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响,作者|李婷婷
出行行业又完成了一笔新的融资。12月21日,广汽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宣布获得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的战略投资;一周前,广汽宣布对文远知行战略投资。前后两起投资事件,让主机厂、出行平台、人工智能公司三方的实现紧密捆绑。
出行领域硝烟的味道越来越重。仅今年Q4,共享出行市场已接连传出数桩大额融资、巨头入局的消息:
- 12月初,有消息称吉利集团将推出网约车聚合平台“幸福千万家”,这将是吉利继曹操出行、礼貌出行、耀出行后的第四个出行领域子品牌;
- 11月,阿里巴巴拿下大众出行10%的股份,继续加码网约车;
- 10月,由一汽、东风、长安联合发起的T3出行完成A轮融资。
曾经历数年鏖战、一地鸡毛的共享出行市场,又再次挤满了各路玩家,也再次迎来了资本的关注。这背后是诸多变量的共同作用:巨头滴滴的受挫,疫情下的出行习惯改变,汽车产业的革命浪潮,以及最重要的是,技术的突破与政策的利好,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未来渐行渐近。
出行行业格局松动,接连不断的融资消息打响了下半场的开赛信号。但好在,相比去曾经无止境的补贴、烧钱、扩张,平台与资本在新一轮由技术驱动的竞争中,更加看重成长与耐力。
主机厂背景获青睐
伴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技术突破,大出行市场整体迈入了变革期。造车新势力们面向传统汽车工业链与国际资本市场掀起巨浪,与此同时,出行新势力们也正在搅动被互联网大厂把持的出行市场。
资本躁动是行业迈入机遇窗口期的信号。而对比起2012年左右的网约车平台融资潮,资本在当下的偏好有着明显变化。
根据IT桔子数据,交通出行行业在2021年的融资事件共有31起。经过梳理,交通出行行业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企业,多为较年轻的创业型公司,聚焦于出行生态中的某个环节,为未来更高效的交通运转提供基础设施。比如从事车脸识别和交通大数据应用的卓视智通,在5月、6月连续拿下高通与耀途资本的两次融资;从事地图领域科技服务的丰行智图,在11月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挚信资本。
第二类则是正在崛起中的出行新势力,不同于跨界而来、从零开始的造车新势力们,当下收获融资的出行平台,大多拥有主机厂背景且具备稳定的经营能力。
今年两次完成融资的曹操出行,单笔融资金额高达77亿元的T3出行,再次获得阿里巴巴加码的哈啰出行,以及上海老牌出租车公司的大众交通,都有着多年的运营经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这明显反应出了资本态度的变化,相比起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平台,更青睐于在行业下半程的竞争中押注那些经过市场验证的老玩家。
除了偏好处于发展稳定期的平台外,资本在今年还格外关注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平台。除了上文提到的曹操出行、T3出行之外,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在今年11月也传出了正在推进约10亿元规模融资的消息,其中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出资3.5亿元参与其中。
出行行业的“金三角”
一级市场投资者总是嗅觉最敏锐的群体,今年出行市场中资本的流动轨迹,勾勒出出行行业发展的两个大趋势。
最为清晰可见的趋势是,智能化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出行行业。资本对To B类AI出行解决方案创业公司的关注,科技巨头的跨界入局,以及出行平台与自动驾驶公司的战略合作,都是行业生态在为有Robotaxi参与的出行未来做准备。
而一直困扰着Robotaxi实际投运的商业化问题,也正在步步逼近拐点——根据麦肯锡预测,Robotaxi取消安全员并规模化部署后,其成本优势凸显,与传统出租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至2027年之间达到拐点——这进一步刺激了着出行市场中各路人马积极备战,推进Robotaxi的大规模常态化运营。
技术的突破进而牵动了另一个趋势,即产业价值链条的革新。《经济学人》一篇关于自动驾驶的文章中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网约车模式结合无人驾驶技术,让汽车制造商的商业模式面临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挑战,那么未来到底是谁的?网约车,汽车制造商,还是科技巨头?
这一问题的答案正在逐渐浮现。
曾经,共享出行赛道被捧上风口,又被摔下神坛,一方面是因为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商业模式存在硬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狂热的资本将泡沫无限吹大。而经历过惨痛教训后,平台与资本都深刻认知到一味烧钱烧不出未来,出行行业需要新的出路。
因此,具备区域优势的出行平台在近几年逐渐崛起。聚焦大湾区的如祺出行以及深耕武汉、重庆的T3出行,都是区域性平台的代表,结合主机厂所辐射的区域资源优势,绕过大肆烧钱扩张的路线,有效实现了成本的优化与服务生态的搭建。
此外,具备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平台,依托主机厂产业链资源更深度地参与到了Robotaxi的研发与落地中。例如广汽、如祺出行与文远知行的合作,就意味着主机厂、出行平台、自动驾驶公司三方实现数据、资源、技术的融合,而这将重构整个网约车市场的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经济学人》提出的问题,现在答案显而易见,出行的未来或许并不由单个产业角色所掌控。主机厂把握车辆行驶数据与出行全产业链资源,出行平台掌握海量出行数据与运营经验,自动驾驶公司则基于数据不断优化算法,三者共同组成的“金三角”,才能为出行行业的未来搭建稳固基底。
下半场拼什么?
当行业回归理性,当未来的产业模式越发清晰,资本更多的将期望给予了拥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新势力们。
在资本的支持下,出行新势力们开始在市场扩张、生态建设、技术布局等方面展开竞速。
在市场扩张上较为强势的是T3出行。T3出行在去年底发布了4833战略,网约车业务落地全国48城,加速和落地“网约车业务+巡网一体超级出租车+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3大战略板块,并在2021年年底实现全业务线日均300万订单目标。12月11日,根据其最新披露的消息,T3出行平台12月10日订单量突破300万,刷新了单日峰值记录,目前已登陆全国66座城市。
但经历过网约车大战的教训后,大多数出行新势力对烧钱扩张的态度较为慎重。因此,如曹操出行选择挖掘细分场景中的增量,上线企业版;如祺出行则采用了“涟漪模式”,没有在全国市场排兵布阵,而是聚焦在大湾区,因地制宜拓展市场,将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打透后,再向周边扩散。
精耕细作虽然在扩张速度上不占优势,但能将更多心力投入于服务质量与服务生态的建设,对平台长远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正如如祺出行CEO蒋华近日接受《财经》专访时表达的观点:“大型车企进军出行行业的目标,是掌握市场对未来汽车和出行的需求。在战略取舍上,将精耕细作看得远比盲目追求规模和扩张速度更重要。”
服务生态的竞争力,是出行平台走出补贴战后的长期竞争力,未来将在出行平台未来发展中占据更大的权重。曹操出行也曾表达过相似的认知,共享出行现在已经从单一维度竞争的1.0时代迈入生态体系竞争的2.0时代,包括如何去管理大规模司机服务的体验等。如祺出行在不久前的广州车展上透露即将上线如祺车服,布局车后服务市场,不仅做网约车,还把车辆维保、保险、充电等业务圈进来,这一点上如祺背后的大股东广汽集团可以提供很强力的支持。
当然,能彻底撬动未来出行市场格局,还是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化的突破。
出行平台们也都扎堆投入自动驾驶领域,如T3出行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鳌头联盟;曹操出行联合吉利集团汽车板块和自动驾驶团队,推动应用自动驾驶技术;享道出行在上汽的资源支持下,和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合作在上海开启Robotaxi试行服务;如祺出行则是与文远知行深度战略合作,计划于2022年组建一支规模超过200辆的Robotaxi车队,并打造一支规模超千辆的V2X车队。
出行平台联合主机厂、携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动作,也再次印证了出行行业的变革需要“金三角”共同发力。在这过程中,出行平台的运营力,主机厂的资源实力,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实力,都是影响未来胜负的因子。
出行行业的上半场是由庞大资本烧出来的险途,下半场就是由技术驱动的荆棘之路。相比起拼营销、拼补贴,出行新势力们当下首先需要攻克的是技术之战,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还将面临Robotaxi的成本之战、运营之战。
未来的竞争或许没有“网约车补贴大战”时那么疯狂与戏剧,但却需要更持久的耐心与更扎实的投入。这考验着出行平台的健康力——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并把用户服务好,以及平台的成长力——有没有实力去推动并落实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如祺出行公开了“双轴驱动”的战略,其追求的正是健康力与成长力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建立起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之轴”,另一方面贯彻以出行服务生态为核心的“生态之轴”。
技术与生态,也正是当下出行行业最重要的两个着眼点,其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根本上重塑商业模式、驱动需求扩张。
“金三角”合力,Robotaxi的未来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