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发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这是自2022年2月京东集团完成对达达集团增持后的第一次财务亮相。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背靠京东这棵大树,达达集团这一季度过得如何呢?
据其财报显示,达达集团当季总营收为20亿元,同比增长21%,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4%;净亏损为6.0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7.1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为4.8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1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收窄。
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表示,“京东完成对达达集团的增持以来,双方在全渠道战略下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即时零售领域的巨大潜力。”
达达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京东,但背靠京东的达达似乎离盈利的日子还有些距离。
重点发力京东到家
达达集团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是社会化同城配送平台达达快送;一是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京东到家。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京东到家正逐渐成为达达集团得营收支柱。第一季度,达达快送营收6亿元,京东到家营收14亿元,相较去年7.78亿元同比增长80.18%,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超过7成。
这背后主要是京东到家消费者数量和平均订单规模增长、以及促销活动导致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加。据了解,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为491亿元,同比增长74%,平台年活跃用户数增至6790万,相较去年同期4610万增长47%。
而京东到家消费者数量和订单的增长,离不开达达集团的重力推广。在这一季度中,达达集团的成本与费用为26.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成本与费用24.25亿元增长10%。
其中,销售与市场费用11.15亿元,占总成本与费用42%,同比增长40.94%。这笔钱主要用来帮助京东到家吸引新消费者,以及京东于2022年2月进行的股份认购交易相关的业务合作协议的摊销。
相比本季度京东到家营收的快速增长,达达快送的营收相较去年8.94亿元反而下降了30%左右。
其财报中指出,达达快送同期表现不同,主要是由于从2021年4月起,最后一英里交付服务的骑手成本已通过第三方公司直接支付,不再在达达集团损益表中确认最后骑手相关收入和成本。
另外,由于向物流公司、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的商家提供的最后一英里和市内交付服务的订单量增加导致运营和支持成本同比下降8.96%,从同期13.9亿元下降到12.7亿元。
不难看出,京东到家业务在达达集团中分量已超过达达快送。2019至2021年,京东到家业务营收分别为11.03亿元、23.05亿元和40.46亿元,总营收占比也35.6%上升至2021年的58.9%。
达达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并获得京东提供的战略资源支持。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在业务上也相互倚靠。同城物流配送是即时零售中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重要环节,也是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一环。凭借着京东到家的配送订单,达达快送的订单量有着天然的保障。而达达快送为京东到家提供了更稳定的保障。
未来,达达集团的发展蓝图似乎一目了然。但是一直紧靠京东,就相当于拄着拐杖走路,长此以往可能带来“双腿”机能的退化。
京东“买下”达达
公开信息显示, 2014年达达成立,主要做即时配送。2016年,京东集团收购达达47%股权,达达业务拓展到同城物流等;2019年,达达和京东到家更名为达达集团。
2022年2月底,京东集团以5.46亿美元现金及若干战略资源作为对价,持有达达集团股份的比例上升至约52%,成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
京东集团完成对达达的增持,双方在全渠道O2O业务上的战略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2021年,京东携手达达集团推出小时购业务,整合了京东以及达达集团包括京东到家、达达快送和海博系统所有的能力。
京东App“附近”频道成为小时购的重要流量入口之一。第一季度,小时购GMV同比增长超3倍。据了解, “附近”频道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并优化点击率和转化率。
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京东在达达集团的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项主营业务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京东与达达的合作体现在三方面:京东和达达合作落地配送业务,由达达负责部分京东物流的末端配送;京东APP中显眼位置布局了京东到家的入口,为京东到家引流;京东和达达开始推进“小时购”等合作,由达达进行履约。
业内普遍认为,达达成为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与美团闪购、阿里淘鲜达、盒马等业务对抗的主要抓手。
京东与达达集团绑定至深,但达达集团的业绩这几年却一直在亏损中。2019年至2021年,达达集团净亏损分别为24.65亿元、17.05亿元、24.71亿元。看来,背靠大树也不一定能乘好凉。
达达集团表示,预计2022年二季度的总营收将在22.5亿元至23.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9%至66%。
达达能否如做到预期业绩,成为京东另一辆并架而行的马车,需要时间验证。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杨秀娟)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