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创板企业数量翻番,成都会是下一个科技之都吗?

钛度号
一年又一年,数说蜀地上市公司科技成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科技复联汪,作者|加啡

成都一直是存在感很高的城市,蜀都味、烟火气、国际范儿,这里是互联网最具人气的打卡地。

但资本市场上的蜀中,相比粤、苏、浙这些老牌经济强省,以及同属万亿GDP俱乐部的上海、北京、深圳和苏州,却要逊色许多。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从黄浦江畔一声锣响到坐落于北京金融街的北交所鸣锣开市,注册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浮现出上市企业资本价值分化的长期脉络。

从错过科创板首批上市名额到北交所挂牌上市四川拿到四张入场券,蜀地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几分?

同属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城市距离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又有多远?

01

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不算少。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到今天,科创板两年半,上市公司377家,总市值5.82万亿。

江苏、广东、上海科创板企业数量都已经超过了50家(紧随其后的北京49家、浙江32家)

我们不严谨地引入了产业研究中的份额集中度指标,发现CR4的数值超过60%,并且2021年科创板上新增的企业也大多集中于此。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四川是为数不多的实现科创板新增企业翻两番的省份。

当然,这和四川科创板企业总数基数较低有关。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在70%以上,即使成渝城市群已经是中西部省份科创板企业数量的“领头羊”,二者之间也有着天壤之别。

通过对比全国各地区科创板股票总市值,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四川地区的TOP榜单,同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差距。

事实上,上述地区不仅包揽了全国科创板股票市值排名TOP 5,四川地区排名第一的极米科技,总市值257亿元,在全国的水平,位列第59位。

其余四家均在100名开外。

做完科创板企业市值规模分布图之后,我们计算了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前者为74亿元,后者则是150亿元。(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算术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四川1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市值超过百亿的有4家,4家都是2021年新增的上市公司。

到目前为止,本土仍未培育出千亿级别的科创板企业。

截至1月5日收盘,科创板共有六家市值规模在一千亿元以上,分属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新疆。(其中北京独占两家,分别是百济神州-U和金山办公)

去年一年,蜀地新增了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但横向对比,江苏、广东、上海和北京各拿到了28、27、21和17个上市名额。

放眼望去,无论是从科创板企业总数,还是企业本身的资产、营收、利润,抑或是市值与募资额,川字号公司的表现,最多勉强挤进东部地区企业的平均水平。

作为国内智能投影仪的龙头企业,极米科技以一己之力,打下了四川省科创板企业市值的半壁江山。

但纵观全域,类似的龙头并不多。

2021年6月28日,极米科技盘中创下883.78元的最高价,当日市值达到438亿元,这是四川公司在科创板市场上的高光时刻。

而现在中芯国际和极米科技之间的距离,差了10个国光电气。(纯粹以市值衡量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资本市场上成渝城市群与上海、北京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差距。

02

科创板企业总数和二级市场企业市值规模两项指标,无一不彰显出东部地区对标中西部地区时,在科技产出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规模优势。

科技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与经济支撑。

东部地区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方面的领先,是区域要素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年积累的结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部地区对于高科技产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研究、再到产品推出、市场培育,以及市场推广阶段,都走在了中西部地区的前面。

四十年努力缩小到科创板这样的资本市场上,汇聚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资本市场对于一家处于成长爆发期的科技公司来说,其重要程度用「决定生死」来表述也不算夸张。北交所成立之后,科创板的定位进一步清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即当下热门的「硬科技」。

我们提取了科创板企业数量在30家以上的省市直辖市(包括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和浙江)所有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的数据,与川字号公司进行对比后发现:

蜀地13家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没有一家超过50%。

但同样有一点值得关注。江苏省7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60%以上的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都在10%以下。(浙江同样如此)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川字号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的分布是相对均衡的。

但这种均衡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中被打破,13家科创板企业,有12家来自成都。市州企业唯一的果实——内江的汇宇制药——依然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设立在成都。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科技公司与消费型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线性增长与指数型增长的差异。在拐点到来之前,科技公司十分的努力也未见得能换回一分回报。

基于此,我们提取了科创板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三年均值,发现不管是东部地区的青壮年企业,还是偏居蜀地的苗苗们,大家都挺会赚钱的。

科创板377家上市公司,仅和辉光电-U和前沿生物-U的销售毛利率录得亏损。这两家公司一家在上海,一家在江苏。

注册制之下,纳斯达克每年有8%的公司退市。

有数据显示,1980年以来,纳斯达克每年亏损的IPO总量从20%左右上升到80%,近20年来亏损企业的数量也基本维持50%以上。

互联网从不缺少关于「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梦想。从创业板到科创板再到设立不足两月的北交所,一贯如是。

03

过去这一年给我一种世界在猛踩油门的感觉。

每天都有大事发生。

互联网被反垄断规训、社区团购按下刹车键、教培行业骤然停滞、风光无限的大厂也开始裁员,与之对应的,是层出不穷的消费品牌与元宇宙的新风口。

我们也会感到迷惑。身处其中,科技公司们每天都会产生上万条新的动态,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技术与资金的流动,抽丝剥茧,找出科技影响时代的痕迹。

我们为此感到荣幸。

因为科技时代,一日千里。

本文系作者 科技复联汪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