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产业是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形象。从世界时尚之都的发展历程来看,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的时尚发展都与城市更新密不可分,这些带有时尚标签的城市也逐渐成为了全球消费中心。
在由北京时装周和钛媒体联合打造的2021数字时尚峰会上,融合数字经济与未来时尚的双视角,数十位行业大咖就“数字新动能,时尚新消费”的主题展开了高水平分享。作为定义数字时尚的重要IP活动,数字时尚峰会也是2021北京时装周开启“新五年”,纵深数字经济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时尚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共生的重要举措。
其中,2021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席团副主席、执行主席,北京时装周组委会副主任贠天祥详细地分享了《从北京时尚产业看数字时尚与城市更新》的深刻见解,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如何助力城市更新,他也用“三个助力”与“五个促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2004年到2021年,北京经历了城市功能的定位更新,从时装之都的提出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布,特别是北京提出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全球数字产业发展六个高地 ——可以看到,瞄准全球时尚消费的新语境,以及全球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北京城市发展的自我定位与战略诉求,持续深化,不断聚焦,更加明晰。
在这个过程中,深植于以创造力为核心驱动的城市土壤,以创意为主要表征的北京时尚产业,正在成为北京加速城市更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举足轻重的一股中坚力量。
贠天祥提出,数字时尚从塑造特色文化城市品牌、优化城市既有空间品质、营造城市消费多元生态三个方面助力城市更新发展。在北京时装周开启的 “新五年”期间,北京时尚产业也将着力探索促进“产城共生的资源耦合”“区域发展的文化融合”“平台赋能的功能叠合”“跨界合作的机制整合”“时尚产业的人才聚合”的五大方向。
“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最后,2021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席团副主席、执行主席,北京时装周组委会副主任贠天祥以著名的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的名言启发结尾,站在北京时装周的新起点,倡导有尺度的规划,有温度的城市更新。
以下为贠天祥在“2021数字时尚峰会”上的分享,经钛媒体编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首都北京立足新时代,寻找新坐标,拓展新格局的起点。如果说,“数字时尚”是北京时尚产业内在发展的“新基因”,那么,促进“城市更新”,则是北京时尚产业实现与城市共生发展的“新机能”。
一方面,具有数字时尚基因的北京时尚产业,将成为北京引领城市品牌建设,至关重要的价值构成;另一方面,北京城市更新的系统发展,也将为北京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持续升级、流动开放的泛在生态——避免产业“空心化”与城市发展“老态化”的“双向锁定”,实现“产融于城、城包容产”,促进时尚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规划的交相辉映,具有迫在眉睫的现实意义,以及面向未来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提出建设“时装之都”以来,大力发展北京时尚产业,正式提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程。2009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2012年,作为“设计之都”,北京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率先与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一并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同一年,北京提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可以看到,瞄准全球时尚消费的新语境,以及全球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北京城市发展的自我定位与战略诉求,持续深化,不断聚焦,更加明晰。
在这个过程中,深植于以创造力为核心驱动的城市土壤,以创意为主要表征的北京时尚产业,正在成为北京加速城市更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举足轻重的一股中坚力量。
首先,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正在加速实现“三个裂变”
第一,“新要素”的裂变。
一方面,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关键新要素。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数字经济总量超1.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为建设标杆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未来,数字经济体系将不断打通数据“生成、汇聚、交易、消费、应用”全链条,形成“数字城市、未来产业、数字社会”的全覆盖发展,进而构建新型数字社会生态。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北京时尚产业转化新旧动能的关键新要素。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低附加值生产环节逐步向京外转移,倒逼整个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化研发,加强数字供应链管理,推动数字化营销与传播,以实现自身产业链转型升级。
于2020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北京时尚控股旗下企业铜牛信息科技,作为专业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高端IT服务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相关增值服务方面,就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
比如我们(北京时尚控股)旗下铜牛集团拥有3D数字工作室,原来从原材料到成衣下来一个周期77天,通过3D数字技术和研发设计,把整个链条缩短到33天左右,这是用数字技术带来业务模式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服装产品,产业用纺织品也在与数字技术进行深度结合。比如北京时尚控股下属企业光华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智慧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通过移动端/PC端远程监控大棚内的各项数据,系统可根据大棚内的环境因素变动,自动实现浇灌、施肥、采光、通风等功能。该项产品作为北京时尚控股光华集团产业援疆的拳头产品,已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农牧业推广使用。
第二,“新技术”的裂变。
一方面,北京时尚产业的供给侧正在实现智能技术的新裂变。
从时尚新材料的创新供给来看,智能织物、光电纤维、石墨烯、量子科技等智能服装高新材料不断研发并投入时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从时尚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变革来看,时尚供给由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培养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由过去的渠道建设能力逐步培养对客户小众化、社群化、区域化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服务能力;比如铜牛互联网定制,进入人体三秒钟之后,人体的一百个数据可以全部传到后端,很快就量体裁衣,作为职业装的定制也得到广泛应用。
从时尚产品研发设计的模式创新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应用于纺织品织物设计、面料性能等领域,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存在的技术难点,实现数字化、精确化与智能化的自动研发设计与质量检测;
另一方面,北京时尚产业的需求侧也正在实现智能技术的新裂变。
从时尚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应用来看,技术、产业与消费需求实现了多频共振,通过内置传感器、集成芯片等实现对应的信息智能交互,实现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等。
如,北京时尚控股下属企业铜牛集团研发的航天员智能体征衣,集合了包括心率等生理体征的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等技术,可以监控宇航员的呼吸、心跳、血压,包括他的体态,能够实现在不同生活、工作场景下的人体健康监测、安全监护。目前这个技术也正在和公交集团对接,当司机身体出现问题时,可以实现及时预警,减少出事故的机率。
第三,“新场景”的裂变。
一方面,北京时尚产业的时尚营销渠道正在加速新场景裂变。
已经颁布的《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倡导数字消费创新引领行动,整合“新基建、新场景、新供给、新生态”关键要素,全力打造数字消费标杆城市,其中的举措包括:布局数字消费新基建,到2022年实现市级重点商圈、市内重点景区等区域5G网络全覆盖,以及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据此,北京时尚产业将不断加速时尚营销渠道的新零售布局。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依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构人、货、场,实现“全客群、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全数据、全链路”的营销新场景,提升服务功能和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北京时尚产业的时尚发布平台也正在加速新场景裂变。
时尚产业在传播流行趋势、行业动向和潮流资讯的渠道上发生了重大改变,线上发布会成为传统时装周的创新之举。以2020北京时装周为例,云发布、云播间、云享会、云逛展、近70场线上活动,构建多个“云”图景,创造了强大的流量价值,成为时尚产业依托新媒介、拓展新传播,开辟新场景,创造新消费,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从秀场到商业,实现场景裂变与价值孵化的重要举措。
其次,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将对城市更新,实现“三个助力”
第一,助力塑造特色文化城市品牌。
城市更新,本质上是通过城市物质空间的更新,最终完成城市文化精神的重塑。
纽约提出了“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的城市精神;伦敦确立了“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东京制定了“充满创造性的文化都市”发展战略。
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也将以品牌文化丰富产业文化,以产业文化支撑城市文化,以城市文化凸显国家文化,通过建构时尚产业的风格风貌,建构消费人群的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完成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的独特塑造,塑造富有辨识度、美誉度的北京城市文化品牌,避免全球化所带来的趋同效应。
第二,助力优化城市既有空间品质。
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整体城镇化率为60.60%,首次突破了60%的拐点。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在这一拐点之后,高歌猛进的城市化将逐渐放缓,大规模的增量时代,将逐步过渡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时代。
城市更新最典型的案例,例如2017年我去过的伦敦,伦敦国王十字区曾经是一片和车站配套的仓储库区及工业用地,目前已成为集时尚文化、艺术设计、商业消费、市民生活融合一体的时尚创意集聚区,成为产、人、城完美融合的典范。
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作为富有创造力的“内容产业”,也将有效优化城市的既有空间品质,提升城市空间在资源集聚层面的推力、引力与扩散力,加速空间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功能叠合与双向放大。
第三,助力营造城市消费多元生态。
在北京文创产业九大领域中,创意设计服务收入占比最大。第一批认定33家市级文创产业园区,有的已成为首都城市文化新地标。
据统计,创意产业1美元的产值可以带动国民经济 4000美元的产出。正是基于新技术变革与国内消费升级的双重叠加效应,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使得生活区、产业区、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功能融合,有效带动了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促进了创意园区、创意基地、创意社区以及创意街区的物质空间聚集,实现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以及人的发展,三者的安居、乐业、齐头、并进。
最后,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助力城市更新,应着力探索“五个促进”
第一,促进产城共生的资源耦合,构建城市更新的造血机制。
产业结构决定城市就业结构。在政策的保障力、技术的驱动力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力下,应进一步促进北京时尚产业与城市之间的资源耦合,让时尚创意空间的功能嵌入到城市更新,形成城市更新的主动造血机制,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相协调,使得城市因为时尚产业的鲜活注入和新陈代谢,成为真正有机的生命体。
第二,促进区域发展的文化融合,构建城市更新的集体记忆。
未来,应促进北京城市不同区域的文化融合,依托新的产业,激活、唤醒、赋能旧的历史建筑,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之上,通过规划建设老字号博物院、非遗展示中心、当代艺术博物馆、时尚大剧院、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融聚时尚消费,提高审美意趣,构建城市集体记忆,深化与再造具有空间尺度和时间温度的城市场所精神。
第三,促进平台赋能的功能叠合,构建城市更新的价值容器。
城市更新需要时尚创意产业平台支撑。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中的时尚北京板块,兼具文化交流、产业带动、消费升级、品质生活功能的北京时装周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如,2021年北京时装周即以“筑梦”为主题,在张家湾设计小镇、首钢园、隆福文化中心、王府井、三里屯、望京小街、京工时尚创新园等首都时尚文化地标,举办线上线下近百场官方活动,构建“东西南北中”的城市时尚平台生态概念,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赋能北京工业遗产、创意设计园区、商圈等城市空间的价值容器。
据《北京市商圈活力研究报告》显示,CBD、王府井、三里屯是北京消费活力最强的商圈,其中,王府井商圈消费聚合能力最强;三里屯商圈则代表了首都时尚中心和潮流之地;朝阳区消费商圈较为集聚——以“城市节事”为载体,北京时装周深度融入这些高度活跃的商圈,将有效促进时尚发布平台与城市商圈之间的功能叠合,为多维度发展首店经济、推动传统商圈转型升级、深挖首都文化富矿为消费添亮色、抢占沉浸式应用场景新风口创造更大可能性,也是对北京市日前发布的《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其中提出的“打造北京消费新地标、培育消费品牌矩阵、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扩容提质会展消费”等十大专项行动的有效落地和平台支撑。
第四,促进跨界合作的机制整合,构建城市更新的共赢局面。
时尚产业助力城市更新,形成开放、流动和高效的价值融合,关键在于促进跨界合作的机制整合,形成政府、行业、园区、关联企业之间形成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低碳环保的新业态,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发展机制,形成多区联动、互补共赢的时尚消费格局。
同时,也应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控股大型时尚品牌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源整合,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助力城市更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第五,促进时尚产业的人才聚合,构建城市更新的人本未来。
数字时尚赋能下的北京时尚产业,在助力北京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融通国际标准、横跨学科门类的时尚产业学科体系,推动人才交流协作,最终指向并服务于城市生活中的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雅各布斯的这句名言,启迪着我们,城市更新,不简单是城市空间的区块再划分,不简单是城市功能的利益再分配,更重要的是,是将富有活力、引力与魅力的时尚产业,自然融入城市的内在肌理,培育自带流量,自放光芒的生机动能,依托时尚文化与公共空间的融合,营造有尺度的规划,有温度的更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