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翻身,“救市档”能否救活影视股?

2021国庆档总票房超越去年,接近2019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商业数据派,作者|祝婷婷

继“史上最冷”暑期档,“熊途漫漫”中秋档后,在低谷徘徊良久的影视业能借国庆档逆转颓势,迎来期待已久的反弹吗?

二十年前,冯小刚曾经在《大腕儿》里调侃过“成功电影”的定义:“成功电影就是拍什么电影都拍广告最多的,不拍观众最爱的!所以,我们做电影的口号就是:不求电影最好看,但求广告费最高!”

什么是好电影?国内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从2000年后的电影市场化改革,电影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到2002年院线制改革,不同影院跨区域组建开放体系,到网播平台的兴起。中国电影产业经历过行业高光、热钱涌动的时刻,也经历过疫情停摆,资本撤离导致的影视寒冬。

长假结束,电影市场也经历了一次国庆档观影的“小高峰”。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7时,2021国庆档总票房已突破42.46亿元,超越去年同期斩获的39.6亿元,接近2019年国庆档创造的44.6亿元票房纪录。

其中,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已达30.9亿元,已打破16项中国影史纪录,观影人次则累计达到6524.4万人,上映7日持续居每日票房排行榜的首位。期间《长津湖》也喜提多项热搜,如《长津湖》战役历史、《长津湖》票房、《长津湖》演员点评等。

继“史上最冷”暑期档,“熊途漫漫”中秋档后,在低谷徘徊良久的影视业能借国庆档逆转颓势,迎来期待已久的反弹吗?

爆款与巨亏的两极

影视业又一次站到了转折的十字路口。

近两年来,影视业遭遇“大寒冬”。从立项审查到演员薪酬的政策全面收紧、到资本撤离导致的现金流吃紧,再到新冠疫情导致院线封锁、拍摄工作停滞,如果说疫情前是头部影视公司吃肉,中小影视公司喝汤,那么近两年就是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由于投入到产出整个链路较长,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加之疫情加速内容行业出清,以及近年短视频的兴起对院线和视频平台的冲击,不少影视个股都遭遇了业绩和股价的双重跳水。这期间,影视公司也交出了最差的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影视公司营收超10亿元的仅3家,分别为万达电影、华策影视、捷成股份。

业绩跳水,总体票房也在不断缩水。根据艺恩数据及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上半年非档期票房仅为143.4亿元,较2019年大幅下降19%。目前2021年国内电影票房仅为355亿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尚有接近300亿的票房差距。

放眼今年国庆档,除8部影片确定“国庆档”上映外,还有数部经典电影重映,除了《长津湖》以及“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两部献礼片外,还包括真人儿童影片《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和五部动画电影,以及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

虽然同期竞争对手数量众多,但真正“能打”的却不多。与2020年国庆档涵盖主旋律、动作、喜剧、国漫动画类型、青春励志等多种类型影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国庆档有3类影片上映,分别是主旋律电影、青春电影、动画电影。

由于动画电影用户客群结构相对稳定,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且国庆档动画电影“内卷”严重,真正面向全年龄段的电影,只有《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和《五个扑水的少年》三部电影。按票房表现,《五个扑水的少年》难以与《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抗衡,《长津湖》国庆假期期间平均排片率约占总排片的一半,在50%左右上下浮动,第二名《我和我的父辈》国庆假期期间的排片率则在30%上下,剩下的影片瓜分20%左右排片。

手握高排片率,同期竞争对手同质化严重,加之《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对创作内容的深耕,今年的国庆档可以说是史上最“毫无悬念”的国庆档。2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成为绝对的“实力选手”领跑同期其他竞争者,截至10月7日,《长津湖》总票房已经突破31亿,同时创下16项影史纪录,挤下《速度与激情9》(13.9亿),成为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季军。《我和我的父辈》票房突破10亿,观影人次也突破了2000万。

如同任何行业的“二八定律”一样,国庆档也未逃出。《长津湖》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狂揽31亿票房,第二名《我和我的父辈》票房逾10亿,其他数部影片票房均未过亿。票房呈现“爆款”和“巨亏”冰火两重天式行情,如同春节档的《唐人街密探3》和《你好,李焕英》占据了八成的票房。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国庆档的《长津湖》以及《我和我的父辈》最终或能吸收国庆档大约90%的票房能量,剩下的电影票房几乎很难破亿。

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最新研报,“经历了前两年的国庆档,内容端头部效应明显,类型日益多元化,主旋律影片崭露头角。国庆档主旋律影片齐聚,预计票房有望达到41亿-49亿元。“2021年国庆档片单中,《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作为档期支柱,毫无疑问担当院线营收重任;青春、儿童等其他类型影片丰富内容供给。”

事实上,主旋律作品不仅仅是今年密集扎堆,在接下来五年时间都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力。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直言:“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电影行业要拍摄50部类似题材的主旋律题材或者主流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需要大量的投资,我自己计算至少需要150亿~200亿元的投资。如果我们不能制作好电影,受到观众的欢迎,这些影片的拍摄将是难以为继。”

救市大档能否救活影视股?

作为除春节档之外体量最大的假期,国庆档也因此积蓄了全年第二大的票房能量。由于上半年“开局不利”,国庆档的表现也将直接影响各影视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各影视传媒公司也瞄准国庆这一掘金档期,包括博纳影业、中国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在内的头部影视纷纷参与国庆档竞争。

根据往年数据,2017~2020年国庆档票房分别为26.56亿元、19.08亿元、44.66亿元和39.67亿元。此前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中预测,2021年国庆档含服务费票房在保守/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有望达到41.01亿元、45.10亿元和49.32亿元,较2020年国庆档同比增长3.4%、13.7%或24.4%。

具体来看,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的档期票房则都在6亿元之上。2020年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在10亿票房以上。作为2021年国庆档绝对的“实力选手”,《长津湖》的出品方包括博纳影业、中国电影等。据悉,其制作成本高达13亿,由“主旋律专业户”博纳影业主推。

此前,博纳影业拟深交所主板IPO中止。博纳影业自美股退市后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递交A股IPO申请,至今已满四年。其资本之路可以说是命途多舛,曾因聘请的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IPO中止审查。2020年8月底,博纳影业再次递交招股书,于2020年11月5日过会,目前又因保荐机构华龙证券“躺枪”,IPO再度中止。

后疫情时期,电影市场 “回血”缓慢,加之博纳财务数据并不好看,存在一定实控人风险,以及IPO政策对影视传媒行业的收紧,博纳的资本之路依旧可以说是”道阻且长”。此次《长津湖》票房大卖,不知是否会助力博纳资本之路,重回其“影视第一股”的荣光?

相比博纳影业,中国电影则显得野心勃勃,主控出品《我和我的父辈》,联合出品《长津湖》,手握2部主旋律大片,中影可谓是国庆档最大赢家。半年报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电影营收30.12亿元,同比增长553.23%,同时扭亏为盈,净利润为3.05亿元。而国庆档出品多档电影的良好业绩表现,有望强劲拉动其下半年营收。

8月初以来,中国电影陆续发布公告称,公司参与出品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以及国产灾难电影《峰爆》、亲情题材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关于我妈的一切》等。这些利好促使中国电影股价触底反弹,从8月初的低点至今,实现累计上涨超12%。

与中国电电影押注“主旋律”不同,光线传媒继续在小成本制作上深耕。2019年光线传媒就曾以《哪吒之魔童降世》6000万的制作成本撬动了50亿票房。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85亿元,同比大涨了2255%之多。其中,由光线主控的影片《你的婚礼》贡献颇丰,收获7.89亿元票房收入。5月6日电影还未下映时,光线传媒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来源于电影《你的婚礼》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2.2亿元至人民币2.4亿元。

国庆档光线传媒原本计划上映《五个扑水的少年》和《十年一品温如言》,不过由于两部影片撞档撞题材,为避免左右互搏,《十年一如温如言》最终被撤档。作为近几年发展势头最好的公司之一,背靠中小成本和动画电影,光线传媒近几个季度财报表现亮眼。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影节期间曾表示光线传媒除了持续参与主旋律等重大题材项目的制作外,传统的商业类型片和动画电影的布局是其根本。

疫情下影视个股整体承压,目前大部分影视个股股价走势疲弱。好消息是,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影视股虽然去年业绩亏损,但2021年上半都实现盈利。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个股股价已经出现回弹。

根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节前一日,12家影视院线上市公司中有10家股价涨幅录得正值,幸福蓝海和《长津湖》出品方之一的上海电影涨超5%。受益于国庆档的利好窗口,这些影视院线上市公司的股价自9月以来平均上涨4.02%,跑赢大盘近3.5个百分点,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累计涨幅超过10%。

山西证券认为,从前三季度电影市场运行情况来看,电影市场仍处于疫情后恢复的阶段内,优质的内容供给会对观影人数及观影次数的拉动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对大盘票房表现产生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在扩大疫苗接种、严防境外输入、加快多种疫苗研发等多类措施下尽快实现群体免疫,同时海外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后也将推动进口影片的引进,共同提振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由于疫情反复等因素导致三季度电影市场表现较为平淡,四季度在国庆档的带动下院线及电影板块有望迎来回暖业绩进一步改善。

影视业的春天还远吗?

在低谷徘徊良久的影视业,能借国庆档迎来期待已久的反弹吗?

2021年暑期档被称为“史上最冷”暑期档,较2019年同期票房177.78亿元减少逾100亿元。回顾往年数据可以发现,不少票房黑马都出自暑期档,如2017年的《战狼》拿下57亿票房,2018年《西虹市首富》的31亿票房,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50亿票房,就连疫情后的2020年暑期档也跑出了31亿票房的《八佰》。

而之后接棒暑期档的中秋档也表现乏力,4.99的亿元票房收入创下近四年新低。从业人员透露,“电影行业最近一直很低迷,影院出现片荒的局面,给很多影院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无论是观众还是影视行业都迫切需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来提振市场信心。

事实上,无论是暑期档还是中秋档,崩盘的最大原因其实还是“好片难求”,缺片导致无法唤起观众的观影热情,而低迷的市场情绪传导至资本市场,又使电影市场“无片可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王长田曾在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表示,自2018年以来资本对影视行业投资急剧减少,目前行业正处在资本和投资的低谷,正在迫切寻找解决的办法。

好在年初以来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影视业也逐渐开始复苏。2021半年报中多家电影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202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的24家影视公司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5家,2020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3家。

具体来看,万达电影营收超70亿元,华策影视营收22亿元;同样的,在今年上半年,有14家影视公司实现盈利,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6家,其中万达电影以净利润6.49亿元领跑上市公司影视股。

虽然行业似乎已经释放出触底反弹的信号,但距离完全走出寒冬仍为时尚早。7月以来,受全国多个地区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影响,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影院暂停营业,低风险地区影院严格执行不超过75%的上座率限制,影视业无疑受到直接影响。

招商证券曾在研报中称,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来说,过去两年一直在经历着洗牌的过程,行业格局发生剧烈变动,部分影视公司被并购后业绩不达预期导致商誉减值,或计提应收账款/存货减值损失,这也是不少影视公司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长津湖的故事或许远不止于此。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表示,“《长津湖》的坐标性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规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在于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相当于好莱坞A级制作的大制作、大投资,这是中国电影人的勇气,更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信心。”

回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这20年,头部民营电影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及资本涌入行业大洗牌、头部效应逐渐凸显的不同阶段。这其中,有关注内容生产的博纳影业、近年依靠小成本制作与动画强势拉动营收的光线传媒,而华谊兄弟、乐视影业等则落后,甚至退出市场。同时欢喜传媒、猫眼娱乐等或由演艺人士联合创办、或背靠互联网大厂的新型影企不断涌现,冲击着原有的市场格局,你方唱罢我登场,行业格局仍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

在外界眼中,究竟是触底反弹还是跌跌不休,影视企业似乎再次站在转折的十字路口,巨人倒下,资本撤离,行业加速出清,距离影视行业的春天,还有多远?

本文系作者 商业数据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