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00后大学生的创业梦,并不靠谱

钛度号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会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节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靠谱的阿星

现在大厂时不时传出裁员或业务线收缩的消息,而马上2022年中的时候将有1076万人应届毕业生赶赴职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多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之中;再加上,已持续两年、断断续续的疫情给很多服务行业带来的冲击处在恢复之中。

不过,面对不太乐观的现实,00后的年轻人依然显得空前“自信”。2021年《中国青年报》对首批00后应届毕业生做过一份就业调查,有超过六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而去年的应届毕业生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期待月薪均达到2w元以上,二线城市期待普遍1.5w左右。

如果00后仅仅期待一个月在一个二线城市拿5000,可能是有点另类的,但是如果有企业能够以这样薪资去接纳即将大学生,的确是让人佩服的事情,那是不是也得把老员工工资提到至少跟应届生一样呢?这也充分显示出,00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职业薪酬概念,只是从自身消费水平和愿望来做期待。

更让人觉得蜜汁自信的是,00后的创业热情更为夸张。2021年有大学相关的调查显示,92.45%的大学生赞同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其中58.49%的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笔者一看这数据,直呼好家伙,还有人愿意工作吗?

我们是否是该反思这种创业精神的洗脑宣传,已经涂上太多不属于它的光辉,以至于年轻人觉得:

创业了,就不需要早起赶地铁打卡;

创业了,就不需要被上司管着了;

创业了,就可以当老板了干自己喜欢的事业;

创业了,就可以早点实现小目标了。

这些与其说是对创业的幻想,不如说是对工作的逃避。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就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想法变成别人的想法,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而创业就是同时干这两件事。

创业作为一种成功概率极小、失败率高达90%以上的冒险活动竟然成为了Z世代的“共识”,的确是有些反常识的。拉卡拉集团创始人孙陶然老师在畅销书《创业三十六条军规》中表示

「应届毕业生尤其是不适合创业,金融海啸时,有人呼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相当于让一个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小孩去养育另一个小孩,其结果可想而知。」

尽管国家给予创业扶持政策不能不说好,但是创业成功率是否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创业孵化器了,实际上很多城市大片的创业孵化器倒闭,还活着的也只是作为收租金的“二房东”维持着,这是因为真正能够跑通模式能够赚到钱的公司不需要孵化,而没有盈利能力的项目很难孵化起来。

这几年,连创业潮已经明显褪去,当代大学生还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我曾在2016年时采访过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老师,他抨击现在社会”好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发财梦,一些大学生也不上课了,三五成群策划创业”,柳老当时就忍不住给小年轻们“泼冷水”,你得先把什么是“业”弄明白,不懂市场、管理、金融的创业,那是在做梦!

01、衡算一下自己创业的机会成本

罗振宇曾在2015年跨年演讲时说过,“年轻人再哪里都是浪费生命,创业式一种更精彩的浪费方式。”这句话被很多人认为是鼓励年轻人创业的金句。

貌似有道理,仔细想想,一个人22岁到32岁这十年是难道不是最宝贵的十年青春,过了这个阶段,在互联网上就会被人打上“中年人”的标签,怎么能够说这段时间是“浪费生命”呢?罗振宇自己难道年轻人时候是浪费生命创业,他没有在央视工作经验,又如何厚积薄发呢?

事实上,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职场所结交的同学、愿意带自己的领导,都是一个人未来事业相当重要的财富:有的小白端正了职业态度;有的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并且掌握了吃饭的本领;有的因为师傅领进门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未来事业发力点;如果这段时间浪费掉生命去创业的话,会是一副怎么样的场景?

有人说,创业者更像是一个赌徒:在打磨出赚钱模式之前,创业者一般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有的因为要节约房租只能在宿舍里干活,如果幸运的话跑通了商业模式开始招人,基本上也是别人挑选自己,开门就是要考虑如何创收赚到钱给员工发工资,缴纳物业费水电费网费押一付三的房租以及员工社保;现在很多员工压根不会考虑要和老板一起打拼,活还没有开始干顺溜就已经提要加工资;如果想要为员工加班,对不起,你就是万恶资本家,心里已经把敢搞996的你社死了。

创业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更像是一个稀有物种,在职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创业时候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有的一开始起步不得不拉同学、朋友甚至亲戚创业,事业没有做来,感情稀碎的屡见不鲜。

孙陶然老师说,在职场上,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创业则是社会底层游走。在职场上,你能够享受平台在业内积累的品牌影响和行业资源;一般一个岗位所招募的同事大多是其他大学,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很快能够成为好朋友。而大学毕业就创业的话,你接触的是房东、物业、快递员、保洁员、工商税务财务甚至还有城管,甚至为了早期人员稳定你不得不招募一些中专学历的小白,以及一些能力不及但必须留着的员工,然后艰难的带领他们一点点往前走,所有人都指望你使劲干活,他们好从中获得回报。

在职场你还有研究市场和对手的时间,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跟有经验的牛人偷师学艺,即使出现错误还有领导顶着,职场竞争氛围会辅助你成长;哪怕是进去做工具人、螺丝钉的大公司,也有一整套制度和规范让你感受到行业的运转逻辑,从中迅速熟悉相应的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模块。

而在创业公司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所有制度和规范都是人不断试错出来的,连创业者本身也是试错小白鼠;很多小公司本身连市场都没有搞清楚,上马的产品大多没有市场前景,甚至连用户在哪里都找不到;还有由于现金流较少,很难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

很多人评价打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是年轻人更需要考虑的是创业的机会成本,因为如果走创业这条路,机会成本就走进职场积累经验、增长能力、开阔眼界得那部分财富无形之中流失了。

而但凡成功了的企业早期创业时候基本考虑到成本和风险的。

过去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创业成功的人,其实有两类:一类是文凭很低,进不了体制内,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穷则思变,反而闯出了一条路,代表人物是曹德旺;另一类是体制内下海创业的本身起点相当高,并且档案和职场都挂靠在单位,代表人物是王健林等。实际上都做到了创业机会成本足够低,所以才能无所畏惧去闯荡。此外,中国早期创业公司很多是“红帽子”企业,也就是私营企业挂靠国有单位,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降低风险,比如联想、娃哈哈等。完全没有不估算风险的创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盲动主义和非理性的狂热。

既然大概率创业都是要失败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活过来。准备创业的年轻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旦选择创业之后这些年读过书能否用得上?按照打工年收入会有多少,能否在创业期间超过自己的打工收入?创业一旦失败,再进入职场是否有相应其他同学具备的专业能力?在目前互联网平台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信息资讯如何高度发达情况下,自己的idea或者项目是否具备差异化和竞争力,等到巨头以自己的人才、资金、流量优势碾压过来之后是否还有优势?

当然,适合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建议只是参考,如果你看一个人不爽,可以安利他去创业。

02、为什么刚毕业,当学徒能够学到的东西最多?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创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严格地说是比同龄人强),他们脑袋里装的都是自己,就连和别人交流实际上只是纯粹为了表达自己想法。

其实,无论是走入职场和创业本质上都是通过为别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财富,只不过职场收入是组织内衡量的,而创业是由市场衡量的;如果一个不想帮客户解决问题甚至连倾听客户需求都做不到的人,又何来的事业呢?

这表明,在中国创业,创业者和职场工作晋升(向领导证明自己能力)是截然不同的逻辑,能力强的创业失败比比皆是;创业考验的是时机、团队、创始人素质、客户市场、管理、现金流、模式等复杂因素的平衡能力,更需要创业者在多因素之中分不同阶段找到关键主要矛盾的能力。

这些能力并不来自于书本和经验,而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学习能力源头实际上是谦虚,一个头脑已经装满了自己成见和偏见的人很难学到新的东西;只有意识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不懂或缺乏,才会向顾客学习、向牛人学习、向优秀的企业学习

看不到顾客需求往往是缺乏向顾客请教的虚心,不管用户需要什么而是我能提供什么,为了规避这种“营销近视症”,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开公司会议时,会在会议室内放上一张代表顾客的空椅子,让所有参会者讨论时候试着站在顾客角度上思考顾客会看到什么。

学习的途径无非是向书学习或者向牛人学习,大部分年轻人看到牛人第一个念头是“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得到了XX的帮助”等等,还有的就是想尽办法发现牛人身上的缺点和负面因素,以此自我保护;网上充斥着这样的“杠精”和“柠檬精”。

他们没有意识到向别人学习并不有损于自己,反而能够增长一些新的知识,正因为在这种环境之下,很多牛人实际上是很在乎认可自己的人,当一个人还没有能力匹配自己的野心的时候,最好的出路是做牛人的粉丝兼职学徒。

其实如果认定一个人值得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很难得的机缘,这个时候做学徒反而是成长最快的捷径。

企业不是学校,但是职场上的同事领导却有教练一样的本事能够规范你的行为,直到让你完全上手,这是学校完全教不了的,甚至有人说,学校教授再好一出社会就清零了,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学校里所教育得一切忘记之后还剩下的东西。”

因此你是否拿到了文凭学到了多少知识本领并不是一个家公司所看重的,很多老板看重的是年轻人的心态,非常喜欢低调、上进的年轻人,他们愿意努力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得力干将。

究竟什么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类型呢?

首先是,自驱型,既是为老板工作也是为自己能力增长工作,“无须扬鞭自奋蹄”,充满能量和热爱;其次是靠谱,三观正、品行好、有职业精神而且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再次是皮实耐造,不玻璃心出了问题能够反求诸己,不推诿不抱怨公司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哪个公司没有问题;最后就是精进有道,领导的吩咐听得懂就是指令,听不懂的私底下查资料自学弥补,一段时间的高点是下一段时间的起点。

有这样潜质的人,他们会更加理性做好选择,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优秀的人物!

03、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会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节奏

00后一代的原生家庭比8090后在生存方面有了更好基础,有的甚至不用为买房买车而奔波工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幸福指数高。

由于消费主义洗脑和网络的各种暴富励志人设感染,使得年轻人面临的诱惑更多,欲望更多也更加苦恼;就跟一个汽车博主说的,手上有5万就想开奔驰E,有十万就想保时捷,有二十万就想法拉第,最后抖音一刷又去看美女去了。

很多人焦虑想去改变,由此更倾向于把成功等同于搞到钱,而忽视个人综合能力的成长,甚至有一部分人获得了物质满足之后陷入到抑郁之中,即使再有更多的机会和财富内心也hold不住。还有的很有思想的年轻人出于对于成功学的警惕而回避成功这个词,但又容易陷入到年纪轻轻就佛性躺平的状态之中。

因此相对于成功而言,成长却适合在巨变时代的每一个我们。成长实际上是心性上的,能力上的,而不仅仅是物质收益层面的显现。

精进的方向无非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正如上述所说的,学习无非是跟着书学、跟高人学、跟对手学,如何把经验快速内化为自己能力,同时扬长避短、让自己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能有一帮人信任的人,才是追求。

在这点上说,就业可能有更多时间慢慢来修炼内功,而选择创业就要接受社会摩擦和爆锤,但是缺点是容易在大公司内待久了成为小白鼠,相对大学不是那么知名的,压力大反而得不断折腾,在这一点上来看老天真的是公平的。

无论如何,走出校园实际上是历练才刚刚开始,有的是社会学习型,有的是适合实干型,有的还是边学边干型,具体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关于考研,这一点我本人是工作多年后读研究生的还是有发言权的。对于想考公务员或者进体制内教书的人来说,研究生学历几乎是一个必选项。当然,考研本身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2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多达462万人,毕竟是自己选学校和专业,成功率还是比创业高太多了。国家对于应届毕业生考研也是给予了扶持的,大三准备一年,大四就能够拿到结果,不管成绩如何都有一年在社会上实习时间,毕业意味着失业,无缝对接社会;甚至有创业想法的,可以在研究生期间获得一些行业工作或者兼职机会,为未来创业积蓄能力,选择空间更广泛一些。很多时候我们努力是为了获得比以前自己更多的挑选权,而不是被挑选。

关于选工作,一开始不要太在乎起步薪资,十多年前大学生本科毕业一个月起步才1800元,00后应届毕业生毕业现在大概是5k左右,目前还有企业在招募员工实际上依然处在发展期,只要与员工发展方向吻合,能够在岗位上增长能力,实际上是收入后续会逐渐上升,尤其是在沿海或者一线城市很多处在上升期的行业对于有经验员工相当看重,实际上这个时候工资实际上是享受了一个行业发展红利;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多年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是两个待遇还不错的领域。只要在有前途行业里面,得到了老板信任,能够挑起一块业务,有的创业公司还能够给员工快速晋升为管理层,并最终成为合伙人享有公司分红权,这实际上并不比单枪匹马出来创业混的差。

无论是深造还是锻炼都是磨砺自身心性的过程,一个人是否内心强大、能够应对好生活挑战,能够不断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实际上光努力工作、学业,最重要是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社会所需要,这不仅需要雕琢自己,还需要能够成就他人。

本文系作者 靠谱的阿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