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9月,桑德伯格为北京刮来了一阵女权主义旋风。她频频出现在各个舞台上,从新书《向前一步》见面会、中信出版社的媒体沟通会再到北京大学的演讲,Facebook首席运营官,也被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的桑德伯格,给人的感觉像一位标准的女性“传教士”,她反复提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公平”、“改变”是两个频繁被提及的词汇。
她的发言会让你不自觉地被某种正能量感染。比如,她希望能激励中国的女性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再比如,她希望“在我的女儿长大后,这个世界将发生变化,女性掌握决定权的比例可以有可观的上升”。
而事实上,来听谢丽尔·桑德伯格演讲的人中,更多人认识她是从Facebook开始。她自2008年起至今担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誉为“让Facebook盈利的关键人物”。然而北京之行中,桑德伯格却对一众北京媒体说:不谈Facebook,只谈女性话题。暂时忘掉她Facebook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她要怎样以“成功职业女性”的身份来号召全球的职业女性加入“改变”的行动中?
小编仔细梳理了这位被《纽约客》评价“政商通吃”的桑德伯格来华行程,及其一系列行为逻辑背后的市场运营启示:
桑德伯格北京一行见了很多人。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国新办是她在中国的第一站。9月9日下午到达北京,第二天早上,桑德伯格会面国新办相关负责人的新闻照片已经登上各大网络媒体。
而在刚刚闭幕的达沃斯论坛上,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和这位大公司COO也有一场主题对谈。
这位马行长在不久前的一次发言中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我希望跟他对一对,我们(互联网企业)现在商业银行上有什么考虑?结果这个主办方非得叫我们谈男女领导力的差异!”
马行长的遗憾,并不妨碍桑德伯格继续大谈她的女性领导力话题。达沃斯的主办方将对谈的议题巧妙地设定为《在高度互联的世界,学习领导技巧》,桑德伯格再次阐述了她的“女性领导艺术”:
如何让你的员工喜欢你?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让你的员工保持热情,但作为领导人,你要一直清楚自己的使命,同时也必须让你的员工明白他们的使命是什么,你要让他们明白——无论多么困难,最终我们都是要完成那个使命。
这正是新书《向前一步》(Lean In)的核心议题, “女性、工作以及领导意志”。在书中她写道,女性可以在职场中做出同等的贡献,而男性则可以在家庭中奉献更多”。然而,她所希望的女性在职场中“同等贡献”的愿景似乎不太容易实现。正如她在演讲中说的,“有一个词叫野心,这个词从来不会用在男孩的身上,因为男孩天生被认为要做老板,要发挥领导力;而女性一旦在职场上做出成绩,往往会被形容为野心太大”。
桑德伯格本人就是一位典型的“贡献型”女性。她曾经对Facebook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桑德伯格加盟Facebook之初,Facebook的现状只是“看上去很美”,而资金状况“有出无进”。如何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处理好公司对内对外的经营,正是扎克伯格头疼的事。桑德伯格加盟后,用了三年时间让公司年收入达到数亿美元——工程师自然不是一家大公司的唯一灵魂。
曾有媒体报道称,在桑德伯格刚刚上任COO时,Facebook员工对她“心怀畏惧”。而这畏惧,部分缘于她曾供职谷歌等出色的科技公司,更因为她身为女性,却成为这样一家男性员工占绝对多数的硅谷企业二把手。
钛媒体作者师北宸在专栏中把类似的价值判断标准归纳为“成见威胁”(stereotype threat)。对这一点,桑德伯格对赶来听演讲的媒体朋友讲述了她的亲身体会,“我参加每一场会议,不管去哪个国家,你会发现即使一对男女职位是一样,总是男性更倾向于坐在桌子的正位,而女士通常会倾向于坐在他的旁边或者坐在他的后面,甚至躲在一个角落里......”
因此她的新书被命名为Lean In,本意上即是“请往桌前坐坐”。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行业训练,从马云式企业管理到华为的“狼性”文化,企业家已经用卓著的改造能力创造了神话。对于桑德伯格,她的宏图大计要想实现,首当其冲的“改变”就是职场女性自己要觉醒,桑女士在演说中提倡的“转变思维定势”,完全不是一本书可以写得完。
参加完桑德伯格媒体见面会后,钛媒体编辑收到了一封特别的邀请函,内容是邀请传媒圈人士参加一场在北京举办的小规模沙龙——注意,只邀请女士。该沙龙的主办者就来自桑德伯格的团队。
当读者和各大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在《向前一步》这本正能量新书上,桑德伯格创办的基金会Lean In Organization的中国区运营已经在北京开始发酵。
她的目的,当然并不仅仅停留在期望一本书的大卖,而是让“向前迈出一步”(Leaning in)成为女性的全球趋势。早在2011年,桑德伯格就开始致力于推广她的女性职场平等论了;两年后,这位不远万里来到大洋彼岸的职场女性,已经把自己成立的NGO组织铺设到了中国。
显然,这又是一次美国式的野心显露。Facebook的全球网络连接起了全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互联网用户,而桑德伯格希望在现实中也建造一个网络,在我看来,这类似一个O2O的女性组织。
从科技公司入手,显然是桑德伯格最擅长的推广方式。据该项目发起委员会成员透露,桑德伯格的项目“启动合作伙伴”企业包括美国运通、谷歌、索尼、强生和多家媒体公司。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被要求授权其Logo给Lean In项目使用,并向各大合作伙伴的员工分发宣传材料。作为回报,这些企业将获得支持Lean In项目的官方认可。
“为什么建立网络和社群对你如此重要?”上周,桑德伯格回到自己的第一个老东家麦肯锡咨询公司,《麦肯锡季刊》记者如是向她提问。
她回答说,自己常常会把自己的女儿放在某个社区的“妈妈俱乐部”,亲眼刚看到不少“志愿者”妈妈们不光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同时帮忙照顾她的女儿。而作为忙碌的职业女性,她“常常会感到内疚,也会羡慕她们。”
桑德伯格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她有一个8岁的儿子和一个6岁的女儿。于是,她也经常感受到两种类型的母亲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紧张关系:一类是全职在家“工作”的母亲;另一类是在办公室工作的母亲。Lean In组织的聚会活动中也一样,“这两种身份之间的紧张关系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都感觉到了。” 但二者之间的协助又同样重要,有很多全职妈妈告诉她,“不少职业女性似乎可以成为我的女儿长大后可以参照的典范”。
在这位职业女强人看来,形成社群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来参加的女性感受到“共同参与”的气场,不论是全职母亲,还是职业女性。通过社群,能明确女性做的每份工作,不论是在家中、在社区还是在工作场所的工作,都和男性的工作价值相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女性的工作价值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男性每获得1美元收入需要做的工作,如果让女性来做,那么只能赚到77美分。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女性得到的报酬更少,对我们的工作估值更低。我们的升迁机会比男性少,得到的高层职位也不如男性多。”
建立NGO组织,相当于从底层开始改造参与者的头脑,这是一个早已被上百年的传教士文化所验证过的模式。而桑德伯格对中国职业市场保持了多年的观察,“ 在中国,21%的人大代表是女性”就说明了中国职业环境的困境。桑德伯格对社区落地每一个国家,有明确的愿景,她希望,社群的存在,不只是让大家发起对话,而希望能让女性朋友得到“领导的欲望”,而且会提供她们需要的支持和工具。
桑德伯格介绍说,她所创办的Lean In社区,主要要做三件事:
第一、我们会帮助展开日常对话。毫无疑问,它会在Facebook上进行,大家可以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讨论女性在领导方面的问题,并试图为参与其中的女性创造平等的机会。
第二,我们要做的事是Lean In Education。我们请到一些了不起的实践者和教授向一群非常优秀的女性精英授课(类MBA案例授课)。
第三件事,是根据YPO2模式帮助女性与男性建立Lean In圈子,这是由8到12人组成的小组,组员们同意每个月碰面一次。
除了第三点看起来有点像我们本土流行的“相亲派对”外,前两种方式,十分类似MBA商学院的授课模式,听上去还算靠谱。桑德伯格对《麦肯锡季刊》重申了她的愿望:我希望看到,我女儿这一代人不会在高级管理层里只占14%的职位。我们再也不会在报刊头条上写着,女性赢得美国参议院20%的席位就是占领了参议院。20%本来就不算什么占领。我希望拥有真正的平等。
《纽约客》对桑德伯格的评价“政商通吃的职业女性”,恰好可以成为其中国之行的最好注脚。从长江商学院对桑德伯格新书的鼎力捧场,到开篇提到的密切接触政界要人和商业领袖,看起来,这位跨国“营销人”可以借势的资源颇为丰富,从社会的金字塔尖人群开始传播,不失为更聪明的做法,这自然属于“自上而下”,跟建立女性社群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互为补充——看来桑德伯格的野心,在于构建一个女权主义世界的Facebook。
然而,桑德伯格的此番立体化运作,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改变成见吗?毕竟,境外NGO在国内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钛媒体还是要为此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觉着,大部分读者都不是很专业,譬如说本银。<br/>有必要交代一下,这位女人物的背景,他在干什么。<br/>本人读着很吃力。
女权主义者
葱葱,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