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各大高等学校开学,众多新生怀着对大学的期待进入梦寐已久的高等学府,但在不少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也包含运营商的电话卡。而高校市场历来就是各大运营商必争之地,在促销上纷纷做足了功能。今年,三大运营商继续呈现出主战场对垒、分战场各个击破的态势,但其中加入最新元素,如微信沃卡、移动支付、巨额流量赠送等。但对于运营商、高校群、学生群体这三者来说,虽有好处却各有各自的困扰。
一.运营商:
面对OTT大势所趋,不得不低下身子,与其合作。自今年以来,中国联通与微信合作的“微信沃卡”,而中国电信与网易推出的“易信”,还有中国移动的元老飞信。
第一,校园业务既可以加强这些即时通讯应用业务的开展,为运营商间接圈得一席之地。
第二,通过校园业务开展,拥有学生这一消费潜力巨大的群体,增强与互联网公司的话语权,无论是对于运营商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巨大的好处。
第三, 三大运营商的通讯设备相对完善,无需再做维护,通过套餐费就可以把成本挣回来。
但就算拥有如此巨大的潜力股,没有琢磨过的玉,依旧不是大器。面对各家运营商不同优惠政策影响,难免使得消费者晕头转向,不知从何下手。更何况,校园运营商的更替速度也让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产生厌恶情绪。再者,捆绑送机以及捆绑上网号码更是一个变相营销,令学生深受其害。
二.高校:
尽管国家工信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来规范通信商的校园文明营销。但高校间还是选择与运营商合作,与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协议,强制学生捆绑消费等违规现象依旧存在。
因为不少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往往依靠通讯运营商垫资实现,因为营运商不仅能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在运营商的支持下,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建设数字化校园。对于自身校园的建设以及评比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不用花一分钱来建设校园,还能获得佣金提成,校方当然愿意牺牲学生利益,让学生成为“待宰的羔羊”。
而高校与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始终也是一个问题,双方问题的僵持与更替改变,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毕竟作为一个学府,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关于知识与人生的教诲,而不是被利益所困扰的场所。
三.学生:
一方面,运营商所推出的众多学生优惠套餐,可以让学生有空间选择。就如“微信沃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微信这个即时通讯应用。但另一方面,运营商的更替给学生带来了困扰,甚至不少朋友反应自己就读的学校三年换了三个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轮流更替,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用户来说,不仅浪费金钱,更重要的是加重他们对于学校的不满。而捆绑手机和捆绑上网帐号更是否决了不少学生对于营运商的选择权,同时运营商的校园垄断行为更是让消费者自有选择权利更是得到限制。
总结:
高校确实是营运商又一块博弈之地,但营运商、学校、学生这三者的关系,往往学生群体处于弱势,营运商和学校处于强势。但利益就是共同体,消费者始终是学生,面对越来越多学生的不满诉求,如果不加以倾听重视以及协商解决,运营商和学校想必在这一场三者的博弈当中,必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同时,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加以监督管制,还校园一片该有的净土。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实在做业务,虚张声势真的让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