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蓝媒汇财经,作者 | 蓝忘机,编辑 | 齐秋实
不出意料,3月28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表示无法按时披露财报,公司股票将于4月1日起在港交所被暂停买卖。
在公告中,融创中国称,近期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境外贷款受到影响,公司尚在与债权人沟通解决方案,同时,境内公开债展期事项也将对财务报表产生不确定影响,公司预期无法于本月底前完成2021年度的财务报表编制,无法于3月31日或之前发布财报。
近期,融创麻烦不断。也就在发布此次公告的前几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才发布公告称,预计不能如期兑付债券“20融创01”的本息以及“21融创03”的利息,给出的解释是“无法筹措到足额资金”。公告还表示:由于融创面临阶段性资金压力,拟于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就上述债券的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进行沟通。
后有媒体获悉,为了顺利推进债券展期,融创老板孙宏斌甚至提出了一个方案:对融创一笔打算展期的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涉及金额40亿元。虽然老板亲自下场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但这也加深了外界对于融创缺钱的担忧程度。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土地投资端处于几近停摆的状态、接连变卖各种资产、配售股份,融创也展开了不可谓不积极的自救,但目前来看还是危机重重。孙宏斌入主乐视时曾一度被视为“白衣骑士”,那么如今谁又能救这位曾经的“白衣骑士”于水火呢?
疯狂拿地
根据中指研究院《2022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中的数据可知,今年融创2月销售额、销售面积分别为225亿、171.7万平米,分别同比去年降低了32.33%和21.38%。而今年1月份,融创的销售额、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了20.61%和4.16%。相比1月份,2月份的跌幅进一步扩大,这显示出融创的整体销售面在不断恶化。
不过从第三方数据和融创官网来看,融创在2021年似乎又看起来表现还不错。根据克而瑞202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显示,融创排名第三。而根据融创官网的介绍,2021年融创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5073.6亿、4141.8万平,分别同比增长3.84%、0.97%。
这样的涨幅虽然并不大,但是万科、碧桂园等行业龙头的销售额都同比下滑10%以上,一经对比,融创能在2021年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似乎看起来挺不错,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事实上,2021年融创的销售经历了先大热、后骤冷的情形。
首先,与今日陷入困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上半年,融创进入了疯狂拿地的阶段。2021年3月中旬,融创拿下了江苏镇江某块地,溢价率高达61.3%;3月底,融创又分别以83%和89%的溢价率下了位于山东临沂和江苏淮安的两块地皮……5月,融创以121亿元北京海淀的两块地。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融创仅在半年内拿地总数83次,涉及到的总金额近千亿元。
对比融创在2020年的拿地动作来看,融创在2021年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可谓激进了很多。因为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融创在2020年全年的拿地金额也只有695亿元。
融创之所以在去年上半年动作如此频繁且拿地金额较大,一来源于过往几年销售额增速迅猛,二来是看好西南地区房地产市场和文旅市场的孙宏斌重仓了西南区域。
2017~2019年,融创分别实现了合同销售金额3620.1亿元、4608.5亿元和5562.1亿元,同比增长了140%、27%和21%,这样的规模增速大大超过了行业前三甲碧桂园(02007.HK)、万科(02202.HK)和中国恒大(03333.HK),后三者近几年增速均未超过10%。过去几年,融创通过收并购在国内的西南地区拿下了大量土储和项目,2021年5月,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更是在股东大会上宣称,西南区域的销售目标是冲击2000亿元。
但是在市场走向和信贷调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下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迅速下行,房企普遍面临资金吃紧的情况,融创更不在例外。
囊中羞涩
今年2月末,有人贴出照片显示,融创旗下的陕西融创全资控股的“西安海天投资控有限责任公司”拖欠供应商5万元贷款,这名网友更是发文:这么大的公司5万元都拿不出来了吗?
确实,2021年上半年,因为疯狂拿地,融创在市场中被冠以“土储王”的称呼,在民营房企纷纷选择战略收缩之时,融创选择了激进,在去年全年的房企拿地排行中位居第四,仅次于几家央企。拿了这么多地,按理说资产也会随之升高,那为何会如此迅速地陷入债务泥沼呢?以至于旗下公司的资金流拙荆见肘到如此地步?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融创总资产1.21万亿元,总负债1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2.72%,这比500强房企于2020年78.77%的资产负债率均值高一些,但在房企中也并不属于出奇的程度。
在这里要明晰一个概念,即房企的明面资产仅为静态价值,如若企业出现资金流问题,负面舆论频出,手中的资产将难以大幅度变现,但这时巨额负债却还是躺在那里,因此流动性危机的发生便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
“行业老四”融创总负债1万亿元,负债规模也排在行业第四的位置,仅次于恒大、碧桂园和万科。在融创的这些负债中,有息债券3035.3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09.62亿元,长期借款2125.68亿元,而同期的货币资金为1231.87亿,货币资金勉强可以覆盖短期有息负债的规模。
从三条红线上来看,融创并非是最差的,属于黄档。但根据融创2021年的中期报告,2022年上半年其贸易应付款为333.75亿元。这部分款项包括应付的工程款、材料款和到期的商票。加上这部分金额,融创的那些货币资金就看起来不够用了,尤其再叠加去年下半年销售乏力的影响,融创旗下的商票出现逾期也不足为奇。
融创的危机与另一大房企有相似之处,同样喜欢借助撬动高杠杆来驱动业绩增长,没有及时和彻底地调转方向,这样的发展本身就存在很强的脆弱性。
开始自救
去年9月末,一份涉及到融创的求救信在网上流传开来。根据图片显示,该信件是融创绍兴分部向当地政府发出的求助信,融创绍兴分部称其现金流动性碰到了障碍和困难,恳请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专项支持。
销售端,从去年7月起,融创的销售额出现5.55%的负增长,跌幅一度达到了11月份的47.02%。虽然12月份跌幅收窄至12.75%,但整体依然处于下跌态势,今年1-2月份,跌幅又进一步扩大。
如前文所示,融创在2021年的下半年明显进入了收缩的阶段,自2021年下半年起,融创在土地市场鲜少投资,仅有110.2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这导致其在榜单中的排名由上半年的第5名下滑至了全年的第11名。
为了应对去年二季度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融创此前也已积极在做各种资金筹措。2021年10月起,融创两次减持持有五年的贝壳股份,先后套现了5.54亿美元和5.30亿美元;2021年11月,融创又将文旅集团商业运营板块的运营管理公司转让给了物业上市公司融创服务(01516.HK),代价为18亿元。
今年1月份,融创再度宣布配股融资,以每股10港元配售4.52亿股配售股份。为了偿债,融创老板孙宏斌也亲自下场,根据融创此前的表述,“坚决处置资产约257.2亿元、大力促进销售回款、两次股权融资回流资金约为15.32亿美元、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向融创中国提供无息资金约为4.64亿美元等”。
所以,多方筹措资金的融创的自救动作不可谓不积极,但依然难挡形势的恶化。今年2月1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融创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a3”下调至“B1”,将公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1”下调至“B2”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表示,此次评级下调反映出了融创中国的流动性缓冲能力下降,原因是其融资渠道受限,运营现金流减弱。
融创无疑还处于巨大的债务清偿的压力之下,但也并非无药可救。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资金吃紧的房企们料将能喘口气,只是行业真正回暖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能顺利处理好当下的债务展期问题,待行业真正回暖,融创的压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进入到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轨道上。
如今,融创困于“融”不到钱,而它能否“创”造出一个新局面,答案也许很快就能揭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更喜欢绿地
地产这两年也不景气
不会吧,这两年身边开了好多融创的盘呢
融创配套挺好的,选择也多
我可是刚买了融创的房呢,可别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