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何谓直播·赵何娟X王晨光】北交所设立会带来哪些新机遇

9月18日,钛媒体创始人&CEO赵何娟邀请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先生做客「何谓直播」,分享北交所成立带来的新机遇。

何谓直播: 没想到北交所会带来这些新机遇

9月2号,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服贸会上正式宣布,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京市正式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这是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又一个全国性的股权交易中心,北方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京交易所对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中国的科技发展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影响。

9月18日,钛媒体创始人&CEO赵何娟,邀请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先生做客「何谓直播」,针对北交所成立后将带来新机遇展开直播分享。

在直播中,二位提到了北交所相对于上交所、深交所,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以及更低的准入门槛,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同时王晨光提醒个人投资者,对于兼顾小市值、创新、科技三者的北交所公司,一定要提高识别能力。

以下为直播文字实录,经钛媒体APP编辑删减

赵何娟:钛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新知内容是“没想到北交所会带来这些新机遇”。

首先为大家介绍本次直播的嘉宾,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先生,他也是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股份转让业务部总经理,注册会计师,具有20多年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经验,率领团队完成多项投资并购项目、120多家做市项目投资、40多家新三板挂牌及融资,欢迎王总。

王晨光:钛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做客何谓直播。

赵何娟:9月2号,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服贸会上正式宣布,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我们北京市就将正式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毫无疑问,这是继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后,又一个全国性的股权交易中心,也是北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这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的优势是什么?

赵何娟:为什么中国在设立上交所和深交所的30年之后,还要再设立一个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的定位有哪些不同?北京在当下设立北交所的原因是什么?

王晨光:我先简单说下三者的区别。首先北交所的定位很明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创新,一个叫中小。

北交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板聚焦的也是中小企业,但从准入条件来说比北交所门槛高;科创板则聚焦硬科技企业。总结来说,北交所相比其他两个,它的包容性更大,准入门槛更低。

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多数,贡献了90%的就业机会。而这些中小企业,原来上市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规模不够、行业准入竞争性变强、增长力包括规范性等等条件,导致这些中小企业不能进入市场。而现在北交所设立后,给这些中小企业更广泛的上市机会。

北交所的优势就是两个字“小”和“早”。“小”说的肯定是小企业。“早”说的是上市时间。

从准入条件来看,北交所最低只需要2亿市值就可以上市,而创业板和科创板最低需要10亿市值才可以。

如果一个企业按每年市值成长为50%来算,从2亿涨到10亿,大概需要4-5年的时候,也就相当于,企业能够提早4-5年上市。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大加快了它的成长期,也让更多的投资机构能够更早的关注到他们。

北交所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赵何娟:当这些小公司成长为大企业后,它需要要转板吗?还是说它可以继续留在北交所,北交所变成下一个纳斯达克吗?

王晨光:这是最本质的一个变化和影响。原先大家认为新三板比较小、不是一个独立市场,很多好企业在做大后就选择转走。而这次北交所的成立,与新三板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机构平台,极大降低了企业做大后就转走的情况,我们认为未来90%以上的企业不会出现平台转移的情况。

原来中国是两个交易所加上一个新三板交易场所,地位不是平等的,而北交所的出现,才真正算是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

这对于行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就像纳斯达克,它一开始也是容纳中小创新型企业,随着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它也逐渐壮大为一个大交易所,现在纳斯达克的交易额和市值都已经超过原先最大的纽交所。

所以北交所的设立,对于北京经济和北京交易所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我们在18年的时候去考察北美的交易所,正好那年是阿里巴巴上市,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都在争取它,最后阿里选择的是纽交所。但是,相对来说纳斯达克对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更友好,它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所以,传统的大型企业可能都会选择纽交所,纳斯达克就是创新企业的孵化器。未来中国可能也会这样,所以也可以说北交所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北交所的设立会改变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格局吗?

赵何娟:现在还很难看到交易所之间的竞争,还处于企业求交易所上市,未来这种地位会发生改变吗?

王晨光:其实在19年科创板设立的时候,已经有这种变化了。一开始没有那么多好企业到科创板,怎么办?于是政府到交易所挨个打电话,动员企业到科创板上市。

而且当时只有科创板是注册制,而创业板在去年也开始实行注册制,所以他俩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现在再加一个北交所。

我认为,这三者的差别并不是很大。虽然有各自的分工,但如果深究,区别其实并不是很大,所以未来他们之间的竞争机制肯定会形成。甚至可以说北交所相对其他两个会更具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从小到大都在北交所,通过新三板先挂牌再上市,对于其他两个交易所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对10亿市值下的小企业,北交所是最佳选择

赵何娟:我看了很多政策之后,还有一个模糊地带。如果有些公司并不想在新三板挂牌,是否可以直接在北交所挂牌?

王晨光:不行,必须要先在新三板挂牌,才能够在北交所上市。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刃剑政策,一方面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北交所和新三板是一个完整的上下链条,是一个整体,这是别的交易所没有的要求。

但是,另一方面,它对新三板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是为了让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在早期获得融资,更好的登陆北交所。

当然,如果一些企业已经具备在创业板或者科创板上市的条件,那完全可以选择直接在这两个交易所上市,如果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北交所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赵何娟:企业上北交所,需要先在创新层待一年,这个时间会不会太长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王晨光:现在是必须的。但这个条件未来可能会进行调整,因为相关的呼声确实有很多的。当然还是要看监管层的评估结果,到底是12个月还是6个月、3个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一个企业现在准备到北交所上市,那么从它到新三板挂牌,再进入到创新层,最后到北交所上市,大概也需要两年的时间,这个过程确实有点长。

所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你的企业已经符合创业板和科创板条件的话,我觉得可以直接选择在这两个交易所上市。

赵何娟:如果我已经符合新三板精选层的条件,可以不去创新层待一年,直接申请精选层吗?

王晨光:理论上,还是需要在创新层先待一年,现在是每年的5月份会评估一次,理论上是,评估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向北交所提交申报材料了。

从现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里,这12个月是必须有的。不过因为现在也是在征求意见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否会有调整也还不确定。

但是总体来说,对于1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来说,在新三板挂牌进北交所应该是最佳选择。

另外,对于评估精选层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从我们公司包括行业看来说,很多企业不能上精选层,不完全是利润和业绩的问题,很多是因为企业的合规性,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合规性问题。

申报前,企业需要注意哪些合规性问题?

赵何娟:哪些合规问题是企业特别容易犯,也是企业必须要提早做准备的?

王晨光:主要还是财务的问题多一点。第一个是收入确认问题;第二是成本核算、时点问题。另外有没有票据、合同的完整性、现金的管理等等,从上市条件来说要求比较严的。

现在很多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挂牌前也都是请券商进行了一些梳理审核,即使这样的企业也有不少在上市前依旧做了大量的财务调整。

除了财务方面的,还包括一些重大的诉讼,相比去美国上市,会更严一点。中国可能更希望企业能够更注重历史上出现的问题,从设立股权,包括员工费用、就职任职等等问题,要求比较细。这个问题要展开,内容就比较多了。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请券商、会计师、律师来帮你来进行梳理,证监会有完整的指南,按照指南一步一步的检查。

而且建议大家要提前准备。因为要报三年一期的报表,所以必须要提前准备,而且不要自行调整,一定要找中介机构尽快的进场。

进场的时候也不要马上考虑中介的费用问题,可以跟机构谈,前期付一点费用让他帮你做一些辅导,等你正式进入上市期后,再支付相关的费用。

赵何娟:大概要提前多少时间?

王晨光:我把企业分成两类:一类头部企业,财务条件已经接近或者是已经满足上市条件,那么我建议是尽快,越快越好。现在中介机构也挺多,尽快找一个比较靠谱的机构做咨询。

第二类腰部企业,比如利润大概有个600、700万,收入大概有个5000万左右,但增长率很高,预计两年之内就能上市的企业,我觉得提前个一年、两年都不算早。

当然我说的两年,还是比较乐观的一种估计。像从一开始就有规范意识的企业还是少数,大多数企业需要调整的地方会很多。所以,如果企业有上市的打算,最好越早开始准备越好。

“专精特新”企业,会是北交所设立的最大受益者?

王晨光:北交所这次的定位叫创新型中小企业,我们通过归纳,最后发现有几大类企业最受益,第一类企业叫“专精特新”。

专业化、精细化、新颖化、特色化这些企业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企业数量也比较庞大,有国家级的、省级,现在也已经列了一张表去挨个对接。

第一类利好企业,主要集中制造业。因为“专精特新”主要是指企业的某一环节,比如一个企业在某个领域的市场份额不大,但它做的特别好、特别精、特别新。

第二类利好企业,是海外上市的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或者准备到海外上市的企业,在现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想回到国内,就可以到北交所上市。

原先很多企业是因为达不到中国A股的上市条件,不得不跑到海外,包括很多香港的企业,现在完全可以在北交所上市。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北交所就是为这些企业设立的,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第三类利好企业,是新经济公司。比如小米、腾讯、阿里、ATM投资的上下游关联公司等,这些企业原来都是计划到海外或者科创板上市,但从体量、发展阶段上可能还达不上市条件,不过却符合北交所的条件,而且自身比其他一些中小企业更有优势,所以这些企业也是比较大的受益者。

第四类利好企业,是上市公司分拆的子公司。19年证监会出台了子公司上市的条件,要求比较严,很多上市企业都达不到分拆上市的条件,而北交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些子公司就可以在北交所上市。

要知道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值大概100万亿的规模,他们的子公司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企业可能符合不了A股的其他板块分拆上市条件,但是符合北交所的条件。

其实,没有规定哪些特定领域才适合北交所,各行各业都有“专精特新”,所以不要局限于互联网产业才行的思维里。

投资者对于兼顾小市值、创新、科技三者的企业,要提高警惕

赵何娟:新三板的流动性很差,核心原因是投资者的门槛太高。那么北交所的设立,对于个人投资者会有哪些新机会?会不会因为上市门槛降低,加大投资者的风险?

王晨光:这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市场。北交所优势在于,门槛降低给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9月17日,北交所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同日,创新层投资者准入资金门槛由15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此前已开通精选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其交易权限将自动平移至北交所。

对于投资者的优势就一句话概括,个人投资者可以更早的投资一些比较优质的公司,从而获得比较大的收益,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我总体感觉风险还是相当大的。

从全球来看,有几种类型的企业风险很大:

第一个是科技类的公司,像巴菲特除了苹果外,从来不投科技类的公司。

第二就是创新型企业,因为创新很容易失败,也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赶超,不确定性比较多。

第三是小市值企业,香港50亿市值的企业基本就没人投,纳斯达克也一样,甚至有人说纳斯达克是小市值公司的地狱。确实它们的流动性、估值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

所以,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个,你对于自身能力有把握的,对某个领域很了解的,你可以自己投。

第二个,找真正的专业机构,让他帮你投。

赵何娟:所以应该鼓励投资者买基金,减少个人直接参与交易对吗?

王晨光:基金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型基金,基金主动帮你选投资方向,但从全球来看,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也不一定有那么大的胜算。

还有一类就是宽基,比如投资沪深300、科技类或者双创基金,你还不能选太高的,像现在前置300亿发行A股的双创基金,都可以给你套15%。

所以就算是基金也不一定就很安全。不要盲目相信什么基金专家,他们优势和劣势都有,也需要投资者仔细选择。

但总体来说,参与基金应该是一个好的方向,或者是参与ETF,投某个大趋势,比如可以投某一个行业的或者是宽基的基金。

比如美国纳斯达克,从整体来看10年内整个K线图是一路长牛,但它的增长不是靠所有企业,大部分企业都没戏,七只股票占了50%以上的市值,所以,如果你买的是纳斯达克的ETF,那就是一路盈利,但如果你只买其中某个股票,就可能会亏损。

总结来说,如果看好整个北交所资本市场,想追求稳健增长,又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不如去买北交所的ETF或者融合指数基金。如果你对某个个股有足够的判断力,你再考虑去投个股。

赵何娟:今天的分享实在是太精彩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钛媒体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钛媒体直播栏目「何谓直播」,内容经过编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制片人:张华楠;策划:张华楠 棉签;编导:棉签;运营:棉签;导播:羽赫;摄影/灯光:苏赫;剪辑包装:羽赫)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