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极客电影
在现实宇宙中,电影《瞬息全宇宙》正在疯狂收割票房和热度:
3月25日北美上映,迄今已狂斩6300万美元(约4.2亿人民币)全球票房,创下A24电影公司的票房新纪录。
存在于我们这个宇宙里的杨紫琼,也成功入选《时代》百大影响力人物。
相比于电影中“绝望的中年主妇在多元宇宙中裂开后拯救世界”的糟糕经历,《瞬息全宇宙》的幕后创作之路,要更为坎坷。
它背后的“怪咖导演组合”:关家永(Dan Kwan)和 丹尼尔·施纳特(Daniel Scheinert),曾拿着剧本,跑遍好莱坞传统大厂与流媒体巨头,却屡遭碰壁。
倘若没有好莱坞制片新贵—— A24公司的大胆投资,或许此时此刻,二人正在给漫威打工,拍多元宇宙。
所以,“丹尼尔导演组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离离原上谱”的《瞬息全宇宙》是如何被创造出来?A24公司又是如何凭此“神片”,搅局好莱坞的?
自幼就有各种稀奇古怪想法的关家永,大学在位于波士顿的全美顶尖传媒与电影院校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度过,专业是动画制作。
也正是在这里,关家永结识了同学丹尼尔·施纳特。
施纳特的母亲是艺术商业双学位。在母亲“引导”下,施纳特曾参与各种创意相关活动,高中时还在人行道电影节实习过,进入电影学院学习即兴喜剧表演,也顺理成章。
关家永不爱打交道,讨厌上学;施密喜欢和人沟通,什么都想掺和。
起初二人一同上3D动画课时,对彼此并无好感。但伴随着课程推进,二人发现,对方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两个最初互相看不顺眼的人,逐渐成为了好友。
再后来,二人借着暑期夏令营的契机,一起拍短片。关家永教施密特做AE后期,施密特教关家永拍真人电影。最后,他们将拍出来的作品,传到视频网站Vimeo后,获得了头版推荐。
这让两个人意识到:如果一起合作,没准能成事儿。用关家永的话说便是:
“我俩就像被算法匹配在一起似的。”
二人的英文名中都有“Daniel”,因此,他们以“Daniels(丹尼尔组合)”的名义,展开了迄今长达数十年的合作。
通过多年的摸索历练,丹尼尔斯导演,成功从MV转型到电影,继《瑞士军刀男》后,再度拍出这部离谱到令人叫好的《瞬息全宇宙》。
倘若要从二人的经历中提取经验,总结归纳,那么首先,“积累”必不可少。
这种“积累”是两方面的:
其一是创作积累。二人会保持每周至少要写出几个新创意的频率,来确保头脑的活跃度。
其二是素材积累。关家永平日出门时,会带着口袋摄像机到处走来走去,拍摄街景。而最终拍摄出来的素材,经过后期加工,便成为《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在宇宙中穿越的画面。
二人不断创作和收集想法,并让这些想法自然生长,当积累到足够量级,并且能串联成顺畅逻辑后,才会进入到下一步制作阶段。
如果“积累”是对创作者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合作”则连接想法与现实的桥梁。
合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倾听与理解。
早期,二人对电影运作一无所知,就更不别提“双导演”的电影拍摄,所以两人之间发生过很多争吵;
反思过后,二人方才意识到倾听的必要性:“当我们不再倾听彼此之时,我们便没有办法继续合作。”
因此,二人重新梳理“倾听优先级”,用施耐特的话来讲,就是“轮流做自大狂,保持谦逊合作。”
动画设计出身的关家永,想法众多,心思细腻,有完美主义者倾向,但容易深陷其中;
即兴表演和戏剧经验丰富的施耐特,就像高速运转的数字大脑,试图以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拍摄电影,可质量平平。
不过在“倾听优先级”原则指导下,二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明显富有成效。
杨紫琼曾评价说,视觉化内容,听关家永的;情感相关内容,听施耐特的。
与“倾听和理解”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尊重与鼓励”。
二人丝毫没有导演架子,与工作人员其乐融融,鼓励他们各显其能,充分调动其能动性性,全身心投入创作。
成本控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对二人而言,这好像不成问题——毕竟他们从拍MV时,就时刻盘算怎么省钱。
人力方面,二人启用的都是过去拍摄MV结识的团队;
物力方面,能一个场景拍完的、绝对不用两个,能用实拍完成的,绝对不用CG;除了关键戏份要全情投入外,其他场景可以将就着来。
△ 文件满天飞的场景,是用风扇吹出来的
宣发方面,丹尼尔斯导演亲自上阵,疯狂接受各路采访,而且每次都尝试输出新内容。
从短期来看,这或许不如明星站台更能赚眼球,但长远来看,创作者“现身说法”,有助于观众产生观影好奇,加深电影理解,进而有益于口碑票房双增长。
当然,学习与热情,贯穿创作的始终。丹尼尔斯导演认为,与其继续在学校交学费,不如抓住任何机会,主动学习。
从网上找学习资料、拿小视频练手技术、研习大量剧作相关书籍……正是基于这份孜孜不倦的学习与热爱,这部脑洞大开的科幻喜剧《瞬息全宇宙》,才得以问世。
虽说是科幻喜剧,但倘若你看后会发现,《瞬息全宇宙》从本质来说,其实是一个家庭故事,讲述一家人是如何通过闹别扭的形式,把全宇宙都拉下水。
嗯,上一个这么干的,好像是《EVA》。
毕竟《瞬息全宇宙》的故事灵感,就源自关家永的一个想法:
“假如我妈被困在《黑客帝国》里,该怎么办?”
关家永在采访中曾说到:
在大多数亚裔家庭中,母亲承担着粘合剂的作用。他们以一种鲜为察觉的方式,将整个家庭凝聚在一起。
从给老公做饭、抚养孩子长大,再到收拾家务……她们几乎要操持所有事情,但她们始终又是那么坚强。
剧作教材中总在说,你要让自己的角色处在最糟糕的状况。或许,没有什么设定,能比把妈妈放在多元宇宙里更糟糕、也更贴合她们生活现状了。
而这个假设的由头,也源自于他对自己母亲的观察。
关家永的母亲是中国人。她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寻富有激情的事情。
不过,在关家永迷茫之际,母亲依旧凭借经验,替他做出了选择。
母亲的操持关家永看在眼中,而人生道路又被母亲插手干预。这让关家永突然意识到:当这个故事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时,要更有意义。
因为他明白,母亲只是在以自己难以接受的方式爱着自己。如果是自己的母亲,经历这疯狂的旅程,想必会让整个故事,在情感方面更细腻的同时,也更具备真实的力量。
同时,《瞬息全宇宙》也是关家永对自我的观察和治愈。
在剧本创作期间,关家永想做关于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的研究,结果却令他不忍痛哭:
他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多动症患者。而这也是他前半生无法自控、做事拖延,过得糟糕不堪的原因。
好在,还有施耐特陪伴着他。
在施耐特看来,多动症给关家永带去苦恼的同时,也成就了他源源不断的脑洞,成就了他们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在一次采访中,关家永曾用“洗衣服”的事情举例,来说明对多动症患者而言,这件事有何等困难,施密特如此安慰到:
“洗衣服是很难的,但会使你成为更好的电影人。”
作为多动症患者的关家永,一直在努力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又与《瞬息全宇宙》里,杨紫琼饰演的伊芙琳何等相似:活得十分差劲,什么都做不好,但她从未放弃过,拯救生活的杂乱,拯救宇宙的失序,拯救女儿的迷茫。
可以说,伊芙琳的形象,是关家永和母亲的缩影;那个看似无用的丈夫,便是施纳特的化身。
《瞬息全宇宙》与二人的经历,形成了紧密互文,既是对彼此的认同,也是对母亲们的感激——无论如何要感谢她们,最终对子女的选择,做出了理解和包容。
《瞬息全宇宙》成功,除了有罗素兄弟(《复仇者联盟》导演)慧眼识珠,早在剧本创作期便投资支持外,更离不开爆款R级片制造机:A24电影公司的努力。
这家文青心中的最酷的电影公司,从2012年创建之初,就将自己的受众人群,押注在18-34岁的年轻观众身上,并投资制作、发行了一批口味小众文艺、题材独树一帜的作品——哪怕这些作品中,有的晦涩难懂,有的甚至有“赔本赚吆喝”之嫌。
△ 由A24投资的《月光男孩》,勇夺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
尽管在票房总收益上,《瞬息全宇宙》同《奇异博士2》《新蝙蝠侠》等好莱坞大片无法相提并论,但2022年美国各大电影公司累计总票房排名中,A24已超越了狮门影业。
通过《瞬息全宇宙》,A24不仅为后疫情时代的北美影院打了一剂强心针,给看惯了超英套路的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更令福克斯旗下的探照灯影业,和环球旗下的焦点影业,纷纷趋之若鹜,选择在文艺片上大做文章。
Cinépolis电影院的副总裁乔-加雷尔曾这样评价A24投资制作的《瞬息全宇宙》:
对于那些想看些与众不同内容的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无疑是商业奇迹。
作为文艺片,它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这是独立电影的胜利。希望未来能在影院中看到更多这类的作品,从而吸引观众全面回归。
这无疑是除了票房之外,对A24影业十年耕耘最好的回馈:好莱坞老牌片厂,因为《瞬息全宇宙》的成功,甚至开始调整他们的策略布局。
正如《瞬息全宇宙》中伊芙琳从各个宇宙“吸收技能”一样,好莱坞之所以还能迸发出如A24这类特立独行的公司,并且继续延续光影传奇,正是因为“来者不拒”。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