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炉香,不是张爱玲的

被误读的张爱玲,被消解的传奇。

文丨毒眸,作者丨韩瑞瑞 张颖

近日,#电影第一炉香毒性有多强#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从官宣演员阵容到土味营销再到上映,《第一炉香》成了网友们吐槽的重点影片。

“这是许鞍华的《第一炉香》,不是张爱玲的。”有人在豆瓣评论区写道。从观众评价的维度来看,《第一炉香》的确不算一次成功的改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张爱玲的小说难以进行影视化改编的问题由来已久,即使大导演出手也频频失利。

谁能拍好张爱玲的作品?观众又想看什么样的翻拍?《第一炉香》之后,这些问题的答案更加模糊。

预期已经很低,但还是失望了

在映前观众预期管理上,《第一炉香》打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营销,目的是通过在多渠道释放影片物料信息来带动相关话题讨论,从而引发观众的观影期待,好在上映之时把热度转化为票房。像经典案例《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营销铺天盖地,助推了其上映首日近3亿的票房成绩,即使上映后未能达到观众的观影预期,也在商业上保住了影片的收益。

而《第一炉香》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拉高过观众预期。

彭于晏和马思纯两大主演官宣后,原著粉大失所望。书中的乔琪乔是阴郁的,而彭于晏阳光肌肉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葛薇龙娇小的上海女人设定,也与马思纯的银幕形象并不契合。

毒眸认为,演员们本身的形象如何并不应该成为被吐槽的对象,问题在于影片对于原著人物的理解和选角没有符合观众的期待,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错不在演员,在于用错演员”。所以在《第一炉香》的第一支预告片发布后,网友们展开了“第一炉钢”“虎妞和祥子”等吐槽玩梗行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止于此,影片的营销思路也让很多观众“看不懂”。在短视频平台,用爱情鸡汤文案搭配男女主之间的纠葛,再加以苦情歌配乐渲染,把影片塑造成了疼痛爱情片的卖相,与原著冷峻的笔调和张爱玲作品的文学性大相径庭。

不难理解,在过去几年的电影市场,痴情女与渣男纠缠后爱而不得的故事有一定的观众群体,如果营销把“分手”“催泪”等情绪点放大点燃观影热情,低口碑的爱情片也有机会博得三五亿票房成绩,《第一炉香》显然清楚这一点。

只不过,与其他爱情片的区别在于,《第一炉香》是基于张爱玲作品的改编,已经有了读者基础和观众预期,当影片营销释放出的信息与原著极度不符的时候,爱情片的营销套路就会失灵,观众的预期不升反降。上映六天,票房三千万左右,豆瓣评分未到6分及格线,就是观众失望的后果。

上映之后,原著中“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的描写变成了葛薇龙“一顿夜宵能吃一盘炒面和九个烧卖”的观众吐槽点,出场就像男篮中锋、健身教练的乔琪乔也让那句“混血儿多少都有点阴郁,还有小丫头气”变成了笑点——

(图源:豆瓣)

《第一炉香》在大银幕面对观众之后,终于彻底消解了张爱玲作品的严肃性,成为一部真正的疼痛爱情片。

只有张爱玲最懂张爱玲

谁能拍好张爱玲?

《第一炉香》的导演许鞍华是改编张爱玲作品最多的一位导演,她曾经表示,张爱玲的小说里的意境是到家的,是拍不出来的。看别人的名著,别人想看演绎和看法,“我是只想还原。”

1984年,许鞍华导演、周润发和缪骞人主演的《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第一次尝试,尽管周润发原本的银幕想象也与原著中范柳原的“浪荡子”形象不太相符,但影片还是以813万港元的票房,排在了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第22名。

此后,《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金锁记》等家喻户晓的小说都曾被改编。许鞍华的《半生缘》用对了黎明的温润、吴倩莲的素净、梅艳芳的美艳,让原著粉心满意足,也在1997年拿到了753万港元的票房。

到了2007年,《色戒》的上映让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电影化之路迎来了高光时刻。《色戒》当年在内地和香港分别获得1.2亿和4800余万票房,双双位列当年票房榜前十,目前影片豆瓣评分在8.5,仍然是很多观众眼里的佳作。

导演李安对《色戒》的改编是注释式的。他曾表示,“看到小说结尾王佳芝叫易先生快走时,我觉得很震惊,我对张爱玲感觉非常愤怒,她怎么可以这样写呢……”这篇故事纠缠了李安三、四年,当他终于下定决心去拍的时候,也同时决定给这个悲哀的故事一点爱。

仅万余字的原著小说给了导演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原著中的易先生“有点鼠相”,并不帅气,当得知王佳芝宁可背叛革命也要救他时,他不仅没有悲伤,反倒有些得意,“他回来了又有点精神恍惚的样子,脸上又憋不住的喜气洋洋,带三分春色”。

而李安认为“色易守,情难防”,他改变了小说的精神内核,删去了冷酷的部分,用三场隐忍又大胆的激情戏和一首《天涯歌女》,讲述了一段爱而不得的故事,令观众欲罢不能。

尝试将张爱玲的小说变成电影的人并不少,但最成功的,或许是张爱玲自己。

从1946年为文化公司创作悲剧剧本《不了情》开始,张爱玲共创作了《太太万岁》《小儿女》《南北一家亲》等十几部电影剧本。和小说不一样,张爱玲的电影剧本更适应商业化套路,没有那么多晦涩的语言和苍凉的气质。香港知名影评人黄爱玲曾指出,“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电影是虚幻的,她(张爱玲)对这个非常了解。”

其中,张爱玲最为知名的编剧作品《太太万岁》,写的是发生于上海一栋旧式公寓里的市井生活故事。电影放映后曾引起争议,有批评者认为这部电影立意不够深刻,取材过于“小市民化”,甚至质疑她的创作态度充满了玩弄的意味。

但这样的呈现体现了张爱玲对于电影的理解,她将烦闷的生活琐事化为轻松幽默的闹剧,用真实又不无聊的人物、平凡又有曲折的情节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太太万岁>题记》中,她写道,“中国观众是难应付的,一点也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

或许只有张爱玲最懂她笔下的并非痴男怨女之间的小情爱,更多是关注时代洪流里个体的世俗化诉求,以及对命运不可抗力的思考——在爱情的壳子下,她写的是人世的苍凉与无奈,是被消解的传奇。

只不过这样的内核,或许很难用两个小时的电影来承载,所以张爱玲作品的电影化难题,在《第一炉香》之后,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这是张爱玲曾经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而到了今天,这句话或许同样适用于她作品的电影化:

先知道观众想要什么,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

参考资料:

郭小蝈,《<半生缘>改名、翻车!数据解读张爱玲IP改编的冰与火》,烹小鲜联盟

吴丹凤,张爱玲文本影视化叙事困境及原因探微,《职大学报》 

曹辑忆,《“目光”下的张爱玲影像创作》,《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8:50

宜宾纸业:交易尚待履行工商变更登记等程序,后续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18:45

1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1.99万亿元

18:45

中钢协:12月中旬钢材社会库存671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

18:43

诚志股份:股东金信卓华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

18:38

蓝丰生化:控股子公司蓝丰有限拟引入投资者苏化集团增资5000万元

18:37

工行:已完成超百家企业回购增持贷款尽调审批

18:29

印度11月份原油进口同比增长2.6%

18:27

中办、国办: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

18:26

中办、国办:持续实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18:23

中办、国办: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18:23

中办、国办: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18:22

中办、国办: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自然垄断环节改革

18: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

18:20

完美世界:出售乘风工作室在研游戏相关资产及员工

18:19

上周无新增IPO申报企业

18:15

三部门:严格治理整顿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

18:14

内蒙一机:全资子公司签订5.42亿元铁路货车采购项目合同

18:14

苗圩:“十五五”期间国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8:04

山西高速:拟6025.67万元收购太原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

18:03

中证常州新能源产业指数将于12月24日发布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