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途(shentucar),作者 | 周继凤,编辑 | 黎明
电动车江湖,一直有着这样不成文的规矩:“买特斯拉一定要犹豫,犹豫就会降价”,“一时犹豫一时爽,一直犹豫一直爽”。
到了2022年,这一规矩似乎不奏效了。
以“割韭菜”闻名的特斯拉,开始涨价。去年的最后一天,特斯拉宣布上调价格,Model 3、Model Y两款车型涨幅在1-2万元。
紧随其后,各个造车新势力开始纷纷提价。零跑T03涨价8000元、小鹏涨价约4000-6000元。哪吒汽车旗下哪吒V、哪吒UPro等车型价格有约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涨幅。大众也来凑热闹,1月1日,一汽-大众宣布,旗下ID.4 CROZZ和ID.6 CROZZ两款纯电车型的价格上涨5400元。
开发了国民神车宏光MINIEV的五菱汽车,最近也加入了涨价的队伍,其NanoEV价格全系上涨3000元。
整个电动车市场迎来了涨价潮。
有些电动车加钱还能买到。有些车下手晚了,已经买不到了。
2月14日晚,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旗下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黑猫、白猫是欧拉这两年成功打造的电动车小爆款。这两款车的年销量加起来有8万多,为欧拉品牌贡献了6成的销售业绩。
“不是停产了,是停止接单了。”欧拉品牌CEO董玉东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再一细究,原来是成本太高,公司亏不起了。
不少新能源老车主自嘲:自己终于不是老韭菜了。但新能源汽车涨价确实让不少准备购买新能源车的人荷包“受损”。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真心的,今年趁早把电动车定金下了,不急用车也无所谓,反正都要等半年。没准未来价格还会涨。”
这波涨价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场蝴蝶效应
2021年年底,电动车市场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没怎么引起市场关注。
一是,各大电池厂商传来要涨价的新闻。二是,国内的一些企业跑到国外,疯狂抢夺锂矿山。转过年来,电动车就开始疯狂涨价了。
把这几件事串联在一起的,是一条遍布全球的产业链。造一辆电动车,需要依靠全球的工厂。这条产业链长,参与人员众多,任何环节的停摆都将冲击整个产业链,任何环节的变动,都能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从去年开始,蝴蝶效应来了。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12%至630万辆以上。电动车卖得多了,但是电池不够用了。宁德时代平均每2.5分钟便产出一个电池包的生产速度仍无法满足需求。
根据SNE Research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18%。
动力电池需求上涨,但是上游的原材料根本供应不过来。
据美国媒体统计,开设一个新矿山通常需要10年(制造锂电池的原材料主要是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而锂精矿是生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主要原材料),兴建一个电池厂约要3年,而一辆电动车的研发周期约为2年,大约每10小时就有一辆特斯拉汽车从工厂下线。
挖矿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电动车生产的速度。这导致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开始疯涨。
从2020年四季度到今年2月底,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4.4万元/吨一路上涨到了超过46万元/吨。据基准矿物情报机构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22年1月,电池级钴、硫酸镍价格分别上涨了119%和55%。
锂电原料供应紧张,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后,电池厂商的利润不断缩水。比如,亿纬锂能2021年Q3毛利率同比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涨价的压力转嫁给了电池厂商,电池厂商又把压力转移给了整车厂。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测算,电池企业实际增加的成本约为20%-25%,最终传导到整车厂端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可能增加约10%-20%。
这还没完,去年,车企厂商最大的生产难题就是缺芯。2021年,日本一家生产晶圆的半导体公司旭化成厂房起火,意法半导体在法国的三座晶圆厂发生工人罢工事件,随后,全球的车厂都出现缺芯危机,有些厂商甚至不得不去黑市抢购芯片。今年,芯片问题依旧没能解决。
据央视财经报道,因严重短缺,目前大部分汽车芯片的价格都在上涨,涨幅小的也有几倍。
最近,俄乌冲突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芯荒、电池原材料短缺。毕竟,乌克兰作为全球半导体原材料气体的生产大国,供应着全球超过70%的氖气。而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镍金属生产国,镍是三元锂电池正极的主要原料。
缺芯、缺电池,雪上加霜的是,补贴还少了。
从2010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整整补贴了12年之久。而2022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国补的最后一年。
根据最新补贴方案,今年,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无补贴;300-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同比减少3900元;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同比减少54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同比减少2000元。
谁能扛得住压力?
缺芯、电池价格上涨、补贴缩水、爆发战争,这个春天,对于大部分的车企来说,有些寒冷。
一些扛不住压力的品牌,最先选择了“缴械投降”。比如,欧拉的黑猫、白猫已经停止接单。董玉东曾对媒体指出:“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再卖就亏不起了。
作为两款爆款微型车,欧拉的黑猫和白猫一度混得风生水起。
2020年,宏光MINIEV开始爆火,由此也带火了微型电动车的热潮。从数据来看,2021年,这些价格便宜、配置简单的A00级微型车,年销量接近90万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一块。
但这波原材料涨价潮和补贴退坡,让这些爆款小车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CIC灼识咨询总监柴代旋向深途指出:“补贴退坡、芯片短缺等造成的影响,对5-10万元的A00级产品有致命性的打击。”
事实上,市场上售价5-10万元的A00级车,如欧拉黑猫、白猫、零跑T03等车型,往往在推出时就打出了“精品小车”的定位,智能网联、辅助驾驶等功能应有尽有。这些车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
董玉东也曾告诉媒体,就欧拉的黑猫、白猫来说,其零部件的平台化和通用率达到了80%以上,这在行业中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即便如此,黑猫、白猫也没有盈利过。
如今成本上涨,欧拉的做法是,一方面把10万元以下的白猫黑猫停止接单,另一方面提高售价更高的好猫的价格。此前欧拉好猫GT版补贴后售价为13.5万元,最近涨价1.2万元。
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受到了冲击。在柴代旋看来,5万元以下的A00级车,如宏光MINIEV等受影响不大,续航里程原本就低于300km,除本身就不享受国家补贴之外,芯片方面,它们由于智能化程度原本就很低,对芯片的需求量也更小。
至于级别更高的车型,由于舒适性、豪华性的配置增多,三电等基础成本的占比相对更低,电池涨价的影响也往往更小。
但消失的补贴、增加的成本总得有人来买单。
这一次,大部分的车企选择了让用户买单。特斯拉、小鹏选择了直接涨价。理想倒是没有涨价,但是用户权益也在缩水。理想于2月1日起,取消首任车主三电和增程系统终生质保的权益,调整为8年或12万公里。
财大气粗的蔚来目前则表示暂时不会调价,并且表示去年已经支付了定金购买ES8、ES6、EC6的用户,如果在3月31日前能提车,仍可以按照去年的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差额由蔚来承担。
柴代旋认为:“一些暂未提价的车企采取‘限时保价’政策,不过进入3月份后,补贴退坡产生的费用将不再由厂家承担,提价已是迫在眉睫。”
背水一战
特斯拉们涨价涨得“有恃无恐”,不担心涨价会影响销量吗?
深途和不少准备购车的消费者聊了聊,发现对于预算在20-30万元的人来说,1万元以内的涨价都能接受。他们也不会仅仅因为补贴减少,就放弃原本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计划。
敢于涨价的背后,是造车新势力的腰板越来越硬。
东方证券在研报中道出了玄机:涨价不影响需求。随着电动车的性能、硬件配置的提升,不少消费者选择买新车时,电动车已经成为必“选”项。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但对于每一家造车新势力来说,接下来的挑战反而更为艰巨。补贴退潮后,新能源车将面临和燃油车正面直接的竞争。
但在柴代旋看来,财政补贴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短期看,可能会直接导致部分车型涨价,但长期看,市场将迅速回归平稳。特别是在中高端车型方面,中国自主品牌频频发力,有实力与同级别燃油车正面竞争。”
真正的挑战依旧来自供应链。2021年,国内车企饱受缺芯、电池原料短缺困扰。到了2022年,这些危机依旧没能解除。
在电池涨价方面,柴代旋的建议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电池的成本压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化解,比如提升电池性能、多元化选择供应商、将供应商开发纳入企业内部交易环节以提高沟通效率等。目前主力电池企业利润极其丰厚,上游矿企利润超强,这都是未来逐步释放利润、改善供给的好措施。”
新能源车这门生意,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技术挑战多,供应链、政策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击垮一家新势力。归根结底,只有多卖车,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柴代旋指出:“新能源车的规模效益非常明显,随着产业规模大幅度增长,新能源车的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能更好地分摊。单车制造成本在指数型成长阶段更易发挥规模优势。”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的高位,即便是上游产业链涨价,特斯拉也有盈利的空间。
“今年才是挑战最大的一年,即便是蔚小理也不例外。”业内人士Andy预判:“如果他们的销量不能更上一层楼,产能跟不上需求。那么无论是营收还是融资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接下来的新车研发、生产。”
*题图来源于《蝴蝶效应》。应受访者要求,文中Andy为化名。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