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娱,作者 | 零壹
从票房预期来说,《扬名立万》是典型的“黑马”。
刘循子墨电影导演处女作,场景在一个封闭大宅没什么大场面,尹正、邓家佳、喻恩泰、杨皓宇、陈明昊等演员加上柯达、张本煜等万合天宜的演员组成的班底,在上映之前我们很难从这部电影里看到多少“票房爆点”,灯塔数据显示,该片映前票房预测仅1亿元左右。
谁知仅用一个周末,《扬名立万》的票房收入就超过了这个预测数字。该片上映首日以16.1%的排片拿下了39.8%票房占比并连续日冠,而且在周一、周二两个工作日里,《扬名立万》均取得了约2500万的日票房,票房占比达到58%,已经稳压了《梅艳芳》《丛林奇航》等同档期电影。
有不少评论用国内“第一部剧本杀电影”来给《扬名立万》打上特殊标签。这并非没有道理,但所谓的“剧本杀电影”,恐怕也算不上一种新定义——本质上应该说是剧本杀从影视作品中借鉴了大量的内容,只不过在剧本杀中观众的角色变成了参与者,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观影的高度沉浸的体验。
就像编剧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那样:“一点没想往剧本杀的方向去做,2018年我们写剧本的时候剧本杀还没火起来。”与其说《扬名立万》是剧本杀电影,倒不如说是在这样一部“悬疑+喜剧”中,主创们找到了真正的核心魅力更为妥当。
一部很“满”的电影
韩寒在11月11日为《扬名立万》发布的微博可能是不少普通观众最早得知这部电影信息的渠道。韩寒是本片监制,他的亭东影业也是《扬名立万》出品方之一,写这条微博当然是为了“广而告之”,但韩寒的文案却还是一如既往不算高调:“这部电影虽然它有一些缺点,但我觉得看它,你不会后悔的,因为它的优点足够优。”
看完电影的观众大概率会同意这句话。《扬名立万》是有自己缺点同时长板格外突出的作品,在读娱君看来这个长板自然就是剧本了。《扬名立万》挂名编剧的有四位:曾经与易小星合作过多次的编剧里八神、本片导演刘循子墨、还有在片中出演角色的张本煜和柯达。
《扬名立万》的故事是简和杂的综合——人物不多,场景稀少,人物关系复杂,动机扑朔迷离,留有不少等待观众来填充的空白。
民国时期,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被拉到一起开剧本策划会,制片人找来了著名的“三老案”卷宗以及和案件相关的两位“顾问”。开头半小时,导演、编剧、主演们都在策划会中各自发挥,而在他们的脑洞中,导演又塞入了大量对商业电影、流行元素的讽刺和和不少迷影致敬的要素。
是有趣还是无聊,有梗还是尬演,是好的铺垫还是浪费时长——这部分剧情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是见仁见智的。读娱君个人还是倾向于欣赏导演的这种“才艺宣泄”的:比如片中喻恩泰的那个脑洞剧本可以说是把所有商业片流行元素涮了个遍,又加入《闪灵》这样的影迷桥段,仅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像连珠炮似地讲完了一大串烂俗剧情,无论是对万合天宜短片的爱好者还是对影迷观众来说,这一段的观感应该都是很流畅的。
但这其实完全不是《扬名立万》的重点。随着剧情迷雾逐渐揭开,整部电影的剧情连续反转,如果说喜剧是《扬名立万》的皮,那么接下来的一连串反转推理悬疑或许就是血肉,至于这部电影的骨骼还不止于这些类型化的标签。
以悬疑推理电影的角度来说,《扬名立万》的剧本明显有精心打磨过的质感。能在这样一个简洁单一的场景中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就像《十二怒汉》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样是不容易的。而《扬名立万》的喜剧要素和话剧感虽然削弱了电影的现实性,但仍然很巧妙地把观众深深带入了推理的氛围中。
这种质感也不仅仅在于推理剧情反转的精彩、剧情逻辑的自洽,还在于给观众留下了恰到好处的解读空间——这群电影人究竟是牺牲了还是活下来了?齐乐山的军方背景是闲笔吗?夜莺的身份是否不像故事表面那么简单?这整个故事是否又是某个现实事件的隐喻?
就像导演刘循子墨在微博里说的那样:“当片子上映那一刻就要放手交给观众了,由观众去完成最后的创作。”这些解读空间带来了电影之外的大量“互动”:社交媒体上对剧情隐喻、多元结局的讨论,很大程度上也推高了这部电影的热度,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这是很正向的讨论环境。
但电影故事有这么多留白,并不是一个很保险的处理方式。不少观众会埋怨导演没讲一个清楚的故事,而《扬名立万》的做法很聪明——它既保留了近十几年来大量成功的“烧脑悬疑”电影的做法去激发观众参与讨论,同时又给出了一个情感力量足够强大的结尾来赋予影片一个完整的情绪。就像最后一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情绪渲染,还有豆瓣热评第一所指的那个画面:“尹正最后伸出又收回的手,谁懂。”
甚至“夜莺”这个人物也带有一些象征色彩,对这部电影来说与其说“夜莺”是一个线索人物,倒不如说是希望、美好等等词汇的人格化,齐乐山的选择、李家辉的缩手,都是不愿破坏这种美好的决定。尽管电影最终描述了世界在冰山之下的巨大黑暗,但整部电影的情绪基调仍然是善意的、温柔的、有信念的。
这些加起来,让《扬名立万》成了一部很“满”的电影——剧情、情感、推理、隐喻和留白……无论是你从哪个角度来观影,它都能给你“份大量足”的信息,这说起来似乎毫不起眼,但其实已经是大量国产电影都没办法做到的了。
电影的“话剧感”是把双刃剑
说完了优点,再来说说《扬名立万》的不足之处。电影的豆瓣评分在上升至7.7分后又回落到7.6分,这个分数在国产片中离“好评如潮”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也基本符合韩寒的评论和读娱君的观感:优点足够优,但有缺点。
演员的表现上,也并不是个个都能让人满意。尹正、喻恩泰、杨皓宇都很中规中矩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张本煜的演技或许在过去被大众低估了,从《沐浴之王》里的河正焕到《扬名立万》里的齐乐山,他对严肃人物的把控堪称是一个优秀演员的表现。但其他演员或受制于角色戏份(邓恩熙),或在表演方式上选择有些怪异(陈明昊),还是有不少或苍白、或用力过猛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剧本杀感”或者说还有“话剧感”,对于电影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以《驴得水》为代表的话剧改编电影,影视批评里说《驴得水》的话剧腔、剧情和表演推进都靠吼,在《扬名立万》中也存在多处类似场景——
特别是整个《扬名立万》的剧情基本都发生在同个封闭建筑场景内,这种天然的话剧舞台感或是线下剧本杀质感进一步拉低了《扬名立万》作为一部电影的精巧程度。换言之,《扬名立万》的成功还是依靠一个过硬的剧本去抛出信息量巨大的剧情内容,但这个“抛出来”的方式,实际上还是很常规甚至简陋的。
比如陆子野和几个主要人物互相揭老底的那段转折,基本就是话剧式的表演方式,还有齐乐山的大量回忆杀剧情也基本平平无奇,又或是最后喻恩泰“有良知的艺术家”的呐喊,都显得有些不够自然。
怎么样把一个场景如此封闭、简单,主要人物有限的故事拍得没有那么重“话剧感”,其实是一个和电影主题风格、表演风格都有关的复合问题。就像这一领域代表性的《彗星来的那一夜》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其特点在于科幻的高概念和“伪记录”风格的影像和演员表演方式,《十二怒汉》则明摆着是在谈论严肃的法理问题。
但《扬名立万》选择的是一条“喜剧+”的道路,而又不像《唐人街探案》那样有着大量的动作场景来表现喜剧元素,所以《扬名立万》实际呈现出的质感,更多是一种有得有失的“选择”而非“失误”。
也是因此,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成为那种“全民爆款”。但就像《驴得水》一样,至少《扬名立万》有一个很硬的价值内核,也有一种不甘于平庸、流水线的气质。“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在用最实诚的方式书写他们的才华,他们都知道捷径在哪里,但没有走任何一条。”韩寒的话固然算是对自家内容的吹捧,但也确乎是这部电影在当下市场中显得稀缺、难得的原因。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