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笔定增公告前夕,在大股东连续减持的刀光剑影中,威唐工业(300707.SZ)最近6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幅已逼近40%,将初冬的寒气漫灌到一万余户股东身上。
这是继前些年蹭“特斯拉概念”热点、转型收购锂电告吹、定点越南整车厂电池箱体项目后,威唐工业再一次向新能源汽车业务极力靠拢。
定增方案显示,威唐工业拟募资6.92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冲焊零部件产能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新能源汽车核心冲焊零部件产能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5.62亿元。
在历史融资的“斑斑劣迹”和业绩巨震掩映下,盈利难题与转型困局实则是定增主要诱因,在海外行业破产潮与国内竞争白热化愈演愈烈之际,公司欲借6亿融资逆转公司羸弱的基本面,但此事困难颇多。
此前募投计划多次变更,半数募资买了理财
2007年,辗转于北美多家汽车零部件巨头间的张锡亮在国内创办了上海威唐模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近十年后,2017年10月10日威唐工业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虽然上市前夕张锡亮注销了加拿大永久居留权,但威唐工业的“发家史”与其外资任职历史息息相关。1997年至2001年,张锡亮任职于新加坡模具私人有限公司,此后先后任职于美国史丹利公司亚太采购中心、加拿大麦格纳集团英提尔亚太采购中心、美国李尔亚太区总部。
威唐工业招股书提到:“公司汽车冲压模具产品直接客户包括麦格纳集团、博泽集团、李尔公司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所以出口业务为主的威唐工业,这些年来的主要客户其实是实控人老东家。
主营汽车冲压模具的威唐工业,背靠实控人的海外关系网,却在上市后呈现出“变脸”般的业绩,净利连续三年骤降,一度缩水六成,近年不得不向“模具+零部件产品双轮驱动”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本轮募资由此而来。
定增方案显示,募投主体项目新能源汽车核心冲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可新增约年均3500万件冲焊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威唐工业表示,项目实施有助于公司提高核心冲焊件产品市场份额,实现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这笔融资能否达成上述目标暂且不论,前车之鉴表明,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往往大幅偏离原定计划之外,最终成为补充流动资金的口实。
2020年,威唐工业发行可转债募资3.01亿元,用于大型精密冲压模具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但不久公司表示,该项目投入额缩水为原计划的44%,2.9亿元投资额缩减为1.29亿元,余下资金以及前次募集资金共计2.9亿元被投进理财产品。至今,该项目未投产,预计今年12月31日完工。
面对监管当年下发的火速问询,威唐工业称,受到宏观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为控制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减少固定成本,缩减部分中低端机器设备投入及预计效益相对较低的投入。
类似说辞,威唐工业2020年也用于解释IPO募投项目的大量结余:“2019年初受到宏观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未来不确定性加强等因素影响,公司新增订单减少较多,为有效控制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减少固定成本,在满足公司产业升级及扩产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共用产线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并缩减部分中低端机器设备投入及预计效益相对较低相关的投入。”
IPO募投的精密汽车冲压模具升级扩建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共产生募集资金结余1.04亿元,占承诺投资比例为49.84%,这笔钱威唐工业随后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所以本轮定增如若成行,6.9亿元有多少能真正落地募投项目,恐怕还需要投资者多留心眼。
倚重海外,危机显露
业绩疲态则在另一方面流露出,以近年威唐工业窘迫的运营能力,欲借6.9亿融资力挽狂澜,难度尚存。
2017年上市后,威唐工业出现利润巨震。2018年-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09亿元、4.03亿元、5.55亿元、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9%、-20.77%、37.55%、30.07%,净利润分别为0.83亿元、0.37亿元、0.32亿元、0.48亿元,同比增速为-2.18%、-55.63%、-13.44%、55.44%。
公司将其中原因指向贸易战等因素:“自2018年以来的国际贸易体系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较大冲击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全球化产业链。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在出现了持续性的下滑趋势,汽车终端市场销售压力巨大。”
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祥鑫科技(002965.SZ)、合力科技(603917.SH)净利润增幅分别为7.36%, -22.36%,下挫幅度远小于威唐工业。
其中自然另有原因。2022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威唐工业冲压模具、冲压件营收分别为1.57亿元、0.40亿元,分别下降38.45%、11.06%,同期毛利分别为0.72亿元、0.1亿元,分别下降41.05%、14.24%,整体毛利率继续下挫,海外产品毛利率加速下跌,同比跌超18%。
2017年至2021年,威唐工业国外业务营收占比从79.7%下降至54.02%,毛利率从81.46%大幅下滑至27.02%。
除了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及全球汽车供应链混乱影响,过于倚重海外市场、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诸多恶果是重要内因。
威唐工业模具产品主要销售至北美及欧洲地区的知名汽车零配件厂商,在签订销售合同到最终实现销售存在较长的生产周期,外销业务的合同定价以外币定价,汇率的波动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公司单笔模具业务的毛利水平。
在美元走弱、热钱涌入以及企业结汇推动人民币连续上涨下,汇兑损失今年大幅蚕食威唐工业净利润,上半年公司汇兑损益达到-1328万元,其中还包括贸易摩擦带来高额的关税负担。
此外,其厂商客户多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汽车冲压模具产品。5年来, 威唐工业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79%、62.63%、66.62%和 72.36%,68.58%,集中度较高。
威唐工业宣传较多的几大客户,今年继续惨淡。
李尔公司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60%,至0.69亿美元。为此李尔决定进一步裁员和整合工厂,以削减成本。而麦格纳公司二季度净亏损1.56亿美元,其中包括一笔3.76亿美元的一次性减值支出,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升级使得麦格纳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
与整车厂商相比,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本就处于更弱势的地位,此类状况下,威唐工业话语权持续下降,应收账款连续走高,占营收比重由2019年的32.5%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3.7%,议价能力持续下滑。
客户开拓方面,前些年热炒的“公司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雨点甚小,在今年威唐工业半年报中,特斯拉的贡献仍未达到披露标准。
回暖下的竞争与破产潮
放眼行业,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国际零部件厂商已经迎来一波“破产潮”,中小零部件厂商尤为困顿,与此同时,国内行业竞争在新一轮回暖中日渐加剧。
根据AFS咨询公司的统计,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020万辆,其中亚洲是减产重灾区,给行业带来巨大损失,加上疫情等因素带来的零部件短缺、供应链混乱,车企减产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车企减产意味着订单下滑乃至取消,零部件短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给二级、三级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压力,资金储备不足的中小企业破产者众多。艾睿铂咨询公司汽车与工业部门董事总经理阿伦·库马尔今年公开表示,零部件和材料短缺在供应链中造成了“启停效应”, 显著推高供应商的成本,这对小型企业而言是“灾难性的”。
粗略统计,破产企业包括德国百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Raeuchle、 萨克森金属和塑料加工公司、ETM工程公司、德国BBS、意大利Spectra Premium、日本的三电、万松、伸和工业、光隆、KKR旗下的马瑞利等等,今年8月,美国汽车声学部件供应商吉兴北美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在国内,“回暖”已成大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三季度产销数据,2022年1-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63.2万辆和1947万辆,同比增长7.4%和4.4%,增速较前8个月扩大2.6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月度产销快速增长,总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重现”的态势,带动行业企稳回升。
沪深两市17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报中15家实现增长,拓普集团(601689.SH)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63%至12.28亿元,大幅领先;模塑科技(000700.SZ)和双环传动(002472.SZ)净利润分别达到4.5亿元和4.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和81%。
东吴证券表示,特斯拉未来3-6个月或将开启新一轮行业降价潮,行业11-12月有望企稳回升。
或因此,海外碰壁的威唐工业已连续两年向国内倾斜,半年报显示,其国内业务贡献利润占比已提升至49.9%,两年前,这一比例不足20%。
但在回暖背后的激烈竞争中,威唐工业目前已落于下风,尤其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其“第二曲线”电池箱体已被祥鑫科技等竞争者甩开距离。
9月,祥鑫科技推出18.38亿元定增预案,拟建设东莞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常熟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宜宾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扩建四大建设项目。
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到2026年将实现年产112.5万套动力电池箱体的生产能力。
2022年,祥鑫科技动力电池箱体订单大幅增长,客户来自主机厂和动力电池企业。祥鑫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常熟祥鑫于2022年1月至8月累计收到动力电池相关客户合计24个项目定点意向书,确认公司为多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产品的供应商,预计项目生命周期为2-8年,预计项目交易金额为人民币80-95亿元。
客户上,祥鑫科技与广汽埃安、吉利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向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塔菲尔、孚能科技、欣旺达、远景动力、巨湾技研、威睿(吉利汽车)、力神电池等知名厂商供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上盖、托盘、端板、液冷板、底护板等金属结构,在手订单充足。
另一家动力电池箱体制造商和胜股份(002824.SZ)今年也获得了巨额订单。其3月公告显示,公司于2022年1-3月收到某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企业的4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项目的《供应商定点意向书》,预估项目周期4-8年,预估项目交易额36-40亿元。
而威唐工业的电池箱体目前仅取得越南造车新势力VinFast定点,预计22年下半年开始出货约1万套(5000元/套),订单体量、客户质量均与上述对手不可同日而语,要立足国内困难不小。
同时,也以汽车模具为主的成飞集成(002190.SZ)今年已成功转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将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等纳入客户名单,上半年业绩翻番;9月,同行合力科技公告称拟募资不超过8.05亿元,用于大型一体化模具及精密铝合金部品智能制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传统业务体量上,作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供应商,天汽模(002510.SZ)国内客户覆盖了绝大多数合资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其新能源客户已开拓了蔚来、威马、小鹏、恒大汽车、理想、广汽乘用车,在国际市场公司为通用、福特、菲亚特、标致雪铁龙、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保时捷、OPEL、塔塔、特斯拉等车企提供模具开发制造服务。
内外交困之际,6.9亿融资可以是“及时雨”,但还不足以让威唐工业在体量和进度追赶中争取到太多优势,其流露出的,反而是短缺窘况与内外危局。(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黄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蹭特斯拉概念
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国际零部件厂商已经迎来一波“破产潮”
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及全球汽车供应链混乱影响,过于倚重海外市场、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诸多恶果
“特斯拉概念股”的自我救赎还是另有算计?
威唐工业宣传较多的几大客户,今年继续惨淡
企业的人会理财吗
公司的运营也不咋样
公司自己的硬实力不行
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车企减产意味着订单下滑乃至取消
这种公司一看就不行