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猬公社,作者 | 星辉 陈梅希,编辑 | 石灿
北京时间2022年5月29日凌晨,第75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此前呼声颇高的汤唯没能拿下最佳女演员奖杯,让不少中国影迷的希望落空。
韩国电影人则收获颇丰。韩国演员宋康昊凭借《掮客》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一个获得三大电影节影帝的韩国男演员;朴赞郁凭借《分手的决心》拿下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在本届电影节中,以3.2分(总分4分)的场刊评分,位居所有影片之首。
夺得金棕榈奖的电影是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作品《悲情三角》,2017年,他的上一部作品《方形》同样在戛纳斩获金棕榈奖。
等待颁奖的那一夜
戛纳和东八区的时差是6个小时。
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开始时,北京时间已经走到凌晨2点30分。这个夜晚,大部分尚未入睡的都是球迷,他们的目光放在另一座法国城市,距离戛纳直线距离690公里的巴黎,利物浦和皇家马德里将在那里争夺本赛季欧冠联赛冠军奖杯。
比起声势浩大的欧冠观赛群体,熬夜等待戛纳电影节结果的影迷只是少数。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整体都处于低谷期;另一方面,本届电影节没有任何中国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找不到太多熬夜等待的理由。
汤唯是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一位中国电影人,由她主演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被视作今年的得奖热门。电影中,她饰演一位在韩国生活的中国人,因而不需要和韩国本土演员一样掌握流利的韩语,这几乎是导演朴赞郁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
距离颁奖还有7个小时,陆续有小道消息从戛纳传出,两部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和《掮客》双双进入得奖电影名单,具体奖项归属仍有悬念。中国影迷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因为这意味着汤唯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可能性又增添了几分。
但期待背后,也有微妙的不甘。1992年开始,共有10名华人演员,累计11次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演技类奖项,除张曼玉2004年凭借法国电影《清洁》二度封后以外,其他10次获奖表演,均出自华语电影。
华人演员在三大电影节的丰收时代,正是华语电影饱受国际电影人认可的时代。在过去,主竞赛单元有多部华语电影入围是常有的事,而如今,我们已经习惯华语电影的缺席。新冠疫情爆发后,仅有《隐入尘烟》一部作品入围2022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缺席才是一种新的常态。
好作品的缺席,也意味着好演员无戏可拍。华语电影圈,汤唯的演技并非无可争议,尤其在之前出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她的表演甚至遭到过诸多观众的质疑。比起巩俐、章子怡、周迅、舒淇等人,汤唯的天赋并不被人看好,一度被称作“大花守门员”。
但在华语电影整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天赋并不能带来高质量的表演时刻,曾经身位更靠前的大花们,如今也只能频繁地在电视剧、演技综艺和(不一定成功的)商业电影里打转。
华语电影的低迷是全方位的,从文艺电影、商业电影,到院线收入和观影人次,与电影有关的一切都在疫情时代经历重大挫折。而它们之间的低迷,又互相影响,彼此联动。没有好的电影,观众没有动力进入影院;没有观众,院线的运营难以维系;电影市场的规模衰减,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和创作者的信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年5月以来,《一点就到家》《我要我们在一起》《五个扑水的少年》相继宣布重映。与过往的经典电影重映不同,这些重映电影多为两年内的新片,无论从作品质量还是从间隔周期看,都不存在经典化的空间。重映的源动力并不是观众需要它们,而是电影院实在无片可放。
电影制作方因为担心疫情影响票房而频频撤档,院线因为电影撤档而无片可放,观众因为无片可看而不再走进影院,多年培育起的观影习惯逐渐消逝。一连串反应下,整个电影行业如履薄冰,根据《经济日报》报道,2022年至今,已有超过2200家影院宣布倒闭。
兜兜转转,中国影迷们在这个戛纳主竞赛颁奖之夜,能期待的只剩下一个出演韩国电影的汤唯。哪怕不是华语电影,一位华人演员能拿回一座戛纳影后的奖杯,也许对中国电影人而言也是莫大的激励。
可惜希望落空,只能目送着韩国电影人们度过一个充满喜悦的夜晚。
汤唯之外,戛纳的中国新面孔
除了身在舆论场中心的汤唯,这届戛纳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华语电影人。
尽管我们没能等到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长片,但华语短片并未缺席这场夏日盛会。在短片竞赛单元,中国影迷熟悉的导演毕赣带来了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年轻的陈剑莹导演带来了《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后者最终拿下了今年的短片金棕榈奖。
北京时间5月27日,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基石短片单元传来了另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中国青年导演李家和的短片《地儿》摘得二等奖。
2021年,李家和导演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摄影系,这次拿奖的《地儿》是他的毕业短片,整个制作团队仅有六人,其中包括了导演的指导老师与合作的好友。作为一部学生作品,《地儿》的总制作成本只有5000元,拍摄时长仅为10天。
戛纳电影基石单元由电影节前主席吉尔·雅各布创立于1998年,戛纳短片单元评审团评选。这一单元旨在为青年导演提供支持,将他们的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并为导演们的电影项目寻求资金支持。
今年,全球电影学院总计提交了多达1528部作品,基石单元从中选出了13部真人短片和 3部动画短片入围。影片在戛纳展映,电影节将为一到三等奖获得者颁发奖金,之后获奖影片还将在巴黎进行展映。
在这场全世界青年电影学子的角逐场上,李家和并不是唯一的中国面孔。另一部华语片来自于导演李映彤,她毕业于波士顿爱默生学院,凭借短片《风筝》入围。
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影评人周短片竞赛单元,能听到另一个好消息:中国导演黄树立执导的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荣获本届戛纳电影节酷儿金棕榈最佳短片奖。
2019年,黄树立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他曾担任长片《再见,乐园》的摄影师。在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再见,乐园》作为唯一入围新浪潮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最终斩获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浪潮大奖。值得一提的是,《再见,乐园》的导演王尔卓同样是一位90后的青年电影人。
不仅如此,在顾晓刚导演备受期待的新作《草木人间》中,黄树立也是摄影师之一。此番得奖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是由黄树立独立创作的第三部短片作品。语言和文化的边界之外,来自东方的真挚表达收获了宝贵的赞赏。
另一边,在本届基石单元的“驻地计划”中,中国青年导演郭容非也收获了来自戛纳的认可。
郭容非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此次名叫《红姐》的项目是她的长片首作,曾在国内的创投项目上亮相,彼时就备受关注。如今,在戛纳,《红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来自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发展基金的5000欧元奖金。
细细盘点起来,中国面孔仍在戛纳的某些部分大放异彩。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或许还稍显陌生,但足以证明中国电影行业依然涌动着新鲜血液。
荣誉固然珍重,但戛纳不是一切。
产业的发展由无数个环节连结而成,最终在聚光灯下的亮相只是短暂一瞬。光鲜的背后,电影人要经历漫长的酝酿、煎熬与等待。不论人才培育还是市场建设,都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耕耘。
今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戛纳。而我们对电影的关切与思索,绝不应该只在此时。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