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成也“含腾量”,败也“含腾量”

钛度号
过度依赖“含腾量”的开心麻花能开心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 | 陈桐,编辑 | 美圻

沉寂许久的电影市场,终于被《独行月球》打破了平静。

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12时,《独行月球》票房突破25.52亿元,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科幻片累计票房等多项纪录,按照目前的日均票房表现,《独行月球》票房达到预计的40亿元应该问题不大。这让自疫情以来持续低迷的电影市场,迎来短暂的暑期观影小高峰,让人看到了行业复苏希望。

不过,在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独行月球》的豆瓣评分却跌至开分以来的新低,这部既不喜剧也不科幻,硬塞“煽情梗”的拼凑式电影,让好看与难看两种评价呈现不可调和的两极分化态势。

百分之百“含腾量”“沈马组合”再合作等噱头为《独行月球》吸引了不少票房与流量,但是,过度依赖“含腾量”的开心麻花,持续盈利能力并不稳定,过度的商业化也正在侵蚀曾经的内容原创能力。当观众一次次被廉价的笑点逗乐,难保下次他们还会不会为情怀买单。

喜剧不喜剧科幻不科幻

今年上半年,各地疫情多有反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暂不开放,部分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则采取限流或关闭等措施。疫情最为严重时,全国超过半数的影院暂停营业,多部热门影片撤档。重创之下,电影业已经成了“特困行业”。

种种困局中,从业者普遍陷入一种沮丧的情绪,《独行月球》票房强劲并创下多项纪录,无疑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从需求端来看,今年暑期档热度较去年有所提升。从供给端看,电影排片情况明显修复,影视公司的业绩预期逐渐改善,多项利好因素叠加下,行业复苏有了更多希望。

但是,在提振暑期档的同时,《独行月球》本身的问题不容忽视。高票房的背后,《独行月球》的口碑出现两级分化,其豆瓣评分已经从最初7.3分降到了6.8分,很少有电影有如此极端的评价,爱者真爱,恨者痛恨。

在题材与故事架构上,《独行月球》就先天有些拧巴。就故事架构而言,明显能看到《火星救援》《荒岛余生》《星际探索》以及《绝世天劫》的烙印,对于有一定阅片量的观众来说,很容易就就能找到一大堆类似的片子,所以立意并没有太多新意。尤其是看过《火星救援》之后,《独行月球》大部分拯救的戏码甚至特效都有《火星救援》的影子,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袋鼠刚子的存在。

同时,《独行月球》杂糅的元素杂糅非常多:爱情,科幻,搞笑,末日等等,但每一点都是蜻蜓点水,表现得都比较浅,只能说是做到了框架上的满足,将各个元素都加进来了,勉强缝合在了一起,但要说多好,真谈不上。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独行月球》的笑点只能说是及格,许多笑点不够扎实,是建立在沈腾的个人魅力上的,同一句话换一个演员,恐怕观众就觉得不那么好笑了。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独行月球》许多笑点和梗都带着些刻意,不如《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那么自然流畅。诸如马蓝星喝水被烫到、李成儒饰演的教授进场摔倒、3D 打印加特林、秃头的黄子韬和火云邪神这些梗都比较生硬,有些甚至达到了很尴尬的程度。

这种结构的散漫加上刻意的笑点设置,以及完全没有拍好的冷幽默,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痛苦,你很明白他想让你在这个点笑出来,偏偏你明白了之后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伟大的悲喜剧都只能从底层草根之中生长起来,太成功的人往往会失去共情普通大众的能力。这些年,名利双收的“沈马组合”已经太成功了,越来越难接触到普通人,他们的表演已经失去了早期丰富的感情和内涵。《独行月球》中沈腾刻意的翻腾打闹,马丽全程面瘫的工具人女指挥官,很让观众共情。这些年,郭德纲其实也有类似问题。

“沈马依赖症”怎么解?

科幻与喜剧元素混搭,加上“沈马组合”自带的搞笑体质,让《独行月球》在上映之前就引发了广泛关注。正式上映后,该片更是火速挑起了暑期档大梁,连续15天成为暑期档单日票房冠军,这其中,主演沈腾马丽贡献颇大。

继《夏洛特烦恼》后时隔七年沈腾马丽再次大银幕合作,备受期待,为电影增添了许多看点与话题,对票房的号召力可想而知。

“含腾量”、“沈马组合”这两个词,最近几年频频出现在观众视线中,几乎成了开心麻花喜剧电影最鲜明的标签,《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这些“沈马组合”挑大梁或是“含腾量”很高的电影,几乎都成为了一匹票房“黑马”。

另外,像《李茶的姑妈》《温暖的抱抱》等电影,虽然“含腾量”不算太高,但在前期预热和宣发时,它们却都以沈腾为主要宣传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可能才吸引了不少观众选择前往影院观看,最终,这些沈腾客串的“小而美”电影,票房也都超过了5亿。

在喜剧电影市场,沈腾本人以及“沈马组合”已经成为一大IP了。沈腾与马丽不愧是开心麻花的“门面”,也不愧是配合多年的搭档,无论是独立出演还是强强联合,其抛梗、接梗、玩梗能力一流,默契度也满分,由他们担任主演的电影,这几年基本都不愁票房。

自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上映,开心麻花在7年内,独立出品或联合出品的影片只有7部影片,除《夏洛特烦恼》外,还有《驴得水》《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西虹市首富》《半个喜剧》以及《独行月球》,即将上映的还有艾伦沈腾主演的《超能一家人》。

其他观众耳熟能详的《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李茂扮太子》《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虽然有开心麻花演员主演、出演或参演,但并非“开心麻花电影”。以《温暖的抱抱》为例,出品公司共有6个,联合出品的公司共有12个,但这18家公司并没有开心麻花,这些电影除了参演者有开心麻花演员,实际上与开心麻花并没有关系但是,从开心麻花这7年出品的电影看,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沈马依赖症”已经是开心麻花无法回避的一大隐患。虽然捧出了沈腾马丽这一对顶流喜剧演员,但开心麻花旗下的其他演员并不具有“国民级”知名度,即便是沈腾和马丽这样的“绝对王牌”,也并未在开心麻花持股,两人仅仅和开心麻花签有长约,这也使得开心麻花面临头部艺人可能会流失的风险。一方面时刻面临头部艺人可能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开心麻花的成功与核心竞争力又过度依赖头部艺人。这些年,开心麻花没有沈腾马丽参与的电影多数都成绩平平,一旦王牌演员变动、流失或是沈腾马丽主演的作品不如人意,那么开心麻花口碑崩塌的速度必然会加速,伤筋动骨在所难免。

火爆背后,开心麻花难开心

除了“沈马依赖症”,开心麻花也饱受盈利稳定性的困扰,其业务扩张与IPO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2003年,因为“非典”影响,建筑系毕业的张晨、记者出身的遇凯、《翠花,上酸菜》的导演田有良等一起筹拍的电视剧项目被搁置。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并不繁荣的话剧与舞台剧领域,成立了一家喜剧公司,第一部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历经重重困难成功上演后,“开心麻花”开始拧起来了。

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开心麻花逐渐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目前,开心麻花的业务主演分为音乐剧、网络剧、电影、艺人经济等几大类,收入来源主要分为戏剧、电影、艺人经济三大部分,其中,影视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最大。

2014年,开心麻花还未转战大银幕,当年的净利润只有0.39亿元,2015年,进军影视业务的开心麻花出品了爆款《夏洛特烦恼》,总票房突破15亿,当年净利润飙升至1.3亿元,此后,影视业务一直是其营收与净利润的核心来源。

成功试水影视业务后,开心麻花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业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舞台部演出,接连推出《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等多部电影作品。和其他行业新贵一样,随着业务扩张,IPO成为开心麻花进一步发展的首选融资方式。

2017年6月,开心麻花报送了拟在创业板IPO的申请文件,拟募集资金7亿元,用于戏剧、电影和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然而仅仅9个月后,开心麻花就终止了此次IPO申请,当时给出的原因是拟进行股权结构调整。随后,开心麻花第二大股东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清空持有的开心麻花股权。2019年5月,开心麻花正式终止挂牌,结束了IPO之路。

经历新三板挂牌、摘牌,冲刺A股失败后,开心麻花资本化的“阴影”更为浓重。在此期间,《李茶的姑妈》《日不落酒店》两部电影票房惨淡反响平平,单一的收入构成,爆款的波动性都影响了开心麻花盈利的稳定性。而沈腾也开始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沉淀优秀的新作品。

加之,开心麻花过度依赖沈腾和马丽,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盈利都面临许多波动性风险,IPO之路半途而废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独行月球》的票房成绩很难让开心麻花高枕无忧,开心麻烦也不可能一直“开心”。

本文系作者 文娱价值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过度的商业化也正在侵蚀曾经的内容原创能力

    回复 2022.08.21 · via iphone
  • 伟大的悲喜剧都只能从底层草根之中生长起来

    回复 2022.08.21 · via pc
  • 现在是离不开含腾量了

    回复 2022.08.18 · via h5
  • 其他演员呢,支棱起来啊

    回复 2022.08.18 · via iphone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