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落幕,中国移动还能撬动年轻人的DNA吗?|钛度热评

飞信因何衰落?做错了什么?在C端场景,中国移动又在押注哪些新布局?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曾有5亿注册用户的飞信将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2007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主打即时通讯服务的产品飞信,曾在2G时代拥有过月活用户高达1亿的高光时刻,这样一个引领过通讯方式变革的产品因何衰落?

飞信也曾做出转型B端、加入移动“和字辈”成员等改变,但都未能扭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颓势,相较于移动社交霸主微信,飞信做错了什么?

中国移动2021年财报显示咪咕视频全场景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45%,视频彩铃订购客户规模突破2.4亿户,全年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达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在C端场景,中国移动又在押注哪些新布局?

锌财经记者孙鹏越:

作为时代的产物,中移动始终错误判断飞信的发展线路,局限于和中联通中电信的行业竞争,限制飞信只能让移动用户使用,与电信、联通用户不互通。如此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措施,导致飞信的发展上限受阻,注册用户始终无法突破瓶颈。

最终,在2011年后,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在微信和其他社交工具的冲击下,飞信市场占有率逐渐收缩,最终开始转型,从即时通讯工具转向企业服务平台。

而在中移动内部,也在受到其他业务的挤压。飞信的最大卖点是所有手机号可免费互发短信,而春节时期的“拜年短信”则是中移动的盈利大头,每年都能为中移动带来了近三十亿的收入。这和飞信有直接性的冲突,导致飞信在中移动内部权重逐步降低。

而和飞信定位相同、年代相同,也被微信所淘汰的软件还有米聊、易信。它们也是市场逐步收缩,最终销声匿迹,成为“时代的眼泪”。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

飞信被停用,其实真的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再接触飞信了,很多人甚至于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已经不再使用飞信,但是伴随着飞信的生命彻底终结,很多人还是很感慨,为什么曾经那么成功的飞信在这十几年之后彻底走向终结?

首先,从整个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飞信的成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整个手机产业的2G时代,当时上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事情,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是5块钱30M的手机流量,而且大家交流所用的短信的价格还是相对比较高昂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大家有对于社交通信的刚需。在这种刚需的大背景之下,飞信就应运而生了,由于飞信用的流量非常少,而且可以直接发短信到中国移动的手机上,由于那个时候中国移动也是全国最大的手机运营商之一,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之下,飞信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手机应用,在那个时候,在还没有完全出现智能手机的情况之下,大部分人的手机都可以使用,飞信就成为了整个市场的常态,这也是飞信最成功的所在。特别是飞信还可以实现通过电脑发信息给手机的功能,这也成为了很多企业和学校用飞信来发通知的一种惯用手法。

其次,伴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当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飞信的问题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可以说是快速崛起,在当时中国联通所拥有的制式优势的加持之下,大量的中国联通的用户开始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飞信的弊端就体现出来,由于联通用户是接收不了飞信的信息的,所以很多人就会发现飞信很难联系上那些联通用户。而就在这个时候,腾讯的微信也正好出现,微信不像QQ有上线在线的这种机制,可以说是24小时不间断的收发信息,再加上微信根本不需要有运营商的限制,只要两个用户之间安装了微信就可以使用,最终的结果就是微信逐渐取代了飞信,成为了最主要的社交应用。

第三,伴随着整个市场全面进入5G时代之后,飞信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鸡肋,曾经飞信还一度想通过企业端的市场,能够有所作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企业端市场的用户需求开始出现了更加的两极分化,以钉钉、飞书为代表的一系列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牢牢占据了头部的市场地位,在这方面飞信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飞信被市场所淘汰。

飞信的成功是时代发展的红利所导致的,而飞信的失败也是因为红利的失去。

价值研究所编辑林之柏:

业内有一种说法,飞信是败给时代,这个论点我是深有同感的。飞信成立之初最大的卖点是低成本,在短信收费、流量很贵的年代对用户来说当然很有吸引力。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完全封闭的生态,以及流量费用的下调让飞信失去了仅有的竞争力。

事实上,飞信最大的败笔在于快速积累5亿用户后,始终没有想清楚怎么运用这庞大的资源,也没有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节奏。比飞信普及更晚的微信,在上线后功能更迭就非常迅速,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超级APP。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变得越来越臃肿的微信,但意识到用户需求的变化甚至主动为他们创造需求,是一个产品长期生存的基本技能。很明显,这个技能飞信是不存在的。

至于现在上升势头还不错的咪咕视频、咪咕阅读、咪咕音乐等产品,其实也要面临市场份额、定位的多重挑战。尤其是内容版权,咪咕系应用无法和BAT旗下应用相比。对比之下,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依靠王蒙火了一把的咪咕视频,体育属性逐渐明确,算是找到差异化路线。只不过体育赛事版权向来溢价严重,且用户留存率堪忧,咪咕视频能否借体育这张金字招牌还需时日检验。

总的来说,没流量也没有多少盈利空间的飞信走向终结是无可避免的,将资源集中到咪咕系产品身上,移动或许还能创造更多增长空间。

贝多财经主理人贾小俊:

飞信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此时的退出已经成为了必然。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微信改变了社交的形式,也让短信和彩信时代慢慢消逝。

如今,短信已经成为了接收验证码的存在。曾经,易信也曾计划撼动微信的地位,但是却失败了,主要是这个形式已经不允许再有第二个玩家了。换句话说,和微信能抗衡的不是另外一个微信,而是另外一种社交方式。这个新的社交方式,被后来的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印证。

下一阶段,究竟是什么形式,就目前而言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所谓的元宇宙。短时间来看,所谓元宇宙的局限还有很多。

单就中国移动的布局和成绩来看,视频这条路是可以探索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移动生态下,短视频或者中长视频都有可以做的点。相对而言,想要在短视频分一杯羹,难度系数不小。但长视频的竞争对手不算多,尤其是一些平台在走下坡路。不过,想要靠视频盈利也不容易。无论如何,内容为王这句话很吃香,就看中国移动能不能在视频这一赛道闯出一片天了。

蓝媒汇联创兼运营总监岳轻:

唏嘘飞信谢幕其实大可不必。

首先飞信是什么,是通讯工具而非社交工具。而且这种通讯工具是建立在一个较为落后的基础、即电话短信的生态中的。它能够迅速庞大的原因在于那个流量都没普及、QQ适配性极差的时代,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移动端与PC端的互通,且费用低廉。

而3G时代来临后,通讯生态迅速进化成为了社交生态,单纯的通讯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但飞信臃肿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迅速实现转型、恰恰互联网时代是最需要应变速度的,所以市场很快被微信、QQ等一众社交软件抢占。

等飞信回过神来之后,社交生态已经呈现极端的排他性,飞信庞大的用户沉淀再也无法完成激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进化,其沉淀用户也逐年流失,彻底成为死局。

现在复盘,飞信确实没做错什么,就像燃油车也没做错什么一样。当新的生态健全之后,降维打击之下,有时候反应慢一些、想要稳妥一些都能算是“错”。飞信的成功本身就是建立在自己的舒适区内的,一但跳出去那就是市场新人、只能从头开始,而一个“新人”的失败其实不应该给予过度的解读。

事实上很多传统领域的大拿都会在这方面栽跟头,诺基亚如此、如果不是牢牢把持数据流量业务,我们的三大运营商也该如此。其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呈现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高傲,像咪咕视频、咪咕音乐在互联网中的知名度乏善可陈,不管是因王濛而火的咪咕视频、还是因“周杰伦播放器”而火的咪咕音乐,都在偶有热度之后很快沉寂,很难留存用户。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结构已经决定了,他们很难在高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去做出一款“老少咸宜”的C端应用,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生态彻底成型后直接“摘桃子”,用物美价廉的属性去回馈国民。

互联网京日记张京科:

飞信没有领导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被无所顾忌的微信打败,而是源于自己父亲中移动封印了其发展空间。这令人想起了欧洲神话里宙斯成为众神之王,是因为其打败自己的父亲-泰坦之神克洛诺斯。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成功,需要吸取公司的成功经验。但是更要警惕被过去的成功经验桎梏。飞信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更上一层楼,但是遗憾的是,他无法挑战和破坏中移动原有盈利模式及商业模式。所以得到更多自由和授权的微信,在腾讯成功的基础上,与QQ、游戏等产品,瓜分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市场。

而中移动的短信和通话则悄然被体验升级、消费下降、商业模式更灵活多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所侵蚀取代。

而移动如果想要重新撬动年轻人的DNA,那就要思考在6G时代的产品形态布局。在云端和管道之外的终端产品基础上,多思考后直播时代的产品,譬如人工智能和AR等等。

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观察员郭施亮:

飞信上线了15年,但15年后,9月30日开始停止飞信服务。飞信曾经收获了5亿注册用户,并实现了免费短信、多人通话、多终端登陆、三网沟通等功能,飞信曾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为不少人节省了不少话费,但最终还是败在了时代潮流,微信崛起,实际使用飞信的人并不多。

飞信落幕,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有飞信自身的原因,例如起初限制其他运营商用户使用,让飞信错失了一个用户与流量迅速积累的黄金期。此外,微信逐渐承担了主导影响,人们对短信的依赖度大大降低,当短信刚需性质变化了,飞信的实际价值也就明显降低了。

飞信曾经享受过移动互联网初期的红利,并凭借移动自身的用户优势快速积累了一批用户,但飞信并没有抓住这个机遇,随着微信到来,飞信产品没有抓住用户痛点、创新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导致了飞信的实际价值逐渐下降。

唐辰同学主理人唐辰:

站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社交史的角度,飞信把一手好牌打烂未能成为“中国移动的微信”,令人唏嘘。如果飞信成功,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版图和前景必定是另外一番光景。但历史没有假设,飞信的败退有中国移动本身的短板,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就像中国移动其他互联网业务一般,承载的期望很高,但真正能跑出赛道的几乎没有,咪咕视频,咪咕音乐,飞信等,无一不是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的风口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飞信的败退也不遗憾,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甚是难得。下一个趋势是元宇宙,中国移动已经在布局,希望这家巨无霸在元宇宙时代能收获自己的“微信”。

竹阅文化CEO陈伟明:

飞信是个好产品,只是时代变了。

飞信壁垒最强的功能是直接免费转短信。但一开始为了垄断用户,只允许移动用户之间的飞信免费,这导致错失了更大的用户市场;或许是一家独大带来的固步自封,要求飞信不能影响短信部门业务开展,而其实短信业务是运营商收入的大头。

所以免费与收费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在联网并且对方是移动用户时,发送是免费的,但是用户直接回复消息是收费的。尤其不便的是飞信号与手机号绑定,而很多人一换手机号,就顺便忘了原来的飞信号了。

而这时候微信的做法是:可以直接添加QQ好友,同时可直接添加通讯录联系人,迅速完成用户多渠道导流;甚至开始利用QQ上的经验,除了能够发送文字外,还能发送语音、图片、视频等。

从用户来讲,你在网上的虚拟交际圈,基本就是你的QQ好友。所以飞信颠覆不了QQ。你在现实里的真实交际圈,基本就是你的通讯录。所以虽然腾讯强大,但飞信依然能这么残喘几年。而微信呢?左手QQ,右手通讯录,自然一方独大!

航通社创始人李书航:

中国移动的经典即时通信工具“飞信”确定了停运的消息,又是引发一代人“回忆杀”的时刻。关于飞信如何跟不上时代,以及自身运营的问题已经有很多讨论了,我想聊一下另一个角度:不只是中移动,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运营商是不是一定做不成像微信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

结论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电信早前跟网易合作了个“易信”,还动用了部分地方的党政机关去注册官方易信号,结果也是遗憾离场。假如美国运营商 Verizon 能保住其收购的雅虎旗下“雅虎通”(Yahoo! Messenger)也能保存一个正面案例;可惜没有假如,该产品已在 2018 年全球范围停运。

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连接,做运营商实际上做的事——通话和短信,这种被称为 OTT 的架空之举把运营商变成“愚蠢的管道”,使它们的盈利空间大为缩窄。

如此一来,运营商们必然不想坐以待毙。但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络产品有强烈的网络效应,竞争者最开始的几步必须全部走对,只要一步踏错就不太会有机会。加上全世界的运营商普遍缺乏“网感”,毕竟它们做产品肯定没有专职的创业者们那么在行,所以就没有做成功的案例。

运营商们最大的价值就剩下了单一的流量销售。不过以此为出发点,有什么形式能尽可能多卖一点流量,当然也是保证自己收入的好办法。因此,跟现有的流行互联网服务推出联名套餐,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或自己进军大量消耗流量的网络视频等领域,都是不错的主意。中移动自身的咪咕就做得很成功,不仅从贩卖流量的角度,而且就其视频业务本身也是如此。

印度的跨行业巨头塔塔集团(Tata Group)运营着一个庞大的光纤宽带网络,该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超级应用程序Tata Neu,统筹了塔塔旗下的网购、药房和金融业务。在非洲,南非运营商 MTN 于 2019 年推出的 Ayoba 被认为是非洲大陆的第一个超级应用程序。它提供内容、支付服务和“小程序”。

Lloyds Ventures 合伙人 Jay Johhar 写道,运营商希望“利用对现有客户的访问权限、受信任的计费关系、托管安全性等”在创办类似微信一样成功的超级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如果不成功,就必须和现有的生活服务领导者建立积分兑换等合作关系,维护客户忠诚度。

零壹增长创始人罗超林:

飞信落幕,咪咕视频跟上,中移动还是有机会撬动年轻人DNA的。

飞信落幕,原因就很简单了,选错战略合作伙伴了。中移动的性质是国企,在当时的经营体制及大环境下,给不了太多支持,也不够活跃。如当时在短信彩信DAU、MAU的高峰期,飞信可以拿到这里面的核心资源及支持,把短信彩信改成飞信,可能也会是另一个局面了。可中移动也不会给你这样的核心资源及现金牛奶业务,这样的死循环下,空有可以打的牌却打不出应有的局面。

咪咕视频捏住年轻人的一个DNA:运动。这几年拿下的体育类内容基本上都是全球顶级的,夏冬奥运、世界杯、欧足球、CBA等等,赚翻了人气,以及之前的年轻人(70-85后)。顶级专业免费的运动类内容,移动用户的无缝衔接观看,让这些用户在打接电话之外,有了更多的场景使用移动APP(咪咕视频内嵌在里面),咪咕视频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稳定的用户及流量了。

背靠中移动更稳健。其实,最懂用户的还是用户本身,当下的市场经营环境以及飞信落幕带来的各种内部论证与总结,相信中移动管理层对咪咕视频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与打法。相比飞信来说咪咕在身份上是更进一步的,同时全网内容矩阵的建立最终也是归总到中移动APP(咪咕视频为次),只要看到咪咕视频的内容,在哪个入口看不重要了(谈妥分发分润条件即可)。在用户陆续起来的时候(间接也分食了其他运营商用户),介入年轻人喜欢的视频内容就好。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

飞信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挺遗憾的。

但并不认为飞信是一个失败的业务或者产品,而是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光荣退休。

回到飞信本身,2007年,2G和3G的交替期,即时通讯服务“飞信”诞生,融合了语音、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算是极大的创新,因为当时移动通信才刚刚开始,移动互联网则尚未爆发。到巅峰时期,飞信有5亿用户,甚至连月活都超过了1亿,这个数据,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或者业务。

以及飞信对标的不应该是微信,毕竟飞信不是微信,也不可能成为微信,所谓“飞信要挑战QQ,可以成为微信”,实际上是一部分网民的一厢情愿而已,毕竟飞信在运营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业务,或者说通信产品,而不是互联网产品。从定位来说,就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数据业务或者通信产品,瞄准的是通信圈,服务的是移动用户,竞对的是电信和联通用户,飞信只要能在移动和电信、联通的竞争中产生差异化就是成功,这点飞信无疑是成功的。

成也定位,败也定位。正是因为将飞信定位为数据业务或者通信产品,导致飞信一开始就是封闭的,并没有开放给联通用户和电信用户,这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简直不可思议,自己给自己设置门槛,自己把自己的未来给限制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飞信是运营商内的业务,而不是一个单独可融资可独立发展的业务(或产品),必然会内部博弈,比如飞信本身会不会冲击到当时运营商的核心业务语音和短信,如果语音和短信的收入受到影响,飞信作为一个新业务,必然要妥协和让步。

就运营商来说,中国移动还是非常具有创新力的,也曾深得年轻用户的欢心,典型的就包括动感地带,彩铃,无限音乐等业务,都是引领潮流和面向年轻群体的。但随着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产品的崛起,运营商渐渐被边缘化了,或者说逐渐又回到了自己的既有轨道了,那就是做好“管道”。本身运营商提供的就是管道为主的基础业务,应用层的东西主要都被互联网公司做成了。当然,即便是互联网公司,也不是都能成为微信的,别忘了阿里巴巴还有“来往”,网易还曾推出过“易信”,但如今都是微信的天下。

至于未来,移动还能不能笼络年轻用户,我觉得悬,融合通信本来是一个机会,但是融合通信很难落地,后来变成的5G消息也不温不火,或许可以说,运营商引流年轻人潮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就集中精力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基础服务,通信本来就是管道,就别惦记着互联网的“肉”了。

简而言之,飞信是一个成功的数据业务、通讯产品,但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但究其定位本身而言,飞信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可以荣退。

村事话务人创始人张震宇:

中国移动作为曾经通信领域的霸主,在功能机时代真是市场的王者,不管从品牌形象还是服务体验,2007年移动的用户就将近5亿!资料显示2007年5月,移动正式推出一款应用——飞信,其实飞信推出要早于这个时间,这款应用有多厉害?那个时代手机其实主要就两个功能,打电话、发短信!至于上QQ、听歌、看电影!对于当时几M的内存,加上64和弦铃声、65000色彩屏,128×160的分辨率,再带上个20万像素摄像头,不亚于你看到今天的王思聪。当时电话一分钟2到3毛,流量更贵!所以那时用手机频率最高就是发短信,一条短信1毛钱,文字的信息容量也特别大,所以大家秉持着能发短信绝不电话的原则!飞信就在这时横空出世。那时候收入和现在没法比,也没有提速降费,这种情况下飞信一下火的一塌糊涂,而且也为后来的即时通讯应用立下了模板。

移动在初期推广飞信时也是非常生猛的,当时由于移动掌握着底层流量通道,再加上移动全国各地的几十万的销售队伍开始疯狂地推,大学校园基本全被拿下!这个模式熟悉吧?整整领先了现在巨头们10年!飞信用户一度突破5亿。

作为移动旗下一款即时通讯产品,飞信在那个年代无论从用户规模、用户粘度、产品功能、产品体验几个纬度来看,都是相当的惊艳的,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飞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对产品的认识非常清晰,但是移动对产品的定位却非常模糊,这样就导致了产品慢慢的背离初心!当然现在来看都是上帝视觉、事后诸葛亮,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吸取经验教训!

像中移动这样的公司,其商业模式与逻辑不会轻易改变,通过巨大的投入搭建起的业务形态必然是运营商的绝对重点,导致他们对市场的认识与思考必然受到限制,对于任何新的业务开展一定要利于自己既有的业务发展与巩固,所以飞信也必然要承受与其发展目标不相匹配甚至背道而驰的考核标准,原本移动想通过飞信多一个增收渠道,也让用户可以跨平台进行沟通。飞信的出世,从友商本就不大的份额里又生生抢下不小的一块肉,不可谓不成功。

在当时的市场,飞信真的是占尽天时地利,完全有能力和实力一统即时通讯的江湖,但凡移动能重新思考飞信的定位就不至于唏嘘落幕,从飞信诞生到用户过亿飞信只用了5个多月,而现在的国民级产品微信用了433天。在前无堵截,后无追兵,黄袍加身的情况下直接驾崩!只能说它死于对传统的墨守,死于对现状的依赖!虽然中国移动如今依旧强大,但却亲手把自己成为下个时代引领者的可能彻底葬送!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你关心最新趋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观点,欢迎添加《钛度热评》社群小助手微信:taiduzhushou,加入《钛度热评》社群,跟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思考者的社群,让有价值的思考被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飞信落幕。

    回复 2022.07.29 · via netease
  • 呵呵😒

    回复 2022.07.29 · via netease
  •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曾有5亿注册用户的飞信将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回复 2022.07.29 · via android
  • 飞信落幕,咪咕视频跟上,中移动还是有机会撬动年轻人DNA的

    回复 2022.07.29 · via pc
  • 和飞信定位相同、年代相同,也被微信所淘汰的软件还有米聊、易信。它们也是市场逐步收缩,最终销声匿迹,成为“时代的眼泪”

    回复 2022.07.29 · via iphone
  • 飞信是个好产品,只是时代变了

    回复 2022.07.29 · via android
  •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只不过一直没用

    回复 2022.07.29 · via h5
  • 飞信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此时的退出已经成为了必然。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微信改变了社交的形式,也让短信和彩信时代慢慢消逝

    回复 2022.07.29 · via pc
  • 飞信?没用过

    回复 2022.07.29 · via iphone
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