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谷趋势,作者|王战新
中国五大汽车之都的格局摇摇欲坠。
在电动车赛道上,一些过往略显边缘城市,正在强势崛起为中国底特律。
这是当前非常大的变化。
过去一线城市拼命争夺互联网中心,三四线城市患上土地财政饥渴症把自己搞成房地产中心。
转眼一瞬之间,一切都变了。
01
最近几天,许多城市都公布了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常州、西安和合肥的表现最精彩,这些原本在中国汽车版图上没有存在感的城市,突然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突破11.8万辆,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的比重达55%,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为4.4%(常州面积占全国比重为0.046%)。
常州这座城市,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江苏省内的存在感也不强。
论经济实力,它只是苏锡常最尾的一个。论影响力,远不及处于隔壁老王,处于江苏南部城市鄙视链下游的南京。
但仔细一品,你就会发现常州拥有不可阻挡的魅力。
2021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7.6亿元,位列全国第25;人均GDP16.6万元,位列全国第9。
如果我们把格局放大一点,就会发现常州刚好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
东驰西骋、南来北往,长三角大交通绕不开常州,独特的“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区位赋予常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常州拥有奔牛国际机场、长江常州港、发达的内河水运航道网、交汇的公路和铁路网,具备形态完整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此外,常州还有发达的工业基础,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及人才。早在民国时期,常州就诞生了盛宣怀、刘国钧等民族资本家。改革开放以后,常州成了全国工业明星城市,创造了赫赫有名的“苏南模式”。
具体到汽车工业,常州的起步时间也比你想象中要早得多。
上世纪60年代,常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规模超过3000辆,“长江”、“常州”、“先飞”牌客车畅销全国。
改革开放以后,常州长江客车公司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其研发的客车专用底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还与意大利依维柯组建了合资公司。
但是常州由于行政级别低,一直没有获得轿车生产资质,本地有钱人只能买上海产的桑塔纳、长春产的捷达。所以,常州在中国汽车版图上没有存在感。
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之后,常州抓住历史机遇,一手引进北汽新能源、比亚迪,一手培育理想汽车、牛创新能源,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每一座新兴车企都需要一座城市来做支撑,蔚来汽车的救命恩人是合肥市政府,理想汽车的福地则是常州市。
2016年4月,常州武进产业基金,参投了理想汽车的A轮融资。随后,李想决定在常州市建立第一座整车厂。
2019年11月20日,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开始量产,理想ONE正式下线。
2021年10月28日,第十万辆理想ONE在常州工厂下线。这意味着,理想ONE仅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常州一期年产能10万辆的目标,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执牛耳者。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生产了约6万台新能源汽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50%。现如今,理想常州生产基地正在进行二期产线扩建,扩建后该工厂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
除了理想汽车外,常州还从深圳请来了一家牛企——比亚迪。
2019年4月25日,比亚迪和常州市政府签约,开启全面战略合作。王传福表态,要投资100亿元,在常州建设年产40万辆新能源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园。
今年1月,比亚迪常州工厂正式投产。6月,常州工厂开始量产比亚迪新车海豹,计划月产能为1.5万台。
在理想和比亚迪等整车制造商的带动下,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厂和贝特瑞、新纶新材、科达利、星星充电等配套企业等也相继在常州市落地生根。
由于常州的发展前景非常诱人,洛阳的中创新航(前身是“中航锂能”)和保定的蜂巢能源(前身是长城汽车的电池部门)干脆把总部搬到了常州。
2021年数据显示,来自常州的动力电池产量超过57GWh,在全国占比三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一。在动力电池行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
据《常州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关于未来,常州市政府制定了非常清晰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4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销量达60万辆,规模达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8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顺带提一句,“苏锡常”三兄弟真的非常有默契,它们分别把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到了极致。而这三大产业,又恰好是最有“钱”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02
说起西安,一般人只会想到“千年古都”和“网红美食”。实际上,西安还有另外一面,它还是 “硬科技之都”。
2021年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西安高新区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2022年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除了“小麦粉”、“饮料”、“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工业品。估计“千年基友”洛阳看了会很生气,“说好了一起做文艺,你却偷偷搞理工”。
2021年,西安市默默地生产了26.9万辆新能源汽车。
这是什么概念?
素有“中国汽车摇篮”之称的吉林省,也才造了10.7万辆。
先别急着惊叹,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更“恐怖”。从1月到6月,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34.4万辆,增长543.1%,实现产值454.4亿元。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上下总共生产了266.1万辆新能源汽车。这就意味着,每10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3辆出自比亚迪西安基地。
估计有人会疑惑,比亚迪不是深圳的企业吗,为什么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安搞这么大的阵仗?
这个故事很长。
比亚迪在深圳起家的时候,缺钱缺人缺技术,只能搞搞电池和电子产品。到了21世纪初,比亚迪的生意越做越大,王传福成了亿万富豪,就想进军汽车制造业。但当时整车制造业是受管控的,需要拿到车辆生产牌照才能搞。
2002年左右,西安的秦川汽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陷入亏损之中,希望找个“金主爸爸”来填坑。
于是,财大气粗的王传福果断出手,以2.69亿元的价格买下了秦川公司77%的股份。西安市政府同意把车标换成比亚迪,但要求生产基地留在西安。
王传福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不断追加在西安的产业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从新能源汽车基地到30GWh动力电池项目,再到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
2021年12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电控工厂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可以说,王传福以一己之力把西安带到了新能源汽车舞台的中央。
当然了,堂堂大西安可不只有比亚迪,吉利、陕汽、开沃等车企也在西安布局了生产和研发基地。
03
除了深圳、西安、长沙和常州,比亚迪的触角还伸到了另一座工业大城——合肥。
2021年7月,“有资金、没土地”的比亚迪与“有土地、没资金”的合肥成功“闪婚”。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建设到整车下线仅10个月。
就这办事效率,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要知道,这期间长三角地区还出现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疫情高发期呢。
为什么会这么快?
首先,双方都高度重视这个项目,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三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督战”,王传福和他的副手们做梦都在想如何推进项目。
其次,双方都有一只久经考验、“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合肥这边,公职人员都经历过京东方项目、长鑫存储项目、蔚来汽车项目的洗礼。
比亚迪这边,骨干精英都参加过“深圳大会战”、“西安大会战”、“长沙大会战”和“常州大会战”。
这一期项目还没搞完,二期项目就已经来了。
今年5月,比亚迪集团与合肥市再次签订合作协议,在一期项目投资15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150亿元投资,预计2023年3月底建成投产。
比亚迪强势入驻后,合肥市离“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光是主机厂,合肥就搞了7家,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江淮汽车、合肥长安、奇瑞汽车、安凯汽车。
今年上半年,光是江汽集团(含蔚来)一家,就生产了8.16万辆汽车,其中包括中国技术先进的豪华电动车——蔚来ES8。
04
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常州人、西安人、合肥人满怀希望地向“新能源汽车高地”进发时,长春人、武汉人和重庆人却因“燃油车的诅咒”而辗转难眠。
众所周知,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大名鼎鼎的央企“一汽集团”就坐落于此。
可以说,长春即一汽,一汽即长春。
以一汽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支撑起了长春一半的工业,三分之一的税收,五分之一的GDP。
然而,这种状况存在着巨大的隐忧。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时代已经来了,背负了燃油车负担的一汽集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1年,一汽集团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共造出了334万辆汽车。长春作为大本营占了72.4%,为242.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奋斗,产量终于提升至了10.7万辆。
10.7万辆是什么概念?
在当地占全部产量只有4个百分点,这也太尴尬了吧。
如果说原生的一汽靠不住,那么长春能不能像“上海+特斯拉”、“合肥+蔚来”那样引进外地车企?
难,很难。
长春深居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不便利,又远离汽车主要消费市场,哪个造车新势力,愿意跑到冰天雪地的长春投资建产?
最近十年里,东北内陆地区就没有一个外来新增公司落户建设整车厂。唯一的一家是恒驰,但爱马仕哥在沈阳画了一个圈后也不了了之了。
长春最大的幸运是拥有一汽,最大的麻烦是只有一个一汽啊。
今年三四月间,长春因疫情而被迫静止,一汽在长春的五家主要制造工厂随之全面停产。
当作为唯一支柱产业的汽车全面停摆时,长春的经济也就“熄火”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春的GDP只有3073亿元,同比下滑了10.5%,是全国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会城市。
05
与长春一样,武汉也是中国响当当的重工业基地,汽车圈的第二家央企“东风汽车集团”就坐落于此。
但是这座城市的汽车产量越来越低,2017年189.78万辆,2018年170.52万辆,2019年154.85万辆,2020年141.63万辆,2021年139.35万辆。
武汉的汽车产业衰落后,也直接影响到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
在武汉房价只有好几千的时候,这个学院的毕业生月收入就有上万元,挂着东风工牌的男人自带光环,在相亲市场上也非常吃香。
现在如今武汉的房价已经快两万了,毕业生的收入却在下降,甚至有人连工作都找不到。
据武汉理工大学就业办的老师反映:以前,全国各地的车企都跑到马房山校区(汽车工程学院所在地)搞校招;最近几年,主机厂们都改道去余家头校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所在地)了。
再次证明,燃油车已经日薄西山了,新能源智能车大行其道。
可惜,在电动化改革方面,东风汽车和武汉都落伍了。2021年,武汉全市只生产了不到7万辆新能源汽车,还不到合肥市(14.5万辆)的一半。
为了扭转颓势,东风汽车集团开始向广汽集团学习,集中精力打造新能源品牌——岚图。2022年初,雄心勃勃的东风高管们给岚图汽车设立了一个目标:全年销量4.6万台。
但是,消费者并不买账。今年上半年,岚图汽车累计交付量为6878辆,月均交付1146辆。由于表现实在太差了,岚图汽车的部分高管不得不引咎辞职。
既然本土车企不太给力,那武汉市就只能向外求助,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引来了吉利和小鹏。
7月15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正式竣工,首辆纯电智能SUV成功下线。新车下线仪式上,李书福高调“示爱”:武汉是吉利的第二故乡,希望路特斯在助力武汉经开区建设“中国车谷”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7月31日,小鹏汽车武汉项目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约1500亩,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年规划产能1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吉利和小鹏的入驻,给武汉的汽车工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06
从武汉溯流而上,我们就来到了另外一座“汽车城”重庆,这里有半个央企“长安汽车”。
和武汉一样,重庆也经历了汽车产业大萎缩的痛苦期。重庆的汽车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巅峰(315.62万辆),此后三年断崖式下跌,跌到2019年的138.3万辆。
也就是在2019年,长安汽车的经营状况亮起了红灯,财报显示亏损26.47亿元,如果扣掉政府补助的11.12亿元,实际亏损额会更大。
穷则思变,长安汽车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从而获得了新生。7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50亿-62亿,同比增加189%-259%。
与之相对应,重庆的汽车工业也迎来了第二春,今年上半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量约14万辆。
为了摆脱对长安汽车的依赖,重庆市还主动引进了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并促成了小康汽车与华为公司的深度合作。
据悉,理想汽车已经在重庆两江新区购买了一块面积113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准备用来建第三工厂。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惑,同样是老牌汽车城市,为什么长春只有一汽,而武汉和重庆能够不断吸引外地车企?
首先,重庆和武汉的交通条件比长春好得多。从水路来看,重庆和武汉都处于长江主航道上,已经建了好几个汽车滚装码头,而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运不了汽车。
其次,重庆和武汉的经济活力也比长春强得多。2021年重庆GDP为27894.02亿元,同比增长8.3%;武汉GDP为17716.76亿元,同比增长12.2%;长春GDP为7103.1亿元,同比增长6.2%。
0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切换了好几轮,各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也随之改变。
从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的状态,不管什么产品,只要能造出来,就不愁没市场。国家优先发展以煤炭、石油、钢铁、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业,最想搞又最难搞的项目是汽车制造厂。
全国各地都想搞汽车项目,机械工业部收到的申请报告堆得比人还高。但凡是有点实力的城市,都想搞到“汽车城”的称号。
躲在大山里的小镇“十堰”,只凭一座汽车制造厂就实现了三级跳,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人均GDP一度超过了省城武汉。
十堰的成功案例,深深地刺激了地方干部的神经。他们与民营企业家合作搞汽车项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冒出了几百家汽车制造厂。单单一个大同市,就有两家汽车制造厂(塞北箭、云岗)。
进入21世纪后,汽车行业经历了好几轮大洗牌,一大批车企宣布倒闭,活下来的车企越做越大,市场格局越来越稳定,行业平均利润率也逐渐下降。
慢慢地,市场上的热钱就退出了汽车领域,转移到了外贸、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热门行业。
自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崛起之后,所有的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CBD,都说自己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自从中关村的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后,许多大城市就开始抢夺“互联网中心”的名号。杭州靠着阿里巴巴一跃而起成为“网红之都”。上海和广州因为没有孕育出互联网龙头企业,而一度被网友嘲笑为“没有创新精神的城市”。
最近十几年,地方政府就疯狂迷恋上了房地产。除了北上深以外,其他城市都严重依赖土地财政过日子。与市长书记们称兄道弟的地产老板们,成了胡润富豪榜上的第一大帮派。
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几个大行业由黄金时代转入白银甚至青铜时代。金融和互联网被管控,地产跌入低谷。
取而代之的是,以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这些“战新产业”中,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最长、确定性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经济带动效应最大。
所以,几乎每个城市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写进了十四五规划里。
这股“新能源狂热”,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了十八线小县城了。
当前,县长们的目光正齐刷刷投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
宜兴、德清、桐乡、清河、昌乐……
这些听都没听过的十八线县城,都在百亿级汽车产业的梦想上蒙眼狂奔。
从河南到四川,从江西到福建,许多基础薄弱的地级市誓与北上广一争高下,它们不惜掏出几十年攒下的老本,逐鹿“新能源汽车之都”。
参考资料:
- 1、《只为理想而生 探秘理想常州制造基地》,汽车之家,2019.04.11
- 2、《整车制造,常州实力“出圈”》,常州日报,2022.07.27
- 3、《万亿比亚迪,对西安意味着什么?》,每日经济新闻,2022.06.23
- 4、《2021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市统计局,2022.04.06
- 5、《刚刚,北方发生了大事!唯一经济负增长的省会城市诞生了》,智谷趋势,2022.07.31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最长、确定性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经济带动效应最大
武汉本来就是抢十堰的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能300万,比重庆还牛吗?比武汉呢 [视频]
理想的品控,呵呵
每一座新兴车企都需要一座城市来做支撑
量力而行。
新能源别短期热。
一哄而上,到时又损失惨重!
新能源汽车产能越大,成本越高,非常好玩的一个品种。
底特律很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