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财经,作者丨张勉,编辑丨陆达
摘要:
1.小米手机的高端探索尚未完全被市场接受,市场态度并不乐观,上一代小米11系列全系烧WiFi的规模问题,以及发源于B站火爆于全网的MIUI圣经,再到Mix系列第一代折叠屏的口碑崩坏,都导致小米的高端之路,始终如无根之萍,负面Buff一度在去年被叠至最高。
2.面对2024年需要量产的目标,未来两年,小米面临着既要守住智能手机业务的基本盘,又要在造车上取得突破的考验,不可谓不艰难。
3.今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20%。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25%,大幅超前于国家的预期,这不仅意味着小米等后来者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同时也刺激着更多的“前人”不断加码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目前来看,大量车企已经启动对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方案的探索,而小米作为一个后来者,其后发制人的空间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庞大。
不管你喜不喜欢小米,都必须要承认,雷军可能是为数不多还愿意站出来,在台上侃侃而谈几个小时的互联网大佬了。
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演讲后,雷军的年度演讲成为了小米公司的一个惯例。
然而,今年雷军的演讲,却一定程度上,“翻车”了。
在前期的预热中,这场名为“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的年度演讲,被一个更大的Slogan所取代——“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听完整场演讲,不难发现,大佬的低谷也固然存在,只不过在这个追梦越来越难的当下,普通人实在是对此难以共情。
有网友在弹幕里感叹,如果这也叫低谷,那我们是什么。
在弹幕的间隙里,站在台上的雷军,依旧谦虚而温和,一如当年离开湖北,独自赴京的少年。
两年毕业,三年当上总裁
1969年,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的一个普通家庭。
1987年,雷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实际上按照他的成绩,选择清北也都毫无压力,但因为武大是国内最早建立计算机学院的大学之一,出于对计算机的喜爱,雷军还是选择了这里。
当时,武汉大学创新推出了日后在全国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只要修够对应的学分,不管有没有读满四年,都可以毕业。
于是,雷军用两年的时间修满了全部学分,然后就背着包来到了武汉电子一条街“闯荡”。期间,他写过加密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还做过电路板设计,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
大三那年,雷军独自研发出了一款“免疫90”杀毒软件,迅速在圈子内引发轰动——这款在当时售价数十元的软件,轻轻松松帮助雷军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尝到甜头后,雷军找来王国全、李儒雄等武大师兄,成立了一个公司,取名“三色公司”——说是三色公司,可公司里一共只有两台电脑,主要产品是汉卡。
然而,没等产品获得关注,“三色汉卡”就很快遭遇了“剽窃”,最终,公司惨败,雷军三人也不得不黯然离场。
这次失败,直接促成了雷军的北漂生涯。
到了北京,雷军先是进了航天部下面的一家研究所,业余时间里,他依然混迹在各个展会或论坛里。
1991年11月4日,在一次展会上,雷军遇到WPS之父求伯君,后者也曾听闻过“免疫90”这款杀毒软件和雷军本人。两人一拍即合,雷军辞职,加入了金山,先后担任金山公司开发部经理、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时,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
在求伯君的支持下,雷军找回了老同学王全国,组织了几十号人的队伍,全心开发WPS、表格处理、操作系统等一系列“盘古”组件,金山和雷军都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
到了1995年4月,盘古终于发布了。然而,这套200多万成本的软件,最终的销量却只有不到两千套。
与此同时,WPS也卖不动了,而雷军对此却束手无策。
多年后的今天,雷军分享了他思痛之后的决定,自己去站店卖货——这段经历让雷军感悟出了一个道理:作为研发负责人,一定要深入一线去考察用户的需求。
有了这样“下沉一线”的经历,雷军率领团队接连开发出金山影霸,金山词霸等畅销软件,让金山再次回到上升的轨道。与此同时,雷军对WPS的升级也大获成功,销售量突破1.3万套。
然而,彼时的雷军,并没有关注到,外界的变革已经开启了。
大洋彼岸,网景1995年上市,雅虎1996年上市,互联网的浪潮传导至国内,推动了一大批公司成立——1997年网易创办,1998年腾讯创办,互联网的星火已经渐次点燃。
直到1998年10月,雷军才真正意识到这波浪潮已不可阻挡。他说服董事会,可以采用收购方式快速出击——在此次演讲中,雷军也澄清了一点,所谓马化腾要将QQ卖给自己的消息纯属谣言,自己真正尝试收购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一家,就是网易。
只不过,雷军向丁磊报价1000万收购网易,被后者拒绝。很快丁磊告诉他,网易融资1000万美元,公司估值6000万美元。
雷军说,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倒在电商崛起前夜,却抓住移动互联风口
收购不成,雷军只有自己干。他选择了做电商。
2000年5月,卓越网正式上线,主卖图书和音像制品。
雷军为卓越网设计了一种注定会火爆的模式:设置大量特价1元商品但却不包邮。这样一来,用户就会多买一些以促成包邮条件,于是,卓越网迅速获得了大批忠实用户。
卓越网还开创了最早的多地仓储、最早的自建物流等,并推出了北上广深4小时送达服务——很难想象,这些在2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然而,雷军没有赶上好时机,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资本市场低迷,雷军率队把所有能找的VC都找了一个遍,没有一家愿意投钱。
到了2004年9月,实在熬不下去了,雷军只能忍痛把卓越网以以7500万美元卖给了亚马逊。
阴差阳错之下,仅仅半年多之后,新一轮互联网热潮又来了,B2C电商迎来了全面崛起的盛世,然而卓越网却已经不再属于雷军。
卓越网成为了雷军心里永远的痛,但比起卖掉网站,更痛苦的是,作为一个创业者,错失了整个互联网时代。
这也在雷军心里种下了一根刺。
2007年,金山终于上市了。同年,雷军宣布离开这家自己奋斗了16年的公司。
他做了一阵子天使投资人,期间,他先后投资了拉卡拉、UC浏览器和凡客诚品。
2010年,雷军决定创业,他意识到,未来几十年,都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而智能手机就是最大的那个机会。于是,当年4月,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里,雷军和金山的黎万强、微软的黄江吉、谷歌的洪峰、摩托罗拉的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刘德和多看的王川等13名员工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此创办了小米。2011年4月20日中午,小米1终于面世,整个公司的人都为之欢呼,当时的场景,雷军称,他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是一款他真正想做的手机。
最高光的时刻,小米曾凭借17.1%市场销量超越三星15.7%和苹果14.3%,于2021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然而,盛名之下,伴随着小米的争议始终没有减少。
一方面,小米手机的高端探索尚未完全被市场接受,市场态度并不乐观,上一代小米11系列全系烧WiFi的规模问题,以及发源于B站火爆于全网的MIUI圣经,再到Mix系列第一代折叠屏的口碑崩坏,都导致小米的高端之路,始终如无根之萍,负面Buff一度在去年被叠至最高。
目前来看,新发布的小米12 Ultra以及Mix Fold 2等机型口碑尚可,但碍于售价及定位的原因,更多还是“小众爆款”,很难成为出货大头。而真正可能走货的小米12S/S Pro却销量惨淡——在今年7月6日首发当天的京东商城上,小米12S销量仅为3679台,小米12S Pro销量也不过6747台。
另一方面,则是造车方面持续投入的压力。面对2024年需要量产的目标,未来两年,小米面临着既要守住智能手机业务的基本盘,又要在造车上取得突破的双线作战,不可谓不艰难。
赌命造车,前路几何?
演讲当晚,雷军花了大量篇幅讲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将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突破方向,并且会采用全栈自研算法,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此时,距离小米官宣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已经过去500天。如果按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来算,甚至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而按照小米制定的时间表,首款电动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但是,涉及到车辆生产的环节,短期内仍将是小米的短板——不同于华为找来小康,百度牵手吉利,小米并未选择与成熟车企合作或是如蔚来一般寻求车企代工,而是选择自建工厂,后者落户于北京经开区,一期项目已于今年4月开工。
即便是按照特斯拉的“上海速度”来测算,小米最快也要到明年2月才能完成工厂建设与投产。
然而,讽刺的是,小米这座位于北京的工厂,现在连生产资质都还没有着落——根据彭博社消息,小米公司几个月来一直在与发改委沟通,暂未能成功。
可以想见的是,小米获得许可证的延迟时间越长,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就越大。至少就目前来看,除了自动驾驶方面披露的内容之外,车型平台、外观设计、E-E架构、“三电”系统、整车生产线、供应商等,小米汽车都没有一点口风露出。
即便是快进到小米目前已经造出了工程样车,考虑到后续测试与验证阶段仍需要花费大量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量产,仍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路程。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烧钱速度也远超其他行业,在这个领域,几百亿的投入才能拿到入场资格——以自动驾驶为例,小米豪称自己投入33亿做自动驾驶,然而根据“蔚小理”的财报来看,每一年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仍高达5-10亿元,从持续研发的角度,小米在自动驾驶上的投入并不算多。
而鉴于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亏损更是成了车企的常态化,去年全年,蔚来、小鹏、哪吒汽车的净亏损达到40.1亿、48.63亿和29亿元,考虑到小米暂时还没有实现对上下游资源的控局,这意味着后者大概率也很难逃脱亏损的定律。
这就使得摆在雷军面前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小米目前的现金流能否支撑其几百亿元的投入?考虑到手机业务早已步入存量竞争的时代,AIoT也已经基本不再提起,小米暂时还不具备“高枕无忧”的条件——今年618期间,iPhone 13单款机型冠绝全榜的场面更是历历在目,与此同时,小米其它价格段产品也受到荣耀、vivo等品牌的挑战,而一旦手机业务这个“现金牛”出现波动,势必会影响到造车业务的“供血”。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大幅超出预期——今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20%。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25%,大幅超前于国家的预期,这不仅意味着小米等后来者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同时也刺激着更多的“前人”不断加码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目前来看,长安、广汽等车企已经启动对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方案的探索,而小米作为一个后来者,其后发制人的空间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庞大。
此外,小米一贯深入人心的“性价比”战略,在零跑、哪吒、五菱等品牌的先发优势下,在新能源汽车上也可能无从谈起;智能驾驶领域,百度、华为乃至“蔚小理”的前期布局,同样也是小米难以弯道超车的技术“鸿沟”。
两相叠加之下,如何打好这一场“双线战事”,对小米与雷军而言,才是走出低谷之后,真正摆在眼前的考验。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