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毒眸,作者 | 张嘉琦、龙承菲,编辑 | 张友发
运动员还没入场完,冬奥会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就刷爆了社交平台。“还是张艺谋懂中国人的浪漫。”网友称赞道。
早在混双冰壶小组赛开启的2月2日晚,“中国冰壶喜迎冬奥会开门红”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前列。不少观众望着居高不下的电影票价,在社交平台发出了“不如在家看冬奥”的抱怨。
北京冬奥无疑是今年最为重量级的体育赛事之一。东京夏季奥运会时,国内大众曾掀起“全民观赛”的热潮。这次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冬奥会,相比往届来说,大众关注度无疑会更上一层。
文娱产业历来走在潮流前端,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全民级别的热点事件,体育与泛娱乐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冬奥前后,相关题材的剧集、综艺、纪录片纷纷亮相,只为了赶上奥运的红利期,像谷爱凌这样的运动员们也成为品牌宠儿。
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联动,今后或许将长期存在。而在冬奥这股东风吹过后,如何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创造更具长尾效应的内容,也是创作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冬奥宇宙
本届冬奥会最先出圈的,是“冰墩墩”。即使是完全不关注冬奥会的人,也一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这个圆滚滚的大熊猫。
网友们关注的问题也很可爱:“冰墩墩那么圆怎么比心”的词条出现在微博热搜第六位,同时上榜的还有“谁能拒绝冰墩墩呢”。被全世界钟爱的大熊猫也实在是个好选择,前日在微博和抖音上被刷屏的一段日本新闻里,一位日本记者开心地拉开衣服拉链,向镜头展示自己购买的六个不同样式的冰墩墩徽章。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都将出现在定档19日的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里。除了二位新晋吉祥物之外,这部动画集合了多位经典的动画角色,包括齐天大圣、葫芦娃、哪吒、大耳朵图图、熊大熊二等等,横跨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在冬奥电影阵容里,则有由陆川担任总导演、冬奥会开幕式导演张艺谋担任总监制的奥林匹克主题系列电影《我和我的奥运》,以短道速滑明星选手武大靖为原型创作的《破冰少年》和原定于大年初一上映的《我心飞扬》等等。
和电影相比,剧集市场的冬奥气氛更加浓厚。
年前,《超越》和《陪你逐风飞翔》目前均已收官。《超越》讲述的是冬奥会热门项目短道速滑的发展历程,以短道速滑刚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和现代两个时空为线索展开。《陪你逐风飞翔》以冰雪运动为职业背景,聚焦的是男女主角的爱情线和成长线,属于近几年剧集市场上流行的“甜宠+”模式。
这两部给冬奥“预热”的作品,代表了冬奥题材的两个创作方向:《超越》围绕主要冬奥项目和竞技故事展开,书写冬奥会备战历程的《冰雪之名》和聚焦青少年冰球运动的《冰球少年》《20号俱乐部》都属于此类;《陪你逐风飞翔》则代表了“冰雪+甜宠”的创作范式,这一序列里还有八月长安操刀编剧的《我将喜欢告诉了风》,和以“体育圈X娱乐圈”为CP模板的《冰上荣耀》等。
专注职业书写,和将职业融入都市背景,是国产剧书写特殊职业时的两个常规方向。就目前已经播出的两部来看,面临的问题也较为常规。《超越》豆瓣评分8.2,但打分人数不足2万,有效播放市占率也一直排在10名开外;《陪你逐风飞翔》虽然有些水花,但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度多集中在男女主角的CP身上,与冰雪相关的职业背景比较模糊。
此外,《冬奥一家人》是冬奥命题作文下的新尝试。情景喜剧作为台播时代的合家欢产物,已经许久没有精品出现,本次《冬奥一家人》由《家有儿女》原班人马打造,是否能够带动情景喜剧在新时代下的再次发展,还要关注其播出表现。
冬奥综艺也被提上日程。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3档冬奥综艺已播或待播。在嘉宾阵容上,冬奥综艺延续了体育综艺的一贯做法,即“运动员+明星”,同时完成科普冰雪项目和助力节目出圈的任务。
一年一度的“偶像恋爱综艺”《超新星运动会》为了迎接冬奥会,本届特别新增了男女混合单板滑雪、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热门冰雪类项目。新推出的冬奥综艺节目在形式上各有侧重,以科普为主的有《飘雪的日子来看你》《跟着冠军去滑雪》,爱奇艺的《超有趣滑雪大会》、浙江卫视的《冰雪正当燃》和搜狐视频推出的《雪地里撒野的朋友们》则更注重竞技化对抗。
纪录片领域也有不少“产出”。CCTV-9将陆续播出《从北京到北京》《飞越冰雪线》《零度以下》等冬奥纪录片,聚焦三位冰球少年成长轨迹的纪录电影《冰上少年》于1月7日上映,受限于类型,累计票房只有165万。
由于今年冬奥会时间与春节假期重合,这些冬奥作品也必须考虑节日适配的问题。
在电影层面,体育题材的作品在国内仍属于小众,奥运定制的电影更是缺乏成功案例。因此,冬奥题材电影在春节档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本来有机会参与春节档角逐的《我心飞扬》因意外原因撤档后,今年春节档没有冬奥片上映。
近两年才开始有意识地造档期的剧集市场,在内容排播上也沿袭电影档期的思路。去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假日暖洋洋》《赘婿》等剧,主打的都是“合家欢”的标签。能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让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收看的剧,在热度和收视上才有更大的优势,冬奥题材显然大都不属于此类。
看起来,“冬奥宇宙”虽然大而全,但已经播出的水花太小,待播的又无法预料。至少在这个2月,真正的冬奥氛围,恐怕还是得在CCTV-5里找。
“奥运+泛娱乐”,有什么魔力?
奥运与文娱的联动,这次冬奥并不是起点。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音乐产业参与十分积极。数十位明星大合唱的《北京欢迎你》,在大江南北传唱。周杰伦专门创作了单曲《千山万水》,而黄晓明演唱的《One World One Dream》,更是留下了“闹太套”这样的传世经典。
那年夏天,还播出了一部电视剧《壮士出征》,故事核心围绕清朝末期的“万国运动会”展开,主演是孙兴和谢娜。客串出演的刘璇是奥运体操冠军,曾在悉尼奥运会为中国队捧回一枚金牌,在剧中也秀了一把平衡木技巧。
竞技体育题材并不是国内文娱产业的优势赛道,在IP剧风起、真人秀走红后,体育题材很难作为优先的项目进行讨论。而奥运的热潮,让内容创作者们顺势而为,有机会推动文娱产品的类型化创新。
比较典型的,是2008年湖南卫视播出的闯关综艺《智勇大冲关》。整个机关阵容建在水上,只要一路闯过所有机关、到达终点就能获得奖金或实物奖品,中途失败的闯关者会被机关扫落水。美国和日本也有类似的闯关节目播出,但难度较高、更偏专业性,国内节目为了在奥运热潮里凸显全民竞技,在难度上有所调整,娱乐性更强。
《智勇大冲关》播出两期就刷新了收视率,后续的节目也长期保持在全国同时段收视前三。各大卫视也纷纷上线闯关综艺,冲关选手落水的身影成为那些年夏天观众的娱乐记忆。火箭少女101成员赖美云在SING女团时,就参加过江苏卫视的《勇者大冲关》,最终闯关成功,赢得了一辆电动车奖励。
在奥运时间外,体育题材自带的竞技性和戏剧性,也能为文娱内容产品增加看点。优酷的《这!就是灌篮》,就选择了3X3篮球赛作为基本核心,通过普及度极高、重视团队合作的篮球,来制造综艺效果。
除了内容融合,奥运会也能促进体育造星,给文娱行业提供新的追捧对象。微博发布的《体育明星微博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平台可统计的运动员累计粉丝增量为2.31亿,其中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登上热搜榜的次数高达262次,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星艺人。有热度基础,奥运明星也成为综艺选角和品牌的“新宠”。
毒眸曾在往期文章中提到,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代言人塌房事件后,与艺人们合作密切的品牌方会更谨慎的做出决定,在选择代言人时从明星转向运动员就是一种趋势:相比流量艺人,奥运冠军们的形象更为正面,塌房可能性也小很多,客串剧集或在综艺中担任嘉宾也能吸引相应的关注。
对体育界来说,综艺和剧集等泛娱乐内容,是奥运赛事和运动员们触达更广泛的大众的平台。篮球解说员张卫平在《吐槽大会》第三季中,就解释过运动员愿意参与综艺的原因:“运动员参与娱乐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体育。”
以今年冬奥为例,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地区一年来下雪的次数屈指可数,大众对于冰雪项目也并不熟悉。冰雪赛事题材的剧集和冰雪综艺,也能帮助加深观众对于冰雪项目的理解,引起观众对其的兴趣。
体育综艺题材。近期播出的《超有趣滑雪大会》,就有主要由明星艺人组成的“超滑家族”和由运动员和资深玩家组成的“高能玩家”两队PK。在这种设置下,运动员们也能够展现自己的竞技魅力,
文娱产品也为奥运明星提供了更多商业化舞台,以及退役后生活的新可能。比如奥运冠军田亮就曾在退役后出演剧集,并参加了大热综艺《爸爸去哪儿》。
题材风口,还是赛事限定?
奥运年无疑为相关文娱作品提供了发展契机,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冰雪题材开始被创作者们提上日程,最直观的体现在数量的显著增加上。
冬奥会从本月2日开始,持续到20日,总赛程为18天。需要讨论的是,在18天的赛事结束后,冰雪题材能否摆脱“赛事限定”的标签,成为具备竞争力的固定题材。
一个题材能否走红,首先取决于受众范围。这方面,冬奥会花了7年的时间来打底。自2015年北京和张家口申奥成功后,中国的冰雪市场就进入超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00亿元,冰雪旅游的收入也在持续攀升。
从微博、小红书和朋友圈里,也能感受到冰雪运动日渐走高的热度。滑雪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娱乐休闲的方式之一,甚至成为一种青年文化。冰雪题材的文娱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与年轻人的兴趣发生共振。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爆款”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冬奥会的热度已经初步显现,冬奥题材的文娱作品仍然缺乏“领头羊”。如果不看盘点,大多数观众甚至感知不到今年涌现出这么多“冬奥限定”。
如果把冬奥会看作是和去年建党百年一样重要的节点,冬奥题材也和去年大批涌现的主旋律作品一样,属于献礼的“命题作文”,这种“缺乏头部”的感知会更加明显。去年,电影《长津湖》以57.75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中国影史的票房纪录,《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主旋律剧集则交出了兼具口碑和热度的双优成绩单。
而就目前来看,冬奥题材不如去年的主旋律作品那般“好运”。去年做出“主旋律爆款”的正午阳光,今年凭借《开端》横扫剧集市场,并未入局冬奥题材。目前豆瓣评分最高的《超越》,背后是擅长现实题材的柠萌,但8.2分的成绩和不足2万的打分人数,似乎预设了它叫好不叫座的结局。
冰雪综艺面临的问题是“难破圈”,体娱跨界的节目类型一直以来都较为固定,以“冰雪”为中心的命题作文,也很难给本来就小众的品类带来新鲜感。目前几档冬奥综艺的“名场面”基本集中在偶像身上,节目本身的讨论度并不高。看起来,小众题材想要在综艺领域“出圈”,仅凭冬奥会或许还不够,参考隔壁说唱文化,至少需要一档《中国有嘻哈》。
冰雪题材和文娱内容如何更好的结合,是一道出给文娱行业的考题。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之下,相同题材的作品在同一时段大面积涌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讲述的、好的故事,才能让观众甘愿买单。
好消息是今年刚刚开始,冬奥会结束后,观众们被赛事点燃的、无处安放的“冰雪之魂”,有机会投射到冰雪题材的文娱内容中——前提是它们真的值得。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