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科技新知,作者 | 樟稻,编辑 | 伊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1024程序员节,小鹏科技日也如期而至。
不知从何时起,汽车界开始流行各种DAY了。前不久毫末智行和特斯拉刚在AI DAY上秀完肌肉,小鹏就紧随其后跟上节奏,借此向外界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
比较尴尬的是,小鹏科技日当天,被特斯拉来了个下马威——10月24日,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在售Model3及ModelY官宣降价,幅度在1.4万-3.7万元不等。
消费端引发不满之外,更不好受的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厂商们。毕竟“降价跟不跟”都是个问题,还抢了小鹏汽车的热度。
言归正传,科技日上小鹏主要围绕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机器人及飞行汽车四大维度,分享了其在未来出行领域的探索进程以及量产推进计划。
看似四个方面,但其实不管是市场关注度,还是小鹏自身的资源分配,智能驾驶和飞行汽车才是此次科技日的重头戏,也是本篇文章主要关注的地方。
"进城"路上,再也不爱高精地图
何小鹏曾在朋友圈发文预热,“在明年上半年,我们会在包括G9等在内的MAX车型,在部分城市上线这个能力(城市NGP),在明年下半年,我们努力在主要的城市都上线增强版的XNGP功能。更多信息,我会请xinzhou在1024和大家分享。”
从文案中,也能看出此次小鹏科技日的内容重点——城市NGP和XNGP。
先说城市NGP。9月17日,小鹏宣布城市NGP开始在广州推送,称自己为“首个让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在城市场景中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不过此次试点非常局限,参与车主需要先解锁100公里的测试路线,才可以打开整个城市的高精地图权限。
这一槽点也遭到友商攻讦,直到10月22日,小鹏才宣布P5迎来第三次大版本OTA,而城市NGP将在广州全量开放。
众多厂商为何如此在意“进城”?此次会议上,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博士,强调了城市场景对智能驾驶发展的意义——⾼频+刚需,并拿出了城市NGP在消费端的反馈结果来佐证。
数据显示,城市NGP周用户渗透率达到84%,里程渗透率达到63%,通行效率可接近人类司机的90%,每百公里被动接管仅0.6次。不难看出,众多厂商为何在高速场景之后,马不停蹄地奔向城市场景。
当然,城市NGP还只是前戏,接下来登场还有XNGP,即全场景辅助驾驶,“X”是指覆盖高速、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各种场景。更关键的是,小鹏强调XNGP在无高精地图情况下也能使用。
目前受限于城市高精地图审批,厂商的“开城”梦十分受制,因此“重感知,轻地图”路线被更多车企青睐,但想要抛弃高精地图这根拐杖,也并不是轻松就能实现。
为此,小鹏在科技日上推出了新⼀代感知结构XNet——将多个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帧时序前融合,输出BEV视角下的动态目标物的4D信息,以及静态目标物的3D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环境感知能力,实时生成「高精地图」。小鹏在PPT上用了“「」”符号,意思其实是非传统意义上的高精地图。
对比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构建高精地图(没有使用Lidar点云生成的高精地图,但自己定义了新的MAP格式),难免让人觉得这一幕很熟悉。而这也意味着,小鹏正式走上“重感知,轻地图”路线。
回到XNet上,其建立在数据采集、标注、训练、部署⼯作基础上,小鹏介绍了自己的全自动标注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训练中⼼,这点无需赘述。
亮点是在部署⼯作上,由于动态“XNet”更加耗费Orin-X算力,小鹏介绍了“Transformer部署”功能,使原本动态“XNEet”所需122%的算力,现在只用使出9%即可完成。
Transformer又是熟悉的字眼,最早由谷歌在2017年提出,首先被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NLP),被特斯拉率先拿去在自动驾驶行业应用。虽然马斯克不是造轮子的那个,但的确是第一个拿来解决自动驾驶问题的。
关于XNGP的发布计划,小鹏给出了大概的时间节点。在智能驾驶章节最后,吴新宙同样表示Robotaxi要来了,不久之前小鹏G9通过了自动驾驶封闭道路测试,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这一举动变相自夸了小鹏自家辅助驾驶和无⼈驾驶并行的路线选择。
总的来说,横向对比其他厂商的信息可以发现,当下各家的技术路径似乎正在合流。
又又又被吐槽的飞行汽车
本届小鹏1024科技日,自然少不了压轴登场的飞行汽车。
此前在10月11日,小鹏汇天官方公布了最新进展,飞行汽车旅航者X2已经在迪拜成功完成首飞。创始人赵德力透露,公司计划量产的飞行汽车原型机也于近期启动试飞,将在10月24日小鹏科技日上公开亮相。
以往在小鹏公布试飞视频后,由于从外观上看,机型太过于像是一台放大版的无人机而非汽车,因此有不少网友留言揶揄。而这次科技日上,何小鹏亲自加入吐槽大军,“这个不是飞行汽车,这不是飞行器吗?它没有轮子。”
当然,这番表述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新构型做铺垫。随后小鹏汇天发布的飞行汽车最新构型,具备机臂折叠收纳系统,可进行陆行和飞行模式的切换。相比去年的概念车型,最新设计由横列双旋翼构型优化为分布式多旋翼构型。
为了让改动更有说服力,何小鹏还介绍了分布式多旋翼构型的多种优势,譬如安全优势、使用优势、结构优势等等。
这里有一点比较亮眼,新构型具备飞控的容错控制功能和动力的双备份,即使发生单点失效,依然能够保持可控飞行和安全着陆。通俗点说,飞行汽车有四个桨,即使一个桨失效了,也可以继续飞行。
硬件之外,小鹏发布了自研的飞行汽车驾驶操控系统,可以满足飞行和陆行两种方式的驾驶需求。而在科技日接近尾声时,小鹏发布了新款飞行汽车X3的首飞视频,但看着一副“百废待兴”的样子。
科技日上公布的飞行汽车信息大概就这么多。按照往年惯例,飞行汽车每逢亮相完毕之后,势必引来舆论一众吐槽。
这次也毫无意外,《新出行》发出的“你觉得小鹏飞行汽车和机器马是不务正业吗?”话题下,几乎都是批评的声音:
“先活下去,再活得好。飞行汽车先放一放,机器马可以搞,重点还是汽车。”“这玩意儿当然是为了推高股价准备的。飞得上天吗?连无人机现在都那么严格。”如是言论,不一而足。
在多数小鹏车主眼中,飞行汽车等一众“副业”,当主业向好的时候就是勇于探索,拉垮的时候则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这些吐槽也并不是无的放矢。
今年9月21日,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资的飞行汽车公司Kitty Hawk宣布即将关停,已经变相反映出飞行汽车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眼下在该领域,传统汽车企业、航空公司、互联网企业、造车新势力已经纷纷加入。单在车企这块,就有丰田、大众、现代、吉利等传统巨头在布局。
去年10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背后明星资本云集,包括IDG资本、五源资本、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
但再怎么财大气粗,也需要尊重技术演进路径。技术、政策、市场空间等,都是飞行汽车需要突破的难题。
此前赵德力曾透露,在飞行汽车的现实使用上,地面行驶时间约占90%,10%的时间是在天上飞;至于量产和售价,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实现量产,售价在100万元左右。
而一名接近小鹏的人士认为,按照小鹏汇天的规划,量产版飞行汽车将使用远离城市的野外或景区空域,目标客户类似超跑车主,是富裕人群。“考虑到法律和安全因素,飞行汽车要成为大众交通工具还为时尚早。”
回望2020年的夏天,何小鹏参观赵德力创办的汇天科技时,体验过飞行器后当即就确定了投资意向。对于创始人、投资人们而言,其所设想的飞行汽车的未来确实十分美好,但现实面前确实一堵堵高墙。
写在最后
和以往相比,本届小鹏科技日没有太多惊艳,业界的观感更多也受到了其他消息面的影响。例如小鹏近期的内部结构调整,势必影响到整体气氛。
近期有报道称,小鹏汽车在10月21日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建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前者负责提升各条业务线的沟通合作,后者肩负着打通端到端产品业务闭环的重任。
小鹏官方对此表示“暂无置评”,但该消息得到了不少消息人士的佐证。此次调整也间接让人联想到,此前小鹏公布新车G9配置和价格后遭遇的“围攻”,总之是产品规划脱离用户需求所带来的反噬。
如果再算上小鹏8、9月的交付量环比下降、近期股价与年内高点相比跌幅超85%,一系列利空因素下,今年的小鹏1024科技日,总归比往年更“冷”一些。
参考资料:
- 财新《小鹏汇天陆空飞行汽车完成试飞,驾驶需专门执照》
- 电厂《小鹏汽车调整组织架构推动BU化,试图扭转产品、销量下滑趋势》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小鹏汽车的产品,是我们想要的智慧产品,希望小鹏继续探索研发。
程序员节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今年小鹏冷了不少呀
飞行汽车经常被吐槽
科技日里的小鹏,上天易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