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锦缎
昨日( 6月8日), 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通知,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施行)印发。业内认为这预示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又迈出重要一步。此前已有多个玉米、大豆品种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
在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我们更加能够认识到,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既是保障粮食安全与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对于转基因种业政策推进的预期,市场其实在过去一年便讨论频仍。本文简单从对投资影响逻辑,进行简单梳理。
01 底层含义
无论是炒猪肉鸡肉,还是炒化肥农药,在农业板块,周期翻转是永恒的主题:
●猪周期:能繁母猪数量下降,未来猪出栏量缩水,猪价反弹近在眼前。
●鸡周期:禽流感蔓延,鸡存量下降,鸡周期迅速启动。
●化肥:天然气涨价助推氮肥,俄乌战争助推磷钾肥。
●农药:供给侧改革叠加农业种植面积上涨,草甘膦一枝独秀。
但中国转基因种子这一赛道不太相同,是地地道道的高成长赛道:
作为耕地面积近20亿亩,全球排名第三的农业大国,中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转基因对传统种子替代毫无疑问将构成非常巨大的市场:全球转基因面积18年1.917亿公顷,中国玉米6亿亩,大豆1.3亿亩。
不过,直到2021年转基因种子审定办法出台之后,转基因种子这一赛道才正式火爆了起来:转基因应用最广方向是抗虫和抗除草剂,其他的技术应用非常有限,也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其中领军者是孟山都。
过去经年,进度未如激进的投资者弱预期,有着特定的现实原因:
随着2014年新种子法实施之后,过审农作物数量快速增长,但大多数过审农作物只是简单模仿,供应大幅增加之后,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避免无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需要明智的顶层设计。
同时考虑到粮食安全和地缘政治,通过贸易方式长期满足国内的粮食缺口是完全不可能的,种子来源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但这个行业向来存在难以逾越的观念障碍。
因此,从海外引入转基因种子从流程安排来说,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先从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出发。
这个顺序的个中理由也不难理解:因为当下我们大多数饲料作物都通过进口,而这些进口作物也多数已经是转基因作物:如果允许进口转基因但却不允许种植转基因,这本身很难解释。
02 投资影响
随着转基因政策的逐渐明朗,强者恒强成为永恒的主题,地区性小型种业公司将逐渐退出市场。
首先是违法转基因产品的火爆销售即将终结。历史上,东北违法转基因产品直接带来了20-30%产量提升,因此卖的火爆非常好理解。同时由于抗玉米螟的出现,玉米不会出现被虫咬过之后的霉变现象,因此作为饲料收购价格可以大幅提升。随着国产化的提升,这部分市场将直接被本地替代。
其次, 转基因是一个按销量收费的生意模式,如何确定销量同样是一门手艺: 转基因种业公司会优先选择大公司合作,一方面大公司意味着大品种,推广面积上 农业部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而且可以上量; 另一方面,小公司的瞒报续 保也会得以避免。
最后,对产业链来说,除草剂之王草甘膦的崛起也意味着另外的机会。
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草甘膦成本很便宜,在这轮大周期没涨价前每吨原药仅为2万左右:草甘膦可以无差别杀伤所有的杂草和庄稼,而用上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种子之后,农业除草就变得非常轻松,大大降低成本。
要知道,在抗草甘膦基因的种子得到运用之前,尽管中国草甘膦产能全球第一,尽管中国玉米种植面积6亿亩高的惊人,但草甘膦却仅能用于出口。在专家眼中,一手拿着农药,一手拿着种子的全球农药巨头先正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为转基因作物定制的全新农药,实现捆绑销售。
但必须说的是,在这轮原材料上涨行情里,各家草甘膦上市公司迄今股价涨幅已经足够惊人。
03 商业元年
2022年成为转基因商用的元年,而不是2021,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在这个领域,流言总是跑在一切前面。坊间一直流传,甘肃大面积正季制种将被放行,并同时在明年放行转基因大豆商种。但由于一系列严谨复杂的试验程序,转基因大豆商种迟迟未见商用落地的哨声,市场对转基因的激情也陷入沉寂。
其次,随着今年国际地缘政治日趋复杂,今年年初开始各种促耕扩种、各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分解落实措施层层从中央分解到省,再分解到县、乡镇,并责任到人。农业安全意识极具紧迫感——这一点,其实已经反馈到这一两个月农业个股的惊人涨幅之上。
尽管基因商用放行由于品种审定资料年初才提交,按程序7月才审,9月公示,年底才能发证,但由于形势严峻,整个产业内部备战已有时日。政策制定者的在转基因商用问题上的积极推动体现在行动上。
这一切都不会有通告,但有敏锐度的投资人应该已经理解了这一时间框架。转基因种业新江湖的故事只是刚刚开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