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丨张琳 曹杨 冯晓亭 邓双琳 赵晨希 谢中秀 孔月昕 闫俊文,编辑丨谢中秀,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几位互联网员工在一起吐槽工作,周报必然是最热的话题,因为,其中藏着“巻王”。
很多公司都有周报,甚至日报、月报的汇报机制。作为管理工具,周报承载了工作梳理、成果展示和资源争取等作用,本是一个“优秀工具”。但如今,周报正逐渐成为了职场“内卷”的最佳载体。
“996、大小周,大家都说很卷,其实还好,毕竟是按工作时间给钱的。”一位大厂员工说,最卷的就是周报了,一个日常工作而已,如今成了一个竞技场。“以前,部门之间,分工不同,大家各干各的,没什么可比性。但有了周报,所有人都可以比一比了。”
据了解,周报的写作,也会影响公司领导对员工工作情况的评定,于是“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等事情就发生了,现在互联网里的新顺口溜是:日/周/月报吹得好,薪资没烦恼。
在此背景下,员工开始攀比谁的周报字数多,谁的周报大而全。“别人写了1000多字,我也想写多点,最后写了3000多字。”“本来只是文字,后来渐渐多了图表,再后来还有图片。本来只有工作汇报,后来又加进去下周工作安排,还有工作反思。越来越冗长,花样也原来越多。”“据说,还有人把周报做成了视频。”
而且,因为周报通常是直接发送给领导,不会被同事看见,这让职场“心机党”有了可乘之机,明明是和同事协同完成的工作,却在周报中独揽功劳。除此以外,延后周报发送时间也成了表白自己加班工作的手段。
周报的确有其梳理、汇报工作的作用,但“内卷”之下的周报已经脱离本质,逐渐成为“打工人”的负担。有员工直言:“每周五什么都没时间做,一直在赶周报,分内工作都得搁置,就为了交周报,可笑。”
不少大厂也意识到了周报的副作用,并开始调整,2020年7月,有阿里员工在脉脉上欣喜地爆料:“周报取消!TL(team leader)需要发月报,但也不超过1000字!!”2021年5月,在第17个“阿里日”上,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也在回应员工时提及:“鼓励取消周报。”11月27日,一位阿里员工也告诉燃财经:“我们事业部现在不需要写周报,只写双周报。但其他部门同事,还有写的,可能是不同事业部的要求不同。”
本期小酒馆,我们找到了几位被日报/周报/月报裹挟的年轻人,他们或来自互联网大厂,或来自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但都有着被周报支配的恐惧,主动或被动地“卷”了起来。他们中,有的工作时间摸鱼写周报,周末定时提交,以打造辛勤工作的假象;也有人因为日报过于简略被领导树立为反面教材,随后“不断学习”成为了公司日报“卷王”;还有人经历同事在周报中“抢夺”功劳,上演职场“宫心计”……
作为管理工具,周报也许不会像大小周一样被取消。毕竟在阿里传出取消周报的消息后,其他公司没有跟进。但只有让周报回到管理工具本身,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管理层不仅仅通过周报衡量员工的能力,当年轻人不再浪费时间在这场职场表演上,这份周报才真的有意义。
01、周报成了同事间“宫心计”的角斗场
湾湾,25岁,快手员工
在互联网工作,最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际关系之间的拉扯,以及各种例会、周报等琐碎的小事,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将精力都消耗光了。
毕业后,我直接校招进入快手工作,去之前,就有互联网的师兄跟我说,快手内部的人际关系略复杂,管理体系和流程不够完善,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前后协调却要好几天,而且站会、周报这些小事也很磨人。
初生牛犊不怕虎,正式工作之前,我想着再复杂能有多复杂,只是开开会、写写周报而已,怕什么,更何况还有不错的薪水,能忍则忍了。
结果,正式工作四月有余,就彻底见识到了人心能有多复杂,连周报都能卷成“宫心计”。
和同事一起做项目,想法、策划都是我出的,执行落地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找该同事咨询了一番。结果,项目还没完全落地,便偶然看到这位同事将这个项目写进了自己的周报,并且长篇大论夸耀自己的功劳,仿佛整个项目他才是牵头人和关键执行者。
我们组的leader本身就非常重视周报,所以每周我们组的同事写周报都十分“卖力”,几个月前快手还没有取消大小周时,同事经常周末加班的那一天就用来写周报。
刚入职的时候,还在学习阶段,leader跟我谈话,说我的周报写得太简单,只有进度,没有体现出我的思考,让我把我的学习、思考和产出都沉淀在周报里,他才能看得到我是否有成长。
说实话,当时听到这番言论,我的心里冒出了不少问号,难道只有从周报里才能看出我的成长?平时我坐在那干了那么多活,都没看到吗?吐槽归吐槽,表面上我还是连连应允。
后来渐渐发现,由于上层重视周报,而且很可能和自己的绩效挂钩,同事之间也都卷了起来,比谁写的更多、内容更有深度,在周报里各种抢功劳、抢苦劳的戏份也层出不穷。
后来,另一个部门关系较好的朋友给我支了一招,以后我的周报要写得够详细,把为何有这种想法、执行时间、执行细节都写全,并且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就要标注出来是自己执行,有合作的同事,也要把同事在你的项目里参与了哪些事情一一写上。这样,领导看了两个人的周报,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谁在夸大其词邀功。
后来,我写周报都长了一个心眼,一个细节也不放过,不给其他人抢功的机会。周报也因此越写越长。
说实话,这样真的很消耗精力,每到写周报的时候,我都要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一边忍住内心的抗拒一边下笔写“宫心计”。
什么时候周报有固定形式就好了,规定只写工作计划、进度和近期成果,精简干练,多余的废话一句都不要。但估计这是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在我们组是不可能的。
02、周五“全职”写周报,京东的“周报文化”让我心力交瘁
墙墙,25岁,京东集团前员工
去年年底,我从一家互联网大厂跳槽到京东总部上班。京东是我的第二份工作,之所以从上一家互联网大厂离职,主要考虑到通勤距离太远,加上KPI繁重,各种加班、大小周。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京东工作,除了需要面对业务本身增长的压力,还有各种内耗。从入职那天开始,我就深刻体会到京东的周报文化。线上培训、正式工作,我都需要把周报写得完美,毫无瑕疵,才不至于被“谈话”。还记得第一次写周报,因为字数、用词不当,我被领导在工作群中批评了,后来,每周周报我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认真写,有时候周五什么工作都放在一边,一整天全写周报了。
京东的周报文化是上下贯通的,直属领导会从你的周报中摘取内容完善自己的周报,再汇报给他的上级领导。所以周报写得不好,不仅会被批评,还会直接影响到你和领导的关系,甚至影响领导对你工作态度的评估。
我们提交周报用的是京东自己的咚咚工作台,软件中有丰富的办公辅助工具。我需要在上面把每周做的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还需要把一些对工作、项目的理解阐述出来,对一些新项目做图表、PPT,复杂程度堪比作文大赛。特别是涉及一些跨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周报更需要详尽写出进度、配合人,各种报备、风险提示。
有一次我和领导出差,领导有项目商谈,于是以忙不开为由,让我替他写周报。不敢拒绝的我只能硬着头皮连写两份周报,还要模仿领导的口吻写,写完周报再继续完成手头的工作,整个周末都在加班。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帮领导写周报成了家常便饭,每个月时不时都要绞尽脑汁写两三次。
五个月后,我递交了辞职信。写周报是一方面原因,还有薪酬制度,各种审批流程复杂,以及PPT文化,都让我下决心离开京东。如今,我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营销,没有周报,没有大小周,只需要好好做好本职工作。在我看来,工作本就应该这样。
03、从“反面教材”到“日报模板”,我莫名就成了“卷王”
罗悠悠,24岁,商务助理
互联网有一句话,“比周报更磨人的是日报”。
巧了,我们公司就是写日报的那一个。而且我们公司虽然是一家只有不到100位员工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但我们老板却是个极度推崇互联网大厂管理模式的“前大厂员工”,公司运营基本统一采用“OKR管理模式”,连日报格式也要求以“OKR工作法”完成。
一开始,“OKR工作法”也没有硬性规定要求我们怎么写,只是在后台提交日报方框内有个模板,“做了什么”、“什么结果”、“学习到了什么”、“有何想法和补充”。年初刚来公司时,因为第一次接触日报,也不知道怎么写,我就在临下班前根据模板粗略写了一通提交了。因为公司也有规定,日报需要当天提交,最晚次日十点前补交,否则将会被处以200元罚款。
也就是这篇我来公司的第一篇日报,成了那个周五周总结大会上的“反面教材”。当天会议原本是我们团队领导带着我们开会的,但会议途中老板就走了进来,调出了后台系统。而且不假思索就点开了我们部门那一栏并点开了我的日报,随即在会上洋洋洒洒发表了近30分钟的即兴演讲。
他先是告诉大家我的日报格式是错误的,“即便不按照模板去写,也应该有条理将每件事用小数标注明,而且日报里写的内容太宏观了,得要具体点,让看的人知道你一天都干了什么。”接着,他又给我们看了其他部门写得好的同事的日报。我一眼望去,这位“正面教材”的销售小伙伴,事无巨细将每天会谈的客户名单和结果意向都罗列得整整齐齐,最后还附上了可进一步联系以及保持沟通的客户名单。
我当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也没觉得“卷”,只是觉得自己刚来应该多学习。于是后来为了避免自己写日报时无从下手,我还专门买了个记事本,每天在本子上写明自己做了些什么。
在每天绞尽脑汁记录每日工作以及日报内容时,我突发奇想,“既然每天都要写日报,有些工作又是提前知道的,我何不在日报先写今天要干的事,下班前再补充上完成的情况。”于是,我每天来公司第一件事就是罗列“今日任务”,下班前补充上“完成状态”以及“明日计划”。第二天再将前一日日报里的“明日计划”复制粘贴为“今日任务”。
一番操作下,我的日报看起来满满当当,字数都好几百字。我的这番操作进行不到一周时间,在举行的月总结会上,还得到了老板的点赞。他还特意强调,“我有告诉其他部门同事,多向你学习,这种方式很棒。”
第二天我在后台“闲逛”,看到同事们的日报时发现,部门一半以上同事都学了我的“日报模板”,就连领导也不例外。直到现在,同部门一半以上同事还和我一样的日报模板,但在这周总结会上,老板又提到了其他部门一位同事的“思维导图式日报”,并表示希望大家之间可以多学习。
我打算下周起,日报形式就采用老板提到的“思维导图式”。
04、日报竟然还评选,写得好有现金奖励
米米,25岁,文创公司职员
经常有朋友和我说被周报和月报“卷”得体无完肤,但我觉得周报和月报还不算最“卷”的,我们公司的日报,才是“卷”出了境界。
我们公司要求每天写日报,而且还有字数要求——500字以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寒暑假天天写日记,都没这么硬性要求字数,何况还有“天气 晴”这样的词可以凑字数。
但工作日报不一样,要写清楚每天做了什么,可事实上,我们有很多项目都是按月推进的,有的时候会忙到一天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有的时候,一整天又无所事事。
这让我压力山大。为了每天的日报有得写,我甚至在电脑上贴上了便利贴,事无巨细地记录每天的工作,甚至细化到了每个电话打给了谁,沟通的主要内容。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凑字数,同事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有每天写心得体会的,有每天写学习笔记的。总之,为了凑够500字,每个人都很拼。
但实际上,我们写完日报,是没有任何反馈的。领导从来不回日报,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看过我们提交的日报。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我才知道他不仅看,而且还比较着看。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工作群里突然炸开了锅,3名同事被领导点名表扬,并直接在群里发放了现金奖励。而奖励的理由在我看来十分奇葩——日报写得好,甚至还分出了一、二、三等奖,三名同事分别拿到了1000元-3000元不等的奖励。
这次事件也被我们私底下吐槽为“老板抽风奖”,而被奖励的三名同事也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大群里发出的日志被一些同事们截图“鞭打”,诸如“就他们几个会拍马屁,不愧是老板面前的红人”,“要求500字写了小1000字,的确该奖励。”
除了私下吐槽,我甚至听到了当面的“冷嘲热讽”,不得不说大家真“勇”。其中被奖励的一名同事在跟协同的另一名同事沟通的过程中,另一名同事突然来了一句:“你日报都写那么好,这点东西还改不明白啊。”那一瞬间,堪称“社死”现场,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
虽然当事人遭遇了尴尬,但大家也的确在日报上“卷”了起来。除了部分想得到老板关注的人以外,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不做最差的那个,毕竟,从有评比的那一刻起,除了有第一名,也一定会有最后一名。
于是我也随着日报“卷”的风气,不断增加着日报的字数。当我也开始提交1000字的日志的时候,我意识到老板的目的达到了。
05、公司开会,主题竟是“怎么写周报”
Amy,26岁,公关公司文案
我是一家公关公司的文案,我们公司不大,只有十几个人,但内卷却十分严重,程度不亚于一部“宫斗剧”,单从一个小小的周报就能窥探一二。
别看公司不大,但我们的主要客户都是互联网大厂。于是乎,不仅“对齐、赋能、闭环、迭代、链路”等这些互联网“黑话”成了我们工作中交流的必备词汇,公司的管理制度也参照大厂标准,碰头会、对齐会、周例会接连不断,日报、周报、月报写个没完。
刚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我认为周报无非是一周工作的总结和梳理,服务甲方“爸爸”就已经很消耗时间和精力了,周报就应该言简意赅。但事实证明是我天真了。
在我写了两周周报(也就是加入这个公司两周左右), 公司第一次通知我参加周例会。为了这个例会,我特意提前梳理了手头的工作,标注了需要同事协作和老板push的项目,希望通过会议有效推进,但这些却完全没用上。因为会议的主题竟然是“怎么写周报”。
我当时都震惊了。会上,老板除了强调周报的写法,还把写得好的周报发到了群里,我一看,好家伙,每一篇都有差不多1000字,有的还分出了大小标题,甚至还有做“思维导图”的。这还不算完,最后老板还上纲上线地把“写周报是否有逻辑”与“一个人的底层思维逻辑”,让大家重视周报,并把周报当作日常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
我甚至觉得这会就是给我一个人开的,因为只有我一个新人。看着自己200字的周报我无奈地笑了,我一个文案可能不懂写作结构吗?无非是觉得没必要在周报上浪费太多时间罢了,200字就能达到总结梳理和有效沟通的目的,没必要非要写1000字。
但显然周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变成了职场争斗的工具。谁列的条数多,老板就认为谁干得多;谁写得长,就代表工作态度积极;谁发得晚,就代表谁在加班,代表工作饱和。
为了适应公司,我也开始被裹挟。除了周报越写越长,我也学会了“职场技巧”,定时发送周报。我们公司规定每周五交周报,但没有一个人是在下班前发送的,但其实大家都是在上班时间内写完的,但发送的时间几乎都是晚上九点以后。
现在,我发现写周报比跟甲方爸爸周旋还要浪费脑细胞,我也不知道这越写越长,越写越花哨的周报有什么意义,更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06、“卷着卷着”周报越来越长,花样也越来越多
妍妍,24岁,营销编辑
今年年初,我进了一家出版公司工作,本来以为逃离互联网公司就能远离“周报”,结果入职之后才了解到,新公司不仅要求员工写周报,还有日报和月报。
入职第一天,我就被要求和其他员工一样提交日报。但实际上,一整天我都是在办理入职手续和领办公用品中度过的,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晚上我硬着头皮上网搜了模板编了几句心得体会,通过钉钉提交给了领导,结果领导非但没有因此批评我,还跟我讲“不用在日报里写太琐碎的事情,只要记录自己干了什么就可以。”
我当时天真地以为新公司的工作汇报只要简单的写几句就可,所以在第一周交周报的时候直接“放飞了自我”。我当时只写了自己完成了一二三点工作,全文不超过150个字,完美控制在五行以内;然后复制粘贴到了部门工作周报的共享文档里(因为很多工作需要同事们协同合作,需要互相知道彼此的工作进度)。由于字少,我光荣地第一个交了周报。
结果周日晚上,我们部门的周报文档链接突然被发到工作群里,看着我的“五行以内”明晃晃地排在第一位,后面同事的周报内容一个比一个长;甚至有些人在完成项目后面还写起了工作感悟、反思总结等等,又凑够了三五百字,一个个跟800字高考作文那么长。我才意识到,“内卷”时刻都在。
但是由于之前大领导已经明确发过话,不能在日报/周报/月报这些汇报里写日常开会等琐事,只能写工作/项目进展。无奈之下,我也只好开始写工作感悟等来“水”字数,毕竟数十个人的周报,领导不可能挨个仔细阅读,而一旦“突出”,就会成为自己“工作不饱和”的力证。
我以为周报凑字数已经很痛苦了,结果月报还被“卷”起来的同事搞得花样百出。有一个月开会的时候,领导提了一句要我们随时记录项目时间节点,最好能在月报里有所体现。于是,有人在月报里用Excel做了表格来记录每项工作的花费时长,以此记录时间节点、“丰富”月报内容。
领导看了之后,觉得他的月报做得非常好,并决定在全部门推行这个月报形式,还让人事部门的同事做了一套Excel表格模板,用来统计我们每个项目/工作的时长,美其名曰“我们直接把项目和时长填在表格里就好了,可以节省员工写月报时做表的时间。”
马上就要到月底了,我又要开始准备写月报了。因为有了“努力回忆、凑够(编够)工作时长”的额外工作,我现在写月报的时间,比一开始至少要多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理解通过日报、周报、月报记录项目进展流程,但是不断“卷”汇报内容形式,“证明”自己工作足够“饱和”,这种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07、工作时间摸鱼写周报,然后在周末“加班”提交
娜米,27岁,广告公司行政人员
我是2020年年初入职的现在这家广告公司,来到这儿整体来说工作还是蛮愉快的,公司人不多,和同事相处的也很愉快。公司主要的业务都是由设计、文案和品牌那边来做,我每天负责的就是一些很常规的行政人员做的事情。
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又是广告公司,所以我们也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也不使用钉钉这种企业办公产品,工作上的沟通就是企业邮箱,我刚入职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周报。
大概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领导突然宣布,要全司提交周报。周报格式、长短不限以及提交时间不限,只要在一周结束之前交了即可。但周报在提交的时候,不仅要发送给上级领导,还要同时抄送给公司其他小伙伴。我们当时就猜测,是不是因为疫情加重了领导的焦虑,而周报是她可以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
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开始了写周报之路。最开始,大家都还是为了写而写。而为了不想耽误周末难得的娱乐时间,基本上周五午休之后,大家的工作内容就开始出奇的一致——认真“编纂”周报,然后在下班之前提交。
甚至我们一度认为周报制度的执行,让我们在工作时间有了名正言顺的“摸鱼”理由。
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大家一起享受摸鱼的乐趣就消失了。我记得是在7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大概接近晚上十点或者已经十点多了,突然手机邮箱提示接收到了新邮件。点开之后发现是一封来自文案部门小伙伴的周报,当时我没有多想,也没打开看。
但让我们意外的是,周一例会上,领导竟然当众夸奖了这位小伙伴,说她“周六还想着工作,周报写得井井有条,不像很多同事都是应付了事。”反正就是类似这些话,散会之后,这位小伙伴还向大家解释说,自己只是忘了,周末也并没有工作,周报内容也写的很简洁等等。
尽管大家当时表现出的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事实上周报的内卷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虽然大家依旧是周五工作时间在公司写周报,但周五再也收不到大家发的周报了。或者说,从没有一位小伙伴的周报是在周六晚上十点前发送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一般都是周五写好,定时周六晚上,还会和几个关系比较不错的同事商量下,相互间隔多久。
慢慢地,发送周报的时间就从周六晚上推迟到了周日下午,再后来就是周日晚上。起初的“卷”还只是在发送时间上,但时间上没法再“卷”的时候,有一些小伙伴就会在周报内容里加上一些周六日的工作内容,比如“修改文案”、“和客户沟通”、“修改设计稿”这些。
可我一个行政人员,周末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写出来的,久而久之,我就退出了“内卷的周报圈”,开始佛系躺平。但还是留了一点心机,那就是设置了周日晚上定时提交——“周日晚上十一点,按时提交就好。”
08、周报关系领导印象和年终奖,大家开始“小事化大”“大事写重”
右右,28岁,能源类国企员工
我在一家能源类国企工作。国企嘛,大家都有刻板印象——旱涝保收、“大锅饭”,混也一天、做一天,所以“卷”似乎跟我们没有关系。
但这两年,我们公司也开始了改革。带来的影响之一是撤掉部门,导致现在的一个领导要管相当于原来好几个部门的人员;二则是实行岗位化,工作内容落实到人、责任也到人,所以需要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完成情况更清楚。
于是为了让领导更好地掌握手下员工的工作情况,周报也应运而生。以前我们是不需要写周报的,但现在则日报、周报、月报齐上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是我们也“卷”起来了。
在我们公司,基本上同等级员工平时的工资福利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异在于年终奖的多少。而改革之后,年终奖的分配,领导有比较大的权力,可以视岗位的难度、重要程度,以及分配的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确定一个系数,然后在这个系数的基础上确定年终奖。
我们的周报一般主要汇报本周工作重点、下周工作计划。但为了在周报中“表现”自己,争取领导的好印象,以及与之切实相关的年终奖,一些人的工作内容开始“失真”,小到开个会、交个表都会写进周报,可能是为了写得长一点、多一点,看起来工作内容比较饱和。
常规工作还会“添油加醋”,用一些职场术语“加工”一下,显得自己做的事情很重大,比如一个三方项目,周报中写:“组织接洽合作方,推进项目进程。”实际上就是给两边打了个电话。
这种“小伎俩”很快被我们领导识破了,因为大家的工作有交叉,一个人添油加醋,但仔细一看跟其他人都对不上,那肯定有问题。所以偶尔还会叫人去聊一聊、汇报工作情况,避免“纸面上的卷”影响真实的工作评价。
但并非所有领导都会考虑到这个,领导们也并不一定一直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动作,所以难免有疏忽,“卷”也不可杜绝。现在为了争取领导的“好评”,我虽然不会“添油加醋”,但也会尽量将能写的内容都写进去,措辞也会更加工整,以显得我的工作内容比较饱和、比较重要。
这同时也带来心累,因为原本简简单单的汇报工作,现在搞得费神费力、勾心斗角。这种“卷”有意义吗?
注:文中咕咕、墙墙、湾湾、罗悠悠、Amy、娜米、妍妍、米米、右右为化名。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