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精神科医师韩雪博士:社区视角之下心理卫生服务十年之变化

消除“病耻感”,正视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关于心理行业变化方面,十年前心理咨询师考证就是“敲门砖”, 现在是培训技能的提高依靠从事咨询拿到收入;以前遇到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然传染病疾病心理救援是零散、分散、不成体系的,如今,遇到新冠疫情病毒的时候,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治疗、拿药已经非常体系化了,同时,国家要求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等组成的专业心理队伍,说明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工作,把细节的工作全部想到了。”韩雪博士表示。

此外,不变的是大家对于精神疾病的“病耻感”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就医意识。以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为例,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识别率只有21%,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识别率是比较高的,我们距离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健康提出来一个新的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于心理来说,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全面健康。在全国卫生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面,都特别重视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或者管理。

同时表示,基层精神卫生机构要与政府多沟通,让政府了解到我们有这么多需求,我们的咨询师有这么多,他们有什么样从业能力上的需求,我们的行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我们的病人和咨客能得到更多的帮助,让政府推动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并提高老百姓对心理健康的知晓率。

以下内容,来源于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韩雪博士在壹心理主办第五届“十年心理 变与不变”心理行业峰会上《心理咨询发展十年,来自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视角》的演讲,钛媒体作为支持媒体整理发布:
心理治疗师韩雪博士

心理治疗师韩雪博士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心理咨询发展十年——来自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视角》,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精神科医生,所在的机构和精神专科医院相比,更多的是承担政府交办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管理的项目。和专科医院相比,我们的诊疗只占工作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到社区来做一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拓展。因此,我将从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经验。

先给大家分享十年前我在干什么,以及现在我在干什么。2012年我在南山区社康,社康是我们深圳市的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也就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我们常称社康。我们当时在想能否把心理咨询室开在社康,社康能不能承担心理咨询的工作,有没有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人员来给来自社区的群众,或者说来自社区的一些患者做心理卫生服务? 

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就已经有咨询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工作了,从2012年我们在尝试社康建立心理咨询室到2021年我们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一环,可以看到这十年中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这是我在社区所看到、接触到、感受到的。

今天我将围绕心理咨询的变与不变,讲讲这十年我看到了哪些变化,当然也会分享这十年哪些没有变。最后我从工作角度,从政策引导的方向看看心理咨询这十年会有哪些变化,以及未来的十年我们可能会做哪些工作,来让它变得更完美。

从考证为“敲门砖”到技术培训主流

十年前,心理咨询师通过考试为主,人社部设立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前几年已经被叫停了,十年前这个考试非常火爆,在任何一个网页上都有可能看到心理咨询师培训广告。当时大家都以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为乐趣,但是拿到证的有多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呢?大家比我更加有发言权。

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心理咨询培训,可以看到它是以主流心理咨询技术培训为主,这个更倾向于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咨询师以前只是拿个证,干不干没关系,无所谓,但是说起来我都有证,我有跨入这个门槛的敲门砖。但是现在要看你是什么流派的,能够做哪方面的治疗,你从事CBT,还是从事精神动力学,还是从事人文主义治疗的,这个时候大家在技能上就得到了区分。

十年前,大众们对于心理健康,对于精神卫生是什么概念,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个我的经验。我之前去开一个针对情感障碍学术专科会议,比如说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向障碍,都是可以归在情感障碍里,指的情绪出了问题的精神心理障碍。在办会议注册手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女士,她看到我在情感障碍大会这里办理入会手续就非常好奇,打量了我很久。很幸运我们后来在电梯里相遇了,就只有她和我,这个环境里她可能觉得问一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是安全的,她就问“你们这个会参加的人比较多吧?”我当时没多想,我说这是全国性质的,来了上千号人,这个时候她的眼神非常复杂,这个时候电梯到了我所在的楼层,我就出去了,我就礼貌地说了句再见,她看到我出去在电梯门关上之前被我听到了,“没想到现在离婚的人这么多?”她认为情感障碍是婚姻家庭出了问题,婚姻上遇到一些挫折的人碰到一起抱团取暖,可见大家对于情感障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误解。也说明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我们说起青少年儿童也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十年前大家会觉得不会的,我这个孩子就是青春期叛逆,但现在家长就会有意识地主动询问,我的孩子在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

深圳在各个地方都会有关于心理健康素养十条的内容宣教,贴在墙上,写在纸上,社区里都可以看到。现在大家也都会提到什么叫心理健康素养,第一心身是一体的,运动对你的心理健康有好处,并且鼓励当你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积极求助,我们常说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负责人,通过这些科普,大家对于心理健康都有了更深、更好地了解,包括对于常见的精神疾病,儿童心理问题,发生于老年的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等,我们都会科普一个理解关怀,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

根据在社区的经验,我尝试做了一个总结,第一就是在目的上,我们心理咨询在十年前主要是通过考试,现在更多是做技能提高。在大环境里,我们普通居民包括有精神心理需求的患者也好、咨客也好,他们以前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很少,但现在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可能是心理问题,并且他们有求助的需求,从了解到心理健康的诉求增多。

心理咨询师从业,以前是考试完了再培训,通过考试再培训其他的咨询师,我们主要的收入是通过培训,而不是从事咨询拿到收入。到现在这几年我们是通过从事专业的心理服务来获得我们的收入,这是我见到非常显著的一个变化。

心理救援从分散化到体系化

还有想跟大家分享地变的内容,至少是我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的突发传染病疾病应对以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就像大家刚才已经知道的,我是一个社区的精神科医生,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比如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个时候做的心理援助是零散、分散的,并且不太成体系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在2019年底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常态化进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防控工作中,我们的心理健康动起来了,动得非常快。在2020年年初我们就已经推出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健康教育手册,在这个健康教育手册里面加入了心理防护措施。

大家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形势来势汹汹,在此期间不仅是已经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可能拿药不方便,求诊不方便。普通居民也会发现,这时候他有心理需求,面对疫情他会出现焦虑,会有紧张,有些人在长期的隔离,没有办法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和家里的时候会有抑郁和失眠,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不仅是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有心理需求,普通大众也有非常广泛的心理需求。我们非常迅速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了全民心理健康手册,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等等,以及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分别出了不同的指引,在疫情防控期间怎么保护你的心理健康,怎么让你的心理不要再出问题,同时国家要求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等组成的专业心理队伍,说明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工作,把细节的工作全部想到了。

比如在心理观察点,你有心理需求,或者你长期服用抗抑郁药,你的心理需求怎么办?同时要开展24小时的疫情心理援助热线,这个时候是专业咨询师来做,不仅要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同样也要为居民提供干预。疫情防控期间心理诉求的急剧增加,催生了心理卫生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扩展。

消除“病耻感”,正视心理健康

接下来讲讲这十年的不变,第一是精神心理行业现状。相对于我们对心理需求诉求增高,但识别率很低,这个识别率指的是我们自身有需求的人员本身识别率还是没有增高,我们在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识别率并不理想。而由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大家知道我们的咨客总是有点不好意思。大家应该会看脱口秀和吐槽大会,大家会讲到我不是来看心理咨询的,我是来看不孕不育的,我当时哈哈大笑点赞分享。为什么?我日常看到的患者就是这样,他们迈进我的门特别困难,有的时候会告诉我,韩医生我有一个朋友想预约你的号,我说可以,来。但是有十个预约的来的只有三个到两个,剩下的人不来,但这个时候不能催,越催越不来,就像手里握的沙子,握得越紧剩得越少,这个时候我们就永远等着他寻求帮助。

同时精神疾病误诊率高,治愈率高,它反复地存在刺激因素,常常会没有办法解决,一直拖着。包括我们精神心理疾病也会有反复复发这样的趋势。以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为例,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识别率只有21%,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识别率是比较高的,我们距离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陆林2018年讲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里的一句话,“今天来参会的咨询师肯定苦于没有合理合规的途径开展工作,未来我们将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大家合理合规合法,有途径来做心理咨询工作。”我们依然存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开展得不好,我后面会跟大家分享。

当然我又讲到缺人这个事,到底多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精神卫生地图中,整个亚洲地区心理治疗师有多少?或者说广义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人,每十万人口只有0.1个,现在体系建设完善有足够的人来开展服务吗?没有。

中国2018年已经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然而咨询师数量并没有得到匹配。中高收入国家每十万人口1.89个咨询师。我国持证咨询师大体数据是三十万,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可以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心理咨询师?我想大概有十分之一,这十万人口和1.89的需求有多少缺口?上百万的缺口。

2030规划,政策推动

最后一部分,我想从政策引导看看心理咨询可以在哪些地方寻求突破。

最近这几年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健康提出来一个新的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于心理来说,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全面健康。可以看到在全国卫生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面,都特别重视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或者管理。

这几年的政策发展我可以给大家简要地梳理一下,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政府交换的工作,我个人的体验是在十年前,我们更加重视精神心理疾病的服务,我们要把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给他服务好,让他们有药吃,让他们有地方去康复,让他的社会功能得到提高,以便于他们回馈社会。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相当于更加重视全人群的心理健康。

第一,我们要把工作对象从严重的精神障碍这一部分,拓展到有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中去,比如说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青少年心理障碍以及老年认知障碍。

第二,我们要把服务对象从有病的人拓展到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他可能现在没有病,但是他也有心理健康需求,这个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12和2015年分别颁布的政策和法规,更加多地强调精神疾病的服务,当然也提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但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逐渐开始加强全面心理健康服务。大家可能会觉得讲这么多政策对我有什么帮助?政策里面就讲了大家可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

通过大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家是为构建这样一个社会心态做工作,这个工作非常重视,政府重视就会有保障,有途径让大家开展服务。

怎么服务?在这个规划里面要求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发展心理服务队伍,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各类人群的心理服务。

以深圳为例,怎么来落实这些前面说起来大家觉得有点虚的工作。

第一,要建各级服务指导中心和服务指导站,建了这些大家就知道第二步,这些中心建了怎么提供服务?举个例子,在高等院校建了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咨询、进行科普教育、对我们在高等院校里的学生能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拯救。

心理咨询师为哪些人提供服务?这对应之前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站,对于重点人群要怎样?青少年要能给他进行心理健康的知识辅导,指导他们认识常发展于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样对于职业人群,常规的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大家都知道以前做过EAP,以前做培训,现在文件里就会要求万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定合理的,能够经过认证的心理咨询机构,你必须有心理咨询师在你企业驻扎或者服务。

当然我们最后还有两个特殊人群,一个是残障人士,一个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做哪些事?没有生病的人主要做健康知识科普和宣教,可能要生病的人由心理咨询师提供筛查,已经生病的人做心理咨询和康复,还有重点人群,以及特殊情况危机干预,都需要我们心理咨询师做工作。

政策,我们会做哪些?第一肯定会做行业标准,合理合规开展工作,会有人才引进的政策,并且给大家持续提供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保证大家一旦成为了团体的一员,可以不断地进行能力提升,并且建立专业人才库。再有政府的很多采购项目,就会从这个库里选人。

这就是刚才我讲的,对于一般人群我们可能就是左侧做科普,对于特殊人群我们就会建立特殊的干预,干预都需要有能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

同样我们在其他的环节也会需要心理咨询师,比如说在今年隔离酒店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在这个工作里面我们提供24小时的服务,大家可以想想有多少医学观察点需要心理咨询师驻点进行干预,这是非常大的缺口。还有心理危机干预和培训,都是政府采购的项目。

深圳还有一个特殊的安心驿站,是在社区里的党学服务中心,来给群众提供基本针对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做的心理服务,我们有场地、有设施,但是缺人。社区街道的心理咨询师缺口非常大,这个可能是未来心理咨询师在社区层面或者说在政府需求层面正规,并且是缺口很大的途径。

上下齐心,共同推动心理健康

最后想做一点展望,这个高度非常高,我们要加强行业对公共卫生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我们区里有需求,如何能让政府来了解?

第一,建议是要和政府沟通,这就是基层精神卫生机构来给政府做制定政策的分析和建议,让政府了解到我们有这么多需求,我们的咨询师有这么多,他们有什么样从业能力上的需求,我们的行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我们的病人和咨客能得到更多的帮助,让政府推动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第二,要提高老百姓对心理健康的知晓率,比如我们的学生和老年认知障碍,我们对焦虑、抑郁知识的普及,对一般心理问题,常见心理困扰的了解,让大家知道这个事情是可以治疗的,问题是可以得到干预的,这个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地找到我们的心理咨询,找到我们心理从业者寻求帮助。

第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我国需要广泛地使用,现在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不需要精神科医生,绝大部分的问题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由心理咨询师提供解决方案尝试解决,但是这个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第一医院重不重视,政府有没有支持的政策,专业的训练够不够,以及如何从制度上来设计保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够得到好的实施。

比如广东省现在把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这就让有需要的人更加没有顾虑。

这就是我今天从我社区精神卫生视角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最后,我的感受是十年是大浪淘沙的十年,现在能够坐在屏幕前听我分享的,感谢大家,大家一定是初心未改,能让我们的精神心理卫生事业更上台阶的人,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