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国标倒计时,雾芯科技还有未来吗?

钛度号
雾芯科技还没找到能够让投资人足够中意的新故事,恐怕很难再复制当年的造富神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BT财经,作者 | 庆秋

随着电子烟国标实施进入倒计时,动荡的电子烟行业正在掀起一场合规“风暴”。

电子烟国标正式实施的日期是2022年10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此前设定了5个月的实施过渡期。过渡期内,去年11月10日前既存的电子烟生产经营主体可继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应按照要求申请有关许可证及产品技术审评等,对产品进行合规性设计,完成产品改造。过渡期到今年9月30日结束。

在10月1日之前,所有在中国境内从事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的企业或个人都需要取得相应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否则无法登陆唯一指定的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交易。此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经于5月1日开始实施,

随着监管风暴临近,一些电子烟烟民说:“最近去电子烟店买烟弹,很多口味已经没有了,老板都说现在的货就是最后一批了,且买且珍惜了。”

据公开信息,中国最大的电子烟品牌商雾芯科技(品牌名:悦刻)拿到了目前电子烟最大产能的生产许可证——被批准年生产1505万根烟杆、3.29亿颗烟弹以及610万支一次性电子烟产品。

对于雾芯科技而言,这看似利好,实际上却是“戴上了镣铐跳舞”。相比之下,2021年雾芯科技销售了1950万根电子烟杆、5.06亿颗烟弹,营收85.2亿元。若按规定产量计算,媒体预估雾芯科技营收约为52亿元,将降低三成;年净利润约为10亿,同比下降超过50%。

资本市场对雾芯科技的未来已经给出了答案。雾芯科技公布拿证消息的7月22日,雾芯科技创下了近四个月内的最大跌幅7.8%,以1.89美元/股收盘,截至8月31日收盘,雾芯科技股价已经跌至1.43美元/股。

随着产能缩减、监管收紧,雾芯科技该何去何从?

造富神话的破灭

2018年,大洋彼岸,电子烟品牌JUUL凭借尼古丁盐技术占领了美国75%的电子烟市场,营收超10亿美元,后被奥驰亚集团以128亿美元收购了35%的股权,估值飙升至380亿美元,超过了SpaceX和Airbnb。

这把资本热火,也映红了中国电子烟市场。

图源:IT桔子

2018年6月,雾芯科技获得IDG、源码资本合计3800万元投资,拉开了资本入局电子烟的高潮大幕。据IT桔子数据,2018年电子烟行业融资10起,总计3.42亿元人民币。

2019年,电子烟开始成为热钱涌动的创业风口,“投入500万元就可以建立一个电子烟品牌”。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曾在朋友圈表示,电子烟是国内最火的硬件创业赛道,或将影响创税大户传统烟草的收入。

LINX灵犀、YOOZ柚子和FLOW福禄等品牌相继诞生,都拿到了千万元级的天使轮融资。已坐稳头把交椅的雾芯科技则拿到了由红杉中国领投的3000万美元A轮融资和DST Global投出的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雾芯科技融资后估值从天使轮的3.8亿元暴涨至130亿元人民币。这一年,电子烟行业创下了共计50起投资、金额达27.58亿元人民币的最高纪录。

之后,资本开始向头部企业聚焦。2020年6月,全球最大电子烟雾化设备商思摩尔国际获得了3.1亿美元的基石轮融资。2021年,喜雾、YOOZ柚子等均实现了亿元规模的融资;雾芯科技则更进一步,成立不到四年,便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汪莹的身价一度猛增至1629亿元,坐上了中国女首富的宝座。

然而,这个造富神话并未持续太久。

雾芯科技IPO后仅两个月,2021年3月22日,工信部发布《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改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电子烟须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这短短一条变动,给整个电子烟行业带来大地震。龙头雾芯科技股价直接腰斩,从35美元的最高价跌至10美元,此后便一蹶不振。截至8月31日,雾芯科技股价仅剩1.43美元,已跌去九成;市值22.13亿美元,相较542亿美元的顶峰已经缩水5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0多亿元。

从雾芯科技的持股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有134家机构持股,持股总数达2.867亿,占比高达18.52%。然而仅三个月后,持股机构仅剩14家,持股总数6664.531万,持股比例降至4.31%。

券商分析师李飞表示,这释放出了比较危险的信号,因为雾芯科技所在的美股与国内A股不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当持股机构锐减,意味着投资风向已经发生变化,资本不再看好雾芯科技。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政策是优胜劣汰,对于雾芯科技这样的头部企业而言,行业合规化应该会进一步稳固其市场地位。那为何市占率高达七成的雾芯科技在资本市场依旧表现疲软呢?

品牌商最不挣钱?

电子烟产业链可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为原料商和制造商,代表企业思摩尔国际;中游环节为品牌商,代表企业雾芯科技;下游环节则为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代表企业爱施德,最后触达终端消费者。

雾芯科技难就难在了它这个身份上。

电子烟的核心技术是烟弹中的电子雾化器,而雾芯科技产品主打的FEELM陶瓷雾化芯专利就掌握在上游厂商思摩尔国际手中。据沙利文报告,思摩尔国际在全球电子雾化设备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约18.9%上升至2021年的约22.8%。

雾芯科技2021年财报显示,2019-2021年这三年,思摩尔国际分别占雾芯科技总采购金额的72%、78%和75%,相应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则分别占应付账款总额的69%、83%、89%。由此可见,雾芯科技对思摩尔国际依赖性极强。

反之,思摩尔国际拥有自己的电子烟品牌,目前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深圳普莱思、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深圳麦克兄弟科技——均已获批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财报显示,2021年思摩尔国际的企业客户销售达125.9亿元,零售客户销售达11.6亿元。虽然C端较雾芯科技的85.2亿元仍有不少差距,但思摩尔国际拥有十分可观的2B业务。这意味着,只要电子烟行业存在,处在上游的思摩尔国际就不愁没有钱赚。

雾芯科技就没有这么好命了。

作为品牌商,不仅毛利率(2021年43.1%)拼不过上游的思摩尔国际(2021年53.6%),还要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给下游的经销商。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颗烟弹的成本价顶多10元,零售价格约30元;一套换弹式电子烟套装成本在60元左右,终端售价一般在299元;这些利润的60%-80%都分给了渠道。

后来监管收紧,规定电子烟不得进行网络销售。这迫使雾芯科技不得不放弃能提供近三成收入的电商渠道,全心发力线下渠道的建设,不惜大手笔砸钱。

雾芯科技曾制定过“361计划”,计划三年内通过补贴6亿元,开出1万家门店。据《2021·电子烟零售业态蓝皮书》显示,悦刻已有27000多家专卖店,布点密集到500米就有一家店。

如此激进的扩张,加上电子烟整体大盘处在上升趋势,从财报上来看,砍掉电商后并未对营收造成太大影响,反而业绩猛涨。

可惜好景不长。电子烟是一个强政策导向的行业,任何政策变动,落到企业头上,都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2022年,新规来了。

新规毁灭性打击

首先,新规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

雾芯科技正是通过丰富的水果口味打开了市场,俘获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数据显示,市面上约九成的电子烟是水果口味。中国消费者也对水果口味的电子烟最为青睐。

如果取消果味,电子烟与普通烟最大的差异消失,意味着品牌商失去了产品最大的卖点。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对调味电子烟的禁止,会造成电子烟零售量下滑60%-90%,出货量下降超过50%-70%。

不仅如此,新规对于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要求,不符合者将拿不到许可证,彻底被踢出市场。对雾芯科技而言,砸钱砸出来的渠道优势或将荡然无存。

依照新规,零售商“不得排他性经营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换言之,专卖店开不了了,要想卖,就得和其他品牌的电子烟一起陈列。

此外,新规还禁止“主营业务与电子烟业务没有直接或间接互补营销关系的业态”销售,即雾芯科技大力宣传的“一个柜台便是店中店”的模式也不再行得通,便利店、药店、理发店、网吧、KTV等业态都没有资质销售电子烟。

加上学校周边不得设点、不得自动售货机销售等规定,雾芯科技的线下渠道受到全面打击。

电子烟经销商刘琪认为,新规实施后,雾芯科技的市场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费尽心思构建的护城河基本上都没了”。

更难的是,市场话语权还在向下游批发商转移。

根据新规,电子烟产品生产企业、品牌持有企业、批发企业、零售经营主体都须在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顺序不能错位。也就是说,同传统烟草一样,生产商和品牌商不能与零售商直接交易,而是分别与批发商单线交易,由批发商统销统购。

刘琪表示,如此一来,电子烟的销售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品牌商对于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将有所减弱,对于雾芯科技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如果电子烟全面向传统卷烟看齐的话,税率也将进一步挤压雾芯科技的利润空间。目前电子烟仅作为普通消费品征收13%的增值税,若按照乙类卷烟,则要加征36%的消费税。

雾芯科技的市场压力已经在2022年一季报中有所呈现。据财报,今年一季度营收为17.14亿元,同比下降28.5%;毛利润6.57亿元,同比降低40%。尽管仍然实现了盈利,付出的代价是削减员工薪酬。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四个季度缩减营业支出。身为行业老大,却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其中艰辛可见一二。

电子烟出路在哪?

随着监管新规的出台与落地,电子烟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转型期。

据悉,雾芯科技已经正式停产果味烟弹,正在尝试研发新口味。早在2021年9月,雾芯科技推出过主打烟草口味的一溪云品牌,目标人群为老烟民,意在对标传统卷烟。但想与传统卷烟正面打擂,难度不小。不少网友表示,烟草口味的雾化电子烟口感与真烟相差很多,且价格不低,还不如直接抽真烟。

而另外一种形态的电子烟——HNB(加热不燃烧),口感接近真烟,市场空间也高于雾化电子烟。据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HNB电子烟潜在市场规模约531亿元至885亿元,雾化电子烟潜在市场规模约396亿元至792亿元。国内已有电子烟厂商在朝HNB方向发力。但由于HNB技术是由国际烟草公司巨头菲莫国际发明,手握大部分基础专利,国内厂商能否绕开专利壁垒,也是个问题。

因此,对于雾芯科技而言,产品路线基本上很难有大的突破或转变,要想稳固乃至扩大现有市场,恐怕还得寻求别的出路。

转攻海外或许是个选项。华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新规细则并未对出口电子烟作出要求,“民营企业的海外地区市场扩张”。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电子烟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占据全球95%份额,但电子烟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还不到1%,而美国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13%。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参与出品的《2022年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子烟行业是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代表性行业之一。2021年,电子烟出口规模达1383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0%,增速远超同期全国货物出口总额。预计2022年全年电子烟出口总额有望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35%。

雾芯科技在出海业务上也有所布局。早在2019年,悦刻便开始瞄准海外市场,进入东南亚市场仅半年,就占据了当地电子烟市场首位。随后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积累了百万量级的消费者。彼时,汪莹表示悦刻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2021年,悦刻国际正式成立,主要负责悦刻的海外业务。

但是,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监管政策,电子烟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市场常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比如美国,2020年开始禁止销售调味型封闭式电子烟,还需通过PMTA考核方可销售。据悉,已有超过40个国家或地区明确立法或正式宣布禁止销售电子烟,如巴西、新加坡、印度等,未来或还将新增。

因此,雾芯科技今年以来很少对外提及出海战略了。

2022年4月,雾芯科技在店主共创会上透露了未来两大发展方向——咖啡和口腔护理。据悉,咖啡品牌名为“醒刻”,已有两家门店。开店试营业期间,可凭借悦刻电子烟购买凭证在醒刻免费领取咖啡。但这样的捆绑营销,对业绩提升效果能有多大,有待验证。

如此看来,雾芯科技还没找到能够让投资人足够中意的新故事,恐怕难以再复制当年的造富神话了。

 

本文系作者 BT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电子烟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没有明确

    回复 2022.09.03 · via iphone
  • 新规是要把电子烟围剿殆尽啊

    回复 2022.09.03 · via pc
  • 国内的电子烟市场基本已经定型,现在要打回原形了

    回复 2022.09.03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8:27

中办、国办: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

18:26

中办、国办:持续实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18:23

中办、国办: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18:23

中办、国办: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18:22

中办、国办: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自然垄断环节改革

18: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

18:20

完美世界:出售乘风工作室在研游戏相关资产及员工

18:19

上周无新增IPO申报企业

18:15

三部门:严格治理整顿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

18:14

内蒙一机:全资子公司签订5.42亿元铁路货车采购项目合同

18:14

苗圩:“十五五”期间国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8:04

山西高速:拟6025.67万元收购太原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

18:03

中证常州新能源产业指数将于12月24日发布

18:03

致18名小学生受伤,湖南常德驾车冲撞小学生被告人黄文一审被判死缓

18:02

印度SENSEX指数在收盘初步上涨0.6%,至78,542.64点

17:59

香港特区政府:美国和英国部分地区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17:58

美团旗下团买买将于2024年12月31日24时起停止运营

17:55

豪鹏科技:上调再次回购股份价格上限为77.56元/股

17:53

国家药监局公布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17:51

中国中车:全资子公司将所持装备公司80%股权无偿划转至公司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