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鹿鸣财经,作者 | 梓琳 ,编辑 | 纸楠
最近几天,关于格力砍掉自己的一支臂膀——与经销商们“反目”的消息,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
整个事件的起源,要从一场戏剧性的豪华飞天茅台宴讲起。
数日前的8月20日,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河北格力)董事长-徐自发,在石家庄一家五星级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格力全省经销商,场面可谓几十年都很少见。
酒桌上,这位在格力奋斗了24年,举着15年飞天茅台酒杯的徐自发,醉翁之意不止酒。大快朵颐,借酒谢宴之际,还为格力手下的“兄弟”们每人分发1万元现金红包,觥筹交错间,公开宣布:“自今天起退出格力的经营”,转做飞利浦空调。
此番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徐自发的这场鸿门宴,也让他与格力彻底撕破了脸。
面对公开撂担的徐自发,一时间,格力也迅速采取动作:珠海总部停止向河北格力供货,并开始筹备新的河北销售公司。
很快,一家名为珠海桓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桓格)获得了格力电器授权,可以在河北省地区所有渠道使用格力旗下的“格力”“大松”“晶弘”三个商标。
这也意味着,珠海桓格迅速取代了之前河北格力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桓格在股东方、董事名单中均出现了京东的身影。
戏剧的局面没有完全落地之前,双方博弈不断。短短几天,徐自发与格力双方可谓杀伐果断。
徐自发高调宣布进入格力敌军队伍飞利浦,而格力也迅速找到了新替代的经销公司。
眼下,看似这场“闹剧”即将收场;但透过“闹剧”本身,则隐藏着格力改革的新一轮“骨血”再造。
01 格力,总是被背叛
回到此番“闹剧”的关键人物-徐自发身上,可谓叱咤格力的一名干将。
从个人履历来看,徐自发俨然融入进了格力的血脉之中。1999年至2011年的十余年时间里,徐自发深耕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公司并任职总经理;2011年7月起,他担任了河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进入格力电器董事会任董事;2017年,因短线交易格力电器股票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徐自发辞任格力电器董事职务。
巧合的是,曾有报道称徐自发以“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在2017年悄然助力力排众议的董明珠一举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长年的努力积累下,徐自发不仅成为格力核心管理层、格力经销江山“五大诸侯”之一,也见证了格力24年来的风风雨雨。
然而这位曾“辅佐”董明珠建立千亿空调王国的大将,与格力竞争对手飞利浦有着何种关系?又为何会“倒戈”飞利浦?
徐自发的“倒戈”,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1年11月,徐自发投资飞利浦空调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消息称,承载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业务的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徐自发是背后的主导投资人。据悉,飞利浦空调此前一直委托国内公司贴牌代工生产,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后续徐自发还计划在安徽省滁州市投资百亿元建设工厂,生产飞利浦空调。
就在今年3月4日,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落户安徽滁州市。当天,徐自发就以飞利浦空调董事代表的身份出席活动;8月9日,徐自发更是直接以股东代表身份出席飞利浦空调新品的发布会。
如此看来,徐自发与飞利浦早已“关系密切”。至于为什么选择飞利浦,看看眼下飞利浦核心团队的构成,或许就能知晓一二。
曾被视作董明珠接班人的原格力二号人物黄辉,目前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的董事长;原格力电器总裁助理胡文丰,成为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裁;原格力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任职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仁副总裁;而飞利浦空调市场部部长刘乙蓉曾是董明珠的秘书......
飞利浦的核心团队,现下尽是格力曾经的“大将”。而在去年11月份,就有媒体消息称,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的团队成员170余人,约八成曾在格力电器任职。
如今的飞利浦空调,可以说是“格力味”十足了。
而在格力“反目”之前,不少经销商其实早已开始做出动作:既卖格力空调,又卖飞利浦空调。如今导火索的爆发,线头源于今年7月,格力直接向经销商施压,要求经销商在格力空调和飞利浦空调之间做“二选一”。
面对格力强势的选择压力和自身利益的拉扯,有所准备的徐自发最终与格力彻底“撕破脸”,导火线就此点燃。
这也不是格力第一次被经销商“背叛”了。
早在2019年底,原山东盛世欣兴格力公司总经理段秀峰在朋友圈公开宣布辞职,而后,段秀峰就转向了美的、奥克斯等品牌的代理。
2020年8月,原山东格力的销售总监苗培远成立山东盛美卓越电器销售公司,高调召开经销商会议,并在现场喊出“卖空调选美的”、“买空调也选美的”等口号。此后,格力河南销售公司的部分主力也转身投向美的怀抱。
除此之外,经销商态度的转变,还体现在京海互联近年一再减持格力股权上。
2020年7月,京海互联减持格力电器0.71%的股权,持股比例从8.91%降至8.2%。2022年6月,京海互联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格力电器股份1.1亿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86%,套现规模近35亿元。目前京海互联的持股比例降至6.47%,前后两次减持股权累计达2.43%。
作为格力的第三大股东-京海互联,背后站着的,正是格力电器于2006年前后在“股权捆绑”经销商背景下的10家主要经销商大佬。
经销商大佬们一边转投格力敌方阵营,一边疯狂减持格力股权,格力的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随着矛盾的集中放大,一瞬间,格力也似乎“众叛亲离”。
02 核心,被打破的利益分配
国与国的交往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商业世界的交往大抵如此,“忠诚”需要建立在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模型之上。
早前格力也曾与经销商们有过一段“甜蜜期”。2004年,“国美之争”使得格力开始全面自建渠道,依托各省份销售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搭建格力专卖店体系。
2007年,格力核心经销商持股平台京海担保(京海互联的前身)承接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10%的股份。这意味着省级销售公司、代理商、经销商的三级渠道体系和格力彻底绑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而格力之所以能够打败奥克斯、春兰等对手,跻身空调一哥,便与它建立的这套强大的渠道管理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地产政策调控,以及空调保有量已相对较高,空调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国内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放缓至1%,2019年与2020年开始出现持续负增长。
除了大环境遇冷外,真正让格力倍感压力的还有来自渠道的变化。
近年来,电商渠道高速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导致整个行业呈现扁平化趋势。这让格力曾经的经销体系及返利经销模式遇到瓶颈,对于格力来说,渠道变革是新时代下的必然抉择。
2019年,格力开始力推渠道变革,这场变革也让格力和渠道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开始凸显;格力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
2020年疫情的暴发,让过度依赖线下经销体系的格力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对于格力来说,疫情让格力提前进入寒冬,而这也加快了格力的渠道变革步伐。
变化,也体现在董明珠身上。2020年4月,董明珠尝试直播带货,开始扛起了线上大旗,并在全年以“13场直播、476.2亿元”的销售记录圆满收官。回过头看,2020年格力的处境的确艰难,而董明珠的选择也是必然。
财报显示,2020年格力电器营收同比减少14.97%。就空调业务而言,2020年美的集团在空调领域以1212亿元营收额排名第一,格力电器以1179亿营收额排名第二。这年,格力电器首次失去了连续保持24年的“国内空调行业老大”位置。
随后,在2021年年度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直言:“1997年家电市场打价格战,我一手创造了格力的营销模式,20多年来几乎没什么变革,但现在疫情加速了线上模式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格力的营销模式需要改革。”
2021年,格力又高举新零售的旗帜推进渠道改革。所谓的新零售模式就是让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产品,空调的配送依然是按照原有物流体系发送至终端网点,由相关门店进行安装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格力3万家专卖店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毫无疑问,弱化了传统渠道中销售公司的权利,根本是渠道利润再分配,直接让利给消费者。
在曾为格力发展立下功劳的大经销商看来,格力新一轮渠道改革就像一把宰刀,动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所谓无利不起早,利益的缩减让曾经的渠道模式逐渐瓦解,难以再赚取价差的大经销商,自然会离格力而去。
如今,格力渠道变革的阵痛期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发力强劲的对手美的,格力如今的追赶也画上了问号。
早在 2013 年,美的就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布局线上,启动美的官方线上商城运营,在电商领域重拳出击。
线上渠道的先发优势,让美的领跑至今。2019年美的空调线上渠道也已占据31%的份额,大幅领先格力;2020年,美的空调在线上市场占据接近36%,位列全网第一。
而格力这边,2019年格力空调线上销售占总销量的比例仅为10.87%,经过两年发展,这一比例提升至17%左右。
如今,格力的线上渠道改革,与竞争对手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需要承受改革的长期阵痛。
03 格力,还有机会吗?
董明珠今年已经68岁了,如今她依旧活跃在互联网上,活跃在直播间里。
抛开渠道来看,格力真正的问题或许还在空调本身。
财报显示,2021年格力营业收入1878.69亿元,其中格力空调收入1317.13亿元,占总营收70.11%。很明显,与美的、海尔相比,格力营收结构过于单一,这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董明珠也深谙格力的短板,早在2019年央视《对话》节目中,就表示:“别人一讲格力,就是格力空调。实际上格力冰箱、洗衣机啥都有。那我要检讨,为什么人家还不知道呢?因为空调这个烙印太深,已经让企业对上号了。”
如今,空调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除了受到房地产行业管控趋严、疫情反复等大环境影响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也都在不断的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当然,格力想要改变,也一直在用行动做出改变。
比如2015年3月,格力推出1代手机,此后又陆陆续续推出2代、3代;2020年12月,格力又推出了“大松5G手机”;但根据大部分相关采购商回馈的情况来看,格力卖手机,市场反应冷清,销量也是惨淡。
2020年3月,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将投资10亿元在医疗设备领域,研发生产高端医疗设备。
2021年8月,格力出资18.3亿成功收购了银隆公司内30.47%的股份,如今改名为格力钛。从格力钛的经营数据来看,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中,就造车如此长的周期来看,短期盈利的可能性较小。
人员上,格力也在吸纳新的血液。2021年7月,科技媒体ZEALER创始人、数码评测博主王自如加入格力电器,任职副总裁,负责市场营销。同期,董明珠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还亲自纳入了一位“网红”助理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也曾在网络中走红。
不难看出,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格力从家电业务多元化,到手机、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都做出了尝试...但几经周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几无收获。
今年6月的格力电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在有投资者就目前渠道改革进展提问时,董明珠再次明确,“改革首先就是要革自己的命,因为只有革自己的命,才能找到短板,才能发展得更好。”现在,格力还在等待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一天。
在格力的总部大楼,拐入右手的格力展厅,五个大字醒目地展示在眼前——“光荣与梦想”。这里展示了从最初一家空调组装小厂,到成长为一家国内空调巨头的风雨兼程史。两百多年前,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诗中写道,“那如幻的灵光逃到哪去了?那光荣与梦想,如今到哪儿去了”?
厮杀在浪潮汹涌的市场,格力这份使命的延续,在有限的机会成本里,时不我待。
小结
如今,格力的渠道变革显然在内部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所向披靡几十年的三级渠道体系经销模式也大势已去,曾经引以为傲的千亿地区经销业务、管理和考核方式也走向焕然一新的道路。
渠道变革,落子无悔。
留给董小姐的时间不多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