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产业数字化的三个关键:效率 安全 共生

钛度号
2022,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数科社,作者丨柠溪

数字化创新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这种社会化的数智改造就不应该只是强调个体主义的升级,而是应该站在大的产业层面,着力于在某种科技基础上实现对外赋能,努力去谋求“代际迭代”。

过去的一年,历史扑面而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智物流、智慧医疗、数字金融......每个人都是身在其中的主角。2021在数字化的拥抱中走过,“产业”一词这般被重新切割和深刻理解,它所涵盖的范畴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生产与制造,眼下,还包含了信用、效率、连接、共荣及其他种种。 

2021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产业智能化如火如荼,政府携手企业共同培育肥沃的“数字土壤”,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融入产业核心场景,让“孕育于数字”的新业务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破旧立新,对一众企业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数字技术的单点应用,而是转向由内而外、全方位、全产业链条的改造提升。 

政策驱动,行业需求,共同解构着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成效。于是,众多传统商业在新变量的“簇拥”下拥有了从线性增长进阶到指数增长的新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愈发清晰地意识到,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应对不确定因素激增的未来。 

时间白驹过隙,在无数行业发展史上足够深刻的节点,总有人选择前进、守新。而倘若站在多年后回望今天,人们一定会更加深刻的感知,数字科技为当下各产业赛道的优化和迭代所带来的革命性创新,是多么令人震撼。、

01 数字技术站在舞台中央

2021年以来,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支撑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知识工程、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从国内近年来对技术产业的扶持倾向来看,“让AI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已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被确立了下来,作为拉动数字经济向前发展的新动能,AI已成为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这与刚刚登陆港股的商汤科技现有大商业版图中的智慧商业(即企业服务)、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这四大最主要的业务板块高度匹配。作为一家AI算法提供商,商汤已基于SenseCore大模型,围绕不同产业的客戶需求开发并提供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标准软件平台,并依靠销售软件平台创收。 

“生在云上,长在云上”,涵盖了边缘计算、混合云、云原生的云计算技术被视为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底座,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纵深演进与云计算市场的创新发展,公共云与私有云的混合使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尤其云”“边”协同联动,共同释放数据价值,成为产业界达成的共识,边缘计算以业务实时、数据融合、创新智能、安全保护等优势,为应用提供算力能力,助力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现阶段边缘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行业、公共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等垂直行业。 

细数当下的云计算赛道,除了固有的腾讯、华为、阿里、百度、京东等巨头外,诸多垂直云玩家也都迎来不错的增长,如UCloud,青云等等。今年字节跳动也全面发力云计算,以十年为期,为客户提供“技术驱动,极致性价比的云”“业务价值驱动的云”“开放共享的云”。有业内人士表示,不仅在2021年,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云计算都将是企业发展的绝对归属地,也是互联网大厂的掘金池。 

除了AI和云计算, 包括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孪生、数据安全等在内的大数据也被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助推器。尤其分布式数据库以优秀的弹性扩展能力、可靠度高、成本低、可满足云计算等场景需求等优势,在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不断落地应用,助推着产业数字化的升级。2021年以来,分布式数据库有更显与云原生深度融合,实现存储计算分离的趋势。 

依靠大数据技术,在影谱科技、同盾科技、鹰瞳科技等一众企业的守正创新下,今年以来零售、医疗、金融乃至政务等领域涌现了不少数字化解决方案。随着产业需求不断激增与数字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未来数字化市场将涌现出更多创新、融合的企业,不断融入产业数字化的浪潮中来。

02 持续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行业特性,数字化战略的落地姿态也各式各样。变与不变中,人们力求通过数字技术在解决什问题? 

可以从三个关键词一探究竟:效率、安全、共生。 

  • 效率

众所周知,效率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数字化首先让目标变得可度量,可度量就可不断优化,结果是提高生产制造、供需匹配、维保服务的效率,最终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比如,大多数“我们”参与过今年京东双十一,我们感受到的速度与剁手激情背后,是京东和京东云通过帮助企业拓展其服务边界和运营效率来摆脱之前固有的产业难题,提高数字化速度的最佳样本。不论是最开始的兴建物流体系,抑或是如今的加注云计算,再或者是依托AI驱动产业制造,每一个业务背后都是基于服务和效率的双重迈步。 

尤其是,2021年京东物流上市,数字物流的价值也开始从连续向持续升级。把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京东将信息与传统的仓储运输联系到一起,通过天狼系统,提升存储的密度和拣货的效率,以便让高强度的服务逐渐替代原本低效率的服务,使得客户一体化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再次提升。在京东库存周转天数中,京东物流所带来的数字化效果也有所展现:自2012年以来,京东便一直保持库存周转天数低于40天,尽管京东管理的SKU数量在增加,在上季度自营商品已经达到1000万SKU的基础上,京东依然将库存周转天数缩短了4天至30天。 

再比如,国产大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用AI视觉技术辅助质检员,捕抓人眼无法发现的材料缺陷,使缺陷检出率提升到了99%。在汽车制造领域,一些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数字仿真环境中,一天完成1000万公里的测试。而同样的测试,如果完全依靠打造样车、实地进行,需要改装出几百辆车,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结合高精度地图、虚拟现实、游戏引擎等数字技术的仿真系统,不仅节约了打造样车、烧油的费用,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还规避了上路测试的风险。 

产业互联网的目的在于降本增效。向“数字”要“效率”,是产业重塑的必然选择。而这样的数字化还强调提升组织运转的效率与弹性。北京地铁公司,旗下有450座地铁站、5万员工,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营,过去需要很多面对面的线下会议沟通。疫情期间,通过腾讯会议远程协同,最多一天,开了142次大型会议,来进行实时的工作安排,实现灵活调度。为了打造更贴近线下的沟通协作体验,腾讯释放积累超过20年的音视频技术能力,延时最低仅80毫秒,并且针对键盘声、咳嗽声等常见的会议噪声,进行定点降噪。 

2021年起承转合,钉钉更是把效率做成了生产力,通过AI 翻译、语音速记、实时字幕、对话机器人、多模态等技术在语音 AI、视觉 AI方面的落地, AI 变成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工具。钉钉这类新生产力工具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可以帮助企业走向「两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并通过两个数字化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实现组织内人财物事、产供销研、组织上下游生态产业链等场景环节的全链路数字化,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 安全

5G、物联网、AI、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让生产、服务过程加速数字化、云化。但产业数字化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网络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从抖音侵犯用户信息权,到旷视科技等人脸识别公司被推至舆论焦点,到智联招聘用户简历流向黑市,到知乎4天获取3w+用户信息,再到美团被质疑差异化定价“杀熟”客户......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用户个人信息在被各类主体竞相挖掘和利用的同时,因信息泄露引发的欺诈事件司空见惯、“大数据杀熟”多领域多平台泛滥。 

2021年11月的第1天,千呼万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筑起安全墙,同时,在大数据应用逐渐深入社会生产生活每一个“毛细血管”的今天,企业也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设置合规机制,注重技术安全升级,从根本上避开那些不该触碰的“雷”。 

2021年6月,拥有悠久历史的广交会在线上举行,腾讯通过迭代防护系统和机动部署,助力广交会拦截了超过130多万次各类安全攻击,完成近7亿次内容审核,最终做到零安全事故。 

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安全总经理肖力提到:数据的价值是流动时产生的,不能被使用和分析的数据没有意义。数据安全是为了推动数据可以被高效流动,这核心打造的是一套信任机制。不碰用户数据是阿里云的红线,也是最低要求,赋予数据权利和义务,让其所有者、共享者、监管者可以基于信任机制,释放数据的价值,这是阿里云数据安全的理念。 

华为云也在很早就注意到了数据安全的合规问题及风险,并从数据安全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提供可视、可控、可溯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安全中心、数据安全审计、数据加密等云安全服务,企业可清晰掌握数据资产的风险状态,做好监测预警及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构建全栈式的数据保护体系。 

  • 共生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对各行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升级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了未来整个产业能否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一些流程长、门类多、应用场景复杂的行业,更需要一个能够看懂行业趋势与转型需求,进而推动其业务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只有行业参与者从“一起做项目”上升到“共同做产业”,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合作关系下新的增长点。因此,产业数字化,生态共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米。围绕生态内的核心主业,小米对自身供应链的整体把控越来越侧重于科技+金融的配套输出,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其他非强关联的生态外实体智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更甚的是,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场景、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覆盖。打造生态共建共荣的闭合。 

的确,个人“猥琐发育”不如“团战”的格局和能量大。往大了说,产业互联网中,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生态,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各产业生态,结合生态伙伴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服务。毕竟,数字化创新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这种社会化的数智改造就不应该只是强调个体主义的升级,而是应该站在大的产业层面,着力于在某种科技基础上实现对外赋能,努力去谋求代际迭代” 

今年以来,京东云目前发布了PaaS生态的云筑计划,拓展了近30家合作伙伴入驻,包括PingCAP、巨杉、亚信安全、易捷行云EasyStack等,涉及数据库、中间件等多个技术领域;腾讯通过千帆计划”,打造和连接SaaS生态。与微盟、金蝶、法大大、销售易等50多个头部SaaS厂商通力协作,推出了覆盖办公协同、人事管理、工商财税、生产研发、供应链管理、精准营销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SaaS伙伴加入到“千帆计划”中来。通过千帆技术中台,行业型SaaS与通用型SaaS相互连通、互相集成,携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SaaS服务...... 

可以说,2021年,“合作伙伴”成为互联网TO B的重中之重,并常常被写入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的成绩单中,甚至可以说这是当下一种互联网科技企业的TO B焦点。

03 共启未来

2021是产业数字化关键的一年。 

在过去的300多天里,我们见证了产业数字化变迁的百态,也更感受着时代更替的速度,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希望。在全球局势剧变之中,中国经济开始迈向“双循环”新格局,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科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科技助力数字中国”······市场的声音已经给数字科技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各个领域在伺机而动,希望在机遇中进化新生,为这个时代写下新的注解。 

产业“智”化,我们身在其中。人们总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早已超越货架上所标记的价格,其背后更多绑定的是硬件、消费、文娱、社交、医疗、出行、金融等重要要素在内的IoT物联网生态,倘若映射至产业数字化的生态中,共荣一方面是自身商业闭环的沃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生态开放撬动更大的价值空间。 

2022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国内数字化市场正在发生剧变。阿里、华为竞争加剧,腾讯云生态加速扩张,字节跳动高调试探。巨头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分头各自跑马圈地转变到了“贴面战”。不难预见的是,产业数字化时代,各个玩家未来的命运恐将由自身的生态能力来决定,而这种能力的本质其实都指向于一点,那就是产融的结合与生态的共荣。 

当然,生态共荣与产融结合之下,万物互联的广度和深度也必将一步加深。 

从点到面,于你于我,敬请期待便好。

本文系作者 数科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