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亏本也要抢着造,谁能成为飞行汽车时代的“特斯拉”?

新一轮汽车革命要来了,先造飞行汽车的车企,能不能活到盈利?

文丨连线出行,作者丨周雄飞,编辑丨子夜

“当詹姆士邦德驾驶车辆追逐反派时,反派的车辆竟然‘长’出翅膀,腾空飞起甩开了詹姆士邦德......” 

这个场景源于1974年上映的《007金枪客》电影,这也是“飞行汽车”这个概念首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该电影在当年上映后,一度让公众开始对“会飞的汽车”展开想象。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一些车企正在尝试将飞行汽车这个概念变为现实。 

近日,在小鹏汽车的第三届“1024科技日”上,CEO何小鹏首先回顾了之前对于飞行汽车的探索:由小鹏旗下小鹏汇天所研发的一些多旋翼飞行器产品。然后话锋一转,开始介绍起最新一代飞行汽车的模样。 

根据演示视频,小鹏的第六代飞行汽车拥有汽车的外形,并采用了可收放的机臂和可折叠的桨叶结构。基于这样的设计,这款新产品可以实现陆行和飞行不同场景的自动转换。

小鹏第六代飞行汽车设计版,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这一新产品虽然属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以下简称为eVTOL),但在业内也习惯被称为“飞行汽车”。小鹏这次推出的新产品看似酷炫,并且在设计方面颇为大胆,引起了业内人士对飞行汽车的讨论。 

盯上飞行汽车的,不只有小鹏。 

去年9月中旬,吉利科技集团宣布成立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沃飞长空”),并表示会以无人机、飞行汽车研发生产与运营为主要业务。而到了上月,沃飞长空与城市空中交通企业Volocopter成立合资企业,并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将城市空中出行(UAM)于中国落地。 

车企对于“飞行汽车”的探索,早在2018年就已开始。 

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与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就联合推出了飞行出租车概念型号“Pop.Up Next”,一时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产品。一年后,现代汽车也承诺在2025年前对城市空中交通领域进行布局,包括空中出租车等产品。 

这之后,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也嗅到了业内对飞行汽车风口的追逐,各自开始了对飞行汽车的布局。而到了今年的CES(美国消费性电子展),通用汽车发布了具有客厅般内饰、采用单座电动垂直起降 (eVTOL)的UAM概念车。 

车企们纷纷投入飞行汽车,但是飞行汽车目前距离商业化落地还很遥远,这也就导致这个领域目前是烧钱投入多、却很难盈利的状态。 

作为“飞行汽车第一股”的亿航智能,于2019年成功登陆美股,但据其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仅为1.8亿元,亏损更是较前一年扩大三倍之多为3720万元。 

不过,对不少车企来说,押注飞行汽车就是押注未来,谁都想成为新一轮汽车革命的“特斯拉”,谁最终又能梦想成真? 

1、车企们的“飞行梦”

“以下这个演示视频刚发给我时,我都看了好几遍,太有想象力了。”何小鹏在本次的1024科技日上如是说道。 

话音刚落,会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了一辆具有科技感外观的电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画面,在行至一片湖泊边时,汽车外形开始做出变化,在车身后侧出现了两个机臂,在其之上还有两个桨叶,在两个桨叶的旋转下带动汽车起飞并开始飞行。 

据何小鹏介绍,这是小鹏旗下小鹏汇天所研发设计的第六代飞行汽车,基于电动汽车基本属性和性能之外,可以通过车身两侧可收放的螺旋桨叶实现陆行、飞行不同场景间的自动切换。

换句话说,这款产品既可以是在公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也可以是一架可低空飞行的飞行汽车。 

为了更好地实现飞行,该飞行汽车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全车身都使用了碳纤维单体壳、航空铝材、镁合金和特殊玻璃等结构,并搭载了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的动力电池,相比于小鹏P7,减重幅度接近50%。 

续航方面,按照何小鹏所说,其陆行续航里程大于700公里,飞行续航里程约为50公里。 

相比于小鹏此前的几代飞行器而言,此次发布的第六代飞行器更像是一款电动汽车,而不是简单的飞行工具。 

早在2017年,小鹏就已发布了第一代单人原型机,在这之后小鹏按照每年推出一款新产品的速度对于载人飞行器做着更新。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小鹏发布了第四代电动载人飞行器“旅航者X1”,在外形上更像是飞行摩托。 

而在三个月后,小鹏再次发布了第五代载人飞行器产品“旅航者X2”,和上一代宛如飞行摩托般的旅航者X1相比,旅航者X2在体积上要大上许多,俨然一台A0级小车大小,并且相比于此前的产品,旅航者X2将乘员数从一名增至两名。 

小鹏旅航者X2 

从第一代原型机,到现在公布的第六代飞行器,小鹏让其载人飞行器越来越像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汽车。 

在对飞行汽车的探索上,小鹏并不孤独。 

同样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自主车企吉利也发布了自家的城市空中飞车Volo 2X。据吉利介绍,Volo 2X为全电动飞机器,飞行最高时速可达100km/h,持续飞行时间达27分钟,覆盖航程约27公里,最高飞行高度2000米。 

在座舱设计上,更像是普通直升机座舱,飞行器整体自重为290公斤,最大有效载荷为160公斤,可搭乘两位乘客。 

吉利Volo 2X,图源吉利科技官微 

按照吉利计划,Volo 2X专为城市内交通设计,主要聚焦在城市商务通勤、与城市景点接驳两大场景。产品将根据各地航空安全局适航规定,取得航证书。未来将在城市开辟专门的商业飞行航路。定价方面,预计付出的交通成本和目前的高端商务车出行一致。 

无独有偶,东风汽车旗下的飞行器也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进行了亮相。 

彼时,东风汽车旗下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陆空一体化解决方案(Sharing-Aircraft),由飞行模块、功能舱体模块、地面模块这三大模块组成。 

该飞行器与吉利Volo 2X一样,都采用了固定翼+多桨叶的结构,拥有8轴16桨叶,在飞控操作上拥有自主飞行、云控飞行、垂直升降、实时联网调度等功能,最大巡航速度可达130km/h,最大航时可达25分钟,最大航程35公里,最大有效载荷200公斤。 

据介绍,该飞行器无需人工干预,可按照航线规划自主完成飞行任务,并对载重、风力、风向等变化做出自适应调整。可被用于交通、物流,也可在大型物流园区、厂区、景区进行货物转运等场景。 

新能源车企和自主车企竞相争夺飞行汽车的同时,奥迪、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也没有落后多少。 

2018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联合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Pop.Up Next”的空中出租车,在外形上更像是一般车辆和四轴无人机的组合体。

“Pop.Up Next”空中出租车,图源奥迪中国官微 

按照产品构想,“Pop.Up Next”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辆纯电动驱动的两座汽车,采用轻量化座舱设计,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和车内触摸屏幕进行操控。一旦遇到大面积堵车的场景时,大型无人机就会达到现场,与汽车所连接并提升至空中,用最快的速度将乘客送达目的地。 

当时,奥迪曾承诺到估计在2024年至2027年,这一出租车“飞天梦”就不会再是个梦,而将活生生出现在你眼前。 

一年后,现代汽车也官宣表示将开发空中出租车业务,这一产品由电动电池驱动,可以将五到六个人从高度拥挤的城市中心运送到机场。到了今年,现代汽车全球首席运营官何塞·穆尼奥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飞行出租车有可能在2025年之前到来。 

通用汽车也在今年的CES展上推出了具有客厅般内饰的UAM概念车。UAM概念采用单座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形式,通过90kWh电动机操作四个旋桨。“我们正在准备一个通过电力和自主技术进步实现个人航空旅行的世界。”通用汽车解释了UAM概念,并表示将在未来五年内将其投入实际应用,同时在此后继续开拓个人交通的未来。 

除了奥迪、通用和现代汽车之外,丰田、本田等传统车企也在今年纷纷发布了各自针对飞行汽车的原型产品和计划。 

现在看来,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正在布局自己的梦想——让汽车飞起来。不过,这一条路并不好走。 

2、飞行汽车“难飞” 

就在一众车企纷纷盯向飞行汽车之时,一家公司已在此领域布局多年。 

21世纪初,在北京海淀区西直门的一栋民宿里,大学毕业的胡华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成立了北京亿航创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亿航创世”),专注于为城市调度提供服务。 

由于亿航创世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逐渐被业内所熟知,再加上其公司团队被选为北京奥运会指挥调度系统方案提供商后一炮成名,之后连续承接了60周年国庆、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指挥调度。 

或许在这样的成功下,让胡华智有了想把自己兴趣变为生意的冲动。 

据相关媒体报道,胡华智除了是亿航创世的CEO之外,还是一名航模、飞行的爱好者。于是,在2014年胡华智决定投身于无人机产业,并将公司搬到了最靠近无人机产业链的广州,亿航创世也更名为亿航智能。 

虽然一腔热血,但彼时胡华智也遇到了阻碍。当时的广州,已盘踞着无人机产业前二的两大公司——2006年成立的大疆创新和2007年成立的极飞科技。前者在2014年已凭借着“大疆精灵Phantom 1”等产品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而极飞科技,在一开始就将发展目标瞄向了To B市场,通过植保无人机P20等产品,在新疆、海南等地区对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的喷洒实验,并官宣要成为一家智慧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亿航智能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与大疆、极飞不同的道路——做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两年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消费电子展上,亿航智能拿出了首款产品亿航184机型。

亿航184,图源亿航智能官微 

据官网数据显示,亿航184净重为260公斤,最大载重为100公斤,飞行速度可达100km/h,离地高度最高可达100米,飞行续航时间为25分钟,支持最大飞行40公里。 

在驾驶方面,由于搭载了自动驾驶飞行模块,乘客坐进座舱后只需输入目的地,亿航184就可以将其送到所定位的地方,具有自主起飞、寻径、感知障碍物与着陆等能力。 

正因如此,在亿航184发布后,就被视为是全球第一款可载客的自动驾驶飞行器,甚至有一些媒体将其称为“飞行汽车”。

这之后,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亿航184就开始了试飞测试,其中就包括了高温、雾天、夜航和7级台风同等风力等多种天气情况的测试。与此同时,亿航也推出了新一代飞行器亿航216,并开始了商业化交付。 

据腾讯新闻报道,截至2019年12月5日,亿航已实现38台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的商业化交付,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载人无人机商业化交付的公司。该公司也在当年年底顺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以至彼时被称为“飞行汽车第一股”。 

亿航智能美股上市,图源亿航智能官微 

但名声和上市,并不能掩盖亿航智能“飞行汽车”生意的颓势。 

今年4月中旬,亿航智能发布了2020年的全年财报,实现营收为1.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7.8%;净亏损方面,达到了3720万人民币,相比于2019同期却扩大了16.7%。 

据财报显示,亿航智能旗下除了拥有空中载人交通业务之外,还有空中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以及空中新媒体三大业务,但从各业务盈利情况来看,以“飞行汽车”为主的空中载人交通业务已成为亿航智能最大的收入来源,2020年这一业务获得1.06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58.9%。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这一业务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同比增幅却在下滑。2018年这一业务首次有了营收为311万元,次年这一数字增长为8592万元,同比增长2662.7%。再到2020年,这一业务同比增幅却下滑至23.3%。 

最大收入业务表现如此,整体营收和净亏损表现自然可想而知。 

据Wind数据显示,2017-2020年亿航智能总营收分别为0.32亿元、0.66亿元、1.22亿元和1.80亿元,2018-2020年营收同比增幅依次为109.77%、83.21%和47.84%,可见总营收增幅是逐渐下滑的。 

再来看净亏损方面。2017-2020年亿航智能净亏损分别为0.87亿元、0.79亿元、0.49亿元和0.88亿元,虽然在去年之前净亏损是逐年收窄的,但去年净亏损再次扩大。

亿航智能2017-2020年营收和净亏损走势,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连线出行制图 

这一颓势已延续至今年。 

两个月前,亿航智能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实现总营收为0.35亿元,同比下滑25.54%;净亏损为1.37亿元,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三位数,为257.8%。由此可见,昔日“飞行汽车第一股”已陷入发展困境之中。 

亿航智能会陷入如此困局中,其实也并不令人意外。飞行汽车现阶段仍是一个较为新颖的交通工具,要实现其商业化,除了要考虑成本、经济性等因素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安全和合规等方面。 

在本次1024科技日上,何小鹏也承认了做飞行汽车的难度。在他看来,飞行汽车相比于一般汽车,除了前后左右四个自由度之外,还有空间上的上下两个自由度,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会更多。 

“飞行汽车的商业化真正落地的时间,或许要比人们想象的还要长,除了要让民众和监管机构认定这些汽车是安全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斯坦福大学教授伊兰·克鲁对路透社这样表示。 

难以商业化已经是共识,但这并没有挡住车企们的步伐。 

3、车企们为何要抢“飞行汽车”? 

“开车开一英里路只能让你来到一英里之外,但飞行一英里就能把你带到任何地方。” 

美国太空总署航空研究所所长帕里莫‧克帕德卡曾这样对BBC新闻描述着飞行汽车。在他看来,空中交通的梦想在行业内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有大好机会来设计一种交通工具,可运送货物和为人类提供服务,到目前航空尚无法到达的地方。 

除了业内人士,更多的研究机构也看到飞行汽车的前景。 

在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报中,其表示到了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最初会转化部分地面交通、飞机和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伴随技术发展最终会开启多个全新的商业领域,2040年可发展至1.5万亿美元的市场。 

另据Frost&Sullivan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城市空中物流、交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0亿美元,中国占比高达约45%,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正因如此,在业内看来,飞行汽车或已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一个行业风口,而这个风口,在近两年已吸引众多车企为此竞相争夺。因为在行业发展的趋势下,谁都不想错过成为下一个行业标杆的机会。 

正如当初特斯拉率先入局新能源造车行业,彼时由于盈利难等问题有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但在它的发展下还是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起步、直至目前的火热。而特斯拉也成为了该行业标杆型的企业。 

众多资本同样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本月19日,小鹏旗下的专注于飞行汽车研发的小鹏汇天宣布顺利完成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A轮融资。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该轮融资领投方为IDG资本和五源资本,跟投方包括云峰基金、高领创投和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小鹏汇天融资信息,截图自企查查 

这一轮融资,不仅创下亚洲eVTOL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的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一个月前国内eVTOL企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除此之外,飞行汽车领域的融资还有很多。前有知名投资基金Baillie Gifford 去年投资了欧洲eVTOL企业lilium 5000万美金;后有欧洲资产管理公司Carmignac代表旗下基金,通过私募配售公司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以每股60美元的价格向亿航智能投资了4000万美元。 

由此可见,车企布局飞行汽车业务首先能收获的就是资本的关注和资金的注入,其次通过这一业务,也能进一步提升车企的科技属性。 

“车企布局eVTOL这一领域,本身就会比单纯造车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飞控、数据整合、动力和自动驾驶等方面,借此不仅能给资本讲更多的故事,同时也能在一定意义上让车企自身增加科技属性。”国内某头部车企研发负责人孙浩对连线出行表示。 

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特斯拉通过布局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和车险等业务,在业内看来已让其从一个单纯的新能源车企,变成了一家多业务构成的科技公司。连线出行在《特斯拉终成巨头》一文中对此进行过详细阐述。 

在孙浩看来,无论对于小鹏,还是对于吉利,亦或者是丰田、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这样科技属性的加持都是有必要的。 

对于小鹏来说,可以更加加深公众和市场对其科技企业的感知;对于吉利而言,可以成为未来上市的筹码;而对于丰田和通用来说,更能成为它们电动化转型上的垫脚石。 

正因如此,何小鹏对于飞行汽车无比看重,并在此次的科技日上立下了一个大胆的承诺——小鹏飞行汽车的目标是2024年实现量产,价格会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截图自小鹏1024科技日直播 

之所以说大胆,因为亿航智能所面对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不成熟的问题,这些车企同样会遇到。 

不过,国家也正在逐步推进以飞行汽车为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行业的发展。 

据国家民航局官网显示,其已于去年公布了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名单,分布在上海市金山区、浙江省杭州市、北京市延庆区、广西贺州市等地,按定位分为城市场景、海岛场景、支线物流、高原环境运行和综合应用拓展五类。 

再到今年4月,“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意味着我国在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空域精细化改革、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面已迈出重要一步。 

另据国家民航局消息,湖南省现已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将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进行航空器监视通信覆盖、低空空域监管、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飞行汽车这一领域,资本是关注的,但也是谨慎的,因为目前还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能支撑起这一领域的发展,政策法规的发展还在初步阶段,国内空域开放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市场化和民用化。综合多方面来看,飞行汽车要实现真正的产业落地,在华项目大规模资金进入还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奥维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这也就意味着,争夺新风口的代价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本赚吆喝”。不过,即使如此,或许也没有企业愿意放弃这一业务,甚至将有越来越多车企涌入,因为越早加入这个战场,越有机会占得先机。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孙浩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 连线出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