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了三年来第二次战略升级,希望能进一步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为此,腾讯在CSIG专门成立了区域业务部和业务经营管理部支撑新战略发展。在这次变动中,前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履职腾讯公司副总裁也是一个重要变量。
日前,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腾讯公司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以及腾讯副总裁、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都对腾讯CSIG的此次战略升级做了首次公开解读,并对外界关注的问题做了回应。
战略:对内与对外
半年前,CSIG提出的“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加强业务协同”三个策略,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对内来讲,腾讯继续往下做产业互联网,要有一个能扎根行业、深耕区域的作战团队,团队内部各业务之间要有一个更紧密的协同关系。三年前的9·30变革,虽然将腾讯的To B业务归到了一个战壕,团队之间的协作壁垒第一次被打破,但这种协作长远来看还不够彻底,还需要再推一把。在腾讯待了将近20年、带领腾讯云从无到有的邱跃鹏被放到COO这样一个位置上,也正是出于此目的。
对此,汤道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组织架构调整所促成的公司运营管理的提升是外界未必看得到的。他认为,用户的需求,涉及到的产品、服务很复杂,怎么更有效地管理这些动态变化的项目,这其实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从产品的角度,从交付的角度,从与合作伙伴协同的角度,我觉得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多组织的调整都是沿着这个方向来开展,也是希望能够更高效,让这么庞大的组织能够运行起来。”汤道生说。
从对外来讲,在对内以改变组织架构的方式解决内部统一作战问题之后,如何打造一支扎根行业、深耕区域的作战团队,还需要做更细致的规划来指导腾讯CSIG各业务的外部表现。汤道生认为,随着不断地服务于越来越多的有着本身独特性的行业,腾讯团队需要不断细化、找更专业的人才,来支持深挖行业痛点,以及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客户。
他找到的方法论,是继续打造“四大”引擎:用户引擎、技术引擎、安全引擎和生态引擎。这等于从战略打法上向外界释放了腾讯做产业互联网的更具体的策略信号。
虽然这四大引擎,都有着较深的消费互联网基础,但一味“靠山吃山”只能造成越来越多的内耗,所以腾讯下一步其实是重塑产业互联网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同步释放——一边打造引擎,一边将这些能力做行业适配。
只不过,对于外界来讲,适配和释放更为重要。那么,腾讯该如何做呢?
避免木桶效应:从最短的那块开始
现在,腾讯把目光投向了制造业——实体经济。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249家,比去年增加了11家,占总数量的49.8%。而从数字化程度来看,根据计世资讯的一份报告,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整个大环境,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为集全社会力量推动“数实融合”埋下伏笔。
但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做实体经济的生意是有天然壁垒的。不能够深度了解制造业的工艺和产线,再多的探索都可能事倍功半。这正是李强来腾讯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过去这些年腾讯吸引和招募了非常多的了解实体经济的人才,他们大部分来自实体产业、咨询公司、传统To B大厂。截至今年10月份,腾讯CSIG的员工规模已经有一万多人,相当于一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体量。
除了人才,还有业务协同带来的组织架构的变化。“即便是工业和服务业也包含了20多个子行业,例如钢铁跟水泥、化工、消费电子差距都比较大,所以要深耕行业,对每一个细分行业设计内部的组织架构,无论是前端销售、服务、产品交付、后端研发,我坚信这样的设置能够让我们深刻理解每个行业的痛点和需求。”李强说。
与此同时,培育灯塔,是腾讯深入行业另一个策略。目的是广泛地和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在快速了解行业,也能够联合创新,提升产品对行业的适应化能力。
腾讯云AI研发总经理、腾讯优图实验室副总经理吴永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腾讯与上海富驰高科的一项合作比较能够体现技术行业适应性的落地:“富驰(高科)是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产品制造商,它的产品相对比较异形,里面的缺陷比较多类,人眼都要拿着CDC电子放大镜去看,所以难度很大。以前企业很少能去碰这块,因为这些都是传统机器学习不能去做的。”
钛媒体了解到,最近一年,腾讯的工业AI团队花了300多天的时间,深入到了上海富驰高科的产线,为这家制造企业定制了一套3C AI视觉质检解决方案。
企业微信的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企业微信也同腾讯云这样的to B底层基础设施一样跨界谈起了“数实融合”。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算作腾讯“业务协同”战略发布后的半年来,其内部发生的一个显性变化。
当然,这也可以作为微信、企业微信对腾讯产业互联网的一次积极回应。
把企业微信定义成一个协同软件,已经是业界的经验之谈,但实际上不仅仅如此。在服务积累一些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之后,企微的小程序和工作台将可能彻底改变未来数字化应用部署的形态,成为一个企业所有数字化系统唯一的接入平台。
据了解,在数实融合方面,企业微信能够把后台所有不同的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极大地解决不同系统的操作问题。同时,又因为使用的方便和便利,企业可以把微信跟企业微信有机结合起来,极大提升日常运营效率。
在微信专场的开篇,企业微信行业拓展总经理王琼谈起了企业微信在制造业领域摸爬滚打的经历。“广西玉柴,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以前在玉柴的保修,整个的过程下来要8个小时,后来在玉柴工厂,每个机器上都放了一个企业微信二维码,当机器不运行的时候,生产工人拿企业微信进行扫码,在维修工人不仅能及时的收到维修申请单,还能智能抢单,并且也能够通过AI去判定维修的状态,给到更多的智能辅助。”王琼表示。
把工具和能力更广泛地用往各行各业,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企业微信。腾讯也正在试图建立越来越多的SaaS产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这里面很多都可以叫做“用户引擎”。就像邱跃鹏说的那样:“借助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企点等SaaS产品,企业可以高效地进行内外部协同。同时,我们通过SaaS生态‘千帆计划’,联合SaaS伙伴,提供丰富多样的SaaS产品。我们打造的企业应用连接器,帮助企业和SaaS厂商打通账号、数据和应用,连通效率可以提升5到10倍。”
李强采访中也透露,腾讯早期在游戏底层积累的能力也正在融合进实体经济。比如游戏对空间或者物质的仿真能力如果用在工业领域,能够极大提升对于楼宇、对于智慧交通、对于大型工厂建筑物的仿真能力。这意味着,腾讯更多的底层技术能力也将被释放,比如这次大会备受关注的推理芯片以及CPU操作系统等等。
因此,更通俗来讲,“深耕行业”腾讯要做的是将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用户连接能力以及生态能力引入产业互联网,不管这个技术孵化自游戏还是文娱还是企业微信、腾讯云。
选择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会更好走吗?可能比腾讯to C向to B的转型还要艰难些,因为这不再只是一个基因问题,而是能不能重塑、能不能落得下去、能不能被认可和“适配”的问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秦聪慧)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