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人类的艺术市场逐渐积累至今,不过400-500亿美金规模。而如今,按照NFT市场270亿美元中的40%属于加密艺术来看,这个新兴的艺术市场已经占据了100亿美金的规模,将近有史以来的五分之一。
那么,炙手可热的加密艺术究竟是什么?它与当前火爆的概念“元宇宙”之间,又有着哪些联系?它对传统的艺术市场有哪些颠覆与创新?
12月10日,在钛媒体集团联合大兴区产促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共同主办的 2021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上,加密艺术甄选及经纪服务平台——元気星空METACHI的创始人孔中,就加密艺术市场的一些发展现状,谈了谈自己的见解。
在孔中眼中,NFT技术是加密艺术和元宇宙的底层基础设施,它保证了加密艺术的确权和线上交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元宇宙是比NFT更宏大的概念,它更广泛的传播力度一方面带动了NFT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会给NFT带来很多全新的变化形式。
孔中谈到,具体而言,加密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共创和拓展艺术疆界这两个方面。
首先在于共创:艺术家、AI算法开发者、设计师共同形成创作NFT的数字战队,打造全新的NFT产品形态。艺术家相当于整个项目中的导师,AI帮助艺术家选择创作的赛道,同时从全国算法工程师中为艺术家选择理解艺术发展并匹配的团队;此外,优秀的设计师帮助艺术家完成作品畅想、实现和定型。
再者则是拓展原有的艺术形式边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团队作战,艺术家们可以将静态的绘画作品色彩流动起来,打造水墨风格的动图;又或者将雕塑作品变成动态行为艺术品,使之能挥舞战刀、骑马上阵;音乐家则可以在AI辅助下打造视频作品。这些都不是传统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此,加密艺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艺术家梦想照进现实,打破传统垂直领域艺术家的作品形式疆界。
以下是元気星空METACHI创始人孔中带来的演讲,经钛媒体编辑整理:
很高兴参加钛媒体举办的元宇宙峰会,我今天讲一下元宇宙与NFT相关的事情。
NFT在中国比元宇宙更早传播开,但是元宇宙这个概念传播后声量明显超过NFT。对我们而言,NFT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决定了整个元宇宙的发展方向,我们今天讨论NFT又讨论元宇宙,NFT其实是元宇宙的一体两面。
从实际经营角度来看,NFT中国包括国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我们发起了跟人工智能相关的NFT推动。其中,元気星空跟百度一起发起了“数字彼岸”艺术创作计划,试图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式推动NFT产品形态的发展。
我们在NFT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是单纯艺术领域;二是以文化IP为核心的NFT产品;现在进入了第三阶段,NFT的创作完成了从单人作品到系统产品的演变。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科技跟NFT结合的过程中包括了多个范围。
基础的东西包括多模态交互,尤其是内容相关多模态,不仅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多个方向,还包括了可能性算法产品;二是区块链,区块链跟多模态交互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三是人工智能,NFT和国内数字产品在三大领域、交互中产生的形态,数字产品发展从单人作品到系统产品的演变,我们正好在这发展过程中。
应该怎么做互相交互、互相覆盖的NFT呢?NFT有艺术家、AI算法开发者、设计师,这样才能形成创作NFT好的队伍,我们称之为数字战队,数字战队具备了多项技能,创造NFT才具有更符合未来元宇宙发展的优势产品。
基于上述的思考,元気星空跟百度就一起发起了这个“数字彼岸”的计划,试图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艺术创作者,形成全新的NFT作品,项目方将为艺术家提供全套的支持。
全套支持是帮助艺术家选择创作的赛道,同时从全国算法工程师中为艺术家选择适合艺术分类、理解艺术发展方向的技术团队并匹配成为战队;此外,选择好的设计师帮助艺术家完成整个作品的畅想、实现和定型,组成战队组合的形态。也就是说,艺术家相当于整个项目中的导师思想者,工程师负责实现、设计师负责产品化和美化,形成全新NFT的产品形态。这个项目是从10月底启动的,目前已经开始了。
项目的一期选择了五位艺术家来参与创作,这五位艺术家其中有三位是美术类的艺术家。第一余润德老师,他是著名当代油画艺术家;任哲老师是中国新一代非常有名气、有创作实力的雕塑家;米巧铭博士也是中国当代非常著名的艺术家。
第四位孟可老师是音乐家,他也是今年冬奥会闭幕式的音乐总监,创作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包括《琅琊榜》这样的一些音乐作品。第五位特殊人物是同道大叔,他是虚拟人物,并不是真人,同道大叔作为现象级新IP,既是一个IP,同时我们认为也是新一代的艺术家,他依然可以参与整个项目的创作。这五位是第一批艺术参与人员。
我们现在已经为艺术家,从真实艺术家到虚拟艺术家配置算法团队,其中余润德老师、任哲、同道大叔已经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自己的构想。
算法工程在里面实现什么任务呢?如果一个艺术家只用自己传统工具创作,比如余润德用油画笔、任哲用雕刻工具,那么他创作的东西还是相对静态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更大的梦想。
余老师希望他作品里的色彩流动起来,甚至色彩有自主的走向;任哲希望雕塑帮助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构成元宇宙,希望人物在线上打出拳来,能够挥舞战刀、骑上战马实现,这不是艺术家本人能够实现的,这是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这是项目价值,帮助艺术家实现艺术梦想,这个梦想是他们传统工具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帮助他们进行梦想实现的过程,这个项目从NFT角度来说,不是单一的作品形态,是构建新作品形式的过程。
我们预计12月底出首期的成果,“数字彼岸”过程中进行各种各样讨论,图上展示的是上个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9楼举办的论坛,论坛邀请了很多科学家、科技界人士和艺术行业人士进行探讨和讨论。
NFT+人工智能赋能NFT,不是有确定路径,事实上是实现设想的过程,会演变出来很多全新的产品形态,同时也能够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艺术品。
余润德老师有围绕NFT的创作计划,这个计划叫做1001页,他计划三年之内创作1001幅作品,并且所有作品都是基于他对NFT、对数字艺术甚至对元宇宙的理解,不断升华理解的过程。
在这三年中,他的作品形态会发生变化,思想、技法和他对元宇宙的理解都会展现在新创作的过程中。余润德作为艺术理论家有非常高的学术深度,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不断接受新技术、新应用、新世界冲击,接受新产品、放弃旧思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前两幅是他之前的作品,后面这两幅是进入计划以后创作的作品。
余润德对于艺术人生观有非常多深刻思考和理解,他希望能够表现出来世界的混沌、无序杂乱、人性和生存环境的纠结,这是他创作主要的理念。
人工智能怎么帮助他?让他的想法变的更科技化或者想法跟未来世界链接更有关系呢?这个过程首先需要人工智能理解他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一次全新的创新。之前人工智能对于艺术创作参与更多是学习,大家都讲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需要找到很多数据集,即收集理解这些艺术家过去创作的东西,它在里面寻找技法的逻辑,以模仿的性质创作作品出来。
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能够创作张大千风格作品、能够创作梵高风格作品,这是市面上见到比较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了思路,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不应该扮演模仿的角色,而应该试图理解艺术家的思想,要让艺术家成为思想者,然后寻找其他的数据集来创作全新的作品,而不是变成一个模仿人的机器,这个非常有挑战,这是现在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挑战。
我们看看这是基于这种思路形成的新的作品形态,这是人工智能对余润德思想进行了解以后,全新创作的一个算法,这个算法生成了动态作品,我们称为“粒子流动”,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流动起来了。我们把余润德思想、余润德对世界理解说给了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基于这个思想去全网寻找更多数据集,重新来创作实现思想的办法。
这个项目通过对中国水墨意向深层次的理解,以元宇宙作为对话主题,把虚拟与现实世界流动和复杂性柔和,表现出了余润德作品主题“引入生命疏离与诱惑,混沌与不确定性”,后续会发布更多算法,对余润德艺术思想和1001页作品系列进行阐述跟呈现。
算法做的作品显示出它的思想,我认为这不是终结,这是我们第一步完成的,艺术家会参与第二步,继续对展现画面进行解释和优化,最终形成他认可的作品,由他跟人工智能共同创作的作品,这是“数字彼岸”项目要达到的目的。
后续每个艺术家都会做,我们也会看到新成果的呈现。如果过去只是油画家,今天他的作品可能变成动画画面,对艺术创作是一种重要的提升;如果过去是音乐家,他今天作品可能变成一个视频,对于艺术边界是极大的扩展。
这些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性、科技要素、甚至未来感,都是NFT市场新一代用户和新一代买家更喜欢的产品方向。因为这个项目时间比较短,所以能看到的效果也比较有限,第一期作品会在今年年底百度峰会展现出来。这是长期的项目,以后会不但会邀请中国著名的艺术家,也会包括国外的,都跟人工智能配合,推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都会变成NFT,成为各大元宇宙重要的构成部分。
这两句话诠释了人工智能跟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本身就有艺术,我们经常用State of the art model讲最好模式的选择,也就是最好的人工智能里也有art。
人工智在山顶交汇是梦想,也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希望“数字彼岸”项目作为整个中国NFT和元宇宙市场里重要的案例,能够为国内NFT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重要思考方向,能贡献更多优质作品给大家,我们也邀请中国最好艺术家、最好算法工程师一起参与这个项目。
非常感谢大会邀请,希望全球创新大会圆满成功!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