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酷应用Oyster挑战亚马逊,看书请你“按月订购”

移动阅读应用Oyster一炮走红,“包月阅读”的模式,综合了Netflix和亚马逊用户推荐、匿名评论两大优良传统。然而,读者很难被喂饱,像音乐点歌一样的“点播模式”只解决了内容分发的问题,内容生产的持续性还需创新。

钛媒体注:这是生活在移动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惑:每款杂志都要做一个自己的App,到底看哪个?要拿Kindle看书吧,但每本书都得单独购买下载,以前一个宿舍买一本传遍整个教室的场景都快没人记得了。

关于阅读互联网一直在革命。如今,又一家酷公司进入了钛媒体的视野,他们只做阅读生意,而且,只,做,移动端。这家来自纽约的创业公司名叫Oyster,它的创始人希望将“包月点歌”的模式克隆到移动阅读领域,模式很简单:在其iPhone应用中,用户注册后,可以像在Spotify中付费听歌一样,每月支付9.95美元,就可以在Oyster提供的内容库中,无限制的阅览海量的电子书——不是一本一本的买。

看到美好的项目和公司,小钛总是忍不住分享,顺带吐个槽——为什么国内95%的创业项目都是Copycat(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缺乏原生创意?

言归正传。Oyster早在2012年10月创立初期,就获得了来自Founders Fund的300万美元天使投资,领投人包括SV Angel,Founder Collective,Shari Redstone’s Advancit Capital等。Oyster模式可以溯源到有线电视、后来的Netflix流媒体视频点播模式的出现,即两个字:订购。

不同领域的订购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拥有强大的内容库,而“订购”是为用户量身定制,且常常采取先付费的方式,这又保证了盈利模式。从Netflix的视频订购到Spotify的音乐订购,最根本的是内容库,而强大的推荐机制又能持续的黏住消费者——即所谓的内容分发。这一模式,也让我们再次回到媒体变革的思考:到底是内容重要,还是内容分发更重要?来看看钛媒体特约作者若离关于订购商业模式的梳理(小标题提要为钛媒体编辑所加):

 

 

Oyster的测试版刚刚发布,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十分看好其经营模式,有人称它是“图书界的Netflix”,甚至发出“亚马逊廉颇老矣”的感叹。一家初出茅庐的阅读应用公司,何以拥有威胁业界“巨无霸”亚马逊的巨大潜力?这还要从Oyster的“点金术”——订阅服务模式说起。

订阅模式溯源

由Netflix兴起,在媒体视听领域发扬光大

曾几何时,网络订阅服务还只是流媒体视频服务商们的“独门绝技”。从Netflix到Hulu,用户已经习惯于像有线电视服务费一样“交钱看片儿”。Netflix在1999年首次启动这项服务,用户只需花费8美元,就可以无限量观看Netlfix流媒体视频库中的任何视频,最关键的是——观看过程中不会受到商业广告干扰。

相比起来,有线电视的平均订阅费用是Netflix的10多倍,而且,即使是订阅用户,在收看大部分频道时仍要忍受广告不停插播。

Netflix的模式十分具有颠覆意义。截至去年6月,全球已有2650万名用户订阅了Netflix的流媒体服务,而同期美国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 Corp的订阅用户也不过才2230万名。花旗等机构的分析人士也注意到,在Netflix流媒体的这些订阅用户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观看的电视剧集与电影数量相同。这样的趋势让更多的人预计,Netflix的订阅服务可能成功地逆袭有线电视产业,上演一出虎口夺食的好戏。

在Netflix的榜样力量推动下,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移花接木,纷纷想要克隆这种订阅服务模式。

如果说Netflix是电影与电视节目订阅的先驱,那么Spotify就是音乐领域的开创者。Spotify提供的在线听歌的订阅服务操作流畅、使用简便,而且凭借同华纳音乐、索尼、百代等全球知名唱片公司合作,获得了大量合法授权的音乐作品,保证了自身丰富的内容供应。

连最大的在线图书电商亚马逊也感受到了订阅模式的威胁。2011年,亚马逊推出了Kindle的用户借阅图书馆(Kindle Lending Library),用户每个月可以在这个线上图书馆一次借阅一本书,一个月内最多借一次,没有归还期限,目前可以在35万多部电子书中选择借阅。

 

Oyster:本质就是一家图书馆

Oyster事实上完成了”订购模式”在阅读领域的移植

有趣的是,Oyster公司的名字直译就是我们熟知的牡蛎,这似乎预示着他们的事业注定要更有内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既然前有Netflix的成功之鉴,后有亚马逊和NextIssue等其他同行跃跃欲试,这家公司又凭什么立足,这次他们亮出了什么新的订阅服务绝招?

订购自然是定位于服务,而非生产内容。对于Netflix,看家本事是同各大影视制作公司保持亲密合作;而Spotify呢,也必然要靠音乐厂牌、版权商而活,成本也大量集中于版权采购;同样的道理,Oyster首先也要找到衣食父母。像Spotify获得唱片公司授权一样,Oyster赢得了一些重量级出版商的支持: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霍顿-米夫林-哈科特(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沃克曼(Workman)以及自助出版巨头Smashwords都是合作伙伴。这既保证了入选图书的整体质量,也丰富了用户的订阅选择。

此外,Oyster还沿袭了流媒体订阅服务的两大特色:平价和便捷。可以说,Netflix真正做到了“傻瓜式”付费点播的效果,只要成为付费用户,海量的无广告清晰片源就任君挑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尽情点播。

而现在登录Oyster的订阅网站,用户也可以无限次阅读10万本正版图书,无论何时何地,搜到自己心仪的就可以立即开读,每月收费仅为9.95美元。

 

Oyster的模式并不复杂,简言之,就是综合了Netflix和亚马逊的“优良传统”: 一个是用户推荐,一个是匿名评论。

推荐引擎是Netflix公司的一项关键服务,逾千万用户都能在个性化的网页上对某部影片给予匿名的个人评级。这些评级一方面便于用户挑选影片,另一方面也帮助Netflix根据评级预测观众的偏好,进而向特定的用户推送他们可能喜欢的影片。推荐带来的互动,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粘性——推荐机制已成为双赢的典范。

另一方面,匿名方式的成功之处早有先例。正是因为亚马逊Kindle的匿名特色,《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之类的书籍才会大卖特卖。

Oyster模式兼容了这些好传统,除此之外,作为一款手机应用,这家公司选择向社交网络敞开怀抱。Oyster的用户不仅可以自己向好友推荐一些书目,能了解到朋友们都在看哪些书,还设有隐私模式,保护自己不想公开的信息。这样的设置既推动了用户与社交群落的互动,也体现了图书点播个性化的一面。

当然,Oyster的搜索引擎也富有个性色彩,用户也可以像图书馆的管理员一样,根据自定义的标签分类搜索图书,“清新小说”、“我是体育粉”、“商业宝典”还是“大众科学”,随你定。

 

Oyster模式的困惑:平台永远无法吃饱

不过,虽然模式是验证过的好模式,但由于图书市场自身的运营特性,与其他领域相比,Oyster克隆Netflix的道路也面临天然的局限。

困局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读者是很难被喂饱的。

按照Oyster创始人的设想,这款应用不但适合书虫,也同样适合忙于工作的职场中人,有的读者只是对某本书的部分内容感兴趣,或者有人出于工作需要,只需要检索到特定的章节,就可以满足需求了。然而,Oyster拥有的内容库还十分有限,虽然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网罗了许多畅销书和普利策奖得主的大作,但Oyster的订阅用户无法读到新鲜出炉的图书。一般情况下,最新的作品都需要几个月之后才能在应用上与读者见面。所以,急不可待的读者还不得不依靠亚马逊、iBook或者其他传统的书店大饱眼福。这可能会成为Oyster的致命伤。

当App已经构建好内容分发模式,但内容怎么供应?《福布斯》专栏作家史蒂文·贝尔托尼(Steven Bertoni)曾说过,图书馆的免费“订阅”服务已有百岁高龄,可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吃到饱”的数字书籍订阅平台。

Oyster的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斯特龙伯格(他曾经担任eBay旗下数据分析公司Hunch的商业开发负责人)并不掩盖创办Oyster所面临的困惑。他们做的事儿,必须要满足“取用大于拥有的”产品模式。他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事实证明,“取用胜过拥有”(access-over-ownership)的模式,不仅仅是Netflix和Spotify这样的媒体服务商努力的方向,也是房屋租赁社区Airbnb和租车服务公司Uber追求的目标。

而另一位Oyster的创始人、谷歌地图UX设计师范·兰科说得更直白:“我们只是希望成为这个潮流的一位弄潮儿。”

 

连亚马逊模式都老了?

这些局限,并没有阻止Oyster的流行。曾有研究人士预计,一旦Oyster的图书应用证明了市场,亚马逊、苹果和谷歌必将八仙过海,纷纷推出各自的订阅服务。

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即便今天挺身而出的不是Oyster,也会有其他的初创公司向亚马逊代表的阅读市场巨头发起挑战。毕竟,这种基于“取用胜过拥有”理念的“点播”模式,对消费者实在有着无法比拟的吸引力:支付合理的包月价格,可以得到所有你想查阅的内容,而且不会占用个人空间,还能过一把评论员的瘾,利用社交圈子和程序测算的推荐对某部作品施加影响力。

Oyster成功的将社交特性与移动设备结合,只做移动端市场——让互联网发挥最大的潜能,不再受到时空和权限的束缚。与它相比,亚马逊那套网上书店售书的模式俨然已经成为“老古董”。

当然,巨头终归是巨头,亚马逊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已密切留意到Oyster这类潜力十足的挑战者。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登录亚马逊的书店你也会发现一个突出显示的“点播”按钮呢!

在线阅读市场还拥有大量的创新空间。点播模式给阅读领域带来了创新,然而只解决了内容分发的问题,内容生产(采购)上的持续性如何保证?也许将是新的挑战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建议,Oyster不如借鉴下豆瓣阅读的在线出版—分成模式吧!(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Hispear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包月看....能看多少啊?如果范围超不过我kindle里的免费书,那还有啥意义?安卓用户飘过

    回复 2013.09.13 · via pc
  • 很开心这次跟编辑合作,而最有感触的是,好的创意会推动一个领域、甚至产业的发展。我想,这也是科技时代鼓舞人心的地方。

    回复 2013.09.13 · via pc
  • 对于我来说,就是又认识了一家应用。

    回复 2013.09.13 · via pc
  • 有些突兀,有些深凹。(困)

    回复 2013.09.13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