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座130多户村民、一条道就可以走到头的小村落——北沟村。这里在八九十年代还曾是穷乡僻壤:96年底,从桃山村嫁到了北沟村的宋翠红,发现这座与世隔绝的村庄从未跟上过时代的节拍:没有娘家村的柏油路面、酿酒厂、服装厂,没有商超、早餐铺,有的只是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
结婚以后多年,宋翠红和丈夫大多数时候依然在她的娘家村租房工作。“我在家里边服装厂上班,后来自己开服装店,那边的工作机会比北沟村多太多了。”
而今,宋翠红早已不在娘家村维持生计了。北沟村——这个昔日被“遗弃”在上个世纪的旧村落,在历经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天时对其乡村文旅的提携之后,尤其是2049投资集团从09年开始对它的乡村振兴带来的滋养之后,迈入了新的时代。这也为原本“空心化”的村庄,带回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包括在瓦厂酒店如今做着厨师的宋翠红。
宋翠红所经历的北沟村的变迁,是全国70万个行政村中,无数个文旅改造的旧村中的一个。它的改造特征,在于“非掠夺式”的有机整合:不迁出当地村民,让村民不会失去原乡;充分转化村民闲置房功能,鼓励他们自办民宿、餐饮;被改建成酒店的废弃老旧厂房,也留存了传统村寨的基本风貌……
也正因为此,北沟村又是与众不同的。旧村民与新来的建设者之间,有着难能可贵的默契与融洽。这座村庄,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始于自上而下的帮扶,而又繁荣于自下而上生长的范例。
改造中保留原有的村落生态
去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容章节中有提到:“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北沟村的旧村改造,最核心的就是保留原有的村落生态,并且遵循村子原本的文化肌理。
2009年,2049投资集团总裁阚冬女士因为乡村建设第一次来到北沟村时,就发现这座充斥着废弃的燃气站、大棚房的村子,因贫穷而显得破败不堪。
但彼时的北沟村也是有着它自身的魅力的:古稀的老人依旧在树上采摘的勤劳身影,淳朴的村民牵着驴子在村中驮运物资的剪影,还有北方农村常见的红色砖瓦房,都让阚冬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有着北方典型秉性的村子。
自此,阚冬希望与最初因扶贫契机而结缘的北沟村,有更多联结,这也就有了她与丈夫在此处的安家落户,还有这座村庄后来在2049投资集团的运营之下的旧村改造与文旅发展。
如今,在北沟村,游人可以看到由老旧燃气站改建的三卅精品酒店,由旧琉璃厂改造的瓦厂酒店,还有由小园面馆改建的瓦美术馆,在北沟村形成三角之势,给人一种不失固有的村落文化,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感的风格。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我们对村子文化进行了特别深入的一些挖掘,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毗邻长城,还包括建筑的色彩、材质、风格,这些都成为了设计师们的抓手。”阚冬对钛媒体App表示。
比如,北沟村中,原本的燃气站空地转化而来的三卅精品酒店,就有着特别符合本土的建筑语言。
阚冬找来的建筑师刘涵晓,选择三卅的主色调是灰色,然后再是咖黄米棕,保留了北方村落的建筑色彩。材质是硅藻泥,取材自当地,有一种来自于农村的质朴与粗粝感。与村子浑然一体的还有三卅门口的大屋檐设计,对2049投资集团来说,他们不希望做村子的掠夺者,而是希望给全村带来这种遮风挡雨的荫蔽感。
由村中旧时的琉璃厂改建的瓦厂酒店,则是在08年一对美国夫妇的有机改造下重新焕发了生机。从上世纪后半叶,琉璃厂因污染而停工开始,瓦厂就只剩下颓圮的断垣残壁和一些六七十年代烧制的琉璃瓦。
十几年前,美国夫妇参观了长城之后顺道来到北沟村,被这里琉璃厂中蕴含的文化气息打动,就将这里改建成了一个瓦厂酒店。瓦厂酒店保留了原本的红砖,并且在红砖墙中嵌入了几十年前在此地烧制的琉璃瓦残片,利用旧有的材质打造了新时代的乡村文旅景观。后来,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瓦厂酒店生意黯淡,又辗转交到了2049投资集团手中,设计师们又对它进行了一些基于原酒店风格的升级改造。
同样的,尽管瓦美术馆在北沟村有着潮流化特征,但刘涵晓在设计时,依然遵循的是“第三故乡”的理念,希望与整座村庄的风貌融合在一起。
在瓦美术馆的正门口,近万块橙黄色的贴面瓷砖与66块玻璃砖构成了靓丽的主视觉风格,在不同的时间、季节之下与阳光交织成不同的光影画面。但与此同时,这些瓷砖的绚丽色彩又与遥遥相望的瓦厂酒店中的琉璃瓦共同构成了斑驳的叙事。因此,新旧之间,这种跨越世纪的对话十分融洽。
此外,瓦美术馆的旧址是当地的一家小餐馆——小园面馆,面馆中用石头堆垒的隔断矮墙和座椅,如今依然以原生态的方式呈现在美术馆之中。尽管旧时的面馆已经不再经营,但村民在这座美术馆中徜徉,也能有回忆往昔的感觉。
北沟村的有机发展理念,还体现在瓦美术馆近期举办的一个“局部城市”的展览上。
既然展览发生在村中,便要与村庄有着密切的关联。周轶伦作品《当阳光足够直射,晒干这些走私的T恤》在美术馆一层搭建了一个晒衣场,就地取材;艺术家隋建国的作品《梦石归田》,灵感来自于最普通的石灰岩石块,将它放大了一万六千倍,把它呈现在了广阔的村庄之上,不拘泥于瓦美术馆封闭的空间,也做到了与乡间田野的相融……
自生长
近些年,北沟村正是有了操刀者的有机整合,其自身也枝繁叶茂地生长着。
一方面,它吸引了大量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创业,村中的老龄化与劳动力空心化问题逐渐解决;另一方面,艺术家与隐形富豪们,在倦怠了城市的纷乱氛围后,也有一些选择了将此地作为了自己的隐世桃源。
在瓦厂酒店西餐厅做着厨师的宋翠红,就是回乡就业的一个典型案例。“以前在娘家村子的时候,我主要做服装;后来北沟村终于发展期了旅游业,我就回到了北沟,在这里的餐厅从洗碗工做起,再到冷盘师傅、热菜厨师,慢慢就都会了。这里的主厨会把这些技能一点一点教给你。”
宋翠红告诉钛媒体App,像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北沟村有一位叫王新的村民,以前在北京市的酒店里做领班,还是店里的优秀员工,如今,家乡的发展吸引他回到了瓦厂酒店上班。最近回村的村民宝树,之前也在北京城里开出租,现在也来到了瓦厂酒店工作。
阚冬也透露,村中的几栋核心酒店、美术馆、餐厅等建筑里的建筑施工队、园林绿化人员、厨师团队和服务生等,都汇集了很多原本的村民,他们都是在看到家乡的变化之后,自发地回到了这里——如今,三卅酒店和瓦厂酒店每年的年营业额大约能达到2000万左右,这给村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在北沟村文旅小有名气了之后,另一些村民选择了回村创业。
不同于乌镇西栅或平遥古城这类古镇与村落改建时村民异地而居的方案,北沟村始终是当地居民的家园。如今,北沟村中有七成的村民开起了自己的民宿,将自住的房屋之外的闲置部分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客栈和餐饮店,并且也在三卅精品酒店和瓦厂酒店的影响之下,持续提升着自己的品质。
“创业的村民们都互相较着劲,他们自己挣了钱,收入跟上了,想要吸引更多游客,就基本都翻新了房子;发现自家的菜单只有中文,别家的有中英文双语,就也赶紧加上了英文。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宋翠红介绍。
北沟村村民们纷纷回乡,是因为只要家乡能让人维持生计,大部分人并不愿意颠沛流离,更希望陪在家人身边。
据2019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在902万左右。另有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有着心理疾患的比例高达57.14%。如今,有着镇中的中心学校可以上学,同时又有着父母陪伴的北沟村孩子,也终于过起了更快乐的生活。
在收入提升之后,全村人的综合文化素养也跟着提升了。
阚冬回忆,随着更多的国内外旅客来到北沟村,村民们的眼界得到了开拓,开始品咖啡、吃牛排,“大家变得更open-minded了”。
这种变化还得益于村委书记王全的倡导。村中的活动中心,王书记会时不常地找来学者,为村民们科普基本的文化常识。今天,当我去到北沟村,村民和我回忆起的那些随地乱丢废弃物的景象,真的已经不在了。这对于一座贫困山村来说,是源自文化意识面的一种更深层次的革新。
依山傍水的美景、逐渐齐备的文旅设施、包容好客的村民……正是这些北沟村怡人的乡村文化氛围,还吸引了不少新北沟人。
一些外国人也选择了来这里定居。比如加拿大排名前三的富豪、石油家族企业传人、医疗行业的创始人等等,多的时候,北沟村有30多户来自世界各地的村民。
不仅是外国人,也有从北京市区搬来的国内艺术家,比如阚冬的好朋友,大学教授、艺术家郑晓红。2020的圣诞节,郑晓红还为北沟村策划了一个艺术节,带着学生一起用废旧材料做出了很多装置……
对于北沟村民来说,他们早已跨国了贫穷的这道门槛,如今,这里经济还在高速发展,文化欣欣向荣。它的特点在于不背弃过往,但又包容地持续拥抱未来。(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撰文 | 陶淘;摄影 | 曾朦萱 )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