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微众银行马智涛:解放数据生产力,以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思考者50人

深度
钛媒体2022特别专题策划《数字思考者50人》:探访中国50位独具代表的数字化思考者。我们理解的 TechThinker ,涵盖了中国数字化浪潮中的技术践行者、政策制定者与投资决策者。在这场长达10年的乘风破浪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分享技术进步的果实,却鲜有人知道结果背后的故事。我们期待通过《50人》,还原中国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同时也为你呈现数字思考者们的管理与经营之道。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与世纪疫情的交织作用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共识,国内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金融领域数字化发展也正呈现爆发态势。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比增长20%和27%。

今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毫无疑问,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驱动金融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新动能。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科技创新理念深刻在基因里,正如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科技是微众银行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对科技创新极致追求与近八年的行业深耕道路上,微众银行沉淀了诸多关于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思考与探索。以下内容整理自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近两年专访及公开演讲:

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产业数字化

国家政策和战略方针已进一步指明金融科技的使命方向,发挥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创新科技的优势,深化开源生态共创,聚合生态众力推动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各行业的公平、可持续和绿色发展。”

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助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率,并将技术能力延伸到政务、监管科技、农业、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提升多方协作效率,降低协作成本。

“金融机构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需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选择技术和生态建设适合自己的区块链发展路线。”

一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主要起到了“三升两降”的作用,即通过它提升运营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扩展业务规模,同时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在借助区块链技术“三升两降”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实践。比如乡村振兴业务中,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应收应付数据,可以为涉农企业、农户等进行精准数据画像,评估授信额度。

过去的两年,区块链的应用更加多样化,且区块链加各行各业的场景应用普遍落地。在这一过程中,更有不少大规模的应用开始真正成长起来。而信息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结合,更多体现在扩展性上面。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要实现扩展性,就需要对区块链平台的体系架构进行分层分模块拆分,实现计算网络存储的无限扩展和自由组合。

区块链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 

当前,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块链技术作为传递信任的机器,在新的机遇下,将致力于践行ESG理念,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提速,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区块链天然就是解决信任问题的技术。数字金融在ESG的领域,还在逐步普及阶段。

“ESG产业应用中,仍普遍存在信任传递的挑战,区块链可以有效解决其中的可信数据与隐私保护、可信协作与激励机制、可信治理等问题。”

凭借区块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区块链前沿技术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近几年,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大趋势、大环境的变化,就包括全球各地对于ESG的倡议,也包括国内重点讨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希望能够通过行业优化,促进公平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认为金融科技本身除了能够带来“三升两降”的效果以外,它在促进公平、可持续方面也具备价值。

对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回报率问题,作为一个商业银行,商业价值当然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方向。但确实我们也认为,区块链产生商业价值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它首先要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一套基础设施。所以,我们一步一步走来,希望能把区块链的价值全面体现出来。打造数据新基建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力。当这些技术能力建起来以后,更多使用方在上面真正能够获取价值,商业机遇自然会随之而来。这也是我们提出把微众区块链打造成ESG可信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思考点。

解放数据生产力 以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创新一直是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印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也经历了从金融电子化时代到金融信息化时代再到金融数字化时代的跨越。在当下的金融数字化时代中,以大数据为原材料的一系列金融科技技术,正推动金融服务走向数据化、精准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

以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推动下,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转型。数据层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领域非常重要的实践方向。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数字化的前提。因此,释放蕴藏在数据要素中的生产力,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工作。数据要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流通、交换、应用以释放生产力、最大化自身价值,需要满足产权可界定、价值可评估、价值可流通、价值可存储四个基本条件。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如何确权、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和协同生产以发挥其价值,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升级完善‘数字新基建’,数字新基建的关键底层技术包括区块链、隐私计算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它们可以根据具体场景中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来解决数据的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三大核心问题,最终推动释放数据要素中的生产力。”

未来,金融科技的使命应该由银行自身的效率提升,转变为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而在金融、科技、数据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金融科技弥合数字鸿沟、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将是一大重点。

金融科技在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方面极具价值,通过解决以往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触达范围较窄和体验较差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了更广泛的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金融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更大程度发挥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因此金融科技也应该助力产业数字化及其他国家战略,发挥更大的用武之地。

数据基建缺失 DDTP应运而生

未来数字经济,数据就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个保法推出以后,数据要素的流通,以及价值转换,还有很多壁垒。要应对壁垒,必须要有技术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触发了DDTP,以及我们认为它能够应用在新一代数字基建上的由来。

未来的基础设施很关键,因为它变成了整个交换的枢纽,当然它是分布式枢纽。还是要权衡托管大量数据的平台,以及有机会运用这个数据的使用方——不管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到底他们利益如何划分。

数据基础建设的缺失,需要有一个市场参与者来弥补。全新的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法合规的数据交换,回到真正以数据、以用户为中心的形态。

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旨在让用户成为关键参与者,由用户主动发起个人信息数据传输并自行上传,从而实践个人数据可携带权。

从应用效果来看,通过引入用户作为核心参与者,DDTP建立了用户主动行使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模式。由于是用户直接向接收者传输数据,按照《个保法》相关条款,接收者不能索取不必要的数据,因此也不会出现过度授权和信息滥用,成功保障了用户行使个人信息可携带权;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DDTP将个人信息存储、传输和验证分离,成功解决了验真、溯源、审计、信任机制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而用户自主发起并结合基于哈希值的可验证数字凭证——“数据指纹”上链验证的方式,既符合政策的合规要求,又能解决跨机构、跨行业、跨场景数据协同生产的问题,是可以履行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中国实践。

未来,DDTP对于金融机构合法合规获取数据,从而优化业务流程将会有帮助。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在授信、获客过程中,合法合规地获取更多数据将会很有帮助。

对于DDTP这种模式的应用来说,技术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除了技术还需要很多商业布局。建立起与合作机构的互信,以及商业模式的摸索,将会是更大的挑战。

DDTP可以真正把数据解放出来。这种模式做法,会比韩国、印度、新加坡他们做的更有生命力。也包括我们看到美国的DTP模式,他们有一点小圈子,都是老大在玩,一些小玩家在外面。但往往有价值的数据,不见得只有大平台的数据。

DDTP这种分布式协议,可以落到每个场景当中,由场景来决定,到底供数方、用数方他们之间的利益怎么去分割。因为并没有所谓中心方来限制大家的分成的方法,不同场景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切分利益,这个具备了比较强的可行性。

银行数字化转型应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

银行数字化转型虽然讲了很多,但大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还是不太一致。银行未来将会有很多跨业态合作、深入到产业的机会。银行金融科技不应该仅服务银行本身,还要服务于它服务的产业。这也符合整个国家大方针的要求——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所以银行的数字化,应该是促进金融和产业之间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升级系统。的确,很多银行核心系统都比较老旧了,需要更新换代。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数字化银行服务,从而与它所服务的产业更有效融合。

区域性银行未来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多银行也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但方向上都是希望把金融科技服务于本行或者同业。其实,银行们更应该思考怎么用金融科技去跟产业结合。银行业的产业科技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银行业应该持续应用一系列金融科技技术,推动金融服务走向数据化、精准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但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银行持续投入,研究创新技术,也需要非常开放地联合众多合作伙伴一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建立合作互信的关系。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等分布式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分布式架构逐渐成为了主流。这种技术的革新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升级。我们将升级后的商业模式称为分布式商业,它相较于过去资源集中垄断的模式,更公平,具备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模式透明、松散耦合、智能协同、跨越国界等生态特点。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面对这种变化,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曾经以银行为中心的,以产品和流程为导向的封闭生态将无法适应升级后的商业生态。我们认为,未来的银行生态,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而银行成为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开放生态。

以开源联盟链的方式服务实体经济,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创分布式商业未来。这样的选择,意味着短期很难取得商业收益,这需要金融机构具备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

《个保法》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经济发展阶段,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流通尤为关键。但在以往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监管不足,各领域数据运用呈现无序发展状态,存在数据泄露、隐私保护等诸多风险和挑战。

近年来,各领域对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数据使用边界和数据资产交易规则,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机构间来进行所谓数据交易,是比较困难的。有了可携带权的保障,用户可以自己驱动数据在提供方和应用方之间的流动,从而产生价值。未来的数据交换模式,应该以用户为主导的、个人为主导的。

在所有类型的数据中,个人数据占比最高,面临的挑战也最大,个人数据虽然由个人创建,但很多情况下却需要在企业之间流转,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一致,导致个人数据流转困难。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立法,明确了个人拥有主动在企业间流转个人信息的权利,为个人数据的流转和使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充分有效地发挥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作用,重点在于通过区块链等数字新基建等技术解决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这三方面的挑战,并激发多方参与的积极性。

《个保法》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定义清晰数据的权利和义务。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非常依托于数据。不管面向个人,还是这几年重点发展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都是基于数据来进行授信,如何用好这些数据,并结合《个保法》让数据的使用变得更加合规,同时也能够开拓更多应用的数据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金融机构应加强数据治理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明晰数据使用的边界,才能让数据要素的作用可持续地发挥。在当下的金融数字化时代中,以大数据为原材料的一系列金融科技技术,正推动金融服务走向数据化、精准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

文章参考:

对话微众银行马智涛:数据可携带权对金融意味着什么

微众银行马智涛:释放数据生产力,以数字化推动普惠金融

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深化开源生态共创,聚合生态众力推动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科技为驱动核心,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微众银行马智涛:解放数据生产力的三大核心问题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专访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用区块链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

区块链驱动银行数字化产业布局 访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

「专访」微众银行马智涛:个人信息保护法推动金融科技分布式变革,未来银行生态长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快报

更多

2024-11-16 22:44

嘉实基金和平安基金相继宣布与普华永道解约,涉及378只基金

2024-11-16 22:30

超30000公里,中国图迈机器人远程手术再获突破

2024-11-16 22:29

李庚希凭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获第37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24-11-16 22:12

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创今年以来单周加仓幅度最高纪录

2024-11-16 21:30

挪威地产大亨、亿万富翁Olav Thon离世,享年101岁

2024-11-16 20:51

山东对8类家电开展以旧换新,最高可享受补贴1.6万元

2024-11-16 20:43

深圳计划鼓励并购重组,已经起草征求意见稿

2024-11-16 20:39

日本青森县陆奥湾发生4.6级地震

2024-11-16 20:20

北京加快存量数据中心提质升级

2024-11-16 20:17

以太坊站上3200美元/枚,日内涨3.56%

2024-11-16 20:16

11月16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4-11-16 19:56

智己汽车与Momenta、英伟达官宣合作,打造行业首批索尔(Thor)芯片量产智驾方案

2024-11-16 19:44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行动,培育世界一流医药企业

2024-11-16 19:43

国家卫生健康委:以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协同为抓手,力争在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等方面全面提升

2024-11-16 19:22

杨植麟:kimi每月用户规模达到3600万

2024-11-16 19:19

海南旅游市场升温,今年前10月三大机场进港旅客逾两千万人次

2024-11-16 19:04

David Tepper:中国股票仓位接近四成

2024-11-16 18:47

李家超与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会面,望支持香港尽早加入RCEP

2024-11-16 18:16

中蒙边境一日游线路恢复

2024-11-16 18:13

我国首座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FLNG)基本建成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