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追寻「风与自由」的机车女孩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热爱骑行的女孩子,她们有的内敛沉稳,有的大大咧咧,但在骑行的一刻,无一例外都成为又飒又酷的机车女孩,惬意地享受着骑行带来的自由与欢乐。

在传统观念中,摩托车一向被认为是男人的专属座驾,速度与激情是他们永恒不变的追求。

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热爱骑行的女孩子,她们有的内敛沉稳,有的大大咧咧,但在骑行的一刻,无一例外都成为又飒又酷的机车女孩,惬意地享受着骑行带来的自由与欢乐。

她们不喜欢被打上「女骑手」的标签,将「安全」视为最高的行驶准则,「少女心和骑士精神」也相得益彰地在她们身上有所体现。

在这个并不太适合骑行的冬季时节,三位女孩子向钛媒体App讲述了她们玩摩托车的故事,我们也得以领略机车运动背后的新风尚。

Nina(化名),坐标昆明,茶厂老板:骑行带给我「风与自由」

2019年时,我在抖音上看到很多玩摩托车的人分享的视频,被种了草,思索再三,到了2020年底的时候,就去驾校考了摩托车驾驶证。

当时我买的座驾是豪爵铃木合资车,落地3万多拿到的,后面为了骑行安全我又加了保险杠,算是轻微的改装,当然还是需要去车管所登记备案的。

现在年轻人骑的摩托车有很多种,比如仿赛、街车、巡航、拉力等,要根据男生还是女生,以及身高甚至性格来选配,像我1米68,骑到摩托车上双脚刚好能着地,也满足骑行需求。
Nina与她的豪爵铃木

Nina的豪爵铃木

玩摩托的开销其实挺大的,包括手套、头盔、护膝、护肘、骑行靴、骑行服、摄像等一套下来就需要不少钱,我也买了一只维迈通V8S的蓝牙耳机,在骑行的时候就戴上它,感受骑行带来的「风与自由」

另外,摩托车行驶到一定公里数,也需要做一保、二保、三保的保养,还有油钱、高速费等,都是一笔笔的花销。

我觉得在所有骑行装备当中,头盔是最重要的,能最大程度保护骑行者的安全,像我比较推荐ls2、ava、摩雷士这些品牌的,如果预算充足最好买碳纤维的头盔。
骑行途中的Nina

骑行途中的Nina

为什么这么谨慎?因为我看到的案例太多了,之前我有一位朋友改了个摩托车链条,可能质量有些差,在骑行过程中就断掉了,导致他整个人被弹飞,最后头盔裂开,骑行服也撕裂了,他后背的骨头都露出来了,幸运的是离脊椎只差一点点,要不然肯定就瘫痪了。

连我这么小心翼翼的一个人,有一次档位挂高了,刹车按得太死,摩托车轰然倒地,再加上没有穿护具,腿就被擦伤了。

骑行越久,越知道安全的重要性,比如下雨天尽量别去山里骑行,预防山体滑坡,还有在高速路上,会有一些没素质的司机恶意别车,这些风险都是防不胜防的。

所以,那些玩了很多年摩托车都安然无恙的,才是公认的圈内大神。

昆明市区的政策是二环内不能骑行,二环外骑行的话不能做改装,所以我平时跑山比较多,像牯牛山、摩天岭这些地方都骑行过,最远到过龙池,距离也不过200公里远。

在实际骑行当中,一般都需要带雨衣,因为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骑行的时候有可能会下雨,还有补胎胶条——俗称「辣条」,一旦旅摩途中车胎被扎,就可以用它来救急,还有骑行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摩托车圈里有个有趣的术语叫「挡泥板」,当男生对女生说“你愿意做我的挡泥板吗”时,就代表他希望女生能够坐在他摩托车的专属后座,也就是对女生表白的意思,我的三块「挡泥板」都是好姐妹,每到周末的时候,会约上她们一起跑山。

虽然玩摩托车讲究混圈,但我这个人比较佛系,平时没事儿就喝喝茶、钓钓鱼之类的,骑摩托之外的事儿都不参与。

当然,圈子里也有不少乱象,比如抖音上那些打擦边球的都是混圈的,所谓流量密码,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利。

还有一些耍帅的骑士,安全意识很差,也不带头盔、护具,俗称「无头骑士」,包括炸街行为,油门声音让人受不了,通常这些人都要远离。

现在的我,创业开了一家茶厂,忙碌并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也做了个抖音号,看看周围风景,剪剪视频,记录骑行生活,对我来说就是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在我看来,摩托车这项休闲运动永远不会过时,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会继续骑行下去,并记录好日常每一天的「小确幸」。

Ronnie(化名),坐标北京,公关从业者:骑士精神,永不磨灭

我骑摩托车四五年了,要说机缘,也是缘自我爸,很久以前他有台依发150的摩托车,也爱从市场里倒腾车,家里还有一张我小时候趴在摩托车上的照片,所以也算得上是一种传承了。

我有好几辆摩托车,川崎忍者400、杜卡迪icon、鑫源自由风 500,包括一辆京A牌照的侉子。平时骑得比较多的是川崎,主要用作通勤,上班有20多公里路程,骑着会方便些。进四环的话,按照政策要求,就换上那辆京A的侉子车。
Ronnie的主力摩托车川崎400

Ronnie的主力摩托车川崎400

我骑行比较佛系,跟朋友一块去过怀柔、密云等京郊区域,到了之后徒步、聚餐、拍拍照之类,玩够了就再骑回来。还有像是首钢大桥、环球影城这些打卡胜地,骑行过去也比较有意思。

在骑行圈里各种素质的人都有,像有些人喜欢改排气,特别吵的那种,这种扰民行为通常会招致人们反感,久而久之就会对「骑士」群体产生偏见,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一提起这个词就会翻白眼,就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人存在。

另外,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女生穿着小短裙,骑在摩托车上摆pose,不仅让人对女骑手这类群体产生了偏见,更是把整个圈子都搞得乌烟瘴气的。

还有一些视频博主,传播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譬如说新手就要去山里压弯儿,才能锻炼车技,但要知道骑行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万一车毁人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肖战、王一博这类流量明星,靠着给自己打上「摩托车手」的标签,也吃到了流量红利,但会对粉丝产生一些误导,可以说这些人都不具备真正的骑士精神。

真正的骑士精神是什么?是向往自由,御风而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骑行在路上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我碰到过摩友给救护车开道,也在途中帮助过摔倒的摩友。对于我来说,摩托车只是一个载具,要看骑它的是什么样的人。
Ronnie的杜卡迪icon

Ronnie与她的杜卡迪摩托车

这个圈子里,有许多大神级人物,他们的骑士精神就值得推崇,比如「六翼」经常会在抖音、B站上分享骑行知识,包括摩托车事故分析、机车小常识等,给骑友提供了很多帮助。
“六翼”的内容大多是分享骑行知识

「六翼」的内容大多是分享骑行知识

我听说的,也有搞极限运动的,他们是真正热爱骑行的一批人,像曼岛TT摩托车大赛,就是世界上最搏命、最危险的赛车比赛,平均车速超过200km/h,最高车速超330km/h,参赛的都是外国人,他们的疯狂与热爱,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女骑手,我不喜欢给自己打上标签,骑行时能够远离喧嚣的人群,聚精会神握住车把,听着发动机轰鸣,体验御风而行的快乐,就足够了,我身边很多骑行的女生,性格也都是很内敛的,低调地享受着骑行生活。

对于想要玩摩托车的小白,我能够给予的忠告只有两个字:安全。认认真真上课,练车就在封闭路段练习,务必佩戴好全套护具,戴好头盔,遵守交通法规,不要炸街,唯有这样才能给「骑士」一词正名。

最后我想说,骑士精神,永不磨灭。

小鸡慢跑(化名),坐标杭州,公关从业者:骑行是最好的「修行」

我是在2018年11月份入坑摩托车的,那时还在北京工作,住在石景山,上班地点是在朝阳,由于交通太堵了,再加上做公关节奏快,需要找到一些途径去释放压力,就决定骑摩托车上下班。

我的第一款摩托车是KTMduke的,但由于它是低趴的,我1米75的身高坐上去不太适合,我比较喜欢复古造型的,后来在摩托车App上找来找去,最后选了一款5万多元的本田摩托车,这种车省油,也比较耐用。
小鸡慢跑的本田摩托车

小鸡慢跑的本田摩托车

本田买过来之后,改过排气,跑起来会拉风一些,而且像我住在石景山,经常往门头沟跑,所以就改了个适合跑山的轮胎,周末的时候就出来骑行,有些摩友会跟我分享骑行路线,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

有一次,我沿着林萃路快骑到天通苑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就把摩托车停到了附近的桥下,结果就发现那儿已经有不少人在避雨了,里面有外卖小哥,还有骑着十多万摩托车的摩友,我们就在桥下唠嗑,热闹得很。

还有一次,我骑到公司楼下,买了杯奶茶上楼,还没坐电梯,就有一个女孩径直朝我走了过来,问我是不是外卖员,我愣了一秒告诉她这是我要喝的奶茶,她便不好意思地说了声抱歉。

上面这种例子其实很常见,摩友们也会经常说被误认为外卖小哥,经历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最远的一次骑行,是到了门头沟的妙峰山,四处看看风景,就感觉很解压,身心非常舒坦。

说起摩托车来,也讲究一个机车文化,其实它有特定时代印记的。

八九十年代,国内兴起了摩托车风潮,我父辈那一代也买了摩托车,但那个时候更多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现在消费升级了,年轻人更多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驾驭摩托车,机车文化就变得非常多元化。

这当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对自由的一种渴望,我下班的骑行方向是从东向西,夏秋的时候就能看到绿油油的山,还有艳丽的晚霞,这不但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心灵上的慰藉,会让我更加去热爱生活。

还有就是,我上班通勤时间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每次骑着摩托车都像一场冒险,比如怎么选择路线,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处理,这种勇于开拓的追求让我很有成就感。

当然,骑行还是得格外注意安全,我就出过一次车祸,当时我在五环姚家园路走的是最右侧的非机动车道,碰到了一辆正要拐弯的德邦中型货车,判断失误的情况下,我就撞到了车的后备货箱上,腿被磕破了,万幸的是戴了头盔,否则肯定会脑震荡。

自从这次车祸之后,我骑行的时候就规规矩矩地走机动车道,这里也提醒摩友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摩托车。

另外,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路上骑行时,我印象中至少有三次,别我车的都是开宝马的司机。

今年三月份,我的工作地点被调到了杭州,就把摩托车交给北京的朋友,平时帮我做做保养之类的,有时候朋友也会去骑。以后我可能还是会回北京工作,所以就打算在杭州先买一辆二手的本田来代步。

我发现杭州骑行环境不如北京,一些山都是禁摩的,我所在的滨江区虽然相对市区宽松些,偶尔能看到摩友,但政策整体还是趋严的。

我身边就有一位把摩托车做成了事业的大神,他本身是一个潮流玩家,喜欢玩模型、玩具、摩托车之类的,经常会搞一些机车文化的交流聚会,或者是露营活动,邀请一些高level的人,去传递文化层面的东西。

对于想要入坑的小白来说,有两个层面的建议。

选配方面,我觉得一定要亲自去试驾一下,同一款车型,身高不同,骑行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另外建议选中规中矩的排量,大排量的谨慎购买。

安全方面,一定要遵守交规,想要骑行的女孩子,一定要胆子大,胆小的是骑不了摩托车的,所以要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现在的80后、90后压力都很大,骑行就是一个纾解压力的途径,而对于我来说,骑摩托车就是一种修行,让我懂得放下脚步,享受生活,思考人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柳牧宗)

本文系作者 柳牧宗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摩托很浪漫,只能带一个人。

    回复 2021.12.22 · via h5
  • 以前村里的大人们,务工回来人手一辆。啥情怀,就是好装。

    回复 2021.12.22 · via iphone
  • 小踏板不配拥有姓名吗

    回复 2021.12.22 · via android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