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乐硬糖,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
里尔克老师说得好,“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七夕,是对单身狗的一种社会性嘲讽。广大社交、婚介产品尤其不肯放过,竭力烘托气氛加以利用。他们强调孤独的可怕、爱情的甘美,但肯定不会同意该诗的前半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李欣(化名)仍在致力“建造”。从大学就开始被介绍对象,兜兜转转“相亲龄”已达十年,李欣戏称自己是“中国婚恋行业见证者”。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婚介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现存婚介相关企业2.21万家,2019年是新增婚介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婚恋群、各种兼职红娘、未注册的小婚介等等,构成了水面下更庞大的部分。
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行业乱象。“相亲被骗几十万”“十个对象八个托”之类新闻常见诸报端,搞得群众对婚介、社交都是且用且疑。
相亲这些年,李欣也遇到过不少稀奇古怪的对象。这些男嘉宾中,有与她只有一面之缘的,也有离谈婚论嫁仅差一步之遥的。十年中,她既测评着这些男人们,也测评着各类相亲渠道。
总差临门一脚
这些年见过的相亲对象中,李欣最念念不忘的是一位“长着棕色卷发和浅棕色眼睛”的老外。两人相处愉快,一度到了谈婚论嫁见家长的地步,结果败给了信仰。
“当时已经谈到结婚定居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哪儿办婚礼这类问题。结果他跟我说,他是教徒,按照教义他第一个妻子必须和他信奉同样的宗教,而且不能中途改信,必须是生下来就是教徒那种。”
对于李欣父母,女儿嫁给老外已经是触及底线的妥协,结婚前竟然还要先等未婚夫结婚、离婚、再结婚?简直是天方夜谭。李欣自己也很难接受,这段异国恋情以分手告终。李欣后来听朋友说,这人还没结婚,“也没准还有续集。”
另一个让李欣感慨造化弄人的,是熟人开的婚介所介绍的创业男。“人很上进,谈吐什么的也都很有教养。他家庭情况也托人调查过,没什么问题。”
但这位各方面都很般配的创业男,在和李欣约会半年后突然人间蒸发。朋友、公司的人、甚至对方家人都联系不到他,一个大活人就这么不见了。
李欣也想过,对方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意,故意避而不见,但又似乎无此必要。“好长时间以后,他托人告诉我他出家了!”
从大学开始,李欣就玩玩闹闹地开始联谊。六人寝里五个女生都有对象,室友们开始积极帮落单的李欣找对象。由此,李欣见了不少本校、外校的男生,却始终没找到合眼缘的那个人。
一路晃悠到毕业,李欣的父母坐不住了,22岁的李欣正式成为相亲大军的一员。“我刚毕业的时候,虽然也有世纪佳缘、百合网这些相亲网站,但家里还是更相信熟人介绍,毕竟知根知底。”
给李欣介绍过对象的熟人,包括但不限于自家亲戚、已婚同学、父母同事、街坊邻居……熟人介绍的好处是知根知底不容易被骗。坏处则是牵扯太多,容易得罪人。
随着年龄增长,熟人介绍的对象也难免千奇百怪起来,于是李欣一家开始在相亲渠道上多点开花。
“我去那种线下婚介所登记过,我妈去逛过人民公园,也注册过相亲网站。”李欣表示,在这几种渠道中,最打击自信心、对女性也最不友好的,莫过于人民公园相亲角。不管你收入如何、颜值多高,大龄未婚女就是相亲角鄙视链最底层。
“就连我妈都觉得那儿不行。离异带娃要找未婚独女,还张嘴就问老丈人能不能帮衬,一看就是来吃独女的。”
线下婚介所总与“欺诈”“婚托”等负面挂钩,但李欣认为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她确实通过婚介认识过各方面条件都挺匹配的男嘉宾,只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没能继续走下去。
“有的小婚介所就是靠口碑的,尤其是那种一开十几年的。这种婚介所的老师一般年纪都比较大,也许婚恋观比较陈旧,但不太会干砸招牌的事。反倒是那种连锁机构,更有可能不断地让你续费、升级会员,毕竟它要养的人也多。”
因为身边有人在相亲网站陆续花了几十万还没能找到对象,李欣全家对相亲网站信任度都不高。互联网红娘的三寸巧舌,始终没法说动这家人花更多钱。
“我自己觉得,最不靠谱的就是相亲网站和连锁结构。其次是相亲角。婚介所有好有坏得自己甄别或者有熟人,最稳妥的还是亲戚朋友介绍。”至于现在的职场app、交友app,李欣表示自己不会去尝试,她觉得“这就是一件该从始至终在线下进行的事情”。
从公益到生意
都说爱情无价,在多年相亲生涯中,李欣的感受恰恰相反。爱情的价值越来越可量化,每次相亲都是买卖双方在权衡手中筹码。“相亲”这件事,也越来越成为买卖。
上世纪80年代,因大量知青返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层级组织都被调动起来,为大龄知青解决婚姻问题,这也促成了全国第一家婚介所——广青婚介的诞生。
早期的婚介机构有政府的支持与介入,属公益性质。伴随着政府的脱离,私人性质的婚介机构出现,婚介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
“早几年那种小婚介所还挺多的。就是几个老阿姨坐镇,要的介绍费也不多,有些甚至是事成了才收钱。”老阿姨的婚恋观未免陈旧,加之许多小婚介还处于纸质化档案时代,手中优质资源相当有限。因此,这种半做生意半自己过瘾性质的婚介所陆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进门先交会员费,期间还要不停被老师PUA的连锁婚介。
李欣的一位朋友,在叩开婚介机构的大门时,自觉已对婚托、老师PUA、诱导续费等套路熟练掌握,但还是没能逃过消费陷阱。
朋友是被婚介老师的温柔攻势给套路了。从朋友圈互动到小窗私聊,在朋友心里老师的角色逐渐从“相亲助手”变成“聊得来的熟人”。除相亲外,两人还会谈论一些健身、美妆之类话题。对于婚介老师推荐的私教、代购等,朋友也毫不设防、照单全收。
和别人聊天时,李欣的朋友才发现自己的私教比市场价贵不说,教得也就那么回事。后来一打听,这背后都是合作关系,婚介老师介绍健身学员是有提成的。“应该是机构和机构之间有合作,因为其他去相亲的人也被这么套路过。”
相亲网站的套路更不用说,电话轰炸推销售价过万的VIP、想要优质对象还要另外加钱、相亲资料收费美化等等。基于种种乱象,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曾被江苏省消保协、上海市婚介管理协会等分别约谈。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婚介机构,吃相都挺难看,逮住一只羊就恨不得把毛薅光,这与相亲的特殊性有关。
婚介机构的门槛不高,且有着“用完即弃”的属性。这门生意的复购率低,谁都是奔着一次相亲白头到老去的,成功就无需二次消费,也难怪相关企业要急功近利了——给你消费体验做得再好,你也不能成功了还来消费不是?
新需求催生新商机
李欣坦言,相亲十年云英未嫁,倒也不都怪熟人不努力、机构会坑人。正如老外前男友和出家创业者的故事,现代人也确实过于奇奇怪怪了,还都让她撞上了。
三十岁如期而至,李欣也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结婚对象还是要认真找、不能将就的。但不以结婚为前提,单纯谈谈恋爱好像也挺好。”
与李欣抱着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少年轻人嘴上说着不婚不育保平安,但对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却并不抗拒,只是苦无合适对象及获取渠道。于是,一些更年轻化的相亲渠道应运而生,磨刀霍霍向韭菜。
“小姑娘条件这么好还没对象,加阿姨个微信,拉你进群,群里总组织活动,年轻人多交流交流,感情自然就聊出来了。”打车时和司机阿姨一路闲聊,快到目的地时,阿姨掏出手机叫李欣扫码。
见识过大量奇怪相亲对象的李欣,对阿姨突如其来的邀请并不反感。添加对方微信后,阿姨把她拉进一个“全国优质单身贵族群”,当晚群主就来加好友与她私聊。
群主表示,该相亲交友群是实名制的,要提供财产证明、身份证、房产证等资料,并缴纳百来块的入会费,方可继续留在群里。“反正钱不多,就试试看呗。”这样的群聊或许不能让李欣找到共度一生的良人,但她觉得找个谈恋爱打发时间的对象,倒是有可能。
除了要交一笔进群费,李欣感觉这倒和她大学时的联谊经历颇为类似:这类微信群不负责介绍对象,重点在于组织活动。“隔三差五就有活动,烧烤飞盘剧本杀。一次活动一个人一百块钱左右,就是一群人在一块玩。有没有下文全看各自主动与否,群主不会帮你的。”
除了组织活动,像是中秋节或者时令生鲜上市的日子,群主还会搞团购卖特产,“朋友的生意,不就是图个放心”。别说,还真有人下单,即使售价并不比本地批发市场优惠多少。
和其他群友交流后,李欣发现大伙儿被拉入群的渠道各不相同。有人是自己在网络上看别人repo找过来的,有人是熟人介绍,像她这样被出租司机拉入伙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人是在找小中介看房时,一来二去聊出来是单身,“租房的同时把找对象这事也提上日程”。
硬糖君从其他渠道得知,这类新型相亲交友群的生意可不止组织活动卖特产,房车这样的大件也可在群内买卖。
“现在大城市相亲,尤其北上广深,房、车是刚需,有需求当然就有人做生意了。”知情人向硬糖君透露,一个群主手里往往有多个相亲群聊。年轻人为主的群就组织交友活动,而那些为了子女加群的爸妈,则是房产中介、汽车销售攻单的主要目标。
在上述所有买卖环节里,群主几乎都不直接参与,而是只提供群聊这个“平台”。但如果有成交的话,群主自然会收到一笔丰厚佣金。
刚进群的时候,李欣发现群友活跃度极高,不管是组团吃喝玩乐还是团购酒水特产,群主一呼百应。直到自己因为太忙,有俩月没参加群内活动而被移除后,李欣才知道:“原来相亲群不需要沉默用户。”
“我爸妈最近准备去给我算算命,调调元辰宫什么的。他们朋友的闺女调了,据说俩月就找到对象了。”作为婚介行业见证者的李欣,又要迈入玄学相亲的大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