看,资本已经在押注心理健康赛道,心理健康行业也再次被推倒聚光灯下。

那么如何看待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发展的“A面”和困惑的“B面”?杨瑨分享了诸多反思。

网络上的公众情绪爆发,逐步催生了公众“向内看”的心理需求。比如,快手知名主播拉姆被前夫泼硫酸致死,几百万粉丝在其账号下悼念;饱受大厂内卷、“996”问题困扰的互联网职场人,集体经历着职业焦虑和生存恐惧。当中国公众开始寻求“反脆弱”和 “向求内”,大家面临到的心理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疗愈经济市场正在开始逐步兴起。收纳整理师、宠物陪伴师、职业倾听师等具有“疗愈作用”的新型职业逐渐兴起。

不过,心理健康行业未来的发展,根本上不是资本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怎么样用良性而健康的资本,去解决人才的问题、理论支持系统问题,包括心理行业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再把10年前在发达经济体曾经火过的(心理健康)赛道,在中国再做一遍。(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以下是钛媒体内容合伙人、总编辑杨瑨演讲,略经钛媒体整理发布:

各位好,感谢壹心理的邀请。各位在座的嘉宾以及屏幕前的网友,大家下午好。相信我今天是被作为一个产业与科技的观察者和媒体总编辑的身份来被邀请到现场,也感谢壹心理的同行给我这个再次跟心理学界人交朋友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我自己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位母亲,为了搞清楚我的孩子们在想什么,也曾经自己买来《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样的图书来跟队友一起来学习。我对心理学的兴趣除了职业之外,也来自于自己的身份。

我关注科技产业接近10年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事实上我也是保持一贯的态度:越是关注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反而常常会反思互联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些“B面”。

互联网的A、B面

既然说到“B面”,肯定是先有“A面”。

本周负责投融资内容的小伙伴转发给我一条新闻,在中国创投领域在心理科学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诞生了(字节跳动投资了一家做心理健康的公司),我触动很大。钛媒体App曾先后梳理过2019至2020年在心理学和健康领域投融资项目数,2020年是51起,今年才过去三个季度,行业里面已经有10起左右的相关投融资发生。

首先从资本层面已经在关注心理健康行业的变化和升级,这一定是好事,再次把心理科学行业推到聚光灯下。这是互联网经济带给我们的“A面”,很多行业都是互联网经济非常大的受益者。正如上位的嘉宾分享中提到:如今中国有心理学知识需求的人群规模超过了10亿。这个官方数据跟这组数据放在一起来看——“工信部公布的中国人移动电话保有量也就是智能手机,总量是16.8亿”。按照现有公开的人口数算一下,人均拥有智能手机是1.14部,16亿跟10亿放在一起看,中间的联系不必再多说。

如果没有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我们很难说中国通过庚子年的抗疫能走在全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的国民级产品“健康宝”也征服了全世界。我们是跑在互联网、跑在网络上的国家,我们都享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红利。

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将在享受了经济崛起以及城镇化成果显现之后,人们在物质和体验上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个经济体的人群以及民众,他们就逐步开始从“向外求”慢慢转到“向内求”。

基于我的职业,我一方面见证了产业通过互联网崛起的速度,另一方面我也成为了一个“故事收集机”。

钛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做过一次“中小企业家调研”,向他们提出了40多个问题。发现更多的企业家焦虑感的来源,反而不一定是现金流问题,其实他们关注最多的是“远程工作之下,我该怎么管好我的这几百员工”,本质上还是人之于人的矛盾或者说困惑。

同时,当我看到种种的舆论和社会事件,不论正面还是负面,最终都会指向一个词:互联网。

比如,刚刚过去的河南那场从天而降的雨灾,很多人瞬间陷入灾难境地。当时有一则腾讯文档无意中刷屏了,是一位河南籍的女大学生发起了一个共享文档,雨中被困情况下,她想让被救助者和求助的人能够实时更新信息,最终这个文档竟然同时有1000多人协同在线,达到峰值,这在互联网史上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案例。互联网在灾难当中显示了它有力量的一面;

而另外一个案例,媒体曾报道过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杀害自己女朋友的事件,据说后者是一位“小镇富二代”。原因仅仅是他逼这个小姑娘直播赚钱、被拒绝了——直播,就是互联网的副产品,直播经济兴起的的“A面”,是挽救了无数挣扎在生死线上小企业和小品牌,(因为疫情封闭)卖不掉货,最后通过直播起死复生;

还有,有一个快手网红叫拉姆,非常美,很不幸她在2021年某天被自己的前夫泼硫酸,去世了。在她去世以后,还有几百万的粉丝在她的快手账号下悼念她、刷留言,可以说是互联网感性的一面。

如今的舆论中,互联网大厂过劳猝死、职场内卷以及是否取消“996”、“大小周”这样的新闻非常多。996、大小周可以说曾经支撑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快速往前推进,造就了中国新经济繁荣的力量,如今它成为新的舆论中心,就是因为太多年轻人太脆弱了——越来越多的人逃离互联网大厂。

这些事情就是互联网的“B面”。如何解决互联网时代的困扰?我发现了另外一个趋势:大众开始“向求内”。我想跟大家探讨:当拥有16亿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们应该怎么学会跟自己相处?而心理学界到底有什么样的机会?

第一,刚刚我提到了“向内求”,加上“反脆弱”,这六个字可以描述我理解的社会需求。《反脆弱》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教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获益”。恰恰这一年半的时间中,所有的年轻人被卷到了不确定当中,不得不说到了庚子年的疫情。我展示了一张图,2020年疫情已经过去的时候,机缘巧合我找到了清华公益热线这条热线的发起人之一倪子君老师,深聊了一下午。

她还原了在2020年初联合幸福公益基金会发起 400 公益救助热线的经过。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了近千位线上的心理咨询志愿者来支援武汉疫情的医护人员和大众。我了解到,志愿者的培训是用腾讯视频和ZOOM平台等进行的。他们接到最多的电话来自于医护人员。整体这个热线持续到了2020年年底,一直在运营。我当时问倪子君老师:你们经过一年热线实践。到底对公众的改变是怎样的?

我的问题来自一位同事,她十年前曾去过汶川地震现场做采访,那个记忆直到10年后也很难抹平。中国的心理危机,在10年前还成熟,经验也不足。那么,时隔10年之后,又遇到了重大的人类灾难,我们到底要怎么去快速建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

倪子君老师回复说,当时最多的志愿者起到的作用是疏导一些负面情绪,隔离和封闭的家庭生活当时很普遍,很多人虽然离疫情很远,但“离崩溃很近”,心理热线其实是充当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缓冲垫”。

在武汉疫情一周年后,我提醒同事去做一些回访。我们回访了当时参与救助的中小企业老板,其中一位是疫情志愿者,自发的凭着一腔热血冲到疫情的一线进行物资救助等。一年之后,钛媒体打电话回访其中一位,我想当然认为会给我们讲讲经济复苏的话题。然而,回想起来那个电话打得很残忍,这位曾经的小企业老板反复提到,“信心重建”,他说这件事情太难了。他和身边的朋友,生意受阻,离开武汉去不同的城市漂着找机会。他一直在说这个词:信心,太难重建了。时隔一年,本身不确定性以及灾难带给大众的创伤和带给曾经冲在一线的强者,是公平。“我的心应该在哪安放”,这是一个让人很绝望,但是你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心理科学得到重视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是需要去寻求帮助,而且我们也应该去,包括媒体在内也应该帮助大众建立这样的认知。这就到了我想讲的第二个话题:疗愈经济。

疗愈经济市场兴起

疗愈经济的市场也在兴起,就是因为心理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不光是我们接触到的企业家、普通人、家庭、青少年,他们都面临同样的困惑。焦虑感正如媒体说得成了时代的主色调,甚至我的爸爸妈妈还问我“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刚刚提到的400公益热线,一年后专门推出“青少年专线”,就是因为诱发心理问题的人群,也在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摘录一段国家卫健委的调研数据: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约3000万人受心理障碍的困扰。很多北漂都爱说“我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而我自己,见过早上九点的安定医院。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的科室,真是人满为患,每个科室门口去做测试,做量表的测试室的门口都在排队。我观察到有不少背着书包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模样,还有挺着半个肚子的孕妇。疗愈这个事情,已经是大众需求。钛媒体App今年发起了一个专题报道——新职业研究所。其中通过壹心理采访了“职业倾听师”,还报道了“职业整理师”和宠物陪伴类的职业,我发现,这些新兴职业多多少少有带有“疗愈作用”。

最后一个部分讲讲产业。

刚才我跟壹心理的两位创始人交流,他们在2019年拿到了第四轮的融资。确实,在2020至2021年,心理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类的项目融资数量开始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心理健康领域发生了51起,累计融资额超过10亿,这个相当于跟上年比增加了70%多。今年底我们也拭目以待,是否还会有类似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进入心理健康与医疗相关赛道。

那么,中国的心理行业要怎么去服务好需求人群,他们怎么样把服务的生态做好?媒体其实见证过太多千亿美元的市场,最后决定这个行业能不能发展,根本上不是钱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怎么样用良性而健康的资本,去解决人才的问题、理论支持系统问题,包括心理行业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再把10年前在发达经济体曾经火过的(心理健康)赛道,在中国再做一遍。

最后,非常祝福心理科学赛道和这个上升中的行业。最后,拿一句禅修领域的话来总结我今天的分享:“儒家讲心,佛家和道家也都讲心,心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它是我们内在的Wifi。”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