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二研究,作者 | 若楠、鸠白
10月21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第三次递表,闯关港股IPO。
圆心科技是一家医疗健康公司,专注于提供患者医疗服务周期的服务。据圆心科技新版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2021年的收益计算,其在国内处方药的线下线上医疗交付平台排名第一。
截至2022年8月31日,圆心科技拥有并经营314家药房,在线上及线下药房平台提供约5.47万个品种,且公司的产品组合涵盖国家药监局自2015年起批准的97款创新性肿瘤治疗药物中的76款。
「不二研究」据圆心科技新版招股书中发现:2022年1-8月,其营收为46.89亿元,同比增加29.82%;同期,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71亿元,同比增加29.19%。
2019-2021年,圆心科技三年累计营收119.19亿元。以2021年为例,其营收59.38亿元,来自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收入为56.15亿元,当期营收占比高达94.6%。
与此同时,圆心科技在2019-2021年,三年累亏超13亿元;其亏损率由2019年的7.3%上升到2021年的10.5%。
今年6月的一篇旧文中,我们聚焦于圆心科技亏损不断扩大,难逃“增收不增利”怪圈;且营销费率高企,毛利率与研发费率偏低。
时至今日,当互联网医疗进入下半场,圆心科技能否圆梦IPO、借势突围?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6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互联网医疗下半场,圆心科技三闯IPO。
根据新版招股书定位,圆心科技为一家提供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司。招股书显示,2021年营收高达59.38亿元,但在2019-2021三年间累计亏损达13.21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也累亏超10亿元。
在「不二研究」看来,搭乘“互联网+”东风,圆心科技的营收规模迅速扩大,亏损额度也在拉大;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其超过9成营收来自药品销售,科技成色不足。
疫情影响下,医疗版权出圈,但互联网医疗的竞争也在加剧。圆心科技能否圆梦IPO尚存变数;即使成功推开IPO大门,它也需要直面下半场的激烈竞争与资本市场的未知考验。
持续亏损,毛利率低于同业
圆心科技创立于2015年,这一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创业风口。
彼时,微医、春雨医生等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赛道,圆心科技也在同年推出主营线上问诊业务的“妙手医生”平台。
创业至今,圆心科技主要有三条业务线,即: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旗下拥有“妙手医生” “圆心药房”两个平台;供给端赋能服务,对应“圆心医疗”;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圆心惠保”等。
从业务板块看,三大支柱业务分别对应卖药、在线问诊、保险。其中,妙手医生于2017年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圆心药房为互联网医院及处方共享平台。
圆心科技的创始人何涛并非医学科班出身,曾在医疗领域的健一网担任高管。成立仅7年,其完成多轮融资,明星投资机构包括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等,累计融资规模达百亿元。
IPO前,创始人何涛、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何伟庄,两人合计持股37.01%;腾讯持股19.55%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红杉资本持股16.21%,启明创投持股7.12%。
在招股书中,圆心科技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若按收益计算,其为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药及医疗交付平台。
圆心科技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的营收23.52亿、36.29亿、59.38亿、46.89亿;尽管2019-2021年其营收规模逐年上升,但亏损额度也在持续扩大,难逃“增收不增利”。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其净亏损分别为2.01亿、3.63亿、7.57亿、5.30亿,三年多累计亏损高达18.51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72亿、3.13亿、6.22亿、4.71亿,累亏同样超过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四年,圆心科技的毛利率不断降低,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分别为10.6%、9.2%、9.0%、8.0%。
对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部分公司,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行业低位:以2021年为例,平安好医生毛利率为23.3%、京东健康毛利率为23.5%,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则高达31.6%。
此外,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42亿、2.04亿、8.14亿、4.07亿;其在风险因素中坦承,主要由于不断加大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市场推广力度,导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相应增加。
在「不二研究」看来,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尽管圆心科技已是资本宠儿,却依然难逃经营持续亏损;从经营数据来看,主要由于低毛利率叠加高销售费率所致。
当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加剧,圆心科技选择三次闯关IPO;其未来造血能力及盈利时间表,或是说服资本市场的一大关键。
卖药为生,科技成色不足
尽管圆心科技的三大业务看似形成“药-医-险”闭环;但从业绩数据而言,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即:药品销售)撑起超9成营收,它也因此被业内戏称“卖药为生”。
如果拆解收入构成,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来自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营收为23.03亿、35.37亿、56.15亿、44.69亿,同期营收占比高达97.9%、97.5%、94.6%、95.3%,在收入中占绝对主力。
同期,来自供给端赋能服务的营收仅为576.3万、379.5万、4718万、3688万,当期营收占比仅为0.2%、0.1%、0.8%以及0.8%;来自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营收为4343.8万、8847.1万、2.76亿、1.83亿,当期营收占比1.9%、2.4%、4.6%、3.9%。
仅以2021年为例,来自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两项业务,在整体营收的合计占比仅为5.4%。
在「不二研究」看来,圆心科技依赖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一条腿走路”,固然在创业初期享受到快速占领市场等红利,但这也是拖累其整体毛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为9.4%、7.6%、6.9%、6.1%。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主要由于药品成本相对较高,且医药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受疫情影响所致。
硬币的另一面,营收占比低的两项业务却拥有较高毛利率。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供给端赋能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9.8%、28.1%、49.1%、45.8%;同期,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毛利率高达76.4%、72.1%、43.1%、46.7%。
由于两者的整体营收占比不足6%,并不能撬动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
目前,圆心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为药品销售。「不二研究」认为,这看似找到可以突围的盈利模式,但由于药品是标类商品,附加服务值不高,叠加供应端影响,实则毛利率较低。
且同业间竞争激烈,药品的销售量往往考验营销能力。烧钱“跑马圈地”之下,圆心科技的销售费用高企,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分别为3.3亿、5.0亿、8.2亿、6.3亿,销售费率达13.8%、13.7%、13.8%、13.4%。且其预计,未来将扩大线下药房及实施新的业务举措,销售费用会维持增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其研发开支为2265.1万、4629.4万、1.13亿、1.14亿,研发费率仅为1%、1.3%、1.9%、2.4%。
有个注脚是,首份招股书中圆心科技宣称其为医疗科技公司,但在新版招股书中其改变定义为医疗健康公司。
即使作为一家医疗健康公司,圆心科技的科技成色似也略显不足,这或许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内忧外患,新故事尚需时间
疫情之下,医疗版块趁势出圈;互联网医疗也在早期风口之后,悄然步入下半场。
作为一个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赛道,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许多公司,并未逃脱市场积累初期“烧钱圈地”的怪圈,何时实现造血盈利、摆脱单一盈利模式等,已成为行业共同难题;毛利水平处于第二梯队的圆心科技同样无法避免。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圆心药房品牌旗下拥有314家药房,较上年度的199家增长36.62%。
同业间“短兵相接”已不可避免,圆心科技也在瞄准毛利率更高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即:保险业务。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1年,圆心科技与逾110家保险公司和7家再保险公司合作,在90多个城市推出“惠民保”,管理超过2500万份保单。
健康险业务的新蓝海,也吸引互联网医疗玩家入局。圆心科技也在招股书中坦承,其与保险公司等的合作通常不具有排它性,后者可能终止合作关系及决定与其竞争对手合作。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不二研究」分析称,尽管惠民保类产品瞄准健康险的新蓝海,但运营机制等仍存争议。未来,其走向医保化或走向商保化亦或兼容两者,将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数据安全等的严苛要求并不会因此降低。
与此同时,惠民保产品目前的费率较低,于入局者同样会带来投入成本与盈利平衡间的压力。
在互联网医疗下半场的竞争中,资金储备也将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目前,圆心科技尚未实现自我造血,惠民保能否讲出新故事,不仅需要时间验证,也需要资金支持。
内忧外患之下,其距离“第二增长曲线”的新故事,尚有很长一段路。
互联网医疗下半场,圆心科技如何突围?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出圈”,也迎来一波 “上市潮”,但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数度折戟于IPO之路,有的成功登陆港交所。即使在上市敲钟之后,命运也不尽相同,其中不乏股价腰斩、跌跌不休的上市公司。
重振旗鼓之后,圆心科技再战港股,是否能够圆梦IPO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募资将用于发展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扩大医院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供给端赋能服务等。
前车之鉴下,IPO也仅是一个新开始。自定义为全周期医疗健康公司,圆心科技不不仅是让资本相信新故事,更需要说服产业链与市场,毕竟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圆心科技IPO:七年7次融资,四年亏损14亿,如何破局?》,财闻网
2.《时隔半年再冲IPO!圆心科技三年亏13亿,惠民保能讲出新故事吗》,中新经纬
3.《三年亏损超13亿元 圆心科技能否靠健康险业务逆袭》,《财经》杂志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圆心科技卖药为生,科技成色不足
医疗健康公司能做亏了,操作肯定有问题
三年都在亏,那就上市去圈钱吧
业务板块的三大支柱业务应该都是能赚钱的
同赛道的竞争对手太多,没有强项可以与别人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