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会是下一个乌镇吗?

钛度号
你在海边看过戏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文化产业观察,作者 | 孙鑫平

你或许在剧场里看过戏,或许在酒吧里看过戏,或许还在古镇里看过戏,那么现在,你在海边看过戏吗?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这是阿那亚戏剧节打出的标语。除了戏剧节,阿那亚还有戏剧周末,有常驻演出。

“戏剧+小镇”,这个模式大家并不陌生,雄心勃勃的阿那亚似乎是瞄准了乌镇。以千年古镇为舞台,邀请全球戏剧爱好者共赴戏剧的乌托邦,正是戏剧节为乌镇带来了充满生机的未来。但问题是,年轻的阿那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乌镇吗?如果要沿着小镇戏剧节的路去走,阿那亚还需要做的是什么?

小镇的戏剧狂欢

一说到戏剧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会是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创办于2013年,由乌镇景区与著名戏剧人孟京辉、赖声川、黄磊共同主办,今年已开办第九届。目前来看,乌镇戏剧节是国内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营戏剧节,乌镇本身也成为了文化旅游的教科书式案例,当代戏剧与千年古镇的碰撞交融正是古镇的新文化主题。

对于深度戏剧爱好者而言,参加乌镇戏剧节是每年必须的打卡环节。这些爱好者们已经成为了戏剧节的固定观众,每一届都不会缺席。

他们为什么特别偏爱乌镇?这种小镇戏剧节,与国家大剧院演出季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这也许可以用部落主义的观点来解答——一种属于戏剧人的集体身份认同。

参加小镇戏剧节竞演的大多是行业内初出茅庐的青年,而观众里不乏从业专家或资深剧评人。因此,在戏剧节的各个小剧场里,演出结束后剧组往往会与观众们面对面建群聊天,观众能拿到第一手高清剧照,剧组也能第一时间看到剧评反馈。剧场周围的咖啡馆、酒吧里也坐满了讨论戏剧的年轻人,或许看完演出后吃顿饭都能偶遇自己喜欢的导演。

再加上许多能够近距离接触戏剧名家的工作坊、剧本朗读等活动,戏剧节处处环绕着一种“平等、亲切、随和”的友好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让人产生“自己属于这个圈子”的确认感和归属感。这就是小镇戏剧节极力宣扬的“戏剧乌托邦”概念。

从这一概念出发,阿那亚戏剧节的环境剧本朗读活动选取了14个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其中甚至有酒吧、咖啡厅、健身房、海边台阶、十字路口等等看似与“戏剧”无关的场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将代表“乌托邦”的戏剧与代表“现实”的生活连接起来,呼应“戏剧是连接的海水”这一主题。同时这种做法也效仿了乌镇的“古镇嘉年华”,将景区中的每一处地点都变为戏剧在发生的场所,为整个戏剧节的狂热气氛添砖加瓦。

海边的戏剧奇观

一场独特的戏剧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

去年6月,首届阿那亚戏剧节与观众见面。在10天的时间里,共有71场演出、22场戏剧影像放映、5场海边对话、3场海边戏剧大巡游,以及35场在不同公共空间进行的环境戏剧朗读。总之,在阿那亚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有戏剧在发生”。

阿那亚戏剧节选在海边举办,正好与孟京辉导演的观点相符——“戏剧不是海洋中的孤岛,而是海水,是风,是友谊和爱情,可以独自美丽,也可以连接他者。”从戏剧与海的结合这一主题出发,2021年的阿那亚戏剧节独出心裁地设计了海边剧场,2022年又加入了白色剧场和邮轮剧场。

阿那亚的海边剧场

“阿那亚”,是度假社区?是艺术剧场?

阿那亚黄金海岸位于秦皇岛北戴河市郊,是一个旅游度假地产项目。阿那亚以北戴河的海岸风光为依托,建立了一个高档度假社区,有泳池有沙滩,有海水环抱的酒店与别墅,有健身房、有超市,也有大片的生活广场。

在基础设施之外,阿那亚还建有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酒神剧场等公共艺术空间。阿那亚在不断尝试生活与艺术的连接,通过戏剧、音乐、影视等优质的精神文化内容,探索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目前阿那亚已筹办了两届戏剧节(2022年的已经取消),暑期每个周末都有固定的戏剧演出。园区内的剧场有超过十个,包含了中型、小型、黑匣子、音乐厅、环境剧场等多种形式,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剧场群落。

“海”,是奇观戏剧?是宣传噱头?

首届阿那亚戏剧节最受关注的剧目应当是《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是著名演员陈明昊的导演作品,他同时也是这届戏剧节的艺术总监。该剧时长一整晚,凌晨时开场,黎明时落幕,“你会熬夜看戏吗”成为了宣传热点。演出地点在海边剧场,无边的海水充当舞台布景,结束时正好能够欣赏到绝美的海上日出。

《罗朱》剧照

然而,根据观众的反馈,该剧的内容无聊且冗长,让人想打瞌睡。再加上海边简陋的设施条件,以及似乎并不充足的排练,现场演出事故频发。而且露天演出易受天气限制,六七月又正是多雨时,观剧体验很难说得上是好。

微博反馈

如果说《罗朱》的评价是褒贬不一,那么海边剧场的另一部戏《美狄亚》简直就是恶评如潮了。作为希腊神话中阿尔戈英雄的一员,美狄亚的命运是与航海紧密相连的,这部戏剧在海边上演本身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导演似乎完全无视了这一点,呈现出来的还是一部明显应该在室内的演出。再加上对于原著的戏谑改编,无厘头插入的肢体表演,长达二十分钟无法听懂的方言独白等等,这些极度风格化的元素也招致部分观众的恶感,有不少人选择提前离席。

《美狄亚》剧照

导演采访

这些糟糕的剧评都指向了一处——“海边”。这是阿那亚戏剧节的主题,也是其最重要的创意所在,但这是否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呢?实际上它的剧目并没有驾驭这种独特演出形式的能力,没有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只是把一些新奇、多元而又破碎的元素直接搬到沙滩上塞给观众。在新鲜感过去之后,观众很快就会觉得厌烦。

阿那亚,北方的乌镇?

一南一北,两个戏剧小镇

显而易见,阿那亚戏剧节与乌镇戏剧节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从举办形式来看,都是园区联合戏剧名人的模式;从内容选择来说,都倾向于现代戏剧,主打前卫、先锋的戏剧风格。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地域和时间。一个在年中举行,依托于北京,辐射范围集中在华北地区;一个在年末举行,依托于上海,辐射范围集中在东南地区。然而,由于时间地点错开,其他情况又大致相符,两家戏剧节的受众群体其实存在相当大的重合——同一批戏剧爱好者们辗转于两地之间。

去年的首届阿那亚戏剧节,套用了乌镇“文化+旅游”“小镇+戏剧”“名家+新锐”的成功经验,加之“海边”这一特色主题,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但中国的戏剧市场规模毕竟有限,有优秀创作能力的青年剧团数量并不多,有高消费能力的观众数量也不算庞大,长此以往必定出现乌镇与阿那亚激烈竞争的局面。身为后来者的阿那亚,如果不能在同样的内容上做得比乌镇更好,或者实现内容差异化与乌镇区别开来,那么在头两届的“新鲜感”过去后很快就会面临剧团与观众的大量流失。

相比乌镇,阿那亚存在的不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戏剧节的演出水平。既然是以先锋实验为主打,走在行业前列,面向资深发烧友的戏剧节,那么最不能糊弄的就是剧目质量。何况观众群体又与乌镇重合,被拿来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事。

仅看第一届作品,阿那亚的剧目水平是明显比不上乌镇的,而且缺少国际剧团的参与。阿那亚的火爆在于“海水”“日出”这些新奇的创意,并不是剧目自身的优秀在吸引观众。没有优秀的内容,所谓“一半海水一半戏剧”“沉浸入海”“凌晨戏剧”只能算是在形式创新下捧出的视觉奇观。

然而,对于这些奇观,消费者们花高价看过一次,就不会再看第二次。

高价,又是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阿那亚的重磅剧目,票价最低档基本都在400以上,而其中被炒得最热的正是《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黄牛票票价一度突破了4000。一分钱一分货,高价格也对应着消费者的高期望,如果拿不出真正上乘的作品,那么高价票注定只能昙花一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戏剧市场是偏年轻化的,以最为商业化的音乐剧为例,其观众主体是20-35岁的青年女性。这些年轻的观众们恐怕并没有太多负担高消费的能力,下一届阿那亚戏剧节还能否像首届那么火爆,这要打个问号。

阿那亚的受众定位究竟是戏剧爱好者,还是为美丽风景而来的游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果说是为戏剧人服务,那么目前的作品与宣传风格还是太过同质化了,对这批观众来说“戏剧与生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乌镇戏剧节、英国爱丁堡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等都曾用过类似的主题,“戏剧在发生”“戏剧是生活的连接”“环境戏剧”早已是老生常谈,阿那亚只不过是步人后尘。

从游客方面来看,阿那亚与乌镇由于地域上的差异较大,本来是拥有天然优势的,但阿那亚也没有将旅游这一点做好。阿那亚小镇远离市区,没有可直达的公共交通;园区内只有少数高档酒店及餐厅,给游客的选择十分有限。再者,阿那亚最初的规划是一个“社区”而非“景区”,内里还有住宅和常住居民,居民与游客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

目前来看,阿那亚似乎正在一个高档文化社区、一个以剧场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一个主打戏剧的文旅景点之间摇摆不定。但是,就戏剧节而言,阿那亚戏剧节跟乌镇戏剧节还离得很远。好在阿那亚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文化产业新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国的戏剧市场是偏年轻化的

    回复 2022.08.10 · via h5
  • 阿那亚的剧目水平是明显比不上乌镇的,而且缺少国际剧团的参与

    回复 2022.08.10 · via h5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