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商业派
短短半年时间快递行业波涛汹涌,兴亡交织。
今年3月份中旬,京东以89.76亿元收购德邦66.49%股份,从此德邦归入京东系,几个月之前极兔速递以68亿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百世集团在国内的快递业务,这意味着四通一大的局面维持了10多年之后终于分崩离析。
五年前刘强东曾经表示未来快递行业只有三家,两年中通董事长赖梅松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快递行业将继续集中整合和优化,强者愈强的竞争格局会趋于稳定”,他认为中国快递市场必然会诞生市场份额30%乃至超30%的快递企业。
30%是什么概念?意味着1.5个中通或者3个申通的体量。要达到这样的体量,收购是短期内最快的手段,以极兔为例,通过收购百世快递,6%的市场份额一跃到14%。
这意味着快递企业的大兼并还在路上。三通一达里,谁会被吞下,谁会笑到最后?
01 末端整合已浪涛汹涌
在快递行业末端,快递整合的情况早已经悄悄开始。
在快递价格战如火如荼,竞争你死我活的大背景下,在末端快递网点,你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怪相:网点里中通、圆通韵达等LOGO和谐的并列,快递员们也是各家快递都送。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情况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不同快递公司,这些网点名字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同一个老板”,有快递网点老板透露,网点员工们甚至都有好几套工服,快递车也是各个品牌都有。一个快递企业的人士曾经谈到,自己曾经到某家网点去拍摄照片,想找三轮车当背景,结果该网点的三轮车全部写着竞争对手的名字,场面一度尴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末端已经在整合了,快递老板们挣不到钱就把网点出售给其他人,经常出现一个干得好的快递品牌把其他品牌都收购了,垄断当地市场。
近年来还有一种情况是快递行业出现了“共配”模式——在一些单量比较少,或者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网点们互相竞争谁都活不好,于是快递加盟商凑在一起形成共配。比如在中国袜都浙江诸暨,此前中通申通韵达三家公司曾经合并成为一家“中申达集团”。
共配是各家彼此协商好区域,将区域进行划分,在某个区域内所有的快递不分品牌均由一家网点负责,实现人员、快递共享。对于网点来说生存得到了保障,对于快递员来说,原来送100件快递需要跑好几家小区,现在跑一家小区就够了。
近年来共配机制受到了各地政府的认可,开始被鼓励,在浙江湖州等地,政府主动召集邮政、快递企业共配落实快递进村。
从快递企业的角度并不符合企业的利益,快递公司无非是收运转派四个流程,网点负责收派快递总部负责干线运输和分拣,末端如果被整合,中间就只剩下空架子,存在巨大的风险,比如网点会觉得哪家企业给的派费高就把所有快递全部导给这家,剩下的就没有单量了。
快递总部们对于这些情况并非不清楚,“但网点也要生存,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快递企业也不能坐视不理,眼下,一些快递企业已经意识到危机,以中通为例开始强抓整合的主导权,”中通快递要求网点在共配中成为大股东”有快递行业人士认为,这为未来进一步的收购埋下了伏笔。
02 谁会被整合?
快递行业会如何走,2017年刘强东的看法是快递行业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再剩下一家。
刘强东说法的背后,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快递企业极度依赖于电商平台,多年来我国电商件占快递业务量超过80%,电商平台把订单给谁,谁就能存活。
近年来拼多多的崛起,极兔短期内也成为迅速快递重要一极,也从侧面说明对于快递公司来说,电商企业掌握着生死存亡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快递行业的格局,几乎就是电商格局的延伸,除了极兔和京东以及不太依赖电商的顺丰,剩下的就看三通一达里面谁能活下来。
这四家公司均非常依赖阿里巴巴,目前来看关系最紧密的是申通,据了解目前申通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大部分来自菜鸟体系,高管几乎全部是来自菜鸟,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属于半收购的状态。阿里内部的想法是把申通打造成体系内最倚重的经济型快递承载体。
其次也要看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阿里虽然是百世的大股东但最终被抛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后者市场太差,竞争力不强。
曾经有申通人士吐槽,在双十一的时候,阿里选择的物流合作伙伴并不是关系更好的申通,而是中通。不过这也有情可原,“资本关系是一方面,但在很多时候阿里还是看竞争力的,毕竟每个部门有各自的KPI。”
总结来看,关系最紧密的是申通,而服务质量最好的是中通,而剩下的圆通和韵达就较为尴尬。
无论是单量、服务质量,资本实力,两者非常接近,因此有人预测未来最有可能进行合并,而中通实力最强,申通虽然实力最弱,但是在百世之后成为唯一被阿里亲自深度掌控的物流企业,反而比较安全。不过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崛起,快递市场也有可能会形成新的局面。
03 加盟制快递如何杀出一条血路?
对于三通一达加盟制快递企业来说,其最大问题是掌控力的问题,轻资产模式有两大弊端,第一个弊端是网点不一定听话,某些对整体发展有利的战略,但是对于具体某些网点却不一定有利,最终不一定能推行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差异化的竞争力,由于大家组织模式相似,客户对象一致,甚至连时效也差不多,导致最终客户觉得几家看起来差不多,最终就是谁便宜把订单给谁,导致价格战多年不休。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基础门槛不高,但是又十分刚需的行业,唯一的结局只有拼规模了,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才能支撑更多的网点。
因此近几年快递公司们一方面拼价格,另一方面在车队、转运中心等基础设施上进行投入,车辆、机器、地皮等重资产成为快递公司压舱石。
另一方面在向快递尚处于初始阶段的东南亚、非洲等地扩张。比如中通、极兔都进入多个国家,在当地建立物流体系。
不过从目前来看,除了极兔从东南亚起家外,其他快递公司在海外的扩张还处于初始阶段,未来这种依靠廉价人力形成中国快递模式会不会水土不服,很难说。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很可能就是申通,阿里高管老早已经入驻,把数据做漂亮点,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