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斯克?

钛度号
在商业方面,马斯克是一位专家,中国企业家们渴望成为下一个他;但他没有“与人产生共鸣”的天赋,效率至上令他的评价两级分化,一类是即使离开也非常感谢,另一类则是恶语相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出行一客,作者|王静仪、郭怀毅、郭宇、李皙寅、邵玮,编辑 | 李皙寅、施智梁

人形机器人Optimus、超算训练系统Dojo、FSD智能驾驶……在10月1日最新的一届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和CEO马斯克为大家带来了这些技术的新进展。

乍看之下,和汽车相关的只有FSD智能驾驶,特斯拉也越来越不像一家车企。但这句话只对了后半句。

特斯拉确实不止卖车,它的业务还有太阳能面板和清洁能源存储。智能驾驶技术也不止应用于汽车,比如人形机器人Optimus就运用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视觉识别、行动规划的技术积累。

智能驾驶技术也被运用到特斯拉加州工厂的生产线之中。前特斯拉加州无人工厂项目负责人Allen Pan告诉《财经》记者,加州工厂的生产线是一套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它并不基于特定场景,“如果马斯克的其他公司也需要的话,也可以用在那家公司。”

将一个技术横向纵向进行不同维度的运用,已经足够令别的车企学习追捧。但在CEO马斯克看来,特斯拉并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他的野心是宇宙级的,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只是其中一步,终极目标是帮助人类移民火星。

这样的野心为中国创业者们所推崇。管理学专家盛赞他是“有勇气的创业者”“第一性原理对于颠覆式创新不可或缺”,创业者们都想打造“中国特斯拉”“中国SpaceX”。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斯克”,一度成了在新的产业创新时代,类似当初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式的天问。

无论是站在国外看中国,还是站在产业内看自身,特斯拉都可以成为映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市场拓展和产业创新的晴雨表,其典型性并不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马斯克的“宇宙级野心”

如同马拉多纳超越了足球,继乔布斯之后,马斯克正在破圈成为全球偶像

没有一个准确的头衔能定义马斯克是谁。

他身兼数职,既是特斯拉的CEO,同样也是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 X、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和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CEO。

这或许是马斯克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不喜欢被定义,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旗下的公司们——尽管特斯拉的汽车年销量近百万,拥有市值最高的车企头衔,但他已经在多个场合重申,特斯拉不止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软硬件一体的AI科技公司。

虽然头衔众多,但他对自己的终极梦想无比确信——送人类去火星。

从眼下的身兼数职到远方的宇宙级野心,马斯克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这些公司和随之诞生的技术成果,只是他实现梦想路径上的必然产物。

特斯拉是马斯克商业帝国中最为人熟知的企业,也担负了其宇宙级野心的重要一环。如果把上火星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地球上的工作,第二步是飞往火星,那么特斯拉要完成的主要是前者。

2017年初,马斯克将“特斯拉汽车”更名为“特斯拉”——上一个这么做的还是把“苹果计算机公司”改名为“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特斯拉在官网上写着自己的业务范围:纯电动车、太阳能面板和清洁能源存储。

将触角伸到新能源产业链的几乎所有角落,不是“有钱任性”能简单概括。特斯拉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部分交通工具可以靠电力驱动,而电力由可持续能源生产。在马斯克看来,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可持续能源。

“过去十年,特斯拉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超过了特斯拉工厂和路上所有特斯拉汽车消耗的电量总和。”马斯克在8月4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2021年,特斯拉销售了相当于4GWh的太阳能屋顶、Powerwall(能量墙)等储能产品,占据超过15%的全球市场份额。

在特斯拉实现终极目标的路上,产生了很多引领性的技术,划时代的电子电气架构、领先行业的三电系统、不断被模仿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软硬件自研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甚至,还有被称为“擎天柱”(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

不少车企也在跟进这一策略——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变成一家人工智能(AI)科技公司。人工智能有多种应用,自动驾驶是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

不过特斯拉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不至于汽车。比如特斯拉在10月1日AI Day上推出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被马斯克称为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产品”,大量使用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而此前的8月11日,宣布造车的小米在还未造出汽车,已经先推出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内部称为“铁蛋”。

正如郑赟所说,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不论是电动化,还是电池正极材料的路线甚至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特斯拉明确发挥了指路效应,帮助行业少走了弯路。

但如果将视线扩展到马斯克整个商业版图,特斯拉的定位,或许更像是一个生产工具。Allen Pan认为,特斯拉是一家用来制造和磨砺工艺的企业,特斯拉负责生产所有马斯克想要的东西,比如特斯拉会为Space X生产零部件;Neuralink做分析使用的部分数据则源于特斯拉。

Allen Pan认为,马斯克本人是真正的超级公司,而他商业帝国的所有公司,仅仅是其中的部门。这些分支部门之间会相互联系,马斯克也鼓励员工辗转于这些公司之间交换学习。

而他的终极目标,是送人类去火星。这是是马斯克拯救人类的方案——如果可持续能源也就救不了地球怎么办?那就送人类去火星。2002年,马斯克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

Space X达成了许多国家航天机构都未曾达成的成就。“全球掌握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和马斯克。”美国工程院认为,马斯克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三方面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上获取了突破。

凭借这些成就,马斯克在2022年2月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去年4月,SpaceX还赢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独家合同,为后者建造太空飞船,要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英国《金融时报》将马斯克评为2021年度人物,认为他触发了世界汽车工业向电动汽车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具有非同寻常的冒险和挑战极限精神,其成果不仅限于汽车。

为何创办这些公司,马斯克的解释只有一句话:“我正试图采取一系列我认为最有可能使未来变得美好的行动”。

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天然广告牌。这位世界级网红在推特上的几个字,就能推动音频软件clubhouse大火、虚拟货币狗狗币和比特币价值大涨,没有汽车品牌CEO能复制这样的名人效应。

“一位有个性、商业敏感度强、对技术有要求、对跨时代产品有独特见解的魅力型领袖是特斯拉最大的资产。”在郑赟看来,马斯克也是很好的产品经理,能推动事情落地。

不过,同时管理多家公司,令外界担心马斯克的做法不利于特斯拉的发展。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商学院IESE教授Marc Sachon将马斯克形容为“dancing at too many wedding”(在太多婚礼上跳舞,指一心多用)。

Marc Sachon对《财经》记者表示,车企CEO是一份全职工作,管理像特斯拉这样规模的公司,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即使是马斯克也应如此。“马斯克正在成为特斯拉及其员工的负担,我认为他应该将管理权交给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管,并继续担任技术的开拓者。”

效率至上背后的两分评价

精确的商人,暴躁的老板,“他不想和地球人共鸣,他只想去火星”

 

“我们是特斯拉,我们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愿意重新思考一切。”这是特斯拉在员工入职培训时就开始灌输的理念。

要想理解马斯克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首先要理解他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一性原理:把一切都归结于事物的本质,由此开始推理。

马斯克拿电池成本举例:“有人曾提出电池组成本十分昂贵,约600美元/Kwh,未来也居高不下。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的话,我会考虑构成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它们的现货市场价格为多少,结果实际只需要80美元/Kwh。所以,你只需想出聪明的办法,将这些原材料结合放进电池组里,就能得到比人们认知中便宜得多的电池了。”

电池是特斯拉的核心能力。2017年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时,354公里(标准版)和499公里(长续航版)的续航能力傲视全球,彼时国内同级别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均在300公里以下。

这位学物理出身的企业家认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用类比推理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模仿别人的做法并稍加改动,结果只能是细小的迭代发展,只有探究事物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随着特斯拉的成功,第一性原理席卷汽车行业。搜索这一关键词,能发现《智能驾驶的第一性原理》《用户体验:新能源汽车第一性原理》《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判断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等众多文章。

车企领导们也不吝啬表达——在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眼里,第一性原理是围绕用户的第一性原则,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用车生态;在蔚来汽车CEO李斌口中,用户体验是蔚来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背后,崇尚的是效率至上的工作方式。

体现在特斯拉的企业使命里,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中的加速;体现在特斯拉员工的每一次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里,是持续被灌输的六句话:“我们保持竞争性,凡事做到卓越;我们勇于动手解决难题;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斗志旺盛;我们不浪费时间在官僚主义,我们注重达成使命;我们高效聪明地完成工作;我们努力工作,热爱工作,快乐并享受着。”

效率至上令特斯拉和马斯克的评价呈现两个极端:在特斯拉工作过的人,一类是即使离开也非常感谢,另一类则是恶语相向。

 

在任宇翔看来,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壁垒是人。厉害的公司有很多,但特斯拉厉害的地方在于整个团队。要跟特斯拉竞争,必须要了解这些人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的能力。因为有了正确的人,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当你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都会来为你工作。”特斯拉电池业务前高管吉恩·贝尔迪切夫斯基(Gene Berdichevsky)表示。“整整十年来,特斯拉是这个领域里的唯一选择。”

有的人是增加了使命感。一位特斯拉中国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特斯拉确实多了一种推动产业变革和改善地球环境的使命感。外界可能觉得很虚,但是在我们看来就是这样。我个人来说,我家小孩子一到了冬天就咳嗽和流鼻涕,对环境很敏感,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更快普及电动车,减少更多排放。”

Allen Pan在离职后也仍然认同特斯拉,他把自己几年的收获总结成了三条:自驱、跨领域、动手解决问题。

但对有的人来说,那是一个不愿多谈的地方。曾在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工作一年的具买(化名)婉拒了《财经》记者的电话采访,只愿意文字交流,“我担心自己的情绪失控。”

光是回忆起在特斯拉时的工作环境,具买都感觉自己“要心悸了”。他将特斯拉的工作方式形容为“制造业的艰辛工作模式+互联网基因的工作时间”,“我在职期间(2020年初至2021年初)并没有要求必须996、007,但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只能全天候无休止地去工作,手机、邮箱、视频电话随时在线,凌晨有电话打过来是很正常的。”

在特斯拉待了一年多,具买见证了太多人的离开,“内部都说,熬过六个月试用期就是老兵了,相比之下很多人不到三个月甚至入职当天就走了,流动率太大了。”

在不少员工眼里,马斯克不关心他人感受。就像他自己的兄弟金巴尔·马斯克(Kimbal Musk)所说:“在商业方面,他是一位专家,但他没有’与人产生共鸣’的天赋。”

谁是中国马斯克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从郭士纳韦尔奇到乔布斯,现在人人都在讨论马斯克,一代代的美国企业家很牛,中国企业家们何时能成为时代图腾?为什么不能是美国XXX?

这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先是一位长相酷似马斯克的中国男子,他不仅走红网络,还得到了马斯克本人的关注。出身南非的马斯克打趣道,体内可能有中国血统。

抛却长相,只谈论精神内核的话,候选名单并不长。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是一位。20年前靠着“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的无畏勇气下场造车,如今吉利成长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李书福的商业布局,与马斯克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上放卫星,下造手机、造芯片,试图打造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智慧出行生态。2022年6月2日,伴随时空道宇公司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李书福成为全球第二位、中国第一位“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家,另一位正是马斯克。

“对于特斯拉,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我们看到的是本质,特斯拉的目的不是为了造车,造车只是它构建线上技术的载体。”2018年的李书福如此思考。

比亚迪王传福是另一位。他也喜欢现身说法讲技术、讲产品——王传福是中国车企领导中,少见的经常亲自上台讲技术和产品的一位。

据媒体报道,王传福在远离深圳市中心的坪山起居,每天七点半来到办公室。即便出差回深圳,深夜11点仍然会去工作。他召集高管团队,5分钟内必须集合。要求高管汇报工作,尽量简洁,不能有一句废话。他曾表示,无法理解一次旅游花上几万元人民币,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和工作狂马斯克的节奏不谋而合。

四五年前,比亚迪尚未像今时今日那般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老大,走进比亚迪厂区,就听到有称王传福为中国马斯克的说法,“其实我们更愿意称马斯克为美国王传福,他们做新能源车几乎同时起步,老板对技术的钻研和执着我们都看在眼里,不比任何人差。”一位中层这样告诉《财经》记者。

2022年,本科学历的马斯克,凭借科学探索和商业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功,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引发人们对一桩往事的回忆——三年前,同样是工程师企业家的王传福,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却最终落选。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斯克”,一度成了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式的天问。

“中国马斯克”的候选者并不多,大约并非所有企业家都想走向聚光灯下。但想成为“中国特斯拉”的企业很多。

伴随2016年跑量的Model 3上市,特斯拉的业绩及估值节节攀升,眼瞅着传统造车的门槛和汽车商业逻辑全部生变。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加入造车的新玩家,有的源自于白色、黑色家电,有的是地产、险资,有的是互联网公司。

怎么看待特斯拉?怎么超过特斯拉?无论是新车上市发布会,还是集团战略沟通会,乃至是股东大会;从大股东、媒体,专业投资者再到个人投资者,这是无人不问的问题。

面对灵魂追问,尤以新造车势力学会“反客为主”,言必称特斯拉如何规划,将特斯拉与自身车企结合,讲述自己理解的产业逻辑;遇到问题,便回一句:当初特斯拉也曾被质疑,但马斯克成功了。中国特斯拉和马斯克的称呼常见诸报端。

甚至是卖牛奶的蒙牛。在2020年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宣布要打造乳业的“特斯拉”。

两者的业务毫无关联,但蒙牛看中了特斯拉的数智化和全球化。在战略转型期,蒙牛希望像特斯拉一样,一是数智化突破,升级为生态化、平台化企业,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性创新;二是创造全新营销模式,将产品推向全球,进而实现崛起。

甚至一些想成为“中国SpaceX”的企业也在浮现。

“我从2015年底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当时,Space X第一次在海上实现可回收火箭,这对于业内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震动。”那时霍亮就职于国营的航天科工集团,受到SpaceX的激励,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创业者放弃“铁饭碗”,创办“深蓝航天”,聚焦液体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方向。

在霍亮看来,SpaceX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了航天领域,实施项目制管理,快速尝试新想法、快速验证结果、快速更新迭代。从技术路线到底层逻辑,深蓝航天直接对标SpaceX这一全球民营航天的标杆企业,“要快速学习行业先进案例,更要快速实现迭代化研制”。

创立了四家大型公司的马斯克,被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硅谷乃至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创业者之一。在美国,马斯克时不时冒出争议性言论和出格举动,上至时政和经济,下至产业和个人,让他在各个领域多有批评;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企业家对马斯克和旗下企业总是不吝赞美。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马斯克有很多优点,中国需要像马斯克一样有勇气的创业者。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在公开活动上也说,特斯拉是利用第一性原理最好的榜样,即通过研究问题的最根本层面来寻找解决方案。

马斯克传记《硅谷钢铁侠》在很长一度时间都是摆在书店进门位置的畅销书,“硅谷钢铁侠”也成了马斯克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称号,尽管这一称号并没有出现在英文原版书中;马斯克关于创业的建议,被制作成各种文章和视频,被创业者乐此不疲地转发。

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则孜孜不倦地分析马斯克主张的第一性原理。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通过马斯克做电池的例子,拆分了第一性原则的思考逻辑:识别定义现在的假设,解构现有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郑刚认为,第一性原理对于颠覆式创新不可或缺。

马斯克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激励着中国创业者们——志存高远,目标要突破国界甚至突破地球,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同时拥有调动一切外部资源、实现自身抱负的现实主义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任何目标都只是时间问题。       

在逆全球化论调盛行的今天,特斯拉与众不同的中国投资和产业布局证明了,积极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互动,和最具规模与潜力的市场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自身也将极大受益其中。而具有强大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的中国企业,如果能以开放思维携手行业巨人共同推陈出新,将更有机会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系作者 出行一客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国的马斯克,要么在lao房里,要么在还房贷的路上,要么在公司内卷中无法自拔,要么在家里跪榴莲皮

    回复 2022.10.02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