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滴滴时代,华为腾讯要抢谁的4000亿蛋糕?

钛度号
失意的滴滴,各怀心思的科技巨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雪豹财经社,作者 | 瀚

App下架一年后,滴滴的网约车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九成跌至七成,强敌环伺,蓄力待发。

7月,华为、腾讯各自推出基于自研地图的打车平台。同一时间,滴滴收到了80亿元罚单。一进一退之间,4000亿规模的网约车战场再次燃起一缕狼烟。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滴滴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以聚合模式闯入网约车市场的巨头们,想借助流量优势瓜分滴滴的蛋糕,也没那么容易。

战火重燃

周六凌晨1点,北京三里屯街头,与朋友们庆祝完生日的李欣打开滴滴试图叫车,但前方等待人数超过200人。她选了所有车型,一直到早晨6点才等到排在前面的只有7人,眼看胜利在望,结果却被系统莫名其妙地取消了订单。

被迫在三里屯边玩边等了一个通宵的李欣第二天听说,一位和她几乎同时离开的朋友用了高德打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叫到一辆车。出于习惯,她还是常用滴滴,但已经开始尝试用其他打车平台了。

2021年7月,滴滴出行从国内应用商店下架,到今年1月,滴滴App网约车日订单量从2500万降至2000万,减少了约20%,市场份额从近九成跌至七成。今年7月下旬,滴滴又收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0亿元的罚单,App何时上架仍是个未知数。

App下架的这段时间里,滴滴不仅失去了争夺增量的途径,存量基本盘也开始动摇,格局已定的网约车市场出现一丝裂隙。敏锐的互联网巨头们抓住机会,大举反攻。

7月21日,微信在九宫格的出行服务中加入了打车功能,该功能采用聚合模式,目前接入了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等多个打车平台。

雪豹财经社注意到,从北京朝阳区到西城区一段约19公里的路程,微信出行服务中经济型车型的预估价为58~67元,滴滴中的特惠快车一口价为60元,快车与快的新出租预估价为59~62元。通过对比早、晚高峰,以及中午时段,多条路段的打车价格,雪豹财经社发现,在不考虑优惠活动的前提下,微信出行与滴滴的定价相差不大。

7月27日,华为在鸿蒙3.0发布会上宣布HarmonyOS 3正式上线内置打车服务Petal出行。

据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介绍,Petal出行是一款基于华为自研地图(花瓣地图)的聚合打车软件,用户无需下载单独的应用,通过服务卡片即可获得与App相同的体验。Petal出行已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服务商。

想分食网约车市场份额的不止腾讯和华为,美团和阿里同样在这一赛道筹谋多年。

美团打车最早于2017年正式上线,随后在2019年下架。2021年7月,随着滴滴App因被审查而停止新用户注册,美团打车又重新上架。

阿里旗下的高德打车同样诞生于2017年,是国内最大的聚合打车平台,也是除滴滴以外最大的网约车平台。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曹操出行、阳光出行、T3出行等自营网约车平台多次获得融资,截至目前累计至少16起,融资金额超过120亿元。去年9月,曹操出行完成了B轮38亿元的融资。同年10月,T3出行也完成了77亿元的A轮融资。

据国泰君安研报数据,自2021年7月至今年3月,T3出行市占率提升了6.9个百分点,曹操出行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达到6%。同一时期,滴滴下滑了7.7个百分点。

网约车市场战火重燃,互联网巨头借聚合模式切入赛道,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

争夺4000亿蛋糕

靠现成的流量入口赚一笔外快,是巨头杀入网约车市场的第一个理由。

滴滴招股书预测,2025年中国出行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至10.6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3.1%,同时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4.1%提升至8.1%。以此推算,2025年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约8600亿元,较2022年增长4400亿元。

目前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为18%~30%。这意味着,未来3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增长4400亿元,将会有大约800亿~1300亿元落入网约车平台的口袋。

腾讯、华为、高德、美团等科技公司采取的聚合模式,靠自身流量向网约车平台提供信息与匹配服务,便能从中分一杯羹。面对滴滴让出的市场空白,自营网约车平台们也纷纷与聚合平台达成默契,抓住发展的窗口期。

不过,各怀心事的巨头们盘算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补齐各自的出行生态。

华为依托于自研的花瓣地图推出Petal出行,意在丰富其应用场景。高精地图不仅是网约车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智能驾驶的重要基础设施,此前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M5、M7均搭载花瓣地图。一向声称不造车的华为,在2020年上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Inside,以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软硬件供应商的身份切入汽车赛道。

与华为类似,腾讯同样拥有自己的地图业务。2020年9月,腾讯地图宣布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约车、阳光出行、顺道出行等出行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在今年7月的CSIG(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组织结构调整中,腾讯成立了地图产品部,并同步在微信端开启打车功能测试。

过去,滴滴出行一直在微信的九宫格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去年7月App下架,滴滴出行小程序的入口一度从九宫格中消失,腾讯的出行生态出现缺口,微信出行服务的出现恰逢其时。

对于更早入局的高德与美团而言,出行生态是其本地生活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据艾瑞数据,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35.3万亿元,互联网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率为12.7%,市场规模约4.48万亿元。这无疑是块吸引力巨大的蛋糕。

但站在如今的时间节点,巨头们想复制滴滴在10年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已不可能。它们不约而同选择的聚合模式,又有几分胜算?

做大还是出局?

网约车市场有很强的规模效应,乘客需要随叫随到的司机,司机需要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端与供给端的黏性相辅相成。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市场,容不下小而美的玩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投行分析师对雪豹财经社表示,网约车市场的双端黏性主要取决于平台运力,等车时间越短,消费者的黏性就越高,而用户数又反过来影响了司机的黏性。

国盛证券也在研报中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规模效应是共享出行最大的壁垒,滴滴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约车龙头,依靠的是1300万司机和3.77亿的打车用户。“平台流量如果不足够大,无法吸引更多的车主;可约车辆如果不足够多,无法吸引用户的使用。”

订单量在网约车市场占据第二位置的高德深谙这一道理。面对滴滴“让出”的发展窗口,它设定的目标最为激进。2021年,高德的日均订单目标为250万~300万单;今年年初,高德定下了日均1000万单的新目标。

美团打车也在试图更进一步。一位美团打车司机对雪豹财经社表示,今年以来,美团打车向司机提供优惠和补贴。“每天早上花9.9元买一张免佣卡,当天所有订单都可以免佣金。”美团打车的自营平台抽佣率约26%。

但从现状来看,它们的计划推进过程并不理想。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年7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6.95亿单,其中聚合平台完成了1.53亿单。以此推算,包括高德打车在内的所有聚合打车平台,7月的日均单量共计510万单左右。

晚点LatePost则报道称,截至今年6月,美团打车日单量在110万单左右,其中自营与聚合比例约为4∶6 。相比之下,同期滴滴的日均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舍弃了26%佣金抽成的美团,日单量只有滴滴的5.5%。

App下架一年后,滴滴仍然是网约车行业内唯一的庞然大物,拥有最强的司机和用户黏性。

滴滴的市场地位,离不开持续数年的烧钱大战。国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披露的数字显示,2013年,滴滴在与快的的争夺战中烧掉近10亿元,随后又在2015年与Uber的竞争中烧掉约25亿美元。2017年美团上线自营打车平台,滴滴与之展开第三轮烧钱大战,但不久即被叫停。

然而,滴滴烧出了一条生路,并不意味着后入局的聚合打车平台,可以用滴滴的方式战胜滴滴。毕竟,降本增效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当下的主旋律。

滴滴的打法无法复用,但滴滴踩过的坑,聚合打车平台们又很难避开。

比如,因聚合平台对接入的网约车公司管理不当而造成车祸事件,一直饱受外界诟病。一位网约车行业从业者对雪豹财经社表示,作为网约车与乘客间的信息服务商,理论上,聚合平台与乘客不构成司乘关系。但从用户角度来看,从哪个平台叫的车,哪个平台就应当对其安全负责。随着越来越多网约车公司接入,聚合打车平台的管理难度也会与日俱增。

潜力巨大的网约车市场再次硝烟四起,闯入旧赛道的新巨头们要想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仍然任重道远。

雪豹财经社

356篇资讯

粉丝

faster, deeper and wiser. 以真实、冷静、客观之笔触,呈现复杂商业社会的一个个小切片

本文系作者 雪豹财经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4:00

强降雨致广西3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03:53

广州房贷利率今起上调10BP,多银行已执行

03:33

证监会重拳出手,3人操纵股票被罚没7.5亿元

03:21

交通运输部管昭:稳步开展电动重卡车电分离模式和新能源重卡运输试点示范

03:20

沃尔玛此前称将上调部分商品在美售价,越来越多美国公司加入涨价行列

03:00

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02:51

发射后失联,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02:50

美企加速补货中国海外订单激增

02:25

李云泽: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

02:24

潘功胜: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02:06

今年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4.0%

01:53

中信证券: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01:36

吴清: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01:15

2024年中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7.39%

01:11

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亿元

01:09

山西省政府与宁德时代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约

01:09

中国房地产报: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看,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时机并不成熟

01:08

经济日报: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01:03

贝莱德CEO芬克:未来90日将面临波动,资金开始由美转欧

01:01

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40
2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